CN211852990U -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2990U
CN211852990U CN202020185124.2U CN202020185124U CN211852990U CN 211852990 U CN211852990 U CN 211852990U CN 202020185124 U CN202020185124 U CN 202020185124U CN 211852990 U CN211852990 U CN 211852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base
air
pneumatic
gas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51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朋
徐荣田
张战强
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Ningxia Yuanyanghu First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Ningxia Co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Ningxia Co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51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2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2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2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包括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和检测装置(200),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包括气缸(110)和薄膜(120),薄膜(120)可滑动地设置于气缸(110)内,且薄膜(120)将气缸(110)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第一内腔(111)开设有第一气孔(113),检测装置(200)包括气囊(210),气囊(210)的开口与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在气囊(210)的开口与第一气孔(113)相连的情况下,气囊(210)通过第一气孔(113)与第一内腔(111)连通。本方案解决现有的气动薄膜调节阀较难检测气缸漏气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背景技术
气动调节型执行机构在工业领域应用相当普遍,尤其是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应用更为广泛。由于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应用相当频繁,从而使得气动薄膜调节阀使用的现场环境条件各不相同,进而使得气动薄膜调节阀的气缸内漏时有发生,此种情况会引起气动薄膜调节阀频繁波动以及其他故障。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在生产现场环境噪音比较大时,维护人员很难检测气缸是否漏气,尤其是气缸微漏,通常只能用排除法,对气动薄膜调节阀的附件逐一排查。但是,由于气动薄膜调节阀的配套附件也越来越多,此种方式需要耗费很长检查时间之后才能确诊气缸内漏,从而容易造成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以解决现有的气动薄膜调节阀较难检测气缸漏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包括气动薄膜调节阀和检测装置,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包括气缸和薄膜,所述薄膜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气缸内,且所述薄膜将所述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孔可拆卸相连,在所述气囊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孔相连的情况下,所述气囊通过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中,通过检测装置可直接检测气动薄膜调节阀的气缸是否漏气,相比于通过排除法确定气缸漏气,此种方式更容易检测,从而能够较快确定气缸是否漏气,进而能够防止通过其他方法造成财力、人力以及时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剖视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检测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检测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动薄膜调节阀、110-气缸、111-第一内腔、112-第二内腔、113-第一气孔、114-第二气孔、120-薄膜、130-气阀、140-阀杆、150-压缩弹簧;
200-检测装置、210-气囊、220-环状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包括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和检测装置200。
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包括气缸110和薄膜120,薄膜120可滑动地设置于气缸110内,且薄膜120将气缸110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第一内腔111开设有第一气孔113,第二内腔112开设有第二气孔114。在使用时,气体通过第二气孔114进入第二内腔112中,薄膜120在气体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与薄膜120朝向第二内腔112的一侧相连的阀杆140移动,进而调节气动薄膜调节阀100的开度,当停止向第二内腔112通气时,第二内腔112中的气压保持稳定,从而使得薄膜120维持在相应的位置,进而使得气动薄膜调节阀100保持一定的开度。当然,第一气孔113使得第一内腔111与外界环境相通,从而使得第一内腔111内的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
与此同时,气动薄膜调节阀100还可以包括压缩弹簧150,压缩弹簧150的一端与第一内腔111的顶壁相连,压缩弹簧150的另一端与薄膜120朝向第一内腔111的一侧相连,上述工作过程使得压缩弹簧150被压缩,当第二内腔11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孔114流出时,压缩弹簧150能够推动薄膜120恢复到初始位置。
检测装置200包括气囊2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囊210的开口与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在气囊210的开口与第一气孔113相连的情况下,气囊210通过第一气孔113与第一内腔111连通。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在气动薄膜调节阀100保持在一定开度的情况下,检测人员可以将气囊210的开口连接于第一气孔113。此种情况下,检测人员通过观察气囊210的形状变化来判定气缸110是否漏气,当气囊210的形状不变时,则说明第一内腔111中无气体流入,即第一内腔111中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则可以判定气缸110不漏气;当气囊210的形状发生变化时,即图4所示的鼓起状态,则说明第一内腔111中有气体流入,从而使得第一内腔111中的气压大于大气压,以使气体流入到气囊210中,则可以判定气缸110漏气。
当需要检测气缸110是否漏气时,可以在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检测,即气动薄膜调节阀100保持在一定开度时进行检测;也可以在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处于非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中,通过检测装置200可直接检测气动薄膜调节阀100的气缸110是否漏气,相比于通过排除法确定气缸110漏气,此种方式更容易检测,从而能够较快确定气缸110是否漏气,进而能够防止通过其他方法造成财力、人力以及时间的浪费。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气囊210的开口与第一气孔113的连接更方便,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环状基座220,具体的,环状基座220可以与气囊210的开口相连,气囊210通过环状基座220与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相比于气囊210的开口,环状基座220的外侧表面的面积更大,从而更方便与第一气孔113相连,同时,在气囊210通过环状基座220与第一气孔113相连的情况下,环状基座220使得气囊210与第一气孔113的连接更紧密,进而防止气囊210与第一气孔113的连接处漏气而影响检测效果。当然,环状基座2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选地,环状基座220可以包括基座本体和把手,把手可以与基座本体相连,气囊210可以通过基座本体与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此种情况下,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把手将检测装置200安装在合适的工作位置,当然,在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也可以通过把手将检测装置200拆卸下来,从而使得检测的过程更方便,进而能够节省检测时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囊210通过环状基座220与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环状基座220背离气囊2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环状基座220可通过第一粘接层与第一气孔113所在的外侧表面粘接相连。此种可拆卸相连的方式更方便,同时,还可以使得环状基座220与第一气孔113之间的密封性更好,进而使得检测装置200的检测效果更好。