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4115U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4115U CN211814115U CN202020207734.8U CN202020207734U CN211814115U CN 211814115 U CN211814115 U CN 211814115U CN 202020207734 U CN202020207734 U CN 202020207734U CN 211814115 U CN211814115 U CN 2118141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
- mud
- outlet
- slurry
- slu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包括含投料装置、旋流除砂装置,絮凝沉淀装置以及螺旋分离装置,其中螺旋分离装置包括进泥管、外壳体、圆锥螺杆、过滤套、减速马达、出泥口和出水口;投料桶底部的投料管连接在进浆管上,该进浆管与旋流除砂器连接;出浆管连接沉淀池;外壳体与地面形成30°‑40°的倾角;过滤套固装于中间仓内;圆锥螺杆置于过滤套内穿出中间仓,其输入轴与减速马达连接;进泥管将絮凝状泥浆输送到进泥仓,由圆锥螺杆的第一、第二螺旋叶片挤压排水,其水分由过滤套排出至中间仓后由出水口排出,旋转挤压产生的泥块从圆锥螺杆端部排出进入出泥仓后由出泥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提高泥浆分离效率,降低浆液含水率,节约泥浆处理费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压滤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各方面迅猛增长。巨大投资对建筑业 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大量深基础和地基处理等地基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被大量应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泥浆护壁技术,通过泥浆对槽壁的静压力和泥浆在槽壁上形成的泥皮可以有效地防止槽、孔壁坍塌,从而容易达到打桩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一般都要用泥浆来辅助钻孔施工,因而成桩后工地现场必然要产生大量待处理的废弃泥浆。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废弃泥浆现场集中蓄存、处理方法,由于废弃泥浆稠度很大,难以自然下沉、且不能直接排放,导致大面积的泥浆池占用宝贵的施工场地,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现场环境,还有可能进一步造成水污染等二次污染。建筑工地一般都采用直接装车拉出工地,然后随便弃置,对弃置地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离心式淤泥分离机,利用洗衣机离心分离原理将水份和污泥分离,但结构复杂、噪声大、能耗高、噪音大,能耗高。因此,工程废弃泥浆问题已成为工程 界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泥浆分离系统,提高泥浆分离效率,降低浆液含水率,节约泥浆处理费用,减少施工中的泥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现代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包括含投料桶、投料管的投料装置,含进浆管、出浆管和旋流除砂器的旋流除砂装置,含振动筛、沉淀池的絮凝沉淀装置以及螺旋分离装置,其中:
螺旋分离装置,包括进泥管、含进泥仓和中间仓和出泥仓的外壳体、含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输入端和轴肩的圆锥螺杆、过滤套、减速马达、出泥口和出水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装置的投料桶注入来自外部的絮凝剂;所述投料管一端安装于投料桶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装置的进浆管中部;
所述旋流除砂装置固装于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旋流除砂装置进浆管的一端与旋流除砂器进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来自外部的泥浆;所述出浆管的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器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在絮凝沉淀装置的沉淀池内;
所述进浆管将注入絮凝剂的外部泥浆送入旋流除砂器进行旋流除砂处理,其中泥浆、小颗粒杂质通过出浆管排放至沉淀池,大颗粒砂石由旋流除砂器的前端口排出落至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借助外部动力做往复振动对大颗粒砂石进行筛脱处理,其中较小砂粒直接通过振动筛进入沉淀池,大颗粒砂石脱水直接排出;所述沉淀池内的外部泥浆与絮凝剂充分搅拌成为絮凝状泥浆,通过重力分离,比重较大的泥砂处于下层,比重比较小的泥水混合物处于上层,达到初步分离状态;
所述螺旋分离装置的进泥管的一端连接到絮凝沉淀装置的沉淀池底部出口处;所述进泥仓、中间仓和出泥仓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30°-40°的倾角;所述外壳体的进泥仓的底部连接进泥管;所述过滤套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置于外壳体的中间仓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与出泥仓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固装于进泥仓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圆锥螺杆置于过滤套内,其输入端和轴肩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的进泥仓和出泥仓的支承孔内;所述出泥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出泥仓和中间仓的下部;所述进泥管将絮凝状泥浆输送到螺旋分离装置的外壳体的进泥仓,启动减速马达使圆锥螺杆旋转,絮凝状泥浆进入旋转的圆锥螺杆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进行螺旋挤压,其水份由过滤套的过滤孔排出至中间仓后由出水口排出,由圆锥螺杆旋转挤压产生的泥块从圆锥螺杆的第二螺旋叶片的端部排出进入出泥仓后由出泥