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6721U -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6721U
CN211776721U CN201921832660.0U CN201921832660U CN211776721U CN 211776721 U CN211776721 U CN 211776721U CN 201921832660 U CN201921832660 U CN 201921832660U CN 211776721 U CN211776721 U CN 211776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limiting block
collision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26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胜东
肖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ucalus Curtain Wall And Door Window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ucalus Curtain Wall And Door Window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ucalus Curtain Wall And Door Window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ucalus Curtain Wall And Door Window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326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6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6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6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连接于滑撑底板上,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连接于滑撑底板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以及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靠近滑块一端的吸能主件;其中,所述吸能主件,用于吸收来自滑撑打开到限位时滑块碰撞到所述吸能主件所产生的碰撞动能并将碰撞动能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吸能主件,使得吸能限位块除了限位外,还能吸收动能,同时吸能限位块通过吸能主件能够有效抵消碰撞动能,降低力臂杆件变形几率,而且吸能限位块通过分体式设计,将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与柔性的吸能主件结合,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能够提高滑撑产品的强度性能而柔性的吸能主件并不会影响限位块的强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撑产品基本都用到了四连杆运动机制,而这一机制下在受到较大的开关窗作用力时,很容易导致杆件变形,一旦有微小变形后,再附加上长期的反复启闭循环作用后,变形会被放大,最终导致构件变形严重,滑撑产品失效,门窗使用性能大打折扣。
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滑撑用的限位块如公开号为CN101250964A公开的一种平开窗定位滑撑,通过其静滑块和动滑块的配合,使平窗扇打开后,就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一般强度的风力也不会使滑块滑动,只有具有一定外力的作用才能使动滑块脱离静滑块,达到闭窗或者更改角度的目的。或如公开号为GB2510926A公开了一种出路型摩擦窗撑,通过独特的设计使得该撑杆机构减少了在关闭窗框时尖的排气臂和端盖之间未对准的机会。或如公开号为CN207905557U公开了一种多角度限位平开窗摩擦铰链,通过独特的设计,使窗扇开启角度及开启面积有更多选择,并且安装和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滑撑用限位块仅仅只有限位的功能,而人们开门窗时总是用较大的力气一次开到底,门窗滑撑的滑块碰撞到限位块上时容易使限位块移位或者形变,甚至脱落进而导致滑撑失效,滑撑底板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以解决所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连接于滑撑底板上,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连接于滑撑底板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以及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靠近滑块一端的吸能主件;其中,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上的配合孔与设置于所述吸能主件上的配合轴;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两侧面与滑撑底板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平齐,横截面呈凸形,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与所述吸能主件连接的一端底部有缺口,顶部开有若干个配合孔;
所述吸能主件,两侧面与滑撑底板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平齐,所述吸能主件沿滑撑底板长度方向作为剖切面剖开的截面为阶梯状,包括高阶部分以及低阶部分,低阶部分上连接有与配合孔相适配的配合轴,高阶部分中部开有中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组件的配合轴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配合孔孔轴连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扣接于所述吸能组件上,所述吸能组件的低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缺口抵接,所述吸能组件的高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组件的配合轴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配合孔孔轴连接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主件朝向所述滑块延伸有一将滑块的冲击力和碰撞动能集中到所述中空腔上的聚能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远离所述吸能主件的一端上开有与滑撑底板凸块相适配的第一避空位。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增加吸能主件,使得吸能限位块除了限位外,还能吸收动能。
2、吸能限位块通过吸能主件能够有效抵消碰撞动能,降低力臂杆件变形几率。
3、吸能限位块通过分体式设计,将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与柔性的吸能主件结合,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能够提高滑撑产品的强度性能而柔性的吸能主件并不会影响限位块的强度性能。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碰撞吸能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补充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吸能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中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中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的受力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中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的受力形变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碰撞吸能限位块;101-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2-配合孔;103-第一避空位;104-第一通孔;2-吸能主件;201-吸能主件主体;202-配合轴;203-弹性结构;204-聚能凸块;3-补偿限位块;301-补偿限位块主体;302-配合凸块;303-第二避空位;304-第二通孔;4-滑块;5-滑撑底板;6-滑撑底板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根据附图说明所示讲述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1以及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靠近滑块4一端的吸能主件2;其中,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的配合孔102与设置于所述吸能主件2上的配合轴202;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两侧面与滑撑底板5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5平齐,横截面呈凸形,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连接的一端底部有缺口,顶部开有若干个配合孔102,优选为两个;
