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5804U -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 Google Patents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5804U
CN211835804U CN201922473671.0U CN201922473671U CN211835804U CN 211835804 U CN211835804 U CN 211835804U CN 201922473671 U CN201922473671 U CN 201922473671U CN 211835804 U CN211835804 U CN 211835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eedback
cylinder chamber
blood pressu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736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翔
雷荣军
赵银涛
郭烽
龚全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Venus Medtech Hang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736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5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5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5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反馈式止血阀反馈式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管状结构的内腔作为器械通道且贯通壳体,壳体内设有处在密封膜外围用于填充流体的驱动室,壳体内设置有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和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第一缸室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第二缸室内设有第二滑动件且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相互动;第一缸室设有用于采集血压的输入端口,第二缸室设有增压后的输出端口,输出端口连通于驱动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设置,反馈式的自适应的调整密封膜的密闭压力,改善在介入器械相对密封膜运动过程时密封膜封闭器械通道的效果,提供稳定的治疗过程。

Description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介于用药和开刀手术之间的前沿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通常需要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影像设备做导向,将装载有介入器械(如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或药物的导管装置经人体动脉、静脉血管抵达体内病变区域,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导管鞘为导管装置进入人体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血液或其它人体体液创造了外流出口。为了防止血液流失,通常需要在导管鞘内设置密封件止血阀。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问题在于止血阀密封功能和方便介入器械通过的可穿过功能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阻止血液流出,往往需要提高密闭性能,但是相应的会影响介入器械在止血阀内的可穿过性。
相关技术中也公开了针对止血阀的技术改进。例如,在某一相关技术中,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管状密封膜,管状密封膜的外周与壳体之间围成环状的密闭腔体,通过朝密闭腔体内注入填充物来调节密闭腔体的大小,从而实现止血阀的开通和关断。发明人发现,密封膜在建立密闭后,会与介入器械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为了方便操作介入器械相对于止血阀的位置就需要频繁调整密闭腔体的压力以调整密封膜的密闭状态,操作较为繁琐,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反馈式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所述管状结构的内腔作为器械通道,所述壳体内设有处在所述密封膜外围用于填充流体的驱动室,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和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所述第一缸室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缸室内设有第二滑动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相互动;
所述第一缸室设有用于采集血压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缸室设有增压后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连通于所述驱动室。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缸室和所述第二缸室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连接件直接相连,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密封穿入各缸室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缸室内部以所述第一滑动件为界分为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的输入室和第一联动室;
所述第二缸室内部以所述第二滑动件为界分为与所述输出端口连通的输出室和第二联动室;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密封穿入各联动室并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可选的,所述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使用状态下可与血管连通的血压反馈孔,所述血压反馈孔通过反馈管路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器械通道一端为器械入口,另一端为器械出口,所述血压反馈孔邻近位于器械出口一侧。
