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5048U - 传染病救护车 - Google Patents

传染病救护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5048U
CN211835048U CN202020202779.6U CN202020202779U CN211835048U CN 211835048 U CN211835048 U CN 211835048U CN 202020202779 U CN202020202779 U CN 202020202779U CN 211835048 U CN211835048 U CN 211835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bulance
medical
cabin
exhaus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27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强
刘凌华
栗志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hoice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choice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hoice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choice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27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5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5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5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救护车,其包括驾驶室和医疗舱,医疗舱包括形成为一体件的顶板、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传染病救护车被构造为还包括开设于顶板的靠近驾驶室的端部的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过滤机构和布置在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驾驶室的端部的第一排风机、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排气过滤机构。第一排气口被开设于所述底板上,其中由所述第一排风机抽吸过来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医疗舱以使所述医疗舱内的大气压强保持位于‑30Pa~‑10Pa的范围内。该传染病救护车限定了医疗舱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在提升了对车内负压值的精确控制的同时还防止了医疗舱内的污染空气外泄。

Description

传染病救护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车,尤其涉及一种传染病救护车。
背景技术
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者动物与动物之间例如通过空气传染、飞沫传染、粪口传染等多条路径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因此在利用救护车对患者进行转运和救治的过程中,人们期望救护车内的患者的排出物(例如呼出的空气或者唾液等)能够尽可能少地被传送出救护车以防对救护车途径沿线的环境造成污染。目前用于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转运和救治的救护车一般为普通负压救护车,其采用自然进气方式即使车外空气从医疗舱厢体板之间的接缝、窗户缝等位置自然流入到医疗舱内以供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但是此种救护车的缺点在于以此种进气方式进入到医疗舱内的空气容易在医疗舱内形成涡流从而影响了对医疗舱内的负压环境的准确控制,同时车内的污染空气也很容易从上述位置溢出医疗舱。另外,若车辆途径建筑工地等尘土飞扬的环境或者在严重雾霾天气转运患者,进入医疗舱内的受污染的空气可能会进一步地破坏医疗舱内的负压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救护车,其通过采用一体成型的医疗舱、设置于该医疗舱顶板前方的第一进气口和设置在医疗舱底板后方的第一排风机,确保了医疗舱内的气体按照“前进后出,上进下出”的设计原则定向流动,在提升了对车内负压值的精确控制的同时还防止了医疗舱内的污染空气外泄。另外,通过对进入医疗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进一步保证了医疗舱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染病救护车,其包括驾驶室和医疗舱,所述医疗舱包括顶板、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所述传染病救护车被构造为还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过滤机构、第一排风机、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排气过滤机构。其中第一进气口被开设于所述顶板的靠近所述驾驶室的端部;第一进气过滤机构被设计为固定安装至所述顶板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气体密封地连通以对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医疗舱内的气体进行过滤;第一排风机被布置在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驾驶室的端部且被设计为当开启时抽吸所述医疗舱内的气体;第一排气口被开设于所述底板上,其中由所述第一排风机抽吸过来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医疗舱以使所述医疗舱内的大气压强保持位于-30Pa~-10Pa的范围内;第一排气过滤机构在气体流动路径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排风机和所述第一排气口气体密封地连通,所述第一排气过滤机构被设计用于对经过其中的气体进行过滤。其中,所述顶板、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被设计为一体件。
优选地,在所述医疗舱内设置负压隔离舱,所述负压隔离舱被构造为包括对置的头端和脚端以及在所述头端与所述脚端之间延伸以容置患者的舱体。
优选地,在所述头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在所述脚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口、第二排风机以及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在所述舱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可反复密封的操作口,其中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后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舱体,在所述舱体内由所述第二排风机抽吸至所述脚端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后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所述舱体。
优选地,所述负压隔离舱被设计为在使用时所述脚端朝向所述第一排风机地布置。
优选地,在所述顶板、左壁板、右壁板和前壁板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中气体密封地内嵌安装有窗体。
