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9403U - 压板闭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板闭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9403U
CN211829403U CN202020797475.9U CN202020797475U CN211829403U CN 211829403 U CN211829403 U CN 211829403U CN 202020797475 U CN202020797475 U CN 202020797475U CN 211829403 U CN211829403 U CN 21182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base
handle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74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钦文
马金辉
梁涛
文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74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板闭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卡设部;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二者能够对接并共同围成容纳压板的手柄的容纳区域,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卡设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还具有能够伸入手柄运动路径上的止挡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时,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均与底座卡设配合,并且止挡部位于手柄的运动路径上,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时,第一卡设部和/或第二卡设部不再卡设底座,并且止挡部避让手柄的运动路径;闭锁组件,闭锁组件具有将第二壳体锁定的闭锁状态和将第二壳体解锁的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板闭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板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线簧式压板为一种常见的电力接线装置,线簧式压板包括本体和手柄,手柄在弹簧的作用下贴紧本体,手柄拔出后可相对本体转动;本体设有两个接线口,手柄上有两个与接线口配合的插头,两插头相互导通。在手柄上的插头插入底座上的接线口时,压板处于闭合状态,在手柄拔出并转动插头插入到第一手柄容置孔或置于本体外部时,压板处于断开状态。
电力系统中保护装置二次压板操作尚无有效的控制手段。在检修时由运维人员根据操作票退出二次压板,再由检修人员的根据经验对照操作票二次压板投退提示卡进行操作,不能实现二次压板的强制闭锁,一次设备因保护装置二次压板误投导致人为扩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已有的压板强制闭锁需要事先安装,或需对压板进行改造升级,改造成本较高,且部分需停电安装,使用极其不便。
现多采用智能压板,进行自动投退操作,但对压板无强制闭锁,人员的误操作依然可导致事故发生,且智能压板成本费用较高。
也有的线簧式压板强制闭锁装置使用较为方便,但是仅能对线簧式压板的退出状态进行闭锁,仅防止线簧式压板误投入,而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的线簧式压板进行闭锁,从而由于线簧式压板的误退出而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板闭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或退出状态的压板进行闭锁导致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板闭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与设备面板连接,并围绕压板的压板本体设置;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具有能够与底座卡设配合的第一卡设部;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连接,二者能够对接并共同围成容纳压板的手柄的容纳区域,第二壳体具有能够与底座卡设配合的第二卡设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还具有能够伸入手柄运动路径上的止挡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时,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均与底座卡设配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设在底座上,并且止挡部位于手柄的运动路径上,止挡部阻碍手柄从压板本体中移出进行操作,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打开时,第一卡设部和/或第二卡设部不再卡设底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从底座上取下,并且止挡部避让手柄的运动路径,手柄能够从压板本体中移出进行操作以改变投退状态;闭锁组件,闭锁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闭锁组件具有将第二壳体锁定在与第一壳体对接的位置的闭锁状态和将第二壳体由与第一壳体对接的位置解锁的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卡设部沿第一方向伸入至底座内,第二卡设部沿第二方向伸入至底座内,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具有作为第一卡设部的滑轨、底座具有滑槽,或第一壳体具有作为第一卡设部的滑槽、底座具有滑轨,滑轨沿滑槽的长度方向伸入或退出滑槽;和/或第二壳体具有作为第二卡设部的凸起、底座具有凹槽,或第二壳体具有作为第二卡设部的凹槽,底座具有凸起,凸起沿凹槽的深度方向伸入或退出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具有止挡部,且止挡部具有止挡斜面,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时,第一壳体上的止挡部的止挡斜面与第二壳体上的止挡部的止挡斜面抵接。
进一步地,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限位销,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具有限位槽,限位销穿设在第二壳体或第一壳体上,并且限位销的一端伸入至限位槽内,限位销能够与限位槽的端部内壁抵接,以控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转动范围。