可选的,所述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与所述血压反馈孔分别配置;或所述排气孔兼做所述血压反馈孔,所述反馈管路上连通有排气旁路,该排气旁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缸室和所述第二缸室之间通过联动室连通,所述联动室的室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联动室连通的第四压力调节孔;第二缸室的室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口连通的第五压力调节孔。
可选的,第二缸室的室壁上分别开设有:
第六压力调节孔,连通至第二缸室内滑动件的一侧;第七压力调节孔,连通至第二缸室内滑动件的另一侧,且所述输出端口也连通于该侧。
可选的,各压力调节孔连通有调节阀;各调节阀直接安装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或通过外部管路连通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输入端口相连的血压指示装置。
可选的,所述血压指示装置为单独配置的血压计或集成至所述反馈式止血阀。
可选的,所述反馈式止血阀中至少带有与血压相关的运动部件,所述第一缸室、所述第二缸室、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构成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中设有血压标识,该血压标识与所述运动部件的位置相关。
可选的,所述运动部件为第一滑动件和/或第二滑动件。
可选的,所述密封膜的内腔上设有亲水润滑涂层。
本申请还公开了导管鞘,包括相互对接连通的管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
可选的,所述反馈调节式止血阀上设有与所述管体连接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管体配合,且所述管接头有设有防止所述管体与所述管接头分离的卡合结构。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设置,将血压变化反馈于流体,从而反馈式的自适应的调整密封膜的密闭压力,改善在介入器械相对密封膜运动过程时密封膜封闭器械通道的效果,改善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的操作体验,提供稳定的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中止血阀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止血阀的增压机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止血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d为介入器械进入图1a中的止血阀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a和3b为导管鞘的管体和止血阀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1、器械通道;12、驱动室;14、血压反馈孔;
2、密封膜;21、内腔;
31、平衡室;
4、增压机构;40、支撑体;401、第一缸室;402、第二缸室;41、输入端口;42、输出端口;43、第一滑动件;431、输入室;432、连接件;44、第二滑动件;441、输出室;442、共用联动室;443、第一联动室;444、第二联动室;451、第四压力调节孔;452、第五压力调节孔;453、第六压力调节孔;454、第七压力调节孔;
9、介入器械;91、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a至图2,本申请公开了反馈式止血阀,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2,管状结构的内腔21作为器械通道11,壳体1 内设置有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和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第一缸室401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43,第二缸室402内设有第二滑动件44且第一滑动件 43和第二滑动件44相互动;
第一缸室401设有用于采集血压的输入端口41,第二缸室402设有增压后的输出端口42,输出端口42连通于驱动室12。
密封膜2的功能实际上在壳体1内分隔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即器械通道11和驱动室12,两者通过密封膜2实现隔离。其中器械通道11两端开放以供器械穿行,因此密封膜2的密封是指驱动室12的密封。
密封膜2本身为管状结构,内腔21作为器械通道11。器械通道11为了保证器械穿行壳体1,器械通道11需要贯通壳体1,器械通道11的实际长度应大于壳体1在器械通道11长度方向上的有效长度;在实际产品中,密封膜2可能全部设置在壳体1内,密封膜2在器械通道11长度方向上的有效长度可能小于壳体1在器械通道11长度方向上的有效长度;因此密封膜2的内腔21作为器械通道11应理解为密封膜2的内腔21构成至少一部分器械通道11,器械通道 11可能在密封膜2的内腔21构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其中本申请中提到的密封膜2的管状结构不局限于严格意义的圆管,在实际产品中,密封膜2的内腔的内径可能在轴向上变化,在截面上,密封膜2的内腔可能为长方形等规整的形状,也可能为沙漏形、梨形、球形等边缘变化的形状,也可能为不规则的变化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膜2的内腔上设有亲水润滑涂层(图未示)。密封膜2 的内腔是实际与介入器械9接触的部分,亲水润滑涂层能够降低密封膜2的内腔的摩擦力,方便介入器械9在密封膜2内外存在压差的情况下在器械通道11 内穿行。同时,亲水润滑涂层还能通过调节涂层材料来实现其他功能。例如,通过在涂层材料添加耐磨材料来增加密封膜2寿命;再例如,调节涂层表面的理化性能来实现密封膜2的自清洁等。
在相互作用关系上,驱动室12能够驱动密封膜2改变自身状态,从而实现器械通道11的封闭或开放。器械通道11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介入器械9(例如导管、导丝等)进出人体的通道,因此可以理解为,管状结构所包围的区域至少为器械通道11的一部分。为配合介入器械9的进入,壳体1上相应的开设与器械通道11连通的进、出口,也可视为器械通道11贯通壳体1。驱动室12的作用在于约束流体并将流体做功引导至密封膜2上。密封膜2在封闭器械通道 11时,密封膜2自身的管状结构至少一部分会产生径向收拢趋势,从而缩小器械通道11的腔径直至封闭器械通道11。器械处于或不处于器械通道11内,密封膜2均可实现封闭器械通道11或者开放器械通道11。
介入器械处于器械通道11内时,密封膜2的内腔21径向收拢与器械相互配合实现封闭器械通道11。
介入器械不处于器械通道11内时,密封膜2的内腔21径向收拢直至自身相互贴靠闭合以实现封闭器械通道11。
