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8322U -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8322U
CN211798322U CN201922325037.2U CN201922325037U CN211798322U CN 211798322 U CN211798322 U CN 211798322U CN 201922325037 U CN201922325037 U CN 201922325037U CN 211798322 U CN211798322 U CN 211798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head
airbag
protecting airbag
portable esc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50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军杰
姚灿斌
黄赞
徐虎
张振林
何祖扬
王淑香
聂宇宏
庄瑞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3250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8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8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8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包括通过软管相连通的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以及用于对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充气的引射器,所述身体防护气囊的形状与人体的头部以下的轮廓形状匹配,所述软管有多个,所述头部防护气囊的形状为向远离身体防护气囊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多个软管分别连接在头部防护气囊的边缘。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在降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防护人的身体,而且使头部始终位于身体的上部,避免头部先着地,能够全方位防护人体。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建筑物逐渐向高空发展,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高层建筑一般位于人口密集聚集的地方,在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使人不能及时的从房间中逃出,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逃生装置以使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从高层房屋中逃出。中国专利CN205549262公开了一种高空逃生气囊型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气体生成器、气囊袋组合和导气管,利用气体生成器对救生衣本体上的气囊袋组合进行导气,气囊袋具有提供缓冲保护身体的作用,在火灾时能够使人们从2-5层楼跳下。但是该项技术方案中的气囊袋并不是完全护人的身体,且不具有头部防护气囊,这样人在从楼下跳下的时候,容易撞击到头部,引起头部损伤,而且人在着地的时候,具有头部先着地的风险,这样,不能对人体实现安全的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能够在完全保护人的身体的基础上保护人的头部,避免头部先着地,能够较全方位的保护人的身体,提高生还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包括通过软管相连通的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以及用于对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充气的引射器,所述身体防护气囊的形状与人体的头部以下的轮廓形状匹配,所述软管有多个,所述头部防护气囊的形状为向远离身体防护气囊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多个软管分别连接在头部防护气囊的边缘。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身体防护气囊包括与人体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的两个上臂防护气囊、两个下臂防护气囊、躯干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所述躯干防护气囊上设有便于穿戴用的拉链。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上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肘部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肘部护具。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下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的膝盖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膝部护具。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躯干防护气囊的分别与人体的背部和前胸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设有防护框架。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框架包括多个交叉呈网状的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表面包裹有缓冲材料。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杆的材质为轻质的金属或合金;所述缓冲材料为橡塑材料或者泡沫制品。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脚部防护气囊上设有脚底防护垫。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射器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接受室、混合室、扩压室,所述接受室内设有火药以及用于点燃火药的开关,所述接受室的侧壁设有与空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直径均小于接受室和扩压室的直径,所述扩压室的端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身体防护气囊连通,所述引射器通过法兰连通身体防护气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室为柱状结构,所述混合室的直径由于混合室相连的一端至与扩压室相连的一端依次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逃生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利用隐身器点火,由于身体防护气囊与人体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穿戴上之后能够完全的保护人体的四肢和身体;头部防护气囊与身体防护气囊相连通,在使用的时候,头部防护气囊能够通过相连接的软管迅速的充气,且由于头部防护气囊为上凸的圆弧状,在头部防护气囊充气之后能够形成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利用头部防护气囊受到的气流作用于人的头部在降落的过程中始终位于身体的上部,避免头部先着地,能够全方位防护人体。