进一步地,底座还具有容置孔,当手柄与压板本体处于断开状态时,手柄的插头伸入至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壳体复位件,壳体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抵接,并为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提供相互打开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闭锁组件包括:锁芯,锁芯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锁芯的解锁口外露于第一壳体;转接块,转接块与锁芯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转接块具有伸出部;锁舌,锁舌穿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能够在伸入第二壳体的闭锁位置和缩回第一壳体的解锁位置之间运动,锁舌具有驱动槽,伸出部能够伸入并挤压驱动槽的侧壁,以驱动锁舌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闭锁组件还包括锁舌复位件,锁舌复位件与锁舌抵接,并为锁舌提供向闭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闭锁组件还包括:卡簧,卡簧卡设在第一壳体与锁芯之间,以对锁芯进行轴向定位;无线码片,无线码片设置在锁芯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配合以识别锁芯的身份。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二者与底座进行配合,加上闭锁组件的闭锁作用将压板进行锁定,具体而言,当需要锁定压板时,将第一壳体的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壳体的第二卡设部卡设到底座上,并且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此时由于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与底座之间的卡设配合,因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固定在底座上,在不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前提下无法将其从底座上取下,使得压板的手柄容纳在二者形成的容纳区域内,同时止挡部位于手柄的运动路径上,从而止挡手柄与压板本体之间的分离,使得手柄无法被拉出压板本体,也就无法切换状态,而且此时闭锁组件处于闭锁状态,闭锁组件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压板闭锁装置的状态无法被随意改变,以此实现对压板的锁定;而当需要解锁时,使用电脑钥匙将闭锁组件解锁,闭锁组件解除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定,此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打开,止挡部不再位于手柄的运动路径上,同时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能够解除与底座之间的卡设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底座上取下,以此实现解锁压板,手柄可以正常操作。上述设置方式对于压板的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均能够进行闭锁,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的线簧式压板进行闭锁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操作人员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无法对线簧式压板进行操作,并且装置安装方便,不需要对压板的结构进行改变,随用随装,结构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易于装卸。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板闭锁装置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的底座在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在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在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将压板锁定在投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采用方式一将压板锁定在退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压板闭锁装置采用方式二将压板锁定在退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容置孔;12、滑槽;13、凹槽;20、第一壳体;21、滑轨;22、止挡部;23、限位槽;30、第二壳体;31、凸起;41、锁芯;42、转接块;421、伸出部;43、锁舌;431、驱动槽;44、锁舌复位件;45、卡簧;46、无线码片;47、堵头;50、限位销;60、壳体复位件;71、压板本体;7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或退出状态的压板进行闭锁导致安全性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板闭锁装置。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压板闭锁装置,包括底座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和闭锁组件,底座10与设备面板连接,并围绕压板的压板本体71设置;第一壳体20与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20具有能够与底座10卡设配合的第一卡设部;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可转动连接,二者能够对接并共同围成容纳压板的手柄72的容纳区域,第二壳体30具有能够与底座10卡设配合的第二卡设部,第一壳体20和/或第二壳体30还具有能够伸入手柄72运动路径上的止挡部22,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对接时,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均与底座10卡设配合,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卡设在底座10上,并且止挡部22位于手柄72的运动路径上,止挡部22阻碍手柄72从压板本体71中移出进行操作,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打开时,第一卡设部和/或第二卡设部不再卡设底座10,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能够从底座10上取下,并且止挡部22避让手柄72的运动路径,手柄72能够从压板本体71中移出进行操作以改变投退状态;闭锁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20内,闭锁组件具有将第二壳体30锁定在与第一壳体20对接的位置的闭锁状态和将第二壳体30由与第一壳体20对接的位置解锁的解锁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二者与底座10进行配合,加上闭锁组件的闭锁作用将压板进行锁定,具体而言,当需要锁定压板时,如图3至图5和图9至图11所示,将第一壳体20的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壳体30的第二卡设部