从原理上分析,流体驱动密封膜2主要通过压强实现,当驱动室12内流体压力足以克服器械通道11内的阻力时,驱动室12就能够驱动密封膜2自身形变以改变密封膜2的内腔21。具体器械通道11的封闭效果取决于驱动室12内流体压力大小。改变驱动室12内的流体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外接压力源、改变流体温度、改变流体的物理特性等等。本实施例中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第一滑动件43以及第二滑动件44构成了增压机构4,该增压机构4能够将反馈式止血阀一端的血压反馈至流体上,从而改变驱动室12内的流体压力,进一步调整密封膜2的工作状态,从而调整器械通道11的封闭效果。该设计能够改善在介入器械9相对密封膜2运动过程时密封膜2封闭器械通道11的效果,改善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的操作体验,提供稳定的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壳体1能够限制驱动室12在其他方向上的做功,从而保证流体的能量都作用于密封膜2上,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密封膜2形变的行程和封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刚性是相对于可以形变的柔性的密封膜2而言的,并非物理概念上的刚体的刚性。在实际产品中,壳体1可能为塑料等材料,在流体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变形,但是该轻微的变形不会影响密封膜2的工作效果。下文中刚性的描述同理。在不同的产品中,壳体1可能为金属、塑料等常见材料,也有可能是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也有可能是合成材料或自然材料等等。
需要解释的是,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中的较大、较小的表述是指第一缸室401和第二缸室402两者想对比的结果。下文同理。
在增压机构4的具体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具有采集血压的输入端口41,以及经增压后的输出端口42,增压机构4的输出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驱动室12内的流体。
增加机构的能量输入来自血压,因此需要和人体内部建立连接。在反馈式止血阀的使用场景中,人体内部的血液环境是很容易连通的。因此增压机构4 能够通过简洁的连通关系将血压变化反馈至流体上。在反馈的过程中,增压机构4可以直接与流体作用,也可以通过部件之间的传动间接联动。
从增加机构的结构上来看,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包括支撑体40,支撑体40的内部设置有缸径不同的两缸室,各缸室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滑动件,且两缸室内的滑动件相互联动;
输入端口41连通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输出端口42连通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
支撑体40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两缸室能够约束各自滑动件的工作行程。滑动件通过与对应缸室内的流体作用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两缸室的缸径不同,能够实现压力调节的效果。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调节血压和流体之间的反馈关系。
在两缸室内的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内的滑动件之间通过实体部件实现连接;再例如通过填充流体来实现联动,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相互连通,在连通部位处为位于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室,两滑动件之间通过共用联动室442内的介质压力相互联动;又例如通过能量场或者力场实现联动,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内的滑动件之间通过磁场相互联动。
在两缸室的具体分配关系上,参考图1b,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缸室401内的滑动件为第一滑动件43,第一滑动件43的一侧为与输入端口41连通的输入室431,另一侧为共用联动室442;
第二缸室402内的滑动件为第二滑动件44,第二滑动件44的一侧为与输出端口42连通的输出室441,另一侧为共用联动室442。
共用联动室442的作用在于为两缸室内的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提供运动空间。在两缸室内的滑动件运动过程中,输入室431、共用联动室442以及输出室441之间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第一滑动件43受血压驱动朝向第二滑动件44 的方向运动时,原本属于共用联动室442的部分会被压缩并变为输入室431的空间。
共用联动室442也可以改变设计,变为独立的联动室。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相互隔离,两滑动件通过连接件432直接相连,连接件432的两端密封穿入各缸室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缸室401内的滑动件为第一滑动件43,第一滑动件43 的一侧为与输入端口41连通的输入室431,另一侧为第一联动室443;
第二缸室402内的滑动件为第二滑动件44,第二滑动件44的一侧为与输出端口42连通的输出室441,另一侧为第二联动室444;
连接件432的两端密封穿入各联动室并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分体的联动室设计方式能够方便增压机构4的布置,从而为反馈式止血阀针对不同治疗案例调整整体造型提供结构基础。
增压机构4的能量源来自血压,在输入方式的设置上,在一实施例中,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使用状态下可与血管连通的血压反馈孔14,血压反馈孔14通过反馈管路与输入端口41连通。
血压反馈孔14能够实现将血压的压力输送至增压机构4,从而实现血压对增压机构4的能量输送。
从原理上,血压反馈孔14应该设计在反馈式止血阀靠近人体的一侧,以实现在止血的同时满足增压机构4的使用要求。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器械通道11一端为器械入口,另一端为器械出口,血压反馈孔14邻近位于器械出口一侧。
器械出口一侧更靠近人体,血压反馈孔14临近器械出口能方便与人体的血液建立连接。并且可以通过更短的管路实现血压和增压机构4的能量输送,改善增压机构4在动态工况下的工作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排气孔(图中未单独示出),该排气孔与血压反馈孔14分别配置。
进入体内的导管等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排除器械内的气体,排气孔能够克服器械使用前携带气体的问题。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在使用前通过向排气孔16注射生理盐水去除止血阀内的气体。进一步的,排气孔本身也是一个接口,在特殊的使用场景中能够为特殊操作提供结构基础。排气孔和血压反馈孔14是否分别配置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可以按需设置。例如排气孔和血压反馈孔14分别配置具有避免排气孔中的气体对血液的影响,提高安全性。在一些产品中,排气孔和血压反馈孔14也可以一同配置。在一实施例中,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兼做血压反馈孔14,反馈管路上连通有排气旁路,该排气旁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排气孔兼做血压反馈孔14能够提高反馈式止血阀的部件集成度,在增加功能的同时保证反馈式止血阀的整体体积。排气阀排出的气体也可以用于增压机构4来实现更好的器械通道11封闭效果。但是相应的,需要单向阀等结构避免排气阀排出的气体对人体内血液的影响。
