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993U - 一种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993U
CN211778993U CN201922244428.1U CN201922244428U CN211778993U CN 211778993 U CN211778993 U CN 211778993U CN 201922244428 U CN201922244428 U CN 201922244428U CN 211778993 U CN211778993 U CN 211778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channel
block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44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44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阀,包括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位于阀体下腔,阀体下腔与第二通道连通,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阀芯,单向阀阀芯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单向阀阀芯与第三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第三阀口;相对于单向阀组件位于第二通道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系统中,如果要实现节流和大流量导通的功能,往往需要使用膨胀阀和电磁阀组合的方案。
随着对空调系统的性能要求的增加,对空调系统结构紧凑要求的增加,也基于成本考虑,提供一种具有节流和大流量调节功能,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的电动阀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动阀,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以及活塞组件,所述阀体包括阀体腔、阀体下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旁通通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阀体下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阀座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电动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组件抵接,所述电动阀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阀座还包括第一阀口、阀座上腔以及侧向通道,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孔,所述阀芯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口配合,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流道、第二阀口、第三阀口,所述第三流道位于所述阀体腔和所述阀体下腔之间,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阀体腔的一端,所述第三阀口位于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阀体下腔的一端,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第二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电动阀还具有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位于所述阀体下腔,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阀芯,所述单向阀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所述单向阀阀芯与所述第三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所述第三阀口。
该电动阀包括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位于阀体下腔,阀体下腔与第二通道连通,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阀芯,单向阀阀芯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单向阀阀芯与第三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第三阀口;相对于单向阀组件位于第二通道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阀的一种实施例中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动阀在全关状态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动阀的阀体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电动阀的阀座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阀座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电动阀的活塞组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电动阀的活塞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电动阀的活塞组件的另一种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电动阀在第一节流状态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电动阀在全开状态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电动阀在第二节流状态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组合阀的第一种实施例中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组合阀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组合阀的阀块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组合阀的阀块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阀块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组合阀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组合阀沿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组合阀沿B-B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a是图17中的组合阀沿C-C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一种工作模式下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