所述吸能主件2,两侧面与滑撑底板5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平齐,所述吸能主件2沿滑撑底板5长度方向作为剖切面剖开的截面为阶梯状,包括高阶部分以及低阶部分,低阶部分上连接有与配合孔102相适配的配合轴202,高阶部分中部开有中空腔。
所述吸能组件2的配合轴202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配合孔102孔轴连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扣接于所述吸能组件2上,所述吸能组件2的低阶部分插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缺口中并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缺口抵接,所述吸能组件2的高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吸能组件2的配合轴202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配合孔102孔轴连接为间隙配合。
所述吸能主件2朝向所述滑块4延伸有一将滑块4的冲击力和碰撞动能集中到所述中空腔上的聚能凸块204。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远离所述吸能主件2的一端上开有与滑撑底板凸块6相适配的第一避空位103。
实施例二: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1以及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靠近滑块4一端的吸能主件2;其中,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用于对滑撑进行限位并将所述吸能主件2吸收到来自滑块4的碰撞动能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
所述吸能主件2,用于吸收来自滑撑打开到限位时滑块碰撞到所述吸能主件2所产生的碰撞动能并将碰撞动能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包括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一端有与所述吸能主件2相适配的连接结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另一端上有与滑撑底板凸块6相适配的避空位103,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中部开有第一通孔104;其中,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用于吸收并传递碰撞动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孔102,用于将所述吸能主件2限制为滑动连接于滑撑底板上并沿滑撑底板长度方向位移;
所述第一通孔104,用于将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通孔104为沉孔,能够将螺钉蘑菇头部分埋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内,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保持整体统一。
所述吸能组件2由防撞吸能材料组成,具体材料结构结合以下具体结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备选方案,所述吸能主件2为弹性塑料件,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其主要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它具有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且外力撤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特点;所述吸能主件2包括吸能主件主体201,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为台阶状结构,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的低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抵接并且所述低阶部分具有相适配的连接结构,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的高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平高且所述高阶部分中部具有弹性结构203;其中,
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部分碰撞动能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再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
所述吸能主件2与所述滑块碰撞处有一聚能凸块204,所述聚能凸块204用于将滑块的冲击力和碰撞动能集中到所述弹性结构上。
所述弹性结构203,用于吸收碰撞动能,具体结构为中空腔,该中空腔有利于吸收弹性变形,降低各力臂杆件的变形几率,使得滑撑产品具备更强的抵抗冲击力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当窗扇以极大的速度和力量进行开关操作时,滑撑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力,而此冲击力集中的点必然就是如图7中箭头所指的地方,即所述吸能主件2的聚能凸块204。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所述吸能主件2的所述弹性结构203会出现如图中弧线所示的微挠度变形,这样就可以对此冲击力起到一个极大的缓冲作用。当冲击力消失殆尽后,所述弹性结构203根据本身材料的属性,会恢复回原有形状,同时所述吸能主件2在接收质量检测时,对应的强度测试项目是能达到要求的。
还包括补偿限位块3,所述补偿限位块3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以及滑撑底板凸块6之间,所述补偿限位块3用于限制滑撑打开角度为45°时,用于补偿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滑撑底板凸块6之间的距离,让碰撞动能能够顺利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所述补偿限位块3包括补偿限位块主体301,配合凸块302,第二避空位303以及第二通孔304;其中,
所述配合凸块302,固定连接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的一端,具体地,所述配合凸块302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一体成型,所述配合凸块302用于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所述第一避空位103配合,且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补偿限位块3之间的配合间隙要小于接受碰撞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其固定螺钉之间的配合间隙,即所述配合凸块302与所述第一避空位103的配合间隙小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其固定螺钉之间的配合间隙;
所述第二避空位303,设置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撑底板凸块6配合连接,达到限位以及传递力与动能的功能;
所述第二通孔304,用于将所述补偿限位块3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通孔304为沉孔,能够将螺钉蘑菇头部分埋入所述补偿限位块3内,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保持整体统一。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轴202和配合孔102,所述配合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吸能主件2上,所述配合孔102开在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扣接,实现将所述吸能主件2连接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同时,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孔轴配合,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间隙配合,具体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两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的距离,这样子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位置如果过于紧密的话,力的传递会集中到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上。而当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后,力的传递会通过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的接触面来进行传递。这样,面传递的力会比点传递的力更稳定,且对零部件造成的损伤会更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各有一个且位于吸能限位块的中心线上,为了保证强度以及装配方便,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的尺寸都相应的增大。
