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7017U -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7017U
CN211837017U CN201922456257.9U CN201922456257U CN211837017U CN 211837017 U CN211837017 U CN 211837017U CN 201922456257 U CN201922456257 U CN 201922456257U CN 211837017 U CN211837017 U CN 211837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desulfurization
arc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62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国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o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o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o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o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62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7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7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7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脱硫塔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旋流板、喷淋层、平板式除雾器。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塔,使进入脱硫塔内的雾气能够均匀分分布在塔内;同时对雾气中的大颗粒阻挡处理,达到初级除尘的效果;喷淋层各管道内的脱硝液的流量压力相等,喷淋层全面覆盖喷射脱硫塔内的空间,不仅喷射覆盖率高而且喷射更加均匀,喷淋效果佳,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二氧化硫,而且还能够过滤雾气中的大颗粒,脱硫、除尘效果佳;除雾装置采用两级除雾,保证除雾装置出口烟气中的雾滴小于75mg/m³,能将小于15微米的水滴除掉;极大地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背景技术
脱硫塔是现在关于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一种塔式的设备。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设备,才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在企业的环保要求,然而,现有的脱硫塔塔内的雾气分布不均匀,致使脱硫效果差;有的脱硫他用喷淋设备,喷淋不全面,喷射覆盖率低而且喷射的也不均均,喷淋效果一般,物其中的二氧化硫以及大颗粒不能有效去除。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使进入脱硫塔内的雾气能够均匀分分布在塔内;同时对雾气中的大颗粒阻挡处理,达到初级除尘的效果;喷淋层各管道内的脱硝液的流量压力相等,喷淋层中小圆形喷射面和大圆形喷射面的喷头布局设置,可以全面覆盖喷射脱硫塔内的空间,不仅喷射覆盖率高而且喷射更加均匀,喷淋效果佳,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二氧化硫,而且还能够过滤雾气中的大颗粒,脱硫、除尘效果佳;除雾装置采用两级除雾,保证除雾装置出口烟气中的雾滴小于75mg/m³,能将小于15微米的水滴除掉;极大地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脱硫塔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旋流板、喷淋层、平板式除雾器,所述喷淋层等间距设置有三层;
所述旋流板包括外圆框和内圆框和叶片,所述叶片以内圆框的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多个,所述内圆框的上下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叶片的两端固定在外圆框和内圆框上,所述叶片倾斜设置,所述叶片的倾斜角度为15~30°。
优选的,喷淋层包括一根主管,所述主管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所述第一主管通过变径主管连通第二主管;
所述主管上垂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包括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支管变径管连接第一副支管,第一副支管连接有喷淋层喷头,所述第一支管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主管的第二支管、第三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支管变径管连接第二副支管,第二副支管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
所述第三支管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
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两根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垂直于第一支管设置,两根第四支管对称设置在第一支管的中线两侧;所述第四支管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两根第四支管上的喷淋层喷头形成小圆形喷射面;
所述第一支管的长度>第二支管的长度>第三支管的长度,位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上的喷头形成大圆形喷射面。
进一步地,第一主管的管径>第二主管的管径>第一支管的管径>第二支管的直径>第三支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副支管的管径=第二副支管的管径=第三支管的管径=第四支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层喷头选用涡流碳化硅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式除雾器包括上除雾装置和下除雾装置,所述上除雾装置包括上进液管和位于上进液管上方的上除雾层;所述下除雾装置包括下进液管和位于下进液管下方的下除雾层;所述上进液管上设置有向上的除雾喷头,所述下进液管设置有向下的除雾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下除雾层包括组合在一起呈圆形的四个B模块、两个B1模块、四个B1a模块、四个B2a模块和四个B3a模块;B模块、B1模块、B1a模块、B2a模块和B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一导流板,相邻第一导流板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一导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弧形板、位于第一弧形板底部的第一竖板和位于第一弧形板顶部的第二竖板;