图20b是图17中的组合阀沿C-C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另一种工作模式下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
图21是组合阀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组合阀的阀块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组合阀的阀块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阀块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1中组合阀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的组合阀沿D-D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5中的组合阀沿E-E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a是图25中的组合阀沿F-F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一种工作模式下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
图28b是图25中的组合阀沿F-F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另一种工作模式下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所述的方位名词按照附图中方位关系或图中的相应方位关系来阐述。
结合图1-图2,电动阀100包括阀体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阀座4以及阀芯5,阀座4与阀体1连接,阀芯5与阀座4配合;定子组件2 位于转子组件3的外周;电动阀还包括套管81,套管81位于定子组件2 和转子组件3之间;电动阀还包括电控盒82,电控盒82内设置有电控板,定子组件2与电控板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电动阀工作时,控制通过定子组件2的绕组中的电流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2产生变化的激励磁场,转子组件3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转子组件3能够带动阀芯5相对第一阀口41运动,阀芯5能够与第一阀口41配合,调节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41成形于阀座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口41也可以成形于阀体1。电动阀还包括活塞组件6,活塞组件6位于阀座4下方,活塞组件6与阀座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83,第一弹簧83的一端与阀座4抵接,第一弹簧83的另一端与活塞组件6抵接,第一弹簧83处于压缩状态。
结合图2、图3,阀体1包括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阀体腔13。至少部分阀座4位于阀体腔13,活塞组件6位于阀体腔13,阀座4位于活塞组件6的上方,电动阀还包括容纳空间15,容纳空间15包括活塞组6 与阀座4之间的空间,第一弹簧83位于容纳空间15。参见图3,阀体腔 13包括第一阀体腔131、第二阀体腔132以及第三阀体腔133,第一阀体腔内周壁的内径大于第二阀体腔内周壁的内径,第二阀体腔内周壁的内径大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的内径。阀体1还包括第三流道16、第二阀口17、第三阀口18以及阀体下腔14,第三流道16连通阀体腔13和阀体下腔14,第三流道16位于阀体腔13和阀体下腔14之间,第二阀口17为第三流道 16与阀体腔13连接端口,第三阀口18为第三流道16与阀体下腔14的连接端口,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6位于第三阀体腔底壁与阀体下腔顶壁之间,第一流道11与第三阀体腔133连通,第二流道12与阀体下腔14连通,阀体下腔14通过第三流道16与第三阀体腔133连通,阀体1还包括旁通通道19,旁通通道19的一端位于第二阀体腔底壁,另一端位于第二流道周侧壁,旁通通道19连通第二阀体腔132和第二流道12,旁通通道19的一端与第二阀体腔132相连通,旁通通道19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1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旁通通道19大致竖直设置,有利于方便旁通通道19加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竖直设置,其他实施例中,旁通通道可以由两段或几段通道构成。
结合图2-图5,阀座4包括凸缘部42,凸缘部42向阀座4的径向突出设置,凸缘部42的外周与形成第一阀体腔131的第一阀体腔内周壁间隙配合,凸缘部42与第一阀体腔内周壁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密封件421,至少凸缘部42的外周或第一阀体腔内周壁之一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密封件421的第一容纳部422,第一容纳部422限定第一密封件的位置,设置第一密封件421有利于降低工作介质从凸缘部42与第一阀体腔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流过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工作介质泄露到电动阀外部的风险。阀座 4还包括阀座下部43,阀座下部43位于凸缘部42下方,阀座下部43的外周与围绕第三阀体腔133的第三阀体腔内周壁间隙配合,阀座下部43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二密封件431,至少阀座下部43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一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密封件431的第二容纳部432,第二容纳部432限定第二密封件431的位置,设置第二密封件431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从阀座下部43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流过。本实施例中,阀座4通过压块84与阀体1轴向限位,压块84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阀体1的围绕第一阀体腔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压块84与阀体1通过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压块84与凸缘部42的上端侧抵接,凸缘部42 的下端侧与围绕第一阀体腔131的第一阀体腔底壁抵接,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凸缘部42的下端侧设置至少一条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硬度大于第一阀体腔底壁的硬度,环形凸起能过够嵌入第一阀体腔底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进一步降低工作介质泄露的风险;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密封件,而利用环形凸起密封;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凸起。
