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0318U -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0318U
CN211820318U CN202020155786.5U CN202020155786U CN211820318U CN 211820318 U CN211820318 U CN 211820318U CN 202020155786 U CN202020155786 U CN 202020155786U CN 211820318 U CN211820318 U CN 211820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nut plate
hole
adjusting hole
pressur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57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培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c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c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c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c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557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0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0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0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它包括手柄组件、复位压簧以及前、后端面相互紧靠的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板螺母板;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转轴,该转轴的中部设有椭圆形体;所述第一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一半螺母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第一左侧弧线段和第一右侧弧线段组成,所述第二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调节孔和第二半螺母孔,所述第二调节孔由第二左侧弧线段和第二右侧弧线段组成,所述椭圆形体可转动地同时卡入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所述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螺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开合螺母,在使用时,只需调节手柄便能实现开/合,操作极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新结构的开合螺母,特别是指一种操作较为方便的开合螺母。
背景技术
开合螺母又叫“对合螺母”俗称“开口哈夫”。在频繁的装夹压紧工件过程中,普通螺母的拧卸都比较费时,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且备用的垫套也较多。
目前市场上的开合螺母是都是两个独立的螺母半体,工作时需要用额外的螺栓连接,且适用用场合特定,如数控车床,生活中难以使用。常规螺母在需要重复拆卸且丝杠较长的部件中拆装螺母做无用功要花费较长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开合螺母存在的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它包括手柄组件、复位压簧以及前、后端面相互紧靠的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
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转轴,所述转轴垂直安装于手柄的一端,该转轴包括转轴本体以及固定于转轴本体中部的椭圆形体;
所述第一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调节孔和前后贯穿的第一半螺母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第一左侧弧线段和第一右侧弧线段组成,第一左侧弧线段的曲率大于第一右侧弧线段的曲率;所述第一半螺母孔的右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一半螺纹段;所述第一半螺母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复位压簧槽;
所述第二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调节孔和前后贯穿的第二半螺母孔,所述第二调节孔由第二左侧弧线段和第二右侧弧线段组成,第二左侧弧线段的曲率小于第二右侧弧线段的曲率;所述第二半螺母孔的左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二半螺纹段;所述第二半螺母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复位压簧槽;
所述对应的第一复位压簧槽和第二弹簧槽分别相互紧靠并组成用于安装复位压簧的压簧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相互对应,并且椭圆形体可转动地同时卡入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所述第一半螺母孔和第二半螺母孔相互对应,并且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螺紧;
所述复位压簧包括上端的复位压簧和下端的复位压簧,所述上端的复位压簧安装于上端的压簧孔内;所述下端的复位压簧安装于下端的复位压簧孔内。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合螺母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将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同时包覆于其内,并且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所述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的一端分别可以从一侧的开口伸出。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呈矩形,它包括底板和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板以及环绕面板四周缘的上、下、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所述底板盖合于壳体。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和底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所述轴孔同时与第一调节孔以及第二调节孔相对应;所述转轴本体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两轴孔内。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在轴向上相距N倍的螺距,N≥1。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开合螺母,在使用时,只需调节手柄便能实现开/合,操作极为方便。
在手柄的控制下,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形体可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转动,并带动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同时进行相对运动。当椭圆形体的两长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和第二左侧弧线段时,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相距最近,并且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例如螺杆)螺紧。当椭圆形体的两短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和第二左侧弧线段时,此时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相距最远,螺纹体可在第一半螺母孔和第二半螺母孔内进行自由的轴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打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闭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第一半螺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半螺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和手柄21,所述外壳1呈矩形,它包括底板11和中空的壳体12,所述壳体12包括面板以及环绕面板四周缘的上、下、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13,所述底板11盖合于壳体12。
同时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开合螺母还包括手柄组件、复位压簧3以及前、后端面相互紧靠的第一半螺母板4和第二半螺母板5。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21 和转轴22,所述转轴22垂直安装于手柄21的一端,该转轴22包括转轴本体23 以及固定于转轴本体23中部的椭圆形体24。
同时参照图6,所述第一半螺母板4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调节孔41 和前后贯穿的第一半螺母孔42,所述第一调节孔41由第一左侧弧线段(侧壁段) 43和第一右侧弧线段(侧壁段)44组成,第一左侧弧线段43的曲率大于第一右侧弧线段44的曲率;所述第一半螺母孔42的右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一半螺纹段45;所述第一半螺母板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复位压簧槽。
同时参照图7,所述第二半螺母板5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调节孔51 和前后贯穿的第二半螺母孔52,所述第二调节孔51由第二左侧弧线段(侧壁段) 53和第二右侧弧线段(侧壁段)54组成,第二左侧弧线段53的曲率小于第二右侧弧线段54的曲率;所述第二半螺母孔52的左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二半螺纹段55;所述第二半螺母板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复位压簧槽。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对应的第一复位压簧槽和第二复位压簧槽分别相互紧靠并组成用于安装复位压簧的压簧孔6;所述第一调节孔41和第二调节孔51相互对应,并且椭圆形体24可转动地同时卡入第一调节孔41和第二调节孔51内。所述第一半螺母孔42和第二半螺母孔52相互对应,并且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例如丝杆或者螺杆等) 螺紧。