第一弧形板与第一竖板以及第二竖板之间均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竖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形凸起,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一弧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形凸起,多个第一导流板通过条形卡槽带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除雾层包括四个A模块、两个A1模块、四个A1a模块、四个A2a模块和四个A3a模块,上除雾层的各模块排布与下除雾层的各模块排布相同,
A模块、A1模块、A1a模块、A2a模块和A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二导流板,相邻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二导流通道;
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弧形板、位于第二弧形板底部的第三竖板和位于第二弧形板顶部的第四竖板;
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侧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为弧形,所述支板与第二弧形板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除雾缓冲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竖板与第二弧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两条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加强筋,两条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在第二弧形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使进入脱硫塔内的雾气能够均匀分分布在塔内;同时对雾气中的大颗粒阻挡处理,达到初级除尘的效果;喷淋层各管道内的脱硝液的流量压力相等;喷淋层中小圆形喷射面和大圆形喷射面的喷头布局设置,可以全面覆盖喷射脱硫塔内的空间,不仅喷射覆盖率高而且喷射更加均匀,喷淋效果佳,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二氧化硫,而且还能够过滤雾气中的大颗粒,脱硫、除尘效果佳;除雾装置共分两级除雾,采用了一级粗除雾和一级精除雾,在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除雾装置出口烟气中的雾滴小于75mg/m³,能将小于15微米的水滴除掉;结构合理,除雾过滤效果佳,极大地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避免因烟气的夹带,带走大量的水;应用该除雾装置脱硫的系统压力降减小,不容易堵塞,更容易清洗,对于烟气中的烟尘、石膏等也具有除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流板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旋流板的俯视图;
图5是喷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平板式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局部示意图;
图8是下除雾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B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B1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B1a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B2a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B3a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导流板与卡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第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N的放大图;
1-脱硫塔壳体,2-喷淋层支撑架,3-喷淋层,30-喷淋层喷头,301-大圆形喷射面,302-小圆形喷射面,31-第一主管,32-第二主管,33-变径主管,34-第一支管,341-第一支管变径管,35-第一副支管,36-第二支管,361-第二支管变径管,37-第二副支管,38-第三支管,39-第四支管4-除雾层支撑架,5-平板式除雾器,6-上除雾装置,61-上进液管,62-上除雾层,65-第二导流板,651-第二弧形板,652-第三竖板,653-第四竖板,654-第三球形凸起,655-第四球形凸起,656-支板,657-除雾缓冲槽,658-第二加强筋,66-第二导流通道,7-下除雾装置,71-下进液管,72-下除雾层,73-圆形架,74-支撑杆,75-第一导流板,751-第一弧形板,752-第一竖板,753-第二竖板,754-第一球形凸起,755-第二球形凸起,756-第一加强筋,76-第一导流通道,77-条形卡槽带,78-卡槽,10-旋流板,101-外圆框,102-内圆框,10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参见图1~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包括脱硫塔壳体1,所述脱硫塔壳体1的下部设置有雾气进口且顶部设置有雾气出口。
脱硫塔壳体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旋流板10、喷淋层3、平板式除雾器5。
所述旋流板10包括外圆框101和内圆框102和叶片103,所述叶片103以内圆框102的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多个。
所述叶片103的两端固定在外圆框101和内圆框102上,所述叶片103倾斜设置,所述叶片103的倾斜角度为15~30°。这样的设置可以让雾气从脱硫塔壳体1下部的进口进入的雾气先进行分撒处理,使脱硫塔内的雾气更加均匀;同时对雾气中的大颗粒阻挡处理,达到初级除尘的效果。
所述内圆框102的上下两端密封设置,使雾气经叶片103进入喷淋层3。
所述外圆框101采用现有技术固定在脱硫塔壳体1的内壁上,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喷淋层3等间距设置有三层。
每层喷淋层3均通过喷淋层支撑架2固定在圆筒状的脱硫塔壳体1的内壁上;
所述喷淋层支撑架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杆21,所述支杆21采用常规技术固定在脱硫塔壳体1的内壁上,在此不做赘述。