结合图2-图5,本实施例中,阀座4还包括阀座上腔44和阀座下腔 45,阀座上腔44的开口朝向阀座4上方,阀座下腔45的开口朝向阀座4 下方,阀座4的第一阀口41位于阀座上腔底壁,阀座上腔44和阀座下腔 45通过第一阀口41连通,转子组件3能够带动阀芯5相对阀座4运动,阀芯5与第一阀口41配合,调节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阀座4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向通道46,本实施例中,侧向通道46位于阀座下部43,凸缘部42位于侧向通道46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侧向通道46包括第一阀座流道461、第二阀座流道462,第一阀座流道461和第二阀座流道462同轴设置,第一阀座流道461的一端位于阀座上腔周侧壁,第一阀座流道461的另一端位于阀座下部43的周侧壁,第二阀座流道462的一端位于阀座上腔周侧壁,第二阀座流道462的另一端位于阀座下部43的周侧壁;当然侧向通道46也可以包括第一阀座流道 461和第二阀座流道462之一,侧向通道46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阀座流道 461和/或第二阀座流道462。
结合图2-图5,电动阀还包括环形通道85,环形通道85包括围绕阀体腔13的部分阀体腔内周壁与部分阀座4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本实施例例中,阀座下部43具有侧向通道46的部分的外周壁的外径小于第二阀体腔内周壁的内径,阀座下部43具有侧向通道46的部分的外周壁与第二阀体腔内周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85,侧向通道46通过环形通道85与旁通通道19连通。本实施例中,设置阀座下腔45可以使第一弹簧83的一段容置于阀座下腔45,有利于防止第一弹簧83发生轴向较大的偏移,有利于提高第一弹簧83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阀座4可以不设置阀座下腔45,第一阀口41位于阀座底部。
结合图2-图3、图6-图7,活塞组件6包括活塞主体61、活塞环62、第一密封块63,活塞主体61包括第一环形凹槽611,第一环形凹槽611 位于活塞主体61外周,活塞环62容置于第一环形凹槽611,设置活塞环 62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从活塞主体61和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流过,同时有利于防止活塞主体61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直接接触,可以起到保护活塞本体61的作用。活塞主体61还包括活塞上腔612和密封块容纳腔613,活塞上腔612位于活塞主体的上方,活塞上腔612和密封块容纳腔613位于活塞主体61的不同侧,使第一弹簧83的一段容置于活塞上腔612,有利于防止第一弹簧83发生轴向较大的偏移,有利于提高第一弹簧 83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活塞上腔612。本实施例中,活塞组件6还包括止挡件64,止挡件64的外径小于第一密封块 63的外径,止档件64与活塞主体61配合限制第一密封块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止挡件64由金属构成,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塑料或其他材料构成,活塞主体还包括安装部65、折弯部66,第一密封块63套设于安装部65后,止挡件64再套于安装部65,并通过冲压形成折弯部66,折弯部66与止挡件64抵接限定止挡件64相对于活塞本体1的位置,从而防止第一密封块63脱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铆压或螺栓等方式固定第一密封块63。在第一弹簧83的作用下,活塞组件6能够与第二阀口17抵接,从而使第二阀口17关闭,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块63与第二阀口17抵接,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活塞主体61还包括至少一个活塞孔614,活塞孔614竖直穿过活塞本体61,活塞孔614连通活塞本体61 的上下两端,本实施例中,活塞孔614的数量为3个,活塞组件6的外周壁与围绕第三阀体腔133的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滑动配合,活塞组件6 的外周壁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通过活塞环62 提高密封性能,减少工作介质从活塞主体61和第三阀体腔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流过,使工作介质尽量从活塞孔614通过。参见图8,活塞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活塞组件包括簧丝615,簧丝615可以为活塞环62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活塞环62的可靠性,防止活塞主体61与第三阀体腔内周壁直接接触,当然,在活塞环62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簧丝615。
结合图2、图3,电动阀还包括单向阀组件7,单向阀组件7位于阀体下腔14,单向阀组件7包括单向阀阀芯71,单向阀阀芯71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单向阀阀芯71与第三阀口18配合,打开或截断第三阀口18,相对于单向阀组件7位于第二通道12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工作介质的流动阻力。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沿电动阀的径向延伸,阀芯5、活塞组件6、以及单向阀组件7沿电动阀的轴向排布;阀体下腔14与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单向阀阀芯71 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单向阀阀芯71离开第三阀口18形成的通道位于阀体下腔14并与第二通道12直接连通。
结合图2、图3,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组件7位于第三阀口18下方,单向阀组件7还包括固定件72以及第二弹簧73,单向阀阀芯71、第二弹簧73以及固定件72沿电动阀的轴向布置,第二弹簧73的一端与单向阀阀芯71抵接,第二弹簧73的另一端与固定件72抵接,单向阀阀芯71具有第二密封块711,在第二弹簧73的作用下,单向阀阀芯71能够与第三阀口18抵接,从而使第三阀口18闭合,设置第二密封块711与第三阀口18 抵接,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固定件72包括支撑部721和第一凸缘部722,第一凸缘部722的外径大于支撑部721的外径,支撑部721呈筒状,支撑部721具有支撑部腔体7211,部分单向阀阀芯71位于支撑部腔体7211,支撑部721的内周壁为单向阀阀芯71提供导向,有利于提高单向阀阀芯 71的稳定性。阀体1还包括安装部141,安装部141包括第一安装部1411、第二安装部1412,第一安装部1411具有内螺纹,支撑部721的外周具有外螺纹,固定件72与阀体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第二安装部1412的内周壁能够为单向阀阀芯71提供导向,有利于提高单向阀阀芯71的稳定性。第一凸缘部722与阀体1的底壁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密封件74进行密封,阀体1的底壁和/或第一凸缘部722至少设置一个凹槽,用于容置密封件 74,固定件72能够封堵阀体下腔14。单向阀阀芯71位于阀体下腔14,单向阀阀芯71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相对于将单向阀阀芯71的轴线与第二流道12的轴线重合的方案,有利于减小阻力,降低压力损失。