优选地,在所述救护车内设置车载消杀系统,所述车载消杀系统被设计为包括超声消杀装置和/或紫外线消毒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医疗舱内还配置有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车载远程会诊系统、蓝牙语音通讯系统、协同远程急救移动平台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在所述医疗舱内还配置有车载互联网系统、车载电脑工作站、车载实时影像行车记录系统、安卓智能导航系统、蓝牙时间自动采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过滤机构被部分或整体地嵌装入所述底板之内。
优选地,在所述医疗舱内设置有设计用于承托所述负压隔离舱的上车担架、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急救用品和供医护人员乘用的座椅中的一个或多个。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染病救护车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省去了该救护车的部分顶板。
参考标号列表
1.驾驶室;2.医疗舱;3.第一进气口;4.第一进气过滤机构;5.第一排风机;6.第一排气口;7.负压隔离舱;8.头端;9.脚端;10.舱体;11.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缩小或移除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
在下文中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应将其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代正常观察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具体地,“顶”和“底”是指从医疗舱的后门向医疗舱内观察时的上侧和下侧;“左”和“右”是指从医疗舱的后门向医疗舱内观察时的左手侧和右手侧;“前”是指医疗舱内与后门对置的方位。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染病救护车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救护车的部分顶板11以更好地示出救护车内部的情况。如图所示,该传染病救护车被构造为包括驾驶室1和医疗舱2。其中该医疗舱2是由顶板11、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以及车门所围成的一个空间,医疗舱2可通过前壁板与驾驶室1分隔开。
为了保证医疗舱2内的气流能够按照设计路线流动,从而能够精确控制舱内负压并且防止由于气体乱窜而在医疗舱2内的救护人员之间造成交叉感染,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染病救护车中首先彻底去除了围成救护仓的各个板之间的交接缝隙,接下来设置特定的进气和出气位置,以对气流的流动路径进行准确设定。
具体地,该医疗舱2的顶板11、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被设计为一体件,它们可由一次成型的环保高分子压膜材料制成。在顶板11、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中的一个或多个需要设置窗体的条件下,窗体的外周缘与上述各个板之间以气体密封的方式连接,从而确保气体不会从窗缝处进入或溢出医疗舱2。由此,在未设置下文将详述的第一进气口3的情况下,当车门闭合时医疗舱2内并没有任何进气渠道(此时车门缝也被气体密封)。
进一步参考附图,在顶板11的靠近驾驶室1的端部处开设第一进气口3,在底板的远离驾驶室1的端部处设置第一排风机5,该第一排风机5如现有技术已知在开启时可抽吸空气,由此将医疗舱2内的空气抽吸至指定位置。其中可仅设置一个第一排风机5,也可如图所示设置两个第一排风机5,这可根据担架、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等在医疗舱2内的摆设方式以及期望实现的气体流动路径而按需设定。在底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6,经过第一排风机5抽吸过来的气体将通过第一排气口6排出医疗舱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为每一个第一排风机5开设一个第一排气口6,当然也可多个第一排风机5共用一个第一排气口6。第一排风机5被设计为在运行时能够使医疗舱2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具体地使所述医疗舱2内的大气压强保持位于-30Pa~-10Pa的范围内,从而使外界气体自然进入医疗舱2内,但是医疗舱2内的气体只能按照预设路线流出医疗舱2。
为了保证从医疗舱2流出的气体不会影响周围环境,在车尾部还设有第一排气过滤机构(未示出)。该第一排气过滤机构在气体流动路径上被布置在第一排风机5和第一排气口6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排风机5和第一排气口6气体密封地连通,由此被第一排风机5抽吸过来的气体需首先经过第一排气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处理之后才能经由第一排气口6排出车外。该第一排气过滤机构可部分或者整体地嵌装在底板之内。第一排气过滤机构优选采用对粒径为0.3μm的微粒气溶胶的滤出率大于99.7%的过滤装置。
为了保证由第一进气口3进入医疗舱2内的气体的质量,防止其对车内的负压控制以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进一步不利的影响,在第一进气口3附近还设置有能够对通过其中的气体进行过滤的第一进气过滤机构4(图中仅为示意性表示)。该第一进气过滤机构4固定安装至医疗舱2的顶板11,一般情况下从医疗舱2内部嵌装至顶板11上,当然也不排除安装在医疗舱2外部的可能性。第一进气过滤机构4与第一进气口3气体密封地连通,由此外界气体必需在通过第一进气过滤机构4之后才可进入医疗舱2内。
上述构造形式的救护车实现了“上进下出”和“前进后出”的气体定向流动方式,另外也防止了外部雾霾或粉尘等不期望物体进入车厢内,同时提升了车辆的保温性能。
为了进一步将医护人员与患者隔离,在医疗舱2内还提供有用于承载患者的负压隔离舱7。该负压隔离舱7沿纵向延伸,其包括头端8、脚端9以及在该头端8和该脚端9之间延伸的舱体10,患者将被容置在该舱体10中。在使用时患者头部朝向负压隔离舱7的头端8,患者的脚部朝向负压隔离舱7的脚端9。
为了保持负压隔离舱7内的负压环境同时保证对患者的气体供应,气体被设计为从头端8进入并且从脚端9流出。具体地,在头端8贯通开设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未示出),在脚端9设置第二排风机(未示出)和与该第二排风机流体密封地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口(未示出),第二排风机能够将气体从头端8吸至脚端9直至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由此负压隔离舱7外的空气会自动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负压隔离舱7。
同时,类似于上文所述地,为了保证流入和流出负压隔离舱7的气体质量,在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处还设置有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和第二排气过滤机构。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和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可例如呈能够旋拧至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之上的罐状形式,罐内储有过滤介质,由此气体必须经过第二进气过滤机构才能由第二进气口进入负压隔离舱7,在第二排风机的作用下被抽吸至脚端9的气体必须通过第二排气过滤机构才能由第二排气口流出负压隔离舱7。为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救治,例如测量生命体征或者注射药物等,在舱体1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8个)操作口,该操作口可例如接标准输氧装置或者连接有医用手套,该操作口可被反复密封操作。
