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5825U - 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5825U
CN211835825U CN201922500367.0U CN201922500367U CN211835825U CN 211835825 U CN211835825 U CN 211835825U CN 201922500367 U CN201922500367 U CN 201922500367U CN 211835825 U CN211835825 U CN 211835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neck
machine body
main machine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03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王子瑞
罗志高
方炳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03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5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5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5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主机体;第一夹臂,第一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第一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1,第一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角度为β1,α1≥β1;第二夹臂,第二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另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第二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2,第二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β2,α2≥β2;按摩电极,所述按摩电极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具有佩戴稳定和按摩舒适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颈部按摩仪,夹臂和主机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或近乎平行,夹臂主要用于贴合人体颈部,而人体颈部呈圆柱状,夹臂与人体颈部之间的接触面小,当用户动作幅度较大时,夹臂与人体颈部之间易发生滑动,颈部按摩仪的稳定性较差,易导致颈部按摩仪的按摩电极与人体颈部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降低按摩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具有佩戴稳定和按摩舒适性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主机体;第一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1,所述第一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角度为β1,α1≥β1;第二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另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2,所述第二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β2,α2≥β2;按摩电极,所述按摩电极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具有佩戴稳定和按摩舒适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下两侧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下两侧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夹臂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的下边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边沿的之间角度α3为120°-160°;所述第二夹臂的下边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边沿的之间角度β3为120°-1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上侧沿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上侧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一圆弧的直径小于20mm;所述第二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二圆弧的直径小于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主机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的长度方向中心处的所在圆弧的直径为90mm-14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主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对应的圆心角α4为150°-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主机体包括:弹性支架;中间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架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所述第一夹臂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按摩电极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架的宽度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支架的横截面积向背向人体颈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颈部按摩仪1、
主机体100、弹性支架110、中间支架120、
第一夹臂200、第一圆弧210、
第二夹臂300、第二圆弧220、
按摩电极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
如图1-图3所示,颈部按摩仪1包括主机体100、第一夹臂200、第二夹臂300和按摩电极400。第一夹臂200可以为位于主机体100左侧的夹臂,第二夹臂300可以为位于主机体100右侧的夹臂。
第一夹臂200安装于主机体100的一端且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如图3所示,从水平侧方向看,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α1(其中,图3中的直线P1与中心轴线L1平行,即直线P1与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之间的角度等于角度α1),第一夹臂200的中心轴线L2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角度为β1,α1≥β1。第二夹臂300安装于主机体100的另一端且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如图1所示,从水平侧方向看,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α2(其中,图3中的直线P1与中心轴线L1平行,即直线P1与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之间的角度等于角度α2),第二夹臂300的中心轴线L3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β2,α2≥β2。按摩电极400安装于主机体100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其中,α1和α2可以相等,β1和β2可以相等。
其中,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为沿主机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主机体100的上侧沿与下侧沿之间的中点相交的线,第一夹臂200的中心轴线L2为沿第一夹臂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与下侧沿之间的中点相交的线,第二夹臂300的中心轴线L3为沿第二夹臂3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下侧沿之间的中点相交的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通过第一夹臂200安装于主机体100的一端且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且第二夹臂300安装于主机体100的另一端且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这样在水平方向颈部按摩仪1的侧视构造为拱形,即以第一夹臂200的远离主机体100的一端为一个端点、以第二夹臂300的远离主机体100的一端为另一个端点、以主机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中点为支点,颈部按摩仪1可以稳定的放置在任意水平面,并且颈部按摩仪1的其余部位悬空,这样颈部按摩仪1与放置面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降低了颈部按摩仪1的脏污的几率。
并且,颈部按摩仪1的第一夹臂200和第二夹臂300可同时接触人体的颈部和肩部,增加了夹臂与人体的接触面积,限制了夹臂向下移动,降低了颈部按摩仪1从人体上脱离的几率,且增加了颈部按摩仪1和人体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减少了颈部按摩仪1晃动的几率,可以使人体各部位受力均匀,避免了因夹臂移动导致的按摩电极400与人体颈部的接触不良,从而增加了佩戴和按摩的舒适性。
此外,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α1,第一夹臂200的中心轴线L2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角度为β1,α1≥β1,且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α2,第二夹臂300的中心轴线L3与主机体100的中心轴线L1的之间的角度为β2,α2≥β2,可以避免因人体颈部的转动造成的人体下颚和夹臂上侧沿之间产生干涉。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具有佩戴稳定和按摩舒适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夹臂200的上下两侧沿均平行于第一夹臂200的中心轴线L2,第二夹臂300的上下两侧沿平行设置于第二夹臂300的中心轴线L3。这样增加了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和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人体下颚的距离,避免了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与人体下颚产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夹臂200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夹臂300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主机体100的方向逐渐减小。
