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9007U -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9007U
CN211829007U CN202020808304.1U CN202020808304U CN211829007U CN 211829007 U CN211829007 U CN 211829007U CN 202020808304 U CN202020808304 U CN 202020808304U CN 211829007 U CN211829007 U CN 211829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ing
insulating
insulating member
component
coll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83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彬伟
许久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CALB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083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9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9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9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绝缘构件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电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与集流构件相连接,以限制集流构件相对于绝缘本体转动。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可以保证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不会出现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流构件与电芯容易出现直接接触的问题。

Description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的集流构件用于连接电池盖板和电芯,现有的集流构件与电芯之间设置一层绝缘薄膜,但在长时间使用后绝缘薄膜容易出现损坏,从而导致集流构件与电芯直接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构件与电芯容易出现直接接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绝缘构件包括:
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电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与集流构件相连接,以限制集流构件相对于绝缘本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可以保证电芯和集流构件之间不会出现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流构件与电芯容易出现直接接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包括上述的绝缘构件和集流构件,绝缘本体与集流构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通过设置有与电芯相接触的绝缘构件,可以防止集流构件与电芯直接连接,以防引起内部短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在集流构件与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构件,可以防止集流构件与电芯直接连接,以防引起内部短路。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绝缘构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绝缘构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绝缘构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绝缘构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绝缘构件的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绝缘本体;11、第一连接面;12、第二连接面;13、定位部;14、安装凹槽;15、第一卡接部;16、凹陷;20、集流构件;21、保险孔;30、第二绝缘构件;31、第二卡接部;40、极柱;50、顶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公开中所述的多个为至少2个。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构件,请参考图1至图8,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20之间,绝缘构件包括:绝缘本体10,绝缘本体10包括第一连接面11和第二连接面12,第一连接面11与电芯相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12上设置有定位部13,定位部13用于与集流构件20相连接,以限制集流构件20相对于绝缘本体10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绝缘构件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20之间,可以保证电芯和集流构件20之间不会出现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流构件与电芯容易出现直接接触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与集流构件20相连接的定位部13,从而可以在对动力电池盖板结构组装过程中,通过绝缘本体10对集流构件20进行定位,防止集流构件20相对于其他部件转动,以此保证组装效率和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为板状件,其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类绝缘结构,从而可以在其上设置有如用于与集流构件20相连接的定位部1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11用于与电芯相接触,第一连接面11可以与电芯直接接触,即二者之间没有其他部件,也可以是间接接触,即二者之间设置有其他部件,如隔膜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13位于第二连接面12的中部,以此保证定位部13可以实现对集流构件20的稳定定位。其中,中部并不特指中心位置,其包括不与周向外边缘相接触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3位于第二连接面12的中部,即可以理解为定位部13在第二连接面12上的投影不与第二连接面12的周向外边缘相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安装凹槽14,第二连接面12为安装凹槽14的底面,安装凹槽14用于容纳集流构件20的部分。绝缘本体10对于集流构件20的部分形成了包覆,从而进一步地防止了集流构件20与位于其下方的电芯直接接触,并且即使集流构件20发生熔断,由于绝缘本体10的包覆作用,集流构件20形成的溶体也不会流到电芯上,同时对熔断后的集流构件20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定位部13为凸起,集流构件20上设置有保险孔21,凸起插设在保险孔21内。在集流构件20的保险孔21两侧的保险段因发生过流而熔断后,由于定位部13设置在保险孔21内,因此当保险孔21两侧的保险段因发生过流而熔断后,由于定位部13的阻挡作用,能够阻止在集流构件20受外部振动而使得免熔断后的保险段重新搭接的情况,即防止二次拉弧,以此保证过流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定位部13插入到保险孔21内时,既可以对集流构件20进行定位,也可以防止二次拉弧,且绝缘构件还可以用于防止集流构件20的极柱连接板和电芯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定位部13相对于第二连接面12向外凸出,以在第一连接面11上形成凹陷16。定位部13为凸起时,其相当于对一个板体进行冲压,从而在板体的两个面上分别形成一个凸起和一个凹陷16。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13为凹槽,集流构件20上设置有凸起,凸起插设在凹槽内,集流构件20与绝缘本体10之间通过凸起和凹槽进行配合,本实施例中,是将凸起设置在了集流构件20上,而绝缘本体10上形成了凹槽,以实现定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包括上述的绝缘构件和集流构件20,绝缘本体10与集流构件2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通过设置有与电芯相接触的绝缘构件,可以防止集流构件20与电芯直接连接,以防引起内部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构件为第一绝缘构件,如图7和图8所示,动力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构件30,集流构件20的部分位于绝缘本体10和第二绝缘构件30之间,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相连接。