在阀芯5离开第一阀口41的状态下,第一流道11能够通过活塞孔614、容纳空间15以及第一阀口41与阀芯5的间隙与阀座上腔44连通,阀座上腔44能够通过侧向通道46、环形通道85以及旁通通道19与第二流道12 连通。在阀芯5离开第一阀口41、活塞组件6离开第二阀口17以及单向阀阀芯71离开第三阀口18的状态下,第一流道11能够通过第二阀口17、第三流道16、第三阀口18与第二流道12连通。
结合图2、图3,图2是电动阀处于全关状态的示意图,第一流道11 作为工作介质的进口流道,第二流道12作为工作介质的出口通道,此时阀芯5与第一阀口41抵接,第一阀口41关闭,工作介质通过活塞组件6的活塞孔614进入到容纳空间15,容纳空间15包括活塞组件6与阀座4之间的空间,活塞组件6在第一弹簧83、活塞组件6自身重量以及工作介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与第二阀口17抵接,第二阀口17关闭,单向阀阀芯71 与第三阀口18抵接,第三阀口18关闭,第一流道11既不与阀座上腔44 连通,也不与阀体下腔14连通,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12不连通。
参见图9,图9是电动阀处于第一节流状态的示意图,第一流道11作为工作介质的进口流道,第二流道12作为工作介质的出口流道,箭头表示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阀芯5向远离第一阀口41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第一阀口41打开,但阀芯5至少还有一部分位于第一阀口41内,在第一节流状态,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节流面积小于第一阀口41的截面积。在第一节流状态下,活塞组件6在第一弹簧83、活塞组件6自身重量以及工作介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与第二阀口17抵接,此时第二阀口17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阀口18也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流道11 依次通过活塞组件6的活塞孔614、容纳空间15、第一阀口41、侧向通道 46、环形通道85、旁通通道19与第二流道12连通。当第一流道11进入的是高压的工作介质时,通过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节流通道时被节流降压,此时电动阀可以实现节流功能。参见图10,图10是电动阀处于全开状态时的示意图,第一流道11作为工作介质的进口通道,第二流道 12作为工作介质的出口通道,箭头表示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在图9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此时阀芯5远离第一阀口41,并且阀芯5全部位于第一阀口41外,第一阀口41被完全打开,第一流道11可以依次通过活塞组件6 的活塞孔614、容纳空间15、第一阀口41、侧向通道46、环形通道85、旁通通道19和第二流道12连通,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节流状态下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随着阀口41处流通面积的增加,容纳空间15内的压力降低,作用于活塞组件6上下端面的工作介质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加,活塞组件6远离第二阀口17,第二阀口17被打开,活塞组件6向上压缩第一弹簧83;单向阀阀芯71在工作介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压缩第二弹簧73,容纳空间第三阀口18被打开,第一流道11通过第三流道16与第二流道 12连通,具体的,第一流道11依次通过第二阀口17、第三流道16、第三阀口18、阀体下腔14与第二流道12连通,由于工作介质依次通过第二阀口17、第三流道16、第三阀口18、阀体下腔14的阻力要小于工作介质依次通过活塞孔614、容纳空间15、第一阀口17、侧向通道46、环形通道85、旁通通道19的流动阻力,在此状态,工作介质大部分通过第第二阀口 17、第三流道16、第三阀口18、阀体下腔14、第二流道12流出,从而实现大流量调节。单向阀阀芯71位于阀体下腔14,单向阀阀芯71的运动方向与第二流道1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相对于将单向阀阀芯71的轴线与第二流道12的轴线重合的方案,有利于减小阻力,降低压力损失。
参见图11,图11是电动阀处于第二节流状态时的示意图,以第二流道12作为工作介质的进口通道,以第一流道11作为工作介质的出口流道,箭头表示工作介质的大致流向,当第二流道12流入高压工作介质时,单向阀阀芯71在高压工作介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与第三阀口18抵接,第三阀口18被关闭,此时阀芯5向远离第一阀口41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第一阀口41打开,但阀芯5至少还有一部分位于第一阀口41内,在第二节流状态,阀芯5与第一阀口41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节流面积小于第一阀口 41的截面积。活塞组件6在第一弹簧83、活塞组件6的自身重量以及工作介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与第二阀口17抵接,第二阀口17被关闭第二流道 12可以依次通过旁通通道19、环形通道85、侧向通道46、第一阀口41、容纳空间15、活塞孔614与第一流道11连通。电动阀还包括第二全关状态,当第二流道12作为工作介质的进口通道,第一流道11作为工作介质的出口流道,在第一阀口41关闭的状态下,电动阀也可以实现全关状态。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组合阀200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组合阀200包括第一阀部件100a、第二阀部件100b以及阀块1a,第一阀部件100a和第二阀部件100b均与阀块1a组装,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第一阀部件100a的阀体,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阀部件100b的阀体,第一阀部件100a与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以上电动阀100,第二阀部件100b与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另一个以上电动阀100。