排气阀的灵活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病例的使用需要调整。例如排气阀直接安装于排气孔的设计,能够提高反馈式止血阀的集成度,方便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再例如排气阀通过外部管路连通于排气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反馈式止血阀的外部尺寸,提供适应性能。
在增压机构4的安装方式上,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体40与壳体1为一体或分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体结构的支撑体40与壳体1能够实现增压机构4相对于壳体1灵活布置,从而给介入部位提供更灵活的反馈式止血阀积表现,提高适应性;参考图1a,一体结构的支撑体40与壳体1能够实现增压机构4和壳体 1的一体化,减少连通的管路等设置,方便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的使用感受,同时减少可能产生故障的环节,尤其是带有压力的管路部分。
在增加机构的内部设置细节上,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同轴布置、并排布置或内外嵌套布置。
两缸室的不同布置能够带来不同的技术效果。例如同轴布置的两缸室能够方便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设置,从而降低生产装配难度;例如并排布置的两缸室能够有效控制增压机构4在滑动件滑动方向上的长度,改善反馈式止血阀的整体空间表现;例如内外嵌套布置的两缸室能够有效控制增压机构4在滑动件滑动方向上和滑动件滑动方向的径向上的尺寸,进一步改善反馈式止血阀的整体空间表现;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反馈式止血阀的不同应用场景按需设置。
两缸室的布置形式从另一个维度来说,在一实施例中,两缸室的轴线平行或斜交或垂直。
两缸室的作用在于将血液的压力输送至流体中,轴线方向的设置并不影响两缸室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反馈式止血阀整体布局结构的考虑。在实际产品中,可能按需设置。例如,两缸室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的设计能够得到更为规整的整体造型;再例如两缸室的轴线方向斜角或垂直设置的设计能够在一些特殊需要的产品中实现更为紧凑实用的整体造型。
不论两缸室的布置形式如何,增压机构4最终的目的在于将血液的压力输送至流体上,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的输出端口42与驱动室12连通。
驱动室12是直接驱动密封膜2形变的腔体,因此增压机构4的输出端口42 与驱动室12连通能够直接的将血压变化反应至驱动室12内的流体上,从而带来更为灵敏的工作效果。
参考图1a,增压机构4可以整合到止血阀中,增压机构4的两滑动件之间除了可以通过连接件432实现两者的相互联动或者通过两者之间的介质压力实现连通。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包括支撑体40,支撑体40的内部设置有缸径不同的两缸室,各缸室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滑动件,且两缸室内的滑动件相互联动;
输入端口41连通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输出端口42连通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
两缸室相互连通,在连通部位处为位于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室,两滑动件之间通过联动室内的介质压力相互联动。
通过介质压力联动的两滑动件能够解放连接件432的物理尺寸的束缚,从而更灵活的布置。更重要的是,介质压力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灵活调整,从而带来更丰富的使用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联动室的室壁上开设有与联动室连通的第四压力调节孔 451;缸径较小的缸室室壁上,开设有与输出端口42连通的第五压力调节孔452。
第四压力调节孔451能够调节联动室内的介质压力,从而改变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例如联动室内介质压力较高时,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更接近与刚性的传动,在血压变化速度较快或者范围较大等场景中,增压机构4有更好的动态响应表现;再例如联动室内介质压力较低时,两滑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更接近与柔性的传动,两滑动件等部分运动能量被联动室内的介质所吸收,从而为增压机构4提供更为柔顺的工作效果。
第五压力调节孔452相较于第四压力调节孔451更为直接,能够直接调节输出端口42压力,从而通过外部压力源直接调节增压机构4的工作结果,为反馈式止血阀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调节选择。
相应的,压力调节孔也可以设置在连接件432联动的增压机构4上。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包括支撑体40,支撑体40的内部设置有缸径不同的两缸室,各缸室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滑动件,且两缸室内的滑动件相互联动;
输入端口41连通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输出端口42连通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
两缸室相互隔离,两滑动件通过连接件432直接相连,连接件432的两端密封穿入各缸室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缸室402的室壁上分别开设有:
第六压力调节孔453,连通至第二缸室402内滑动件的一侧;第七压力调节孔454,连通至第二缸室402内滑动件的另一侧,且输出端口42也连通于该侧。
第六压力调节孔453调节的是输入端口41的压力,第七压力调节孔454调节的是输出端口42的压力,能够带来更为丰富的调节选项。
其中,第四压力调节孔451、第五压力调节孔452、第六压力调节孔453以及第七压力调节孔454本身也是接口,在特殊的使用场景中能够为特殊操作提供结构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各压力调节孔连通有调节阀;各调节阀直接安装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或通过外部管路连通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