所述复位压簧3包括上端的复位压簧和下端的复位压簧(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所述上端的复位压簧3安装于上端的压簧孔6内;所述下端的复位压簧安装于下端的复位压簧孔内。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外壳1将第一半螺母板4和第二半螺母板5同时包覆于其内,并且外壳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13,所述第一半螺母板4和第二半螺母板5的一端分别可以从一侧的开口13伸出。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2和底板11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14,所述轴孔14同时与第一调节孔41以及第二调节孔51相对应;所述转轴本体23 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两轴孔14内。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在轴向上相距N倍的螺距,N≥1。
在手柄21的控制下,本实用新型的椭圆形体24可在第一调节孔41和第二调节孔51内转动,并带动第一半螺母板4和第二半螺母板5同时进行相对运动。当椭圆形体24的两长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44和第二左侧弧线段 53时,此时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相距最近,并且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例如螺杆)螺紧。当椭圆形体24的两短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44和第二左侧弧线段53时,此时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 相距最远,螺纹体可在第一半螺母孔42和第二半螺母孔52内进行自由的轴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手柄21处于竖直状态,复位压簧3处于自然状态 (也可以适当的压缩),椭圆形体24的两长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 44和第二左侧弧线段53时,此时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相距最近,并且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螺紧。
当需要快速移动螺纹体时,便可将手柄21转动至如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手柄处于水平状态),在手柄21的转动过程中,转轴的椭圆形体24跟着手柄 2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半螺母板4和第二半螺母板5产生相对运动,此时复位弹簧3收到压缩,椭圆形体24的两短轴侧壁分别贴合于第一右侧弧线段44和第二左侧弧线段53,第一半螺纹段45和第二半螺纹段55相距最远,螺纹体可在第一半螺母孔42和第二半螺母孔52内进行自由的轴向运动。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手柄组件、复位压簧以及前、后端面相互紧靠的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
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转轴,所述转轴垂直安装于手柄的一端,该转轴包括转轴本体以及固定于转轴本体中部的椭圆形体;
所述第一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调节孔和前后贯穿的第一半螺母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第一左侧弧线段和第一右侧弧线段组成,第一左侧弧线段的曲率大于第一右侧弧线段的曲率;所述第一半螺母孔的右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一半螺纹段;所述第一半螺母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复位压簧槽;
所述第二半螺母板上分别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调节孔和前后贯穿的第二半螺母孔,所述第二调节孔由第二左侧弧线段和第二右侧弧线段组成,第二左侧弧线段的曲率小于第二右侧弧线段的曲率;所述第二半螺母孔的左侧的内壁上固设有凸起的第二半螺纹段;所述第二半螺母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复位压簧槽;
所述对应的第一复位压簧槽和第二弹簧槽分别相互紧靠并组成用于安装复位压簧的压簧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相互对应,并且椭圆形体可转动地同时卡入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内;所述第一半螺母孔和第二半螺母孔相互对应,并且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相互配合将相应的螺纹体螺紧;
所述复位压簧包括上端的复位压簧和下端的复位压簧,所述上端的复位压簧安装于上端的压簧孔内;所述下端的复位压簧安装于下端的复位压簧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特征在于:开合螺母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将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同时包覆于其内,并且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所述第一半螺母板和第二半螺母板的一端分别可以从一侧的开口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矩形,它包括底板和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板以及环绕面板四周缘的上、下、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所述底板盖合于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底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所述轴孔同时与第一调节孔以及第二调节孔相对应;所述转轴本体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上述两轴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其特征在于:第一半螺纹段和第二半螺纹段在轴向上相距N倍的螺距,N≥1。
CN202020155786.5U 2020-02-08 2020-02-08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Active CN211820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5786.5U CN211820318U (zh) 2020-02-08 2020-02-08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5786.5U CN211820318U (zh) 2020-02-08 2020-02-08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0318U true CN21182031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3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5786.5U Active CN211820318U (zh) 2020-02-08 2020-02-08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0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9443A (zh) * 2020-12-28 2021-04-30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连铸坯的连续切割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9443A (zh) * 2020-12-28 2021-04-30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连铸坯的连续切割设备
CN112719443B (zh) * 2020-12-28 2023-11-14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连铸坯的连续切割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8139U (zh) 一种可调口径的钢管抛光设备
CN211820318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螺母
CN109926959A (zh) 一种棘轮式活动扳手
CN216043229U (zh) 一种铰链固定座的调节结构
CN202895076U (zh) 一种定力矩扳手
CN210361087U (zh) 变向套筒扳手
CN110873087B (zh) 一种活塞杆控制位置可调式气缸
CN217761639U (zh) 一种可减少拆装的螺栓结构
JP3729724B2 (ja) 揺動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5614075U (zh) 一种轧机工作辊弯辊缸活塞密封安装工装
CN217898452U (zh) 密封弹簧螺母组件
CN216872775U (zh) 一种通信基站馈线窗的安装结构
CN219562872U (zh) 一种微动扳手
CN220470426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紧固件
CN212706139U (zh) 一种超大长径比阀芯孔手工整体修珩装置
CN215109971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螺栓
CN214393859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209212755U (zh) 用于装配通信设备的螺母
CN213598214U (zh) 一种叶片可调的轴流风机
CN217301202U (zh) 一种高度调节螺钉、电动扳手头和电动工具
CN214980755U (zh) 一种快速旋转紧固螺丝工具
CN212947489U (zh) 一种涡喷发动机火焰筒进气斗装配夹具
CN216781042U (zh) 一种机械加工夹具用辅助支撑装置
CN218440382U (zh) 一种带有防爆结构的氮气弹簧
CN213575088U (zh) 一种不锈钢螺丝紧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