另外一方面,由于头部防护气囊为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在人下降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降低人的下降的速度,使人体能够缓慢着地,避免高速着地对人体的损害,提高人的生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逃生装置的未充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引射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逃生装置的引射器与身体防护气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部防护气囊;2、软管;3、拉链;4、身体防护气囊; 5、引射器;6、防护框架;7、肘部护具;8、膝部护具;9、防护垫; 50、火药;51、喷嘴;52、接受室;53、混合室;54、进气口;55、扩压室;56、出气口;57、单向阀;571、弹簧;572、阀芯;5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逃生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身体防护气囊4和头部防护气囊1,以及用于对身体防护气囊4和头部防护气囊1充气的引射器5,身体防护气囊4用于保护人的身体,头部防护气囊1用于在逃生装置降落时防护头部避免头部先着地。具体的,本申请的身体防护气囊4为可穿戴式的结构,与人的身体的外轮廓的形状匹配,与现有技术中的身体防护气囊相比具有能够全面防护人身体的作用,并且穿戴式的防护气囊与人体的连接更加紧密和贴合,避免下落过程中身体防护气囊掉落。头部防护气囊1与身体防护气囊4通过软管2连通,在身体防护气囊4充气的时候,头部防护气囊1也能够快速的充气,为确保人的头部后着地,本申请的头部防护气囊1具体为向远离身体防护气囊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即为截面为圆弧状的类似降落伞的弧形气囊,软管2也布置为多个,多个软管2 分别连接在头部防护气囊的边缘,在头部防护气囊1充气之后能够形成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利用头部防护气囊1受到的气流作用形成降落伞作用,使人的头部在降落的过程中始终位于身体的上部,避免头部先着地,能够全方位防护人体。另外一方面,由于头部防护气囊1为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在人下降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降低人的下降的速度,使人体能够缓慢着地,避免高速着地对人体的损害,提高人的生还率。
本申请中,具体的身体防护气囊4、头部防护气囊1和软管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的黏贴固定,为提高其密封性能,本申请的身体防护气囊4、头部防护气囊1和软管2为一起成型。
本申请中,采用在身体防护气囊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引射器2来对身体防护气囊充气,如图4所示,引射器2具体竖直设在身体防护气囊4的外表面,具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通的接受室52、混合室53、扩压室55,在引射器5的两端的接受室52和扩压室55上均安装有法兰58,法兰58用于与身体防护气囊4连接,且接受室52 的一端密封,在接受室52内安装有用于放置火药50的腔体,腔体的一侧对应接受室的位置设有喷嘴51,接受室52的侧边还设有与空气连通的进气口54,腔体的一侧设有点火的开关,点火开关可以为电火花开火或者人工点火,在人使用本申请的逃生装置的时候,按压点火开关可以尽快的将火药点燃。扩压室55的端部设有出气口56,出气口56处设有单向阀57,出气口56通过管路与身体防护气囊4连通,单向阀57用于使火药产生的气体向身体防护气囊4的方向单向移动。其中,单向阀57包括弹簧571和阀芯572,弹簧571的一端与扩压室55端部连接,一端与阀芯572连接,且弹簧571的延伸方向与气体的移动方向相同,在弹簧571的自然状态下,阀芯572密封顶压在扩压室55的端部设置的出气口56处。
其中,混合室53的直径均小于接受室52和扩压室55的直径,以用于使气体在通过混合室53之后提高气体的压力,便于气体快速进入身体防护气囊4充气。
具体的充气过程为:按压点火开关之后,火药50与进气口54进入的氧气混合使火药点燃,气体以高速从喷嘴51流出,火药50在接受室52内燃烧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气体由接受室52进入混合室 53,同时在逃生装置降落的过程中,利用射流的紊动扩散作用,混合室53能够快速吸卷外界空气,火药50产生的气体与外界气体在混合室53内混合,进行动量和质量的传递和交换,然后进入到扩压室55,在扩压室55形成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冲击阀芯572并使弹簧571压缩,出气口56打开,气体自出气口56快速填充到身体防护气囊4内,同时利用软管2能够快速的对身体防护气囊4和头部防护气囊1充气。在充气完成之后,弹簧571复位使阀芯571抵撑在出气口56处,而单向阀57也避免身体防护气囊4的气体返回到引射器5内。
本申请中,具体的混合室53为柱状结构,混合室53的直径由于混合室53相连的一端至与扩压室55相连的一端依次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加,能够在混合火药产生的气体和外部进入的气体的同时提高混合气体的压力,实现身体防护气囊4和头部防护气囊1的快速充气。
具体的,本申请的身体防护气囊4包括与人体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的两个上臂防护气囊、两个下臂防护气囊、躯干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躯干防护气囊上设有便于穿戴用的拉链3。为进一步增加对人体的防护性能,两个上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肘部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肘部护具7,两个下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的膝盖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膝部护具8,躯干防护气囊的分别与人体的背部和前胸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设有防护框架6。脚部防护气囊上设有脚底防护垫9。肘部护具 7和膝部护具8可以为加厚的防护软胶或者防护板,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护具;防护垫9可以为加厚的防护软胶鞋垫,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减缓针对的缓冲压力的防护鞋垫。防护垫9、膝部护具8和肘部护具7均固定黏贴在身体防护气囊内部的对应位置处。