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环状基座220的外侧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气孔113的内侧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可以与第二螺纹密封配合。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手动将环状基座220拧紧于第一气孔113,以使环状基座220与第一气孔113密封相连。此种方式使得检测装置200与第一气孔113连接的牢靠性较好,进而防止检测装置200在检测过程中与第一气孔113脱离,同时,此种方式还能够便于拆装检测装置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动薄膜调节阀100还可以包括气阀130,气阀130可以与第一气孔113连通,且气阀130可以凸出于第一气孔113所在的外侧表面,在检测过程中,气囊210可以通过环状基座220与气阀130可拆卸相连。此种情况下,凸出的气阀130使得检测装置200的连接更方便,以使检测装置200更容易安装,进而更加便于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相应地,环状基座220与气阀130可拆卸相连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环状基座22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环状基座220可通过第二粘接层与气阀130的外侧表面粘接相连。此种可拆卸相连的方式更方便,同时,还可以使得环状基座220与气阀13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进而使得检测装置200的检测效果更好。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环状基座22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气阀13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四螺纹,第三螺纹可以与第四螺纹密封配合。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手动将环状基座220拧紧于气阀130,以使环状基座220与气阀130密封相连。此种方式使得检测装置200与气阀130连接的牢靠性较好,进而防止检测装置200在检测过程中与气缸110脱离,此种方式还能够便于拆装检测装置200。
当然,环状基座220也可以为弹性件,从而使得环状基座220可弹性夹紧于气阀130之外。此种情况下,环状基座220无需设置相应的连接机构,从而使得检测装置200的结构较简易,也能够便于拆装检测装置200,以使检测人员所花费的检测时间较少。
进一步地,气阀130的外侧表面可以设置有限位槽,环状基座220可以与限位槽限位配合。此种情况下,当环状基座220弹性夹紧于气阀130之外时,限位槽能够限制环状基座220从气阀130上脱离,从而使得环状基座220能够较牢靠地夹紧于气阀130之外,进而使得检测装置200的检测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和检测装置(200),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100)包括气缸(110)和薄膜(120),所述薄膜(12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气缸(110)内,且所述薄膜(120)将所述气缸(110)的内腔分为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112),所述第一内腔(111)开设有第一气孔(113),所述检测装置(200)包括气囊(210),所述气囊(210)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在所述气囊(210)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气孔(113)相连的情况下,所述气囊(210)通过所述第一气孔(113)与所述第一内腔(1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200)还包括环状基座(220),所述环状基座(220)与所述气囊(210)的开口相连,所述气囊(210)通过所述环状基座(220)与所述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包括基座本体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基座本体相连,所述气囊(210)通过所述基座本体与所述第一气孔(113)可拆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背离所述气囊(2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环状基座(220)可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气孔(113)所在的外侧表面粘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气孔(11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100)还包括气阀(130),所述气阀(130)与所述第一气孔(113)连通,且所述气阀(130)凸出于所述第一气孔(113)所在的外侧表面,所述气囊(210)通过所述环状基座(220)与所述气阀(130)可拆卸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环状基座(220)可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气阀(130)的外侧表面粘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气阀(13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座(220)为弹性件,所述环状基座(220)可弹性夹紧于所述气阀(130)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13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环状基座(220)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CN202020185124.2U 2020-02-19 2020-02-19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Active CN211852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5124.2U CN211852990U (zh) 2020-02-19 2020-02-19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5124.2U CN211852990U (zh) 2020-02-19 2020-02-19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2990U true CN211852990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4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5124.2U Active CN211852990U (zh) 2020-02-19 2020-02-19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2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2974A1 (en) Negative-pressure airtightness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333607A (ja) 水蒸気移動制御装置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箱体を検査対象とした気密検査装置
CN205352643U (zh) 一种电磁阀泄漏测试装置
CN109141763B (zh) 航空石墨密封中辅助密封胶圈气密性检验工装
CN204043867U (zh) 球阀密封性测试的端盖
CN108827541A (zh) 新型气密性检测密封堵头
CN104165734A (zh) 一种球阀密封性测试的端盖
CN207351623U (zh) 一种航空石墨密封中辅助密封胶圈气密性检验工装
CN211852990U (zh) 气动薄膜调节阀组件
CN103884479A (zh) 一种测试阀门密封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204758236U (zh) 一种测漏仪
CN201331419Y (zh) 橡胶基体调压器膜片检漏装置
CN201034796Y (zh) 一种检测汽车空调系统的装置
CN213579909U (zh) 一种全静压受感器的静压气密测试辅助装置
CN203502183U (zh) 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08719497U (zh) 一种充气阀芯、快速充气检测箱体密封性的防爆阀
CN108302120B (zh) 气体静压主轴节流孔通气分布状态控制装置
JP3210163B2 (ja) リーク検査装置
CN209927351U (zh) 测试压力传感器输出性能的快换装置
CN208887870U (zh) 一种检测密封件气密性工装
CN208887861U (zh) 一种适用于电磁阀气活门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JP2007127434A (ja) 水蒸気移動制御装置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箱体を検査対象とした気密検査装置
CN219013602U (zh) 一种大压力测试治具的密封结构
CN105628306A (zh) 试漏机封堵组件
CN208383384U (zh) 一种通用型压力传感器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6,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after: State energy group Guoyuan Electric Pow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Guoneng Ningxia yuanyanghu first power gen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GUONENG ENERGY GROUP Corp.,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GUONENG NINGXIA COAL POW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