实施例三: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1以及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靠近滑块4一端的吸能主件2;其中,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用于对滑撑进行限位并将所述吸能主件2吸收到来自滑块4的碰撞动能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
所述吸能主件2,用于吸收来自滑撑打开到限位时滑块碰撞到所述吸能主件2所产生的碰撞动能并将碰撞动能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包括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一端有与所述吸能主件2相适配的连接结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另一端上有与滑撑底板凸块6相适配的避空位103,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中部开有第一通孔104;其中,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用于吸收并传递碰撞动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孔102,用于将所述吸能主件2限制为滑动连接于滑撑底板上并沿滑撑底板长度方向位移;
所述第一通孔104,用于将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通孔104为沉孔,能够将螺钉蘑菇头部分埋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主体101内,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保持整体统一。
所述吸能组件2由防撞吸能材料组成,具体材料结构结合以下具体结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备选方案,所述吸能主件2为弹性塑料件,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其主要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它具有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且外力撤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的另一个备选方案,所述吸能主件2为弹性塑料件加金属件外壳,弹性塑料件具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其主要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它具有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且外力撤除后复原性比较好的特点;金属件为高硬度及高强度的合金,结构与实施例二类似,除了弹性结构203为弹性塑料件外,其余均为金属件,同时所述吸能组件2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于将碰撞力转换为热能,从而消耗掉。
在本实施例中的又一个备选方案,所述吸能主件2为金属件外壳加弹性金属结构,所述弹性金属结构类似于弹簧或者弹弓结构,当受力时压缩,吸收动能,同时可以增加一个锁定机构用于将该弹性金属结构锁定,当需要复位时再次往限位块方向用力,解锁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为自锁结构。
所述吸能主件2包括吸能主件主体201,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为台阶状结构,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的低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抵接并且所述低阶部分具有相适配的连接结构,所述吸能主件主体201的高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平高且所述高阶部分中部具有弹性结构203;其中,
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部分碰撞动能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再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
所述吸能主件2与所述滑块碰撞处有一聚能凸块204,所述聚能凸块204用于将滑块的冲击力和碰撞动能集中到所述弹性结构上。
所述弹性结构203,为金属弹性件,用于吸收碰撞动能,具体结构为弹簧或者弹弓,该弹簧或者弹弓有利于吸收弹性变形,降低各力臂杆件的变形几率,使得滑撑产品具备更强的抵抗冲击力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当窗扇以极大的速度和力量进行开关操作时,滑撑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力,而此冲击力集中的点必然就是如图7中箭头所指的地方,即所述吸能主件2的聚能凸块204。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所述吸能主件2的所述弹性结构203会出现如图中弧线所示的微挠度变形,这样就可以对此冲击力起到一个极大的缓冲作用。当冲击力消失殆尽后,所述弹性结构203根据本身材料的属性,会恢复回原有形状,同时所述吸能主件2在接收质量检测时,对应的强度测试项目是能达到要求的。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轴202和配合孔102,所述配合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吸能主件2上,所述配合孔102开在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扣接,实现将所述吸能主件2连接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同时,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孔轴配合,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间隙配合,具体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两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的距离,这样子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位置如果过于紧密的话,力的传递会集中到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上。而当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后,力的传递会通过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的接触面来进行传递。这样,面传递的力会比点传递的力更稳定,且对零部件造成的损伤会更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各有一个且位于吸能限位块的中心线上,为了保证强度以及装配方便,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的尺寸都相应的增大。
还包括补偿限位块3,所述补偿限位块3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以及滑撑底板凸块6之间,所述补偿限位块3用于限制滑撑打开角度为45°时,用于补偿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滑撑底板凸块6之间的距离,让碰撞动能能够顺利传递到滑撑底板5上;所述补偿限位块3包括补偿限位块主体301,配合凸块302,第二避空位303以及第二通孔304;其中,
所述配合凸块302,固定连接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的一端,具体地,所述配合凸块302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一体成型,所述配合凸块302用于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的所述第一避空位103配合,且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补偿限位块3之间的配合间隙要小于接受碰撞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其固定螺钉之间的配合间隙,即所述配合凸块302与所述第一避空位103的配合间隙小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其固定螺钉之间的配合间隙;
所述第二避空位303,设置于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撑底板凸块6配合连接,达到限位以及传递力与动能的功能;