其中,防护框架6包括多个交叉呈网状的防护杆,防护杆的表面包裹有缓冲材料,防护杆的材质为轻质的金属或合金;缓冲材料为橡塑材料或者泡沫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利用隐身器点火,由于身体防护气囊4与人体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穿戴上之后能够完全的保护人体的四肢和身体;头部防护气囊1与身体防护气囊4相连通,在使用的时候,头部防护气囊1能够通过相连接的软管2迅速的充气,且由于头部防护气囊1为上凸的圆弧状,在头部防护气囊1充气之后能够形成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利用头部防护气囊1受到的气流作用于人的头部在降落的过程中始终位于身体的上部,避免头部先着地,能够全方位防护人体。另外一方面,由于头部防护气囊1为类似降落伞的形状,在人下降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降低人的下降的速度,使人体能够缓慢着地,避免高速着地对人体的损害,提高人的生还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软管相连通的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以及用于对身体防护气囊和头部防护气囊充气的引射器,所述身体防护气囊的形状与人体的头部以下的轮廓形状匹配,所述软管有多个,所述头部防护气囊的形状为向远离身体防护气囊的方向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多个软管分别连接在头部防护气囊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防护气囊包括与人体的外轮廓形状匹配的两个上臂防护气囊、两个下臂防护气囊、躯干防护气囊和脚部防护气囊,所述躯干防护气囊上设有便于穿戴用的拉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肘部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肘部护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下臂防护气囊的与人体的膝盖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膝部护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防护气囊的分别与人体的背部和前胸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设有防护框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包括多个交叉呈网状的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表面包裹有缓冲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的材质为轻质的金属或合金;所述缓冲材料为橡塑材料或者泡沫制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防护气囊上设有脚底防护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包括依次相连通的接受室、混合室、扩压室,所述接受室内设有火药以及用于点燃火药的开关,所述接受室的侧壁设有与空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混合室的直径均小于接受室和扩压室的直径,所述扩压室的端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身体防护气囊连通,所述引射器通过法兰连通身体防护气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为柱状结构,所述混合室的直径由于混合室相连的一端至与扩压室相连的一端依次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加。
CN201922325037.2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Active CN211798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5037.2U CN211798322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5037.2U CN211798322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8322U true CN211798322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5037.2U Active CN211798322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8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0048A (zh) * 2019-12-20 2020-03-06 广州航海学院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0048A (zh) * 2019-12-20 2020-03-06 广州航海学院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47623A1 (en) Inflatable fall arrest and fall protection safet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CN110860048A (zh)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CN102920065B (zh) 一种高空救援服
CN211798322U (zh)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WO2016148592A1 (en) Rescue device with an avalanche airbag
CN202478426U (zh) 高空降落救生气囊
CN203017596U (zh) 便携式高空逃生自动充气球
KR100751288B1 (ko) 완강 피난용 구명낙하산
WO2016095797A1 (zh) 一种高空逃生用的增阻缓降方法及缓降装置
CN208049213U (zh) 一种定点着落的高层逃生装置
CN110681079A (zh) 一种高空逃生救援设备
TW201328744A (zh) 逃生氣墊
CN216319572U (zh) 一种家用火灾逃生气囊
CN116271595A (zh) 一种穿戴式高空坠落保护装置
US20190021414A1 (en) High altitude escape life jacket
CN102673789A (zh) 逃生装置
CN204671756U (zh) 高层建筑用个人救生器
CN203075485U (zh) 高空降落救生气囊
CN209500565U (zh) 一种高空救生安全马甲
CN212416703U (zh) 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
CN109203614B (zh) 一种多层防护材料及用所述材料制作的安全防护衣
CN110882494B (zh) 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空降包
CN201260399Y (zh) 快速充气震区防护头罩
CN209885069U (zh) 一种佩戴在人体上的保护装置
CN208875436U (zh) 儿童充气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