调节阀的灵活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病例的使用需要调整。例如调节阀直接安装于压力调节孔的设计,能够提高反馈式止血阀的集成度,方便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再例如调节阀通过外部管路连通于压力调节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反馈式止血阀的外部尺寸,提供适应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内还设置有平衡室31,驱动室12与平衡室31之间相互连通;
增压机构4的输出端口42与驱动室12和/或平衡室31连通。
平衡室31是一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平衡室31可以和驱动室12相互独立的腔体只通过管路连通,也可以共用一个实体腔体只是功能不同。
本申请中的增压机构4还能起到储能的功能。在介入器械9进入反馈式止血阀时,密封膜2需要开放器械通道11以避免干涉介入器械9。因此密封膜2 会对驱动室12内的流体做功。若驱动室12内的流体预设的压力太高,则会造成密封膜2变形的驱动力要求太高,介入器械9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才能实现挤压密封膜2以开放器械通道11,对医护人员等操作人员的使用造成影响;若驱动室12内的流体预设的压力太低,则会造成密封膜2在封闭器械通道11的状态下密闭压力不足,容易造成密闭失效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增压机构4可以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在介入器械9进入反馈式止血阀时,密封膜2需要开放器械通道11以避免干涉介入器械9。此时密封膜2会对驱动室12内的流体做功,同时增压机构4中的第一缸室401和/或联动室储能以吸收流体的能量以降低介入器械9的进入难度,为器械的进入过程提供良好的手感;在介入器械9退出反馈式止血阀时,密封膜2需要封闭器械通道11以起到反馈式止血阀的功能。此时驱动室12内的流体会对密封膜2做功,同时增压机构4释能以实现对流体的做功,保证密封膜2对器械通道11的封闭效果。
增压机构4的输出端口42与储能室连通,在释能的过程中,增压机构4输出的能量通过活塞释放。活塞能够缓冲增压机构4释放的能量,从而为流体的压力变化提供更为平顺的表现,改善反馈式止血阀的整体工作效果。增压机构4 的输出端口42也有其他设置方式,
参考图1a,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从功能上划分为:
与平衡室31相连通的储能室;
在平衡室31与储能室之间密封滑动的活塞;
处在储能室内且与活塞相作用的可压缩气体和/或弹性件;
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的输出端口42实际上与平衡室31连通。在释能的过程中,除了密封膜2自身的弹性外,增压机构4能够协同做功以补充流体的能量。增压机构4的输出效果更为直接,在一些需要较好的动态表现的产品中,更为合适。
增压机构4与人体的血液连通的结构还能为其他功能提供基础。在一实施例中,反馈式止血阀还包括与输入端口41相连的血压指示装置(图未示)。
血压在治疗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相较于单独配置传感器和输出装置的监视设备而言,通过增压机构4实现的血压指示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易读,方便实现。
在血压指示装置的读数方式上,在一实施例中,血压指示装置为单独配置的血压计或集成至增压机构4。
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中至少带有与血压相关的运动部件,增压机构4 中设有血压标识,该血压标识与运动部件的位置相关。
在一实施例中,增压机构4包括支撑体40,支撑体40的内部设置有缸径不同的两缸室,各缸室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滑动件,且两缸室内的滑动件相互联动;
输入端口41连通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401;输出端口42连通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402;
运动部件为第一缸室401内的滑动件和/或第二缸室402内的滑动件。
参考图3a和图3b,本申请还公开了导管鞘,包括相互对接连通的管体91 和反馈式止血阀,反馈式止血阀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
管体91介入与人体内部,止血阀封闭管体,介入器械9从经由反馈调节式止血阀进入管体91内,从而进入人体内部,实施治疗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反馈调节式止血阀上设有与管体91连接的管接头,管接头通过密封件与管体91配合,且管接头有设有防止管体91与管接头分离的卡合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管接头由第二端盖15延伸形成。通过卡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实现管体91和止血阀的快速组装,也能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分离。
在具体细节操作上,管体91的头部设有显影点,方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的帮助下更好的完成手术过程。
止血阀在使用过程中,对接连通的管体和止血阀协同形成器械通道11,其中管体可以与两侧的端盖一体化设置。各端盖背向止血阀延伸,从而在器械通道11的轴向上延伸,进一步包裹保护器械通道11以供介入器械9穿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反馈式止血阀,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且呈管状结构的密封膜,所述管状结构的内腔作为器械通道,所述壳体内设有处在所述密封膜外围用于填充流体的驱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缸径较大的第一缸室和缸径较小的第二缸室;所述第一缸室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缸室内设有第二滑动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相互动;
所述第一缸室设有用于采集血压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缸室设有增压后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连通于所述驱动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室和所述第二缸室相互隔离,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通过连接件直接相连,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密封穿入各缸室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室内部以所述第一滑动件为界分为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的输入室和第一联动室;