卡设到底座10上,并且将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对接,此时由于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与底座10之间的卡设配合,因而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被固定在底座10上,在不打开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前提下无法将其从底座10上取下,使得压板的手柄72容纳在二者形成的容纳区域内,同时止挡部22位于手柄72的运动路径上,从而止挡手柄72与压板本体71之间的分离,使得手柄72无法被拉出压板本体71,也就无法切换状态,而且此时闭锁组件处于闭锁状态,闭锁组件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锁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压板闭锁装置的状态无法被随意改变,以此实现对压板的锁定;而当需要解锁时,如图6至图8所示,使用电脑钥匙将闭锁组件解锁,闭锁组件解除对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锁定,此时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能够打开,止挡部22不再位于手柄72的运动路径上,同时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能够解除与底座10之间的卡设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从底座10上取下,以此实现解锁压板,手柄72可以正常操作。上述设置方式对于压板的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均能够进行闭锁,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的线簧式压板进行闭锁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操作人员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无法对线簧式压板进行操作,并且装置安装方便,不需要对压板的结构进行改变,随用随装,结构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易于装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设部沿第一方向伸入至底座10内,第二卡设部沿第二方向伸入至底座10内,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本实施例以图1中的竖直方向为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具体而言,第一壳体20具有竖直设置的滑轨21,滑轨21即为第一卡设部,相应地,底座10纵向开设有滑槽12,当将第一壳体20安装到底座10上时,滑轨21纵向伸入至滑槽12内,从而限制第一壳体20相对于底座10沿第二方向的运动;相似地,第二壳体30具有横向伸出的凸起31,凸起31作为第二卡设部,相应地,底座10具有横向开设的凹槽13,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对接时,凸起31横向伸入至凹槽13内,从而限制第二壳体30相对于底座1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由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之间是枢转连接的,因而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运动均被限制,从而无法从底座10上脱出,配合闭锁组件的锁定使得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锁定在底座10上,止挡部22保持在手柄72的运动路径上,从而实现对压板的锁定。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20上开设滑槽作为第一卡设部,在底座10上设置滑轨;相似地,也可以在第二壳体30上开设凹槽作为第二卡设部,在底座10上设置凸起。
除了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方向外,也可以仅在第二方向设置,例如,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上均采用上述凸起31与凹槽13的设置,这样,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对接时,第一壳体20上的凸起和第二壳体30上的凸起同时伸入到底座10内,通过凸起31与凹槽13内壁的抵接也能够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限制在底座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均具有止挡部22,且两个止挡部2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平行的止挡斜面,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对接时,第一壳体20上的止挡部22的止挡斜面与第二壳体30上的止挡部22的止挡斜面抵接,从而控制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壳体20或者第二壳体30上设置止挡部22。
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0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容纳部,第二壳体30包括第二转动部和第二容纳部,其中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均呈套筒状,且第一转动部的一部分套设在第二转动部内,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均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成,其底部和相邻两侧为敞口侧,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敞口侧相对设置,二者的顶面即为止挡部22,二者彼此远离的一侧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这样,当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对接时,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即可围成容纳区域将手柄72容纳起来。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限位销50,第一壳体20或第二壳体30具有限位槽23,限位销50穿设在第二壳体30或第一壳体20上,本实施例在第二壳体30上开设有过孔,第一壳体20上周向开设有限位槽23,限位销50穿过过孔后一端伸入至限位槽23内,当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限位销50相对于限位槽23运动,限位销50能够与限位槽23的端部内壁抵接,从而控制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之间在预定范围内转动,避免二者转动过位导致损坏。