喷淋层3包括一根主管,所述主管位于脱硫塔壳体1的直径上。
所述主管包括第一主管31和第二主管32,所述第一主管31通过变径主管33连通第二主管32;
所述主管上垂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包括第一支管34,所述第一支管3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支管变径管341连接第一副支管35,第一副支管35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所述喷淋层喷头30选用涡流碳化硅喷头,流量为8m³/h。喷淋层喷头30的喷淋半径大约是1m。
所述第一支管3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主管的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所述第二支管36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支管变径管361连接第二副支管37,第二副支管37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
所述第三支管38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
所述第一支管34、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平行设置。
第一支管34和第二支管36之间的距离、第二支管36和第三支管38之间的距离比为:7:5。
所述第一支管34上设置有两根第四支管39,所述第四支管39垂直于第一支管34设置,两根第四支管39对称设置在第一支管34的中线两侧;所述第四支管39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两根第四支管39上的喷淋层喷头30形成小圆形喷射面302。
所述第一支管34的长度>第二支管36的长度>第三支管38的长度,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位于第一支管34、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上的喷头形成大圆形喷射面301,小圆形喷射面302和大圆形喷射面301的喷头布局设置,可以全面覆盖喷射脱硫塔壳体1内的空间,覆盖率高。
第一主管31的管径>第二主管32的管径>第一支管34的管径>第二支管36的直径>第三支管38的直径。
第一副支管35的管径=第二副支管37的管径=第三支管38的管径=第四支管39的管径。
不同管径的设置,可以使保证各管道内的脱硝液的流量压力相等,使喷射更加均匀。各个管道中的脱硝液的压力为0.07~0.1MPa。
三层喷淋层3的结构均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喷淋层不仅喷射覆盖率高而且喷射更加均匀,喷淋效果佳,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二氧化硫,而且还能够过滤雾气中的大颗粒。
所述平板式除雾器5包括上除雾装置6和下除雾装置7,所述上除雾装置6包括上进液管61和位于上进液管61上方的上除雾层62;所述下除雾装置7包括下进液管71和位于下进液管71下方的下除雾层72。
所述上除雾层62与上进液管61之间的距离、上进液管61与下进液管71之间的距离、下进液管71和下除雾层72之间的距离比为:5:4:9。
所述上进液管61、下进液管71均通过支撑梁固定在脱硫塔壳体1内,支撑梁与脱硫塔壳体1的连接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上进液管61上设置有向上的除雾喷头,所述下进液管71上设置有向下的除雾喷头。
所述下除雾层72通过除雾器支撑梁固定在脱硫塔壳体1内,所述除雾器支撑梁包括圆形架73和对称设置在圆形架73上的两根支撑杆74。
所述下除雾层72包括组合在一起呈圆形的四个B模块、两个B1模块、四个B1a模块、四个B2a模块和四个B3a模块。
四个B模块竖直排列且位于下除雾层72的中部,截面为长方形;
两个B1模块分别位于四个B模块的上下两端,B1模块的外侧面呈弧形且与脱硫塔壳体1相适配;
四个B3a模块两两一组分别位于四个B模块的左右两侧,B3a模块的外侧面呈弧形且与脱硫塔壳体1相适配;
四个B2a模块分别位于四个B模块和四个B3a模块相连接形成的四个夹角处,B2a模块的外侧面呈弧形且与脱硫塔壳体1相适配;
四个B1a模块分别位于四个B模块和四个B2a模块相连接形成的四个夹角处,B2a模块的外侧面呈弧形且与脱硫塔壳体1相适配;
相邻模块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卡扣连接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B模块、B1模块、B1a模块、B2a模块和B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一导流板75,相邻第一导流板75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一导流通道76。第一导流通道76用于对雾气进行一次过滤除雾处理。
所述第一导流板75为一体形成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板75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弧形板751、位于第一弧形板751底部的第一竖板752和位于第一弧形板751顶部的第二竖板753。
所述第一弧形板75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
第一弧形板751与第一竖板752以及第二竖板753之间均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竖板75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形凸起754,所述第一竖板752与第一弧形板75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形凸起755。
多个第一导流板75通过条形卡槽带77固定连接。条形卡槽带77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卡槽78,所述卡槽75承装第一导流板75的第一竖板752和第二竖板753。所述第一球形凸起754、第二球形凸起755将第一竖板752稳稳的固定在卡槽78内,使第一竖板752不易晃动,结构更加稳固。所述第二竖板753与第一竖板75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竖板753和条形卡槽带77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竖板752和条形卡槽带77的连接方式相同。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导流板75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第一导流板75变形,在第一弧形板751和第二竖板753之间的平滑过渡处设置有截面为半圆的第一加强筋756。截面为半圆的第一加强筋756还可以起到阻扰雾气上升,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的作用。
所述上除雾层62也通过除雾器支撑梁固定在脱硫塔壳体1内,所述上除雾层62包括四个A模块、两个A1模块、四个A1a模块、四个A2a模块和四个A3a模块。上除雾层62的各模块排布与下除雾层72的各模块排布相同。