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30对集流构件20的部分进行夹持,且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直接相连接,从而保证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可以将集流构件20稳定地夹持在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相卡接,从而可以方便部件之间的组装,有利于提供组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5,第二绝缘构件3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31相卡接;其中,第一卡接部15为卡扣,第二卡接部31为卡口,卡扣插设在卡口内,卡扣可与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或,第一卡接部15为卡口,第二卡接部31为卡扣,卡扣插设在卡口内,卡扣可与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或,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31均为卡扣,卡扣可与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31不仅可以用于实现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的连接,且第一卡接部15或第二卡接部31还可以用于对集流构件20进行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31均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接部31间隔设置,以此实现对集流构件20的稳定限位,保证集流构件20不会活动,即在实现对集流构件20定位的基础上也可以对其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卡接部31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集流构件20的相对两侧,以用于夹持集流构件20,以限制集流构件20两个方向的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31为至少三个,集流构件20的至少三个周向外表面均对应有第二卡接部31。集流构件20与第二绝缘构件30相接触的极柱连接板的周向外表面分别对应4个不同的方向,此时通过3个方向上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且极柱连接板位于第二绝缘构件30的凹槽内部,从而实现了对集流构件20有效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卡接部15与第二卡接部31均为4个,其中两个第二卡接部31相对设置,而另外两个位于集流构件20的同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极柱40和顶盖板50,极柱40依次穿过顶盖板50、第二绝缘构件30与集流构件20的极柱连接板相连接,即极柱连接板夹设在绝缘本体10与第二绝缘构件3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有与电芯相接触的绝缘构件,可以防止集流构件20与电芯直接连接,以防引起内部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与电芯并非直接接触,电池的电芯与绝缘本体10之间设置有隔膜,而绝缘本体10的设置可以防止集流构件20与电芯的下段裸电芯直接接触,导致隔膜破损而引发内短路。而将绝缘本体10的定位部13插设在集流构件20的保险孔21内可以防止在集流构件20熔断后二次拉弧现象的出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电芯和集流构件(20)之间,所述绝缘构件包括:
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第一连接面(11)和第二连接面(12),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与所述电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面(12)上设置有定位部(13),所述定位部(13)用于与所述集流构件(20)相连接,以限制所述集流构件(20)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12)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安装凹槽(14),所述第二连接面(12)为所述安装凹槽(14)的底面,所述安装凹槽(14)用于容纳所述集流构件(20)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为凸起,所述集流构件(20)上设置有保险孔(21),所述凸起插设在所述保险孔(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面(12)向外凸出,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上形成凹陷(1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3)为凹槽,所述集流构件(20)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插设在所述凹槽内。
7.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构件和集流构件(20),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集流构件(2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为第一绝缘构件,所述动力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
第二绝缘构件(30),所述集流构件(20)的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0)和所述第二绝缘构件(30)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3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5),所述第二绝缘构件(3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所述第一卡接部(15)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1)相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15)为卡扣,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为卡口,所述卡扣插设在所述卡口内,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或,所述第一卡接部(15)为卡口,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为卡扣,所述卡扣插设在所述卡口内,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或,所述第一卡接部(15)与所述第二卡接部(31)均为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集流构件(20)限位接触。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结构。
CN202020808304.1U 2020-05-15 2020-05-15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Active CN211829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8304.1U CN21182900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8304.1U CN21182900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9007U true CN211829007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8304.1U Active CN21182900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9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9536B2 (en) Battery pack
EP295816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37693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JP5539910B2 (ja) 二次電池
JP449964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239733B2 (ja) 二次電池
KR101030915B1 (ko) 배터리팩
KR20050095949A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EP2400578B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4160778A1 (en) Pole and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ing disc assembly structure, and battery
JP2004146362A (ja) キャップ組立体、これを具備した2次電池及び、キャップ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US11469472B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5087721A1 (ja) 電流遮断装置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CN21685009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KR20140094020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전기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CN114142180B (zh) 电池转接构件、电池以及电池的组装方法
JP4651860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12133947A (ja) 外付けptc素子ユニット及び電池
CN211829007U (zh)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KR102226515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2007200630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機器
CN215451682U (zh) 极柱保护帽
CN215955430U (zh) 一种电池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1907576U (zh) 绝缘构件、动力电池盖板结构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