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所述螺旋分离装置的圆锥螺杆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分别为P1和P2,其中P1>P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泥浆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分离装置中圆锥螺杆及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泥浆分离系统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泥浆分离系统,包括含投料桶11、投料管12的投料装置1,含进浆管21、出浆管22和旋流除砂器23的旋流除砂装置2,含振动筛31、沉淀池32的絮凝沉淀装置3以及螺旋分离装置4,螺旋分离装置4,包括进泥管41、含进泥仓421和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的外壳体42、含第一螺旋叶片431、第二螺旋叶片432、输入端433和轴肩435的圆锥螺杆43、过滤套44、减速马达45、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 其中:
所述投料装置1的投料桶11注入来自外部的絮凝剂;所述投料管12一端安装于投料桶11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装置2的进浆管21中部;所述旋流除砂装置2固装于沉淀池32的上方;所述旋流除砂装置2进浆管21的一端与旋流除砂器23进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来自外部的泥浆;所述出浆管22的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器23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在絮凝沉淀装置3的沉淀池32内。由于外部泥浆在流动状态下注入絮凝剂,能达到絮凝剂和外部泥浆的充分搅拌;同时,外部泥浆在进入旋流除砂装置后,在自旋转作用下再次搅拌,有利于提高外部泥浆的絮凝效果。
所述进浆管21将注入絮凝剂的外部泥浆送入旋流除砂器23进行旋流除砂处理,其中泥浆、小颗粒杂质通过出浆管22排放至沉淀池32,大颗粒砂石由旋流除砂器23的前端口排出落至振动筛31;所述振动筛31借助外部动力做往复振动对大颗粒砂石进行筛脱处理,其中较小砂粒直接通过振动筛31进入沉淀池32,大颗粒砂石脱水直接排出;所述沉淀池32内的外部泥浆与絮凝剂充分搅拌成为絮凝状泥浆,通过重力分离,比重较大的泥砂处于下层,比重比较小的泥水混合物处于上层,达到初步分离状态。
所述螺旋分离装置4的进泥管41的一端连接到絮凝沉淀装置3的沉淀池32底部出口处;所述进泥仓421、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42。这样,有利于进泥仓、中间仓和出泥仓的加工制造和质量控制,并给外壳体的运输、现场组装和拆卸互为提供更大地便利。所述外壳体42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30°-40°的倾角;所述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的底部连接进泥管41;所述过滤套44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44置于外壳体42的中间仓422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422与出泥仓423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441固装于进泥仓421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圆锥螺杆43置于过滤套44内,其输入端433和轴肩435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42的进泥仓421和出泥仓423的支承孔内;所述螺旋分离装置4的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的螺距分别为P1和P2,其中P1>P2。这样,在圆锥螺杆对絮凝状泥土挤压时,通过由大到小的变螺距设计,提高絮凝状泥土的压缩程度。所述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分别位于出泥仓423和中间仓422的下部;所述进泥管41将絮凝状泥浆输送到螺旋分离装置4的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启动减速马达45使圆锥螺杆43旋转,絮凝状泥浆进入旋转的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进行螺旋挤压,其水份由过滤套44的过滤孔排出至中间仓422后由出水口47排出,由圆锥螺杆43旋转挤压产生的泥块从圆锥螺杆43的第二螺旋叶片432的端部排出进入出泥仓423后由出泥口46排出。这样,絮凝状泥浆经过圆锥螺杆挤压排水,能保证泥水彻底分离、不跑泥,降低排出泥块的含水率,适应泥土排放的环保要求。此外,由于外壳体倾斜设置,能保证中间仓内的过滤水排除干净。经过分离的水经出水口排出后,可二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现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的循环再利用,改变以往废弃泥浆罐运倾倒处理方法,达到对废弃泥浆固液分离,降低排出泥块含水率,进而实现渣土运输处理,大幅节约泥浆处理费用,减少施工中泥浆对环境污染,提高桩基作业的文明施工,达到无泥浆排放的环保施工水平。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变化和改进,但是只要与本实用新型构成相同或等同的话,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泥浆分离系统,包括含投料桶(11)、投料管(12)的投料装置(1),含进浆管(21)、出浆管(22)和旋流除砂器(23)的旋流除砂装置(2),含振动筛(31)、沉淀池(32)的絮凝沉淀装置(3)以及螺旋分离装置(4),其中:
螺旋分离装置(4),包括进泥管(41)、含进泥仓(421)和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的外壳体(42)、含第一螺旋叶片(431)、第二螺旋叶片(432)、输入端(433)和轴肩(435)的圆锥螺杆(43)、过滤套(44)、减速马达(45)、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装置(1)的投料桶(11)注入来自外部的絮凝剂;所述投料管(12)一端安装于投料桶(11)底部,另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装置(2)的进浆管(21)中部;