A模块、A1模块、A1a模块、A2a模块和A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二导流板65,相邻第二导流板65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二导流通道66。第二导流通道66用于对雾气进行二次过滤除雾处理。
所述第二导流板65为一体形成结构。所述第二导流板65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弧形板651、位于第二弧形板651底部的第三竖板652和位于第二弧形板651顶部的第四竖板653。
所述第二弧形板65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所述第二弧形板651的外侧连接有支板656,所述支板656为弧形,所述支板656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0~90°。所述支板656与第二弧形板651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除雾缓冲槽675,所述除雾缓冲槽657能够容纳由下向走流动的雾气,并对进入除雾缓冲槽657的雾气进一步过滤除雾处理。
第二弧形板651与第三竖板652以及第四竖板653之间均平滑过渡。
所述第四竖板653与第二弧形板651的平滑过渡连接处设置有两条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加强筋658,两条第二加强筋658交错设置在第二弧形板651的两侧,第二加强筋658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二弧形板651变形,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阻扰雾气上升,进一步提高过滤除雾的效果。
所述第三竖板652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球形凸起654,所述第三竖板652与第二弧形板65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球形凸起655。
多个第二导流板65也通过条形卡槽带77固定连接。条形卡槽带77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卡槽78,所述卡槽75承装第二导流板65的第三竖板652和第四竖板653。所述第三球形凸起654、第四球形凸起655将第三竖板652稳稳的固定在卡槽78内,使第二竖板652不易晃动,结构更加稳固。所述第四竖板653与第三竖板65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竖板653和条形卡槽带77的连接方式与第三竖板652和条形卡槽带77的连接方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除雾装置,在雾气由上至下移动的过程中,首先由位于下方的下除雾层对雾气进行处理,下除雾层主要对大水滴起到除雾除颗粒的作用;经过一次处理的雾气进入上除雾层进行二次处理,上除雾层主要对小水滴起到除雾除颗粒的作用;两次除雾过滤处理后,雾气中雾滴浓度不高于可75mg/ m³,能将≤15μm的微滴除掉。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除雾过滤效果佳,极大地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避免因烟气的夹带,带走大量的水。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雾气从脱硫塔壳体1下部的进口进入,依次经过旋流板10、喷淋层3、平板式除雾器5之后排出。旋流板10首先对进入脱硫塔壳体1的雾气进行分散处理,使雾气在脱硫塔壳体1内均匀分布上升,而且旋流板10还对雾气中的大颗粒进行初级的除尘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雾气进入三层喷淋层3,喷淋层3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大的二氧化硫,还可以对较大颗粒进行二级除尘处理;经过二级除尘处理的雾气进入平板式除雾器5,平板式除雾器5分上除雾装置6和下除雾装置7,下除雾装置7对大水滴进行处理,而且对小颗粒进行除尘处理,上除雾装置6对小水滴进行处理,同时也对小颗粒进行除尘处理,经过脱硫塔处理的雾气,水雾液滴排放小于75mg/ m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使进入脱硫塔内的雾气能够均匀分分布在塔内;同时对雾气中的大颗粒阻挡处理,达到初级除尘的效果;喷淋层各管道内的脱硝液的流量压力相等;喷淋层中小圆形喷射面和大圆形喷射面的喷头布局设置,可以全面覆盖喷射脱硫塔内的空间,不仅喷射覆盖率高而且喷射更加均匀,喷淋效果佳,能够极大的吸收雾气中二氧化硫,而且还能够过滤雾气中的大颗粒,脱硫、除尘效果佳;除雾装置共分两级除雾,采用了一级粗除雾和一级精除雾,在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除雾装置出口烟气中的雾滴小于75mg/m³,能将小于15微米的水滴除掉;结构合理,除雾过滤效果佳,极大地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避免因烟气的夹带,带走大量的水;应用该除雾装置脱硫的系统压力降减小,不容易堵塞,更容易清洗,对于烟气中的烟尘、石膏等也具有除去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壳体(1),脱硫塔壳体(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旋流板(10)、喷淋层(3)、平板式除雾器(5),所述喷淋层(3)等间距设置有三层;
所述旋流板(10)包括外圆框(101)和内圆框(102)和叶片(103),所述叶片(103)以内圆框(102)的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多个,所述内圆框(102)的上下两端密封设置,所述叶片(103)的两端固定在外圆框(101)和内圆框(102)上,所述叶片(103)倾斜设置,所述叶片(103)的倾斜角度为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喷淋层(3)包括一根主管,所述主管包括第一主管(31)和第二主管(32),所述第一主管(31)通过变径主管(33)连通第二主管(32);
所述主管上垂直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包括第一支管(34),所述第一支管(3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支管变径管(341)连接第一副支管(35),第一副支管(35)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所述第一支管(3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主管的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所述第二支管(36)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支管变径管(361)连接第二副支管(37),第二副支管(37)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
所述第三支管(38)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