所述第二通孔304,用于将所述补偿限位块3固定其连接于滑撑底板5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通孔304为沉孔,能够将螺钉蘑菇头部分埋入所述补偿限位块3内,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保持整体统一。
当需要最大打开角度时,不需要所述补偿限位块3,此时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位于所述补偿限位块3的位置,且所述第一通孔104与所述第二通孔304的安装位置重合。
为了实现任意角的限位,所述补偿限位块3的长度为可变,其中一种方法便是通过制作不同长度的所述补偿限位块3来进行按需替换,还有一种方式是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外套接刚性空壳,所述刚性空壳内连接有朝向所述滑块4伸出以及可以收回的补偿限位块主体301,其可以通过机械传动机构来实现伸缩以及具有一定的止退功能功能,可以是通过棘轮结构来进行连接,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通过棘轮结构与所述刚性空壳连接,在所述刚性空壳上通过一个旋钮控制所述棘轮结构进而控制所述补偿限位块主体301来进行伸缩功能,由于棘轮结构本身特性,在不破坏其棘齿强度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止退功能,并通过按压所述旋钮来对所述棘轮结构进行收回。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三而又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轴202和配合孔102,所述配合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吸能主件2上,所述配合孔102开在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扣接,实现将所述吸能主件2连接到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上,同时,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孔轴配合,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间隙配合,具体的,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两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的距离,这样子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位置如果过于紧密的话,力的传递会集中到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上。而当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吸能主件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后,力的传递会通过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的接触面来进行传递。这样,面传递的力会比点传递的力更稳定,且对零部件造成的损伤会更小。本实施例中方案为,所述配合孔102与所述配合轴202各有两个且并排设计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1与所述吸能主件2连接的一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通过增加吸能主件,使得吸能限位块除了限位外,还能吸收动能,同时吸能限位块通过吸能主件能够有效抵消碰撞动能,降低力臂杆件变形几率,而且吸能限位块通过分体式设计,将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与柔性的吸能主件结合,刚性的碰撞吸能限位块能够提高滑撑产品的强度性能而柔性的吸能主件并不会影响限位块的强度性能。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连接于滑撑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限位块包括连接于滑撑底板上的碰撞吸能限位块以及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靠近滑块一端的吸能主件;其中,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上的配合孔与设置于所述吸能主件上的配合轴;
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两侧面与滑撑底板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平齐,横截面呈凸形,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与所述吸能主件连接的一端底部有缺口,顶部开有若干个配合孔;
所述吸能主件,两侧面与滑撑底板相适配且上表面与滑撑底板平齐,所述吸能主件沿滑撑底板长度方向作为剖切面剖开的截面为阶梯状,包括高阶部分以及低阶部分,低阶部分上连接有与配合孔相适配的配合轴,高阶部分中部开有中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的配合轴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配合孔孔轴连接,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扣接于所述吸能组件上,所述吸能组件的低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缺口抵接,所述吸能组件的高阶部分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上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的配合轴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的配合孔孔轴连接为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主件朝向所述滑块延伸有一将滑块的冲击力和碰撞动能集中到所述中空腔上的聚能凸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限位块远离所述吸能主件的一端上开有与滑撑底板凸块相适配的第一避空位。
CN201921832660.0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Active CN211776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2660.0U CN211776721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2660.0U CN211776721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6721U true CN211776721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2660.0U Active CN211776721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6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698B (zh) 执行臂驱动器
US8720114B2 (en) Window regulator
US10253541B2 (en) Hinge assembly
CN104298306A (zh) 具有升降功能的脚垫机构及电子装置
US6719354B2 (en) Pivotless automotive hinge
CN211776721U (zh)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CN111749120A (zh) 粘滞阻尼系统以及包含该系统的桥梁与桥梁减震方法
CN110905323B (zh) 一种滑撑用吸能限位块
CN206785219U (zh) 一种采用扭片簧铰链的滑轨锁式飞行器自动关闭口盖
CN204418856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车门限位器
CN211691960U (zh) 一种大开度高负重铰链
CN210217435U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及汽车
CN210217415U (zh) 一种自锁柜
CN217538269U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
CN209874791U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
CN216894122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人防门
CN210239419U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
CN215793122U (zh) 一种抗变形低阻力的汽车天窗导轨
CN219887849U (zh) 用于冰箱的开关门结构及冰箱
CN110529499B (zh) 一种带锁紧装置的止动型滚动直线导轨
US11725442B1 (en) Hinge assembly with energy control and methods
CN212958151U (zh) 一种新型淋浴房自带缓冲关闭合页
CN107399425A (zh) 可折叠式摇柄
CN219299668U (zh) 一种具有双向锁的作动筒
CN218207484U (zh) 一种长行程伸缩型阻尼滑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