本实施例的底座10的具体安装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方式一、如图10所示,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的方式粘接在设备面板上,此时手柄72的插头可以直接容纳在压板本体71上的孔洞内;方式二、如图11所示,在底座10上开设安装孔,通过螺钉等部件穿设在原本用于容纳插头的孔洞和开设的安装孔中,这样通过螺钉等部件即可将底座10安装到设备面板上。对于第二种方式,由于占用了压板本体71上原本用于容纳插头的孔洞,因而,底座10还具有容置孔11,由于一般压板上的插头有多个,因而容置孔11也可以根据插头的数量开设多个,当压板处于投入状态时,插头伸入到压板本体71的插孔内,当压板处于退出状态时,手柄72与压板本体71处于断开状态,插头退出压板本体71,此时插头可以伸入并容纳在容置孔11内,从而使得压板被锁定后手柄72无法随意转动。容置孔11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无论插头与哪一个容置孔11配合,压板闭锁装置均能够将压板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壳体复位件60,壳体复位件60为扭簧,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抵接,从而为第一壳体20和/或第二壳体30提供相互打开的复位力,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0在安装到底座10上时是无法转动的,因而壳体复位件60主要驱动第二壳体3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向远离第一壳体20的方向转动,从而打开容纳区域释放手柄72,在第二壳体30打开后,上提第一壳体20即可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整体从底座10上取下。
如图1、图5和图8所示,闭锁组件包括锁芯41、转接块42和锁舌43,锁芯41设置在第一壳体20内,且锁芯41的解锁口外露于第一壳体20;转接块42与锁芯41的输出端驱动连接,转接块42的一侧具有伸出部421;锁舌43径向穿设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之间,并能够在伸入第二壳体30的闭锁位置和缩回第一壳体20的解锁位置之间运动,锁舌43具有驱动槽431,当闭锁组件处于闭锁状态时,锁舌43位于闭锁位置,锁舌43一部分伸入至第二壳体30上的锁定孔内,另一部分保留在第一壳体20内,从而阻碍了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锁定,当使用电脑钥匙解锁时,电脑钥匙解锁锁芯41并带动锁芯41的输出端转动,输出端带动转接块42同步转动,转接块42上的伸出部421在转动过程中伸入到驱动槽431内,并且挤压驱动槽431的内壁,从而驱动锁舌43退出第二壳体30并缩回第一壳体20内从而切换回解锁位置,锁舌43不再止挡第二壳体30的转动,第二壳体30在壳体复位件60的作用下即可自动转动与第一壳体20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闭锁组件还包括锁舌复位件44,锁舌复位件44为弹簧,其一端与锁舌43抵接,从而为锁舌43提供向闭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当转接块42不再挤压锁舌43时,锁舌43即可在锁舌复位件44的作用下始终具有向闭锁位置运动的趋势。
优选地,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部设置成筒状,因而本实施例的锁舌43伸入第二壳体30的一端设置成斜面,并且斜面沿远离第二壳体30的方向向靠近锁定孔的内壁的方向设置,从而使得锁舌43的端部与第一转动部的圆周面配合。当解锁完成后,第二壳体30始终挤压锁舌43使得锁舌43位于解锁位置;当需要重新闭锁时,仅需要将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安装到底座10上后,反向转动第二壳体30,待第二壳体30转动至锁定孔与锁舌43对齐时,锁舌43即可在锁舌复位件44的作用下伸入至锁定孔内,将第二壳体30锁定,这样不需要电脑钥匙即可实现装置的重新闭锁,方便快捷。
此外,考虑到装配的便利性,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堵头47,堵头47与第二壳体30连接,并且将安装锁舌43的孔洞进行封堵,锁舌复位件44远离锁舌43的一端即抵接在堵头47上。
可选地,闭锁组件还包括卡簧45和无线码片46,卡簧45卡设在第一壳体20与锁芯41之间,以对锁芯41进行轴向定位;无线码片46设置在锁芯41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配合以识别锁芯41的身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或退出状态的压板进行闭锁导致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2、对于压板的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均能够进行闭锁,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簧式压板闭锁装置无法对处于投入状态和退出状态的线簧式压板进行闭锁的问题;
3、有效地保证了操作人员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无法对线簧式压板进行操作;
4、装置安装方便,不需要对压板的结构进行改变,随用随装;
5、结构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易于装卸;
6、无需使用电脑钥匙即可完成重新闭锁操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所述底座(10)与设备面板连接,并围绕压板的压板本体(71)设置;
第一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底座(1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具有能够与所述底座(10)卡设配合的第一卡设部;
第二壳体(30),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可转动连接,二者能够对接并共同围成容纳所述压板的手柄(72)的容纳区域,所述第二壳体(30)具有能够与所述底座(10)卡设配合的第二卡设部,所述第一壳体(2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30)还具有能够伸入所述手柄(72)运动路径上的止挡部(22),当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对接时,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所述第二卡设部均与所述底座(10)卡设配合,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卡设在所述底座(10)上,并且所述止挡部(22)位于所述手柄(72)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止挡部(22)阻碍所述手柄(72)从所述压板本体(71)中移出进行操作,当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打开时,所述第一卡设部和/或所述第二卡设部不再卡设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能够从所述底座(10)上取下,并且所述止挡部(22)避让所述手柄(72)的运动路径,所述手柄(72)能够从所述压板本体(71)中移出进行操作以改变投退状态;