阀块1a包括第一阀块腔13a、第二阀块腔13b、第一旁通通道19a以及第二旁通通道19b,至少第一阀部件100a的部分位于第一阀块腔13a,至少第二阀部件100b的部分位于第二阀块腔13b。阀块1a包括第一通道101a、第二通道102a、第三通道103a 以及第四通道104a,所述第四通道104a包括第一段1041a和第二段1042a,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一段1014a与第一阀块腔13a连通,第一通道101a 与第一旁通通道19a连通,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与第二阀块腔 13b连通,第三通道103a与第二旁通通道19b连通。本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04a的第一段1041a开口通过堵块106a封堵,堵块106a具有外螺纹,第一段内周壁具有内螺纹,堵块106a与阀块1a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可以提高堵块106a的强度,堵块106a与阀块1a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密封部件进行密封,有利于提到密封性,有利于防止工作介质外漏,当然第一段1041a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封堵。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包括第一定子组件2a、第一转子组件3a、第一阀座4a以及第一阀芯 5a,第一阀座4a包括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阀座阀口41a以及第一侧向通道46a,第一阀芯5a能够与第一阀座阀口41a配合,调节第一阀芯5a 与第一阀座阀口41a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组合阀还包括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环形通道85a包括围绕第一阀块腔13a的部分第一阀块腔内周壁与部分第一阀座4a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环形通道第一阀座上腔44a通过第一侧向通道46a与第一环形通道85a连通,第一环形通道85a通过第一旁通通道19a与第一通道101a连通。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还包括第一活塞组件6a,第一活塞组件6a位于第一阀块腔13a,第一活塞组件6a具有第一活塞孔614a,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 的状态下,第一阀座上腔44a通过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活塞孔614a与第一段1041a连通;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一段1041a、第一活塞孔614a、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旁通通道19a与第一通道101a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一阀块下腔14a,第一阀块下腔14a与第一通道101a 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一阀块阀口17a,第一阀块阀口17a位于第一阀块腔底壁,第一活塞组件6a能够与第一阀块阀口17a抵接,对第一阀块阀口 17a密封。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组件7a,第一单向阀组件7a位于第一阀块下腔14a,第一单向阀组件7a包括第一单向阀阀芯71a、第一固定件72a,阀块1a还包括第二阀块阀口18a,第二阀块阀口18a位于第一阀块下腔顶壁,第一单向阀阀芯71a能够与第二阀块阀口18a抵接,对第二阀块阀口18a密封,在第一活塞组件6a离开第一阀块阀口17a、第一单向阀组件7a离开第二阀块阀口18a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一段1041a、第一阀块阀口 17a、第二阀块阀口18a、第一阀块下腔14a与第一通道101a连通。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活塞组件6a与第一阀块阀口17a 抵接、第一单向阀阀芯71a与第二阀块阀口18a抵接的状态下,第二通道 102a通过第一段1041a、第一活塞孔614a、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旁通通道19a与第一通道101a连通。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 100b包括第二定子组件2b、第二转子组件3b、第二阀座4b以及第二阀芯5b,第二阀座4b包括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阀座阀口41b以及第二侧向通道46b,第二阀芯5b能够与第二阀座阀口41b配合,调节第二阀芯5b 与第二阀座阀口41b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组合阀还包括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环形通道85b包括围绕第二阀块腔13b的部分第二阀块腔内周壁与部分第二阀座4b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环形通道第二阀座上腔44b通过第二侧向通道46b与第二环形通道85b连通,第二环形通道85b通过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 100b还包括第二活塞组件6b,第二活塞组件6b位于第二阀块腔13b,第二活塞组件6b具有第二活塞孔614b,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 的状态下,第二阀座上腔44b通过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活塞孔614b与第二段1042a连通;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二活塞孔614b、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二阀块下腔14b,第二阀块下腔14b与第三通道103a 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三阀块阀口17b,第三阀块阀口17b位于第二阀块腔底壁,第二活塞组件6b能够与第三阀块阀口17b抵接,对第三阀块阀口 17b密封。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100b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组件7b,第二单向阀组件7b位于第二阀块下腔14b,第二单向阀组件7b包括第二单向阀阀芯71b、第二固定件72b,阀块1a 还包括第四阀块阀口18b,第四阀块阀口18b位于第二阀块下腔顶壁,第二单向阀阀芯71b能够与第四阀块阀口18b抵接,对第四阀块阀口18b密封,在第二活塞组件6b离开第三阀块阀口17b、第二单向阀组件7b离开第四阀块阀口18b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三阀块阀口17b、第四阀块阀口18b、第二阀块下腔14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活塞组件6b与第三阀块阀口17b抵接、第二单向阀阀芯71b与第四阀块阀口18b抵接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二活塞孔614b、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