举例而言,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向远离主机体100方向向下侧沿延伸,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向远离主机体100方向向下侧沿延伸。这样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和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人体下颚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地避免了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与人体下颚产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夹臂2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的之间角度α3为20°-40°,第二夹臂3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的之间角度β3为20°-40°,其中α3与β3可以相等。如此,既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第一夹臂200和第二夹臂300与人体下颚发生干涉的几率,又保证了夹臂和人体肩部和颈部的接触紧密,降低了颈部按摩仪1因主机体100的重力向后向下倾翻而脱离人体颈部的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夹臂2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上侧沿之间以及第一夹臂2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圆弧210过渡。第二夹臂300的上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上侧沿之间以及第二夹臂3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弧220过渡。这样通过第一圆弧210和第二圆弧220的设置,可以将应力均匀分布在第一圆弧210和第二圆弧220处,避免了第一夹臂200与主机体100之间和第二夹臂300与主机体100之间产生应力集中,减少了颈部按摩仪1受到损坏的几率,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夹臂2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一圆弧210的直径D1小于20mm。第二夹臂300的下侧沿与主机体100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二圆弧220的直径(未在图中示意,可参考D1)小于20mm,第一圆弧210的直径D1和第二圆弧220的直径可以相等。如此,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增加第一夹臂200、第二夹臂300和主机体100与人体颈部接触的紧密性,避免颈部按摩仪1出现悬空现象,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的佩戴稳定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虚线所形成的圆为第一圆弧210所在的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主机体100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的长度方向中心处的所在圆弧的直径为D2为90mm-140mm。
其中,主机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对应的圆心角α4为150°-180°。
具体地,以主机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处的圆弧的圆心为基点,所述基点与主机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点的连线的夹角(即朝向主机体100的夹角)为α4,α4为150°-180°。
如此,可以避免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地延伸与人体脖颈发生干涉,并且,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第一圆弧210和第二圆弧220可以处于人体肩部和颈部的交汇处,颈部按摩仪1更贴合人体肌肤,可以提高按摩和佩戴的舒适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虚线所形成的圆为圆心角α4所在的圆,即机体100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所在的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主机体100包括弹性支架110和中间支架120。中间支架120为柔软材料制成,例如硅胶制成。
弹性支架110安装在中间支架120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第一夹臂200安装于中间支架120的一端,第二夹臂300安装于中间支架120的另一端,按摩电极400安装于中间支架120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
举例而言,第一夹臂200和第二夹臂300也可以安装于弹性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其中,通过中间支架120的设置,使按摩电极400可以随人体颈部形状调整,这样既防止了按摩电极400压迫人体颈部,又保证了按摩电极400与人体颈部之间接触紧密。通过弹性支架110的设置,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的形变的恢复能力,可以避免颈部按摩仪1脱离人体颈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中间支架120的宽度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增大。
具体地,弹性支架110的形状与中间支架120的相似,即弹性支架110的宽度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增大。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中间支架1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和弹性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为主要形变区域,将中间支架1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和弹性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的宽度设置较小,可以降低形变的难度。
并且,将中间支架1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和弹性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设置较大,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与人体颈部的贴合的紧密度,防止颈部按摩仪1在佩戴时脱离人体颈部。
此外,弹性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点的宽度设置较小,可以降低弹性支架110的恢复能力,减小了回弹的夹紧力,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的佩戴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弹性支架110的横截面积向背向人体颈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举例而言,弹性支架110的上侧面或者下侧面与弹性支架110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之间的角度β4为钝角,并且弹性支架110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可为光滑曲面。这样可以防止弹性支架110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划伤皮肤,增加了颈部按摩仪1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体;
第一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1,所述第一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角度为β1,α1≥β1;
第二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另一端且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α2,所述第二夹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机体的中心轴线的之间的角度为β2,α2≥β2;
按摩电极,所述按摩电极安装于所述主机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下两侧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中心轴线;
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下两侧沿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夹臂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下两侧沿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主机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的之间角度α3为20°-40°;
所述第二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的之间角度β3为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上侧沿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圆弧过渡;
所述第二夹臂的上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上侧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一圆弧的直径小于20mm;
所述第二夹臂的下侧沿与所述主机体的下侧沿之间的第二圆弧的直径小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的长度方向中心处的所在圆弧的直径为90mm-1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对应的圆心角α4为150°-18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包括:
弹性支架;
中间支架,所述弹性支架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架背向人体颈部的一面,所述第一夹臂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另一端,所述按摩电极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宽度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的横截面积向背向人体颈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CN201922500367.0U 2019-12-31 2019-12-31 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11835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367.0U CN21183582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367.0U CN21183582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颈部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5825U true CN211835825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8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0367.0U Active CN211835825U (zh) 2019-12-31 2019-12-31 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5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998B2 (en) Breathing mask
WO2015119403A1 (ko) 체형교정이 가능한 건강베개
JP2008535625A5 (zh)
WO2021225255A1 (ko) 자세 교정용 쿠션
CN211835825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939464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512276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035852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72439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83582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097029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手柄体
CN21175040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0494349U (zh) 一种可调式护颈
CN215841223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326660U (zh) 颈椎按摩仪
CN211705628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595157U (zh) 按摩头和颈部按摩仪
KR200475488Y1 (ko) 엎드린 자세용 베개
CN219595156U (zh) 挂颈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KR200183011Y1 (ko) 안경용코받침대
CN215779693U (zh) 按摩仪
CN211327776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手柄体
CN111569260B (zh) 颈椎按摩仪
CN214343355U (zh) 颈椎按摩仪
CN218850942U (zh) 耳机耳翼及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3af, building 3, zhongkefa Park, No.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Gaoxi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