所述旋流除砂装置(2)固装于沉淀池(32)的上方;所述旋流除砂装置(2)进浆管(21)的一端与旋流除砂器(23)进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来自外部的泥浆;所述出浆管(22)的一端连接在旋流除砂器(23)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在絮凝沉淀装置(3)的沉淀池(32)内;
所述进浆管(21)将注入絮凝剂的外部泥浆送入旋流除砂器(23)进行旋流除砂处理,其中泥浆、小颗粒杂质通过出浆管(22)排放至沉淀池(32),大颗粒砂石由旋流除砂器(23)的前端口排出落至振动筛(31);所述振动筛(31)借助外部动力做往复振动对大颗粒砂石进行筛脱处理,其中较小砂粒直接通过振动筛(31)进入沉淀池(32),大颗粒砂石脱水直接排出;所述沉淀池(32)内的外部泥浆与絮凝剂充分搅拌成为絮凝状泥浆,通过重力分离,比重较大的泥砂处于下层,比重比较小的泥水混合物处于上层,达到初步分离状态;
所述螺旋分离装置(4)的进泥管(41)的一端连接到絮凝沉淀装置(3)的沉淀池(32)底部出口处;所述进泥仓(421)、中间仓(422)和出泥仓(423)均为焊接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它们组装而成外壳体(42);所述外壳体(42)的中心轴线与地面形成30°-40°的倾角;所述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的底部连接进泥管(41);所述过滤套(44)为圆锥形,其侧壁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套(44)置于外壳体(42)的中间仓(422)的内腔,该过滤套的一端置于中间仓(422)与出泥仓(423)之间的通孔内,另一端通过其过滤套法兰(441)固装于进泥仓(421)的内腔右侧底部通孔处,并由螺钉予以固定;所述圆锥螺杆(43)置于过滤套(44)内,其输入端(433)和轴肩(435)安装轴承分别支承于壳体(42)的进泥仓(421)和出泥仓(423)的支承孔内;所述出泥口(46)和出水口(47)分别位于出泥仓(423)和中间仓(422)的下部;所述进泥管(41)将絮凝状泥浆输送到螺旋分离装置(4)的外壳体(42)的进泥仓(421),启动减速马达(45)使圆锥螺杆(43)旋转,絮凝状泥浆进入旋转的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进行螺旋挤压,其水份由过滤套(44)的过滤孔排出至中间仓(422)后由出水口(47)排出,由圆锥螺杆(43)旋转挤压产生的泥块从圆锥螺杆(43)的第二螺旋叶片(432)的端部排出进入出泥仓(423)后由出泥口(46)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分离装置(4)的圆锥螺杆(43)的第一螺旋叶片(431)和第二螺旋叶片(432)的螺距分别为P1和P2,其中P1>P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7734.8U CN211814115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7734.8U CN211814115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4115U true CN211814115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9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07734.8U Active CN211814115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41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72255A (zh) * | 2020-02-25 | 2020-04-28 | 浙江金祖环境治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
2020
- 2020-02-25 CN CN202020207734.8U patent/CN2118141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72255A (zh) * | 2020-02-25 | 2020-04-28 | 浙江金祖环境治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72255A (zh)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
CN101538096B (zh) | 一种废弃泥浆处理方法 | |
CN106607449B (zh) | 一种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9759225B (zh) | 一种冲孔灌注桩泥浆循环处理施工结构 | |
WO2010121399A1 (zh) | 一种废弃泥浆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282707A (zh) | 一种基坑开挖砂质土洗滤净化分离系统及方法 | |
CN211814115U (zh) | 一种泥浆分离系统 | |
CN113318980A (zh) | 一种泥沙浆筛分机及筛分工艺 | |
KR100534680B1 (ko) | 건설폐기물의 이물질 선별 제거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보충수의 재사용 방법 | |
CN214714965U (zh) | 钻探用泥浆过滤装置 | |
CN211989148U (zh) | 一种基坑开挖砂质土洗滤净化分离系统 | |
CN211069150U (zh) | 一种固液分离沉降装置 | |
CN204877331U (zh) | 一种环保集成式钻井废弃物的处理装置 | |
CN215313932U (zh) | 一种泥沙浆筛分机 | |
CN211847665U (zh) | 一种螺杆压滤机 | |
CN108911450A (zh) | 污泥浓缩机 | |
CN212264144U (zh) | 一种垃圾分选系统 | |
CN212740940U (zh) | 一种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污水回收系统 | |
CN209780798U (zh) | 一种可粉碎砂石的地面钻孔循环洗井装置 | |
CN211133259U (zh) | 工程泥浆原位处理装置 | |
CN111533417A (zh) | 一种螺杆压滤机 | |
CN111889494A (zh) | 一种垃圾分选系统 | |
CN104912504A (zh) | 一种环保集成式钻井废弃物的处理装置 | |
CN114619566B (zh) | 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初筛结构及其混凝土搅拌设备 | |
CN110668669B (zh) | 一种泥水分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