结合图12-图19、图20a、图20b,同时参考图2、图9-图11,组合阀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组合阀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一通道101a或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9中的第一节流状态或图 10中的全开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
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通道101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 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或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11中的第二节流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
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通道101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 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或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11中的第二节流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11的中的第二节流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阀,结构相对简单、紧凑,有利于节省占用空间。
当然组合阀的第一种实施例还能实现其他工作模式,在此不一一举例。
在组合阀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还能通过省去第一活塞组件6a、第一单向组件7a、第二活塞组件6b、第二单向阀组件7b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部件,用来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组合阀200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组合阀200包括第一阀部件100a、第二阀部件100b以及阀块1a,第一阀部件100a和第二阀部件100b均与阀块1a组装,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第一阀部件100a的阀体,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阀部件100b的阀体,第一阀部件100a与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以上电动阀100,第二阀部件100b与阀块1a的一部分作为另一个以上电动阀100。阀块1a包括第一阀块腔13a、第二阀块腔13b、第一旁通通道19a以及第二旁通通道19b,至少第一阀部件100a的部分位于第一阀块腔13a,至少第二阀部件100b的部分位于第二阀块腔13b。阀块1a包括第一通道101a、第二通道102a、第三通道103a 以及第四通道104a,所述第四通道104a包括第一段1041a和第二段1042a,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一段1041a与第一旁通通道19a连通,第一通道101a 与第一阀块腔13a连通,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与第二阀块腔 13b连通,第三通道103a与第二旁通通道19b连通。本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04a的第一段1041a开口通过堵块106a封堵,堵块106a具有外螺纹,第一段内周壁具有内螺纹,堵块106a与阀块1a通过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可以提高堵块106a的强度,堵块106a与阀块1a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密封部件进行密封,有利于提到密封性,有利于防止工作介质外漏,当然第一段1041a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封堵。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包括第一定子组件2a、第一转子组件3a、第一阀座4a以及第一阀芯 5a,第一阀座4a包括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阀座阀口41a以及第一侧向通道46a,第一阀芯5a能够与第一阀座阀口41a配合,调节第一阀芯5a 与第一阀座阀口41a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组合阀还包括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环形通道85a包括围绕第一阀块腔13a的部分第一阀块腔内周壁与部分第一阀座4a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环形通道第一阀座上腔44a通过第一侧向通道46a与第一环形通道85a连通,第一环形通道85a通过第一旁通通道19a与第一段1041a连通。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还包括第一活塞组件6a,第一活塞组件6a位于第一阀块腔13a,第一活塞组件6a具有第一活塞孔614a,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 的状态下,第一阀座上腔44a通过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活塞孔614a与第一段1041a连通;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一段1041a、第一活塞孔614a、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旁通通道19a与第一通道101a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一阀块下腔14a,第一阀块下腔14a与第一通道101a 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一阀块阀口17a,第一阀块阀口17a位于第一阀块腔底壁,第一活塞组件6a能够与第一阀块阀口17a抵接,对第一阀块阀口 17a密封。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一阀部件 100a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组件7a,第一单向阀组件7a位于第一阀块下腔14a,第一单向阀组件7a包括第一单向阀阀芯71a、第一固定件72a,阀块1a还包括第二阀块阀口18a,第二阀块阀口18a位于第一阀块下腔顶壁,第一单向阀阀芯71a能够与第二阀块阀口18a抵接,对第二阀块阀口18a密封,在第一活塞组件6a离开第一阀块阀口17a、第一单向阀组件7a离开第二阀块阀口18a的状态下,第一通道101a通过第一阀块阀口17a、第二阀块阀口18a、第一阀块下腔14a、第一段1041a与第二通道102a连通。