所述第一支管(34)、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支管(34)上设置有两根第四支管(39),所述第四支管(39)垂直于第一支管(34)设置,两根第四支管(39)对称设置在第一支管(34)的中线两侧;所述第四支管(39)的两端均连接有喷淋层喷头(30),两根第四支管(39)上的喷淋层喷头(30)形成小圆形喷射面(302);
所述第一支管(34)的长度>第二支管(36)的长度>第三支管(38)的长度,位于第一支管(34)、第二支管(36)、第三支管(38)上的喷头形成大圆形喷射面(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第一主管(31)的管径>第二主管(32)的管径>第一支管(34)的管径>第二支管(36)的直径>第三支管(3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第一副支管(35)的管径=第二副支管(37)的管径=第三支管(38)的管径=第四支管(39)的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层喷头(30)选用涡流碳化硅喷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式除雾器(5)包括上除雾装置(6)和下除雾装置(7),所述上除雾装置(6)包括上进液管(61)和位于上进液管(61)上方的上除雾层(62);所述下除雾装置(7)包括下进液管(71)和位于下进液管(71)下方的下除雾层(72);所述上进液管(61)上设置有向上的除雾喷头,所述下进液管(71)上设置有向下的除雾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除雾层(72)包括组合在一起呈圆形的四个B模块、两个B1模块、四个B1a模块、四个B2a模块和四个B3a模块;B模块、B1模块、B1a模块、B2a模块和B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一导流板(75),相邻第一导流板(75)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一导流通道(7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75)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弧形板(751)、位于第一弧形板(751)底部的第一竖板(752)和位于第一弧形板(751)顶部的第二竖板(753);
第一弧形板(751)与第一竖板(752)以及第二竖板(753)之间均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竖板(75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形凸起(754),所述第一竖板(752)与第一弧形板(75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球形凸起(755),多个第一导流板(75)通过条形卡槽带(77)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竖板(753)与第一竖板(752)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除雾层(62)包括四个A模块、两个A1模块、四个A1a模块、四个A2a模块和四个A3a模块,上除雾层(62)的各模块排布与下除雾层(72)的各模块排布相同,
A模块、A1模块、A1a模块、A2a模块和A3a模块均包含多个第二导流板(65),相邻第二导流板(65)之间形成上下导通的第二导流通道(66);
所述第二导流板(65)的截面呈弧形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弧形板(651)、位于第二弧形板(651)底部的第三竖板(652)和位于第二弧形板(651)顶部的第四竖板(653);
所述第二弧形板(651)的外侧连接有支板(656),所述支板(656)为弧形,所述支板(656)与第二弧形板(651)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除雾缓冲槽(65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竖板(653)与第二弧形板(651)的连接处设置有两条截面为三角形的第二加强筋(658),两条第二加强筋(658)交错设置在第二弧形板(651)的两侧。
CN201922456257.9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Active CN211837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257.9U CN211837017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257.9U CN211837017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7017U true CN211837017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6257.9U Active CN211837017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7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9368B (zh) 一种微旋流深度脱硫除尘吸收塔装置及工艺
WO2018103340A1 (zh) 一种高效率脱除气溶胶的水洗装置
CN108686490B (zh)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塔及脱硫除尘方法
CN108671723B (zh) 一种超声波同步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07871876U (zh) 一种湿法脱硫旋流雾化喷淋装置
CN105233661A (zh) 一种半干法脱硫塔装置
CN103706237A (zh) 烟气脱硫系统
CN108939755B (zh) 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CN106669405B (zh) 一种湿法脱硫烟气净化系统
CN210057788U (zh) 静电脱硫除尘一体塔
CN104815527A (zh) 一种诱导式动力波洗涤塔装置
CN205164423U (zh) 烟气脱硫除尘一体装置
CN204193780U (zh) 一种高效脱硫吸收塔
CN104998504A (zh) 一种湿式脱硫塔脱硫除尘除雾节水工艺
CN211837017U (zh) 一种全覆盖脱硫除尘用脱硫塔
CN204768247U (zh) 一种除雾湿式脱硫塔系统
CN105617847A (zh) 一种新型旋流耦合深度脱硫强化模块
CN201361523Y (zh) 一种脱硫喷淋塔
CN209406036U (zh) 有机废气净化喷淋塔
CN208771110U (zh) 一种粉尘水洗塔
CN108686492B (zh) 烟气除尘脱硫塔及除尘脱硫方法
CN202715350U (zh) 一种带有多效紊动系统的湿法脱硫吸收塔
CN206463720U (zh) 一种高效除硫除尘烟气净化塔
CN104874252A (zh) 多级多气旋除雾除尘装置
CN109011859A (zh) 一种n炉一塔条件下高效气动管束除尘除雾并联装置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