闭锁组件,所述闭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0)内,所述闭锁组件具有将所述第二壳体(30)锁定在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对接的位置的闭锁状态和将所述第二壳体(30)由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对接的位置解锁的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设部沿第一方向伸入至所述底座(10)内,所述第二卡设部沿第二方向伸入至所述底座(10)内,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20)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卡设部的滑轨(21)、所述底座(10)具有滑槽(12),或所述第一壳体(20)具有作为第一卡设部的滑槽(12)、所述底座(10)具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沿所述滑槽(12)的长度方向伸入或退出所述滑槽(12);和/或
所述第二壳体(30)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卡设部的凸起(31)、所述底座(10)具有凹槽(13),或所述第二壳体(30)具有作为所述第二卡设部的凹槽(13),所述底座(10)具有凸起(31),所述凸起(31)沿所述凹槽(13)的深度方向伸入或退出所述凹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均具有所述止挡部(22),且所述止挡部(22)具有止挡斜面,当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对接时,所述第一壳体(20)上的止挡部(22)的止挡斜面与所述第二壳体(30)上的止挡部(22)的止挡斜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限位销(50),所述第一壳体(20)或所述第二壳体(30)具有限位槽(23),所述限位销(50)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30)或所述第一壳体(20)上,并且所述限位销(50)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限位槽(23)内,所述限位销(50)能够与所述限位槽(23)的端部内壁抵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的转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还具有容置孔(11),当所述手柄(72)与所述压板本体(71)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手柄(72)的插头伸入至所述容置孔(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闭锁装置还包括壳体复位件(60),所述壳体复位件(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抵接,并为所述第一壳体(20)和/或所述第二壳体(30)提供相互打开的复位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包括:
锁芯(41),所述锁芯(4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0)内,且所述锁芯(41)的解锁口外露于所述第一壳体(20);
转接块(42),所述转接块(42)与所述锁芯(41)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转接块(42)具有伸出部(421);
锁舌(43),所述锁舌(43)穿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并能够在伸入所述第二壳体(30)的闭锁位置和缩回所述第一壳体(20)的解锁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锁舌(43)具有驱动槽(431),所述伸出部(421)能够伸入并挤压所述驱动槽(431)的侧壁,以驱动所述锁舌(43)在所述闭锁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还包括锁舌复位件(44),所述锁舌复位件(44)与所述锁舌(43)抵接,并为所述锁舌(43)提供向所述闭锁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板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组件还包括:
卡簧(45),所述卡簧(45)卡设在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锁芯(41)之间,以对所述锁芯(41)进行轴向定位;
无线码片(46),所述无线码片(46)设置在所述锁芯(41)的解锁口处,并能够与电脑钥匙配合以识别所述锁芯(41)的身份。
CN202020797475.9U 2020-05-13 2020-05-13 压板闭锁装置 Active CN21182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7475.9U CN211829403U (zh) 2020-05-13 2020-05-13 压板闭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7475.9U CN211829403U (zh) 2020-05-13 2020-05-13 压板闭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9403U true CN21182940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7475.9U Active CN211829403U (zh) 2020-05-13 2020-05-13 压板闭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9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679B (zh) 电子锁具及电子锁具的紧急解锁方法
CN103660649B (zh) 印章锁存装置及锁存方法
JP7300059B2 (ja) ロックシリンダ及びロック解除キー
CN215332073U (zh) 锁具和锁具组件
CN211829403U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211556307U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111524741B (zh) 刀闸闭锁装置
CN109728506B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111335740A (zh) 一种防盗门
CN215332075U (zh) 闭锁装置和锁具组件
CN210566849U (zh) 安全闭锁装置
CN209976237U (zh) 挂锁
CN211173495U (zh) 锁芯、锁具和解锁钥匙
CN109930918B (zh) 挂锁、挂锁解锁方法和挂锁闭锁方法
CN212271838U (zh) 解锁钥匙
CN111456566B (zh) 锁具
CN111719963B (zh) 防误锁具
CN216476757U (zh) 锁具
CN207245362U (zh) 一种外装锁具
CN211173489U (zh) 电子门锁
CN114541876B (zh) 门锁
CN110676090A (zh) 防误锁具
US20090321227A1 (en) Safety holder
CN216076685U (zh) 闭锁机构和面板锁
CN215332072U (zh) 锁具和锁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