所述第二缸室内部以所述第二滑动件为界分为与所述输出端口连通的输出室和第二联动室;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密封穿入各联动室并与对应的滑动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使用状态下可与血管连通的血压反馈孔,所述血压反馈孔通过反馈管路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通道一端为器械入口,另一端为器械出口,所述血压反馈孔邻近位于器械出口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式止血阀开设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与所述血压反馈孔分别配置;或所述排气孔兼做所述血压反馈孔,所述反馈管路上连通有排气旁路,该排气旁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室和所述第二缸室之间通过联动室连通,所述联动室的室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联动室连通的第四压力调节孔;第二缸室的室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输出端口连通的第五压力调节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第二缸室的室壁上分别开设有:
第六压力调节孔,连通至第二缸室内滑动件的一侧;
第七压力调节孔,连通至第二缸室内滑动件的另一侧,且所述输出端口也连通于该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各压力调节孔连通有调节阀;各调节阀直接安装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或通过外部管路连通于相应的压力调节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式止血阀还包括与所述输入端口相连的血压指示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指示装置为单独配置的血压计或集成至所述反馈式止血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式止血阀中至少带有与血压相关的运动部件,所述第一缸室、所述第二缸室、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所述第二滑动件构成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中设有血压标识,该血压标识与所述运动部件的位置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为第一滑动件和/或第二滑动件。
14.导管鞘,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连通的管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反馈式止血阀。
CN201922473671.0U 2019-12-31 2019-12-31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Active CN211835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3671.0U CN211835804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73671.0U CN211835804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5804U true CN211835804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73671.0U Active CN211835804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5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46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46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1493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over inflation of the retention balloon in medical catheters and airway devices
US5071411A (en) Pressure-actuated valve for sealing flow conduit
CN105073003B (zh) 压力测量系统
EP2203211B1 (en) Haemostatic valve
CN211835804U (zh) 反馈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US6139530A (en) Liquid medicine injec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negative pressure
CN211835809U (zh) 反馈调节式止血阀、导管鞘
US6631717B1 (en) Re-breathing apparatus for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ventilator circuit so equipped
CN211835805U (zh) 自适应式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CN215651805U (zh) 用于输送植入体的输送系统
CN113117226A (zh) 反馈调节式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
CN211835810U (zh) 内平衡式的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CN104027882A (zh) 囊导管的膨胀
CN211835808U (zh) 自适应止血阀、导管鞘
CN113117227A (zh) 自适应止血阀、导管鞘以及介入器械的密封方法
CN204840602U (zh) 一种可调阀导管鞘
CN212756834U (zh) 多腔体的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CN211835806U (zh) 外平衡式的止血阀以及导管鞘
CN110195791A (zh) 一种双向压力控制阀
EP4085964A1 (en) Hemostasis valve, catheter sheath, and method for sealing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CN204562286U (zh) 压力指示静脉充盈袖带
WO2022213906A1 (zh) 用于输送植入体的输送系统
CN208058028U (zh) 一种双向压力控制阀
CN217908504U (zh) 一种简便的输血输液加压袋
CN218923509U (zh) 一种可调弯微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