虽然理论上经过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处理后自负压隔离仓流出的气体已经处于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比如第二排气过滤机构突然损坏或者连接松弛,优选使得该负压隔离仓在使用时其脚端9朝向第一排风机5。或者准备一根备用连接管,其能够将第二排气口连通至第一排气过滤机构。
应理解的是,在本文中,第一和第二进气过滤机构仅需实现对空气中例如大颗粒分子(例如雾霾、粉尘等)进行过滤,而第一和第二排气过滤机构需要对气体中的病毒达到符合特定标准的阻挡甚至进行消杀,由此进气过滤机构和排气过滤机构并不能采用相同的过滤原理,其具体采用的过滤原理为现有技术已知,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上述负压隔离舱优选选用由软质塑料制备而成的、能够展开和折叠的舱体,其一般与上车担架和脊柱板配合使用。
另外,在该医疗舱的左侧边可配置有设备柜,其上可容置有各种医疗设备,比如负压吸引器、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氧气瓶等益对病人提供不间断的生命支持。在医疗舱还可提供折叠座椅以供医护人员休息使用。
另外,目前救护车仅实现了车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转移的任务,为了节省救护时间,人们现在更加期望能够将脑卒中患者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至医院,与医院形成治疗互动以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信息和救治时机。由此可在救护舱内设置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智能信息化系统:
1.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其既可在车上大屏幕显示,也可实时将车上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远程传输到医院救治中心,医院专家可在任意一台可上网的手机或电脑上实时查看,方便医院专家指导随车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
2.车载远程会诊系统和蓝牙语音通讯系统,医院及上级医院专家可对随车医护人员提供急救指导,帮助医护人员做出正确判断,提高现场抢救效率。必要时本院专家、上级医院专家可多人共同参与对车上患者进行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指导随车人员对车上重症患者实施急救与处置。
3.协同远程急救移动平台系统,救护车可借助该系统实现院前挂号、交费、治疗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一键通知急诊医生关注患者,提前开具相关检查单或者同步车内生化检验结果等事项。
4.车载互联网系统,其通过将时间自动采集系统、工业级全网通4G或5G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互联网设备集成一体,使得救护车具有无线互联网传输功能,形成局域网和外网连接互联网环境。
5.车载电脑工作站,其将车内各工作单元相互连通,使得车内相关医疗设备具有远程传输功能,实现数据共享。
6.车载实时影像行车记录系统,其对医疗舱内的急救情况及车辆所行走的路线进行不间断实时录像予以保存,以保证可追溯性,在需要时可调出原始数据进行应对处理。
7.安卓智能导航系统,其可对倒车和医疗舱实时视频监控,可实现驾驶去与医疗舱的视频通话通讯,实时显示路况信息,帮助驾驶员智能选择最佳路径。同时可接收车载及相关科室一键呼叫信息。
8.蓝牙时间自动采集器,其配合腕带使用,可自动采集并自动记录患者上下救护车时间节点。
还可为该救护车配置车载消杀系统,以急速化解医疗舱内空气中及医疗设备附着的甲醛、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该车载消杀系统可包括例如超声消杀装置和/或紫外线消毒装置,其中该超声消杀装置可例如采用CN209770710U中提及的超声消杀装置,该专利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此完全阐述。
还可为该救护车配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湿度监测设备和温度监测设备,从而根据监测得到的数据实时对医疗舱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梳理,保障了急救工作在相对洁净的符合标准的环境下进行。
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车载远程会诊系统和蓝牙语音通讯系统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救护车与医院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在与检测仪器以及车内的急救设备和检验设备等的配合下,将本来只能在院内急诊或住院过程中完成的部分工作前移至救护车内,实现“上车即入院”,由此抢占了治疗的黄金时间,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另外,由于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救护车内已经执行的检测或抢救措施已经实时被院内的医护人员接收,在进入急诊或住院后无需再次重复检查或救治,只需继续执行后续步骤,由此真正使得脑卒中救治的院前、急诊和住院的过程形成一条完整的救治链。

Claims (10)

1.一种传染病救护车,包括驾驶室(1)和医疗舱(2),所述医疗舱(2)包括顶板(11)、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其特征是,所述传染病救护车被构造为还包括:
第一进气口(3),其被开设于所述顶板的靠近所述驾驶室(1)的端部;
第一进气过滤机构(4),其被设计为固定安装至所述顶板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3)气体密封地连通以对从所述第一进气口(3)进入所述医疗舱(2)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第一排风机(5),其被布置在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驾驶室(1)的端部且被设计为当开启时能抽吸所述医疗舱(2)内的气体;
第一排气口(6),其被开设于所述底板上,其中由所述第一排风机(5)抽吸过来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6)排出所述医疗舱(2)以使所述医疗舱(2)内的大气压强保持位于-30Pa~-10Pa的范围内;
第一排气过滤机构,其在气体流动路径上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排风机(5)和所述第一排气口(6)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排风机(5)和所述第一排气口(6)气体密封地连通,所述第一排气过滤机构被设计用于对经过其中的气体进行过滤;