在第一阀芯5a离开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活塞组件6a与第一阀块阀口17a 抵接、第一单向阀阀芯71a与第二阀块阀口18a抵接的状态下,第一通道 101a通过第一活塞孔614a、第一阀座阀口41a、第一阀座上腔44a、第一环形通道85a、第一旁通通道19a、第一段1041a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旁通通道19a。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 100b包括第二定子组件2b、第二转子组件3b、第二阀座4b以及第二阀芯 5b,第二阀座4b包括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阀座阀口41b以及第二侧向通道46b,第二阀芯5b能够与第二阀座阀口41b配合,调节第二阀芯5b 与第二阀座阀口41b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组合阀还包括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环形通道85b包括围绕第二阀块腔13b的部分第二阀块腔内周壁与部分第二阀座4b的外周壁之间的空间,环形通道第二阀座上腔44b通过第二侧向通道46b与第二环形通道85b连通,第二环形通道85b通过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 100b还包括第二活塞组件6b,第二活塞组件6b位于第二阀块腔13b,第二活塞组件6b具有第二活塞孔614b,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 的状态下,第二阀座上腔44b通过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活塞孔614b与第二段1042a连通;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二活塞孔614b、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二阀块下腔14b,第二阀块下腔14b与第三通道103a 连通,阀块1a还包括第三阀块阀口17b,第三阀块阀口17b位于第二阀块腔底壁,第二活塞组件6b能够与第三阀块阀口17b抵接,对第三阀块阀口 17b密封。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3,第二阀部件 100b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组件7b,第二单向阀组件7b位于第二阀块下腔14b,第二单向阀组件7b包括第二单向阀阀芯71b、第二固定件72b,阀块1a 还包括第四阀块阀口18b,第四阀块阀口18b位于第二阀块下腔顶壁,第二单向阀阀芯71b能够与第四阀块阀口18b抵接,对第四阀块阀口18b密封,在第二活塞组件6b离开第三阀块阀口17b、第二单向阀组件7b离开第四阀块阀口18b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三阀块阀口17b、第四阀块阀口18b、第二阀块下腔14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在第二阀芯5b离开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活塞组件6b与第三阀块阀口 17b抵接、第二单向阀阀芯71b与第四阀块阀口18b抵接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02a通过第二段1042a、第二活塞孔614b、第二阀座阀口41b、第二阀座上腔44b、第二环形通道85b、第二旁通通道19b与第三通道103a连通。
结合图21-图27、图28a、图28b,同时参考图2、图9-图11,组合阀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组合阀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
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一通道101a或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11中的第二节流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 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
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通道101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 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或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
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一通道101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 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或第三通道103a作为工作介质进口通道,第二通道102a作为工作介质出口通道。当第二阀部件100b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一阀部件100a工作于图9中第一节流状态或图10中的全开状态;当第一阀部件100a处于图2中的全关状态时,第二阀部件100b工作于图11的中的第二节流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阀,结构相对简单、紧凑,有利于节省占用空间。
当然组合阀的第二种实施例还能实现其他工作模式,在此不一一举例。
在组合阀的第二种实施例中,还能通过省去第一活塞组件6a、第一单向组件7a、第二活塞组件6b、第二单向阀组件7b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部件,用来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基于组合阀的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二种实施例,可以预见组合阀还能有其他实施例,在此不在一一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以及活塞组件,所述阀体包括阀体腔、阀体下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旁通通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阀体下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阀座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阀体腔;所述电动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组件抵接,所述电动阀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阀座还包括第一阀口、阀座上腔以及侧向通道,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孔,所述阀芯能够与所述第一阀口配合,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的流通面积的大小;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流道、第二阀口、第三阀口,所述第三流道位