其中,所述顶板、底板、前壁板、左壁板和右壁板被设计为一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医疗舱内设置负压隔离舱,所述负压隔离舱被构造为包括对置的头端和脚端以及在所述头端与所述脚端之间延伸以容置患者的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头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以及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在所述脚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口、第二排风机以及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在所述舱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可反复密封的操作口,其中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过滤机构后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舱体,在所述舱体内由所述第二排风机抽吸至所述脚端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过滤机构后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所述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所述负压隔离舱被设计为在使用时所述脚端朝向所述第一排风机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顶板、左壁板、右壁板和前壁板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中气体密封地内嵌安装有窗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救护车内设置车载消杀系统,所述车载消杀系统被设计为包括超声消杀装置和/或紫外线消毒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医疗舱内还配置有生命体征远程传输系统、车载远程会诊系统、蓝牙语音通讯系统、协同远程急救移动平台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医疗舱内还配置有车载互联网系统、车载电脑工作站、车载实时影像行车记录系统、安卓智能导航系统、蓝牙时间自动采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气过滤机构被部分或整体地嵌装入所述底板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染病救护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医疗舱内设置有设计用于承托所述负压隔离舱的上车担架、急救器材、监测仪器、生化检验设备、急救用品和供医护人员乘用的座椅中的一个或多个。
CN202020202779.6U 2020-02-24 2020-02-24 传染病救护车 Active CN211835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2779.6U CN211835048U (zh) 2020-02-24 2020-02-24 传染病救护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2779.6U CN211835048U (zh) 2020-02-24 2020-02-24 传染病救护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5048U true CN211835048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48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2779.6U Active CN211835048U (zh) 2020-02-24 2020-02-24 传染病救护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50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6774A (zh) * 2021-01-26 2021-05-07 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急救任务派发方法及装置
CN114129355A (zh) * 2021-12-06 2022-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具有防护性能的野战急救车
CN116421414A (zh) * 2023-03-31 2023-07-14 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6774A (zh) * 2021-01-26 2021-05-07 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急救任务派发方法及装置
CN114129355A (zh) * 2021-12-06 2022-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具有防护性能的野战急救车
CN116421414A (zh) * 2023-03-31 2023-07-14 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
CN116421414B (zh) * 2023-03-31 2024-01-19 和之力(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隔离舱的智能救护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5048U (zh) 传染病救护车
KR101958709B1 (ko) 클린 에어 장치
CN111532292B (zh) 基于疫情的客货两用轨道列车
US6001057A (en) Self-contained isolation and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US5950625A (en) Isolation bag
CN110141441A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US5063924A (en) Protective device, individual, portable, with total insulation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
US200602474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inuous access to an isolation space while maintaining isolation
CN102920553A (zh) 全隔离多功能重症监护型救护车
CN213310970U (zh) 一种自消毒正负压隔离担架
CN101697933B (zh) 负压救护车
CN111409419B (zh) 负压装置及救护车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DE202020106191U1 (de) Atemschutzvorrichtung
CN109124902A (zh) 一种基于救护车的负压舱
CN210121206U (zh) 用于脑卒中急救的救护车
CN103818295A (zh) 生物安全检验车
KR102409361B1 (ko) 선별 진료를 위한 진료소 구조
CN214083781U (zh) 一种自行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风管路系统
CN212490538U (zh) 重症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多功能智能隔离车
KR102528432B1 (ko) 모듈형 음압장비를 이용한 음압구급차
RU2765109C1 (ru) Моби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вирусов на баз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3130361U (zh) 全防护型传染性疾病患者运送车
KR102557700B1 (ko) 차량용 이동식 바이러스 검진시스템
CN216021724U (zh) 一种正负压转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