于所述阀体腔和所述阀体下腔之间,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阀体腔的一端,所述第三阀口位于所述第三流道靠近所述阀体下腔的一端,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第二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电动阀还具有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位于所述阀体下腔,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阀芯,所述单向阀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所述单向阀阀芯与所述第三阀口配合,打开或截断所述第三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所述活塞组件以及所述单向阀组件沿所述电动阀的轴向排布,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的电动阀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阀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单向阀阀芯离开所述第三阀口形成的通道位于所述阀体下腔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直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下腔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单向阀阀芯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阀芯以及固定件沿所述电动阀的轴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凸缘部和支撑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径,支撑部具有支撑部腔体,部分所述单向阀阀芯位于所述支撑部腔体,所述支撑部的内周壁为所述单向阀阀芯提供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内螺纹,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阀体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周壁能够为所述单向阀阀芯提供导向,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阀体的底壁之间设置一个密封件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离开所述第一阀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流道能够通过所述活塞孔、所述容纳空间以及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阀芯的间隙与所述阀座上腔连通,所述阀座上腔能够通过所述侧向通道、所述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离开所述第一阀口、所述活塞组件离开所述第二阀口以及所述单向阀阀芯离开所述第三阀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CN201922244428.1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动阀 Active CN211778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4428.1U CN21177899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4428.1U CN21177899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动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993U true CN211778993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8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4428.1U Active CN21177899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7681B1 (en) Volume control valve
JP6618165B2 (ja) 容量制御弁
US11555637B2 (en)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JP4888912B2 (ja) シ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のシール構造を用いた制御弁
KR102408886B1 (ko) 밸브 코어 조립체
CN110836236B (zh) 可输出非对称阻尼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
JP7113505B2 (ja) 電動弁
US7198249B2 (en) Electromagnetic shuttle valve
EP2910874A1 (en) Pilot operated electromagnetic valve
US11156296B2 (en) Flow control valve
EP3677820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US9631850B2 (en)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with one-way control function
CN113063004A (zh) 一种组合阀
CN110094525B (zh) 一种电动阀及其制造方法
CN211778993U (zh) 一种电动阀
US20110175004A1 (en) Low-Pressure Valve with an Inner and Outer Throughflow Cross Section
EP4273428A1 (en) Electric valve
CN111485969A (zh) 凸轮轴相位调节器
JP2012102876A (ja) 特に自動車用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クラッチ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圧力制御弁
KR102246976B1 (ko) 토출 플레넘을 구비한 압축기
JP7113537B2 (ja) 電動弁
CN111379863A (zh) 一种流量控制阀
CN110094524B (zh) 一种电动阀
CN214743672U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217177431U (zh) 电动组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5

Address after: No.289-2, No.12 street, Shao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3125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289-2, No.12 street,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