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3800U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73800U CN211773800U CN201921425068.9U CN201921425068U CN211773800U CN 211773800 U CN211773800 U CN 211773800U CN 201921425068 U CN201921425068 U CN 201921425068U CN 211773800 U CN211773800 U CN 211773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drainage tube
- gushing
- elevator shaft
- plug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固定层,设于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孔的内壁与引流管之间,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墙体基础;堵水填料,堵水填料灌注于引流管内,且堵水填料还设于涌水口的底部,从墙体基础的内部覆所述引流管的所述一端;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引流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修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井或集水坑都位于地面以下,远低于地面基础层。如:建筑物含有地下两层结构,电梯井或集水坑则比负二层底面还低5-6米。电梯井或集水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边坡施工。施工过程中往往降水作业不够到位,混凝土振捣不充分。这些原因造成了电梯井或集水坑本身混凝土密实度极差。渗水四要素为水、压力、长期作用和路径。不密实的混凝土提供了路径。其他三要素都不缺。所以极易造成电梯井或集水坑渗水。如果水量或者水压过大,则会造成涌水,即出现明水。
目前市面上常规的修缮方案很多都是针对慢渗的电梯井或集水坑。采用的工艺为:混凝土明水堵漏,外加整体背防。对少量涌水的采用发泡聚氨酯注浆阻水,高强混凝土堵漏,整体背防。这些方案只是针对慢渗和少量涌水的电梯井,如果是大容量的涌水,这些方法起不到作用。因为,水的流速过大,发泡聚氨酯强度不足以支撑,容易被水冲走。而且水的流出位置不固定,没法埋设注浆管。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用于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方案,能够有效对大容量的涌水情况进行修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能够有效对大容量的涌水情况进行修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所述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
固定层,设于所述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所述涌水孔的内壁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用于将所述引流管固定于所述墙体基础;
堵水填料,所述堵水填料灌注于所述引流管内,且所述堵水填料还设于所述涌水口的底部,从所述墙体基础的内部覆盖所述引流管的所述一端;
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固定层为高强砂浆制成。
优选地,所述堵水填料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
优选地,所述背防层由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PP管,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注浆针。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镀锌钢管,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注浆针。
优选地,所述维修结构还包括加固层,所述加固层设于所述固定层和所述背防层之间,且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固层内。
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由混凝土与砂浆的混合物制成。
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的厚度不少于400mm。
优选地,所述背防层的厚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堵水填料的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先进行阻水,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后进行堵水;利用加固层进整体加固,提高电梯井或集水坑修缮部位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中引流管固定后的结构剖视图,图2b示出了引流管固定后的结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流管,2墙体基础,3固定层,4堵水填料,5背防层,6注浆针,7加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
固定层,设于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孔的内壁与引流管之间,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墙体基础;
堵水填料,堵水填料灌注于引流管内,且堵水填料还设于涌水口的底部,从墙体基础的内部覆引流管的所述一端;
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引流管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
优选地,固定层为高强砂浆制成。高强砂浆为市面上现有的聚合物砂浆堵漏材料,如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使用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时,将二者按一定比例复配使用,预埋引流管并使用复配后的材料填堵引流管与涌水口之间的缝隙使引流管固定,并将复配后的材料涂覆与引流管周边的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使所有引流管与墙体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便于后续施工。
优选地,堵水填料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通过堵水填料的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先进行阻水,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后进行堵水,并利用两种材料的时间差二次灌浆密实固化,能够有效防止水涌出,以便后续施工。
优选地,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为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
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均为市面上现有产品,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的堵漏原理是利用聚氨酯的急速发泡特性,发泡堵水;发泡初期是一种软泡棉结构,随时间的推移,泡棉的强度会越来越高,变成硬泡聚氨酯。
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是一种低粘度、亲水型、双组分弹性灌浆材料,AB组分为聚氨酯和水,AB组分反应后形成具有高柔性的凝胶体,材料不发泡,能够形成再生防水层,凝胶时间为150秒左右。本实用新型利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一次发泡,泡棉从形成到硬化过程具有时间差,在该时间差内,灌注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将尚未硬化的泡棉打开进行内部填充,密实固化。
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AB组分中聚氨酯和水的最佳配比为1:1,水过多或过少均为对后续施工的结构形成物造成伤害,或者大大延长聚合时间;而直接将聚氨酯注入水中,配比不合适;使用先采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发泡形成泡棉阻水,内部再灌注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进行密实固化。聚氨酯发泡和凝胶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可以通过延长混合路径,即引流管的长度,和不连续供料的方式以提供反应启动时间,在达到需要灌注的位置固化是最好的状态。引流管的长度可以连接延长管进行调节。
优选地,背防层由为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该材料为市面上现有的材料,如抗渗1号,抗渗1号是以水泥为基料,添加了含有活性无机硅母料和其它添加剂加工而成的优异的刚性抗渗无机防水材料。活性无机硅通过载体渗入到混凝土毛细孔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使该材料具有独特的龟裂自行修复性、超强的粘结性及抗渗能力。
优选地,背防层的厚度为3-5mm。
优选地,引流管为PP管,引流管的另一端设有注浆针。引流管的口径和数量根据涌水口而确定,选用PP管作为引流管时,注浆针可以直接旋接于引流管内,以待后续注浆使用。为了便于施工,引流管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弯头等以改变水流方向。
优选地,引流管为镀锌钢管,引流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阀门上设有注浆针。选用镀锌钢管作为引流管时,阀门为铜阀头,先在引流管的另一端安装铜阀头,再将注浆针旋接于铜阀头上,以待后续注浆使用。
优选地,引流管插入墙体基础上的涌水口内的深度呈长短交错排列,引流管的另一端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延长管以延长材料聚合路径,并引导水流方向,避免是溅到施工人员。
优选地,维修结构还包括加固层,加固层设于固定层和背防层之间,且引流管的另一端位于加固层内。加固层尤其适用于涌水量较大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对维修结构进行加固,增加引流管外部的强度,起到辅助作用。利用加固层进整体加固,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梯井或集水坑修缮部位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加固层由混凝土与堵漏材料的混合物制成。该堵漏材料为水中不分散灌浆料,如复配堵漏宝。
优选地,加固层的厚度不超过40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清理涌水,查找并标记位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涌水口的位置,并对涌水口处进行清理;
步骤2、在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口的内壁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固定层,通过固定层将至少一个引流管分别填堵固定于每个涌水口内;
步骤3、向每个引流管内和涌水口的底部灌注堵水填料,从而使堵水填料从墙体基础的内部覆盖引流管的一端;
步骤4、在固定层的表面涂覆背防层。
优选地,步骤1中,进行查找标记涌水口时,使用水泵将涌水抽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泵的数量以保证涌水的水位不上升;在涌水的水位降低后,再次查找标记新的涌水口,避免遗漏。
优选地,步骤1中,标记涌水口后,用钢丝刷清理涌水口附近疏松的墙体材料,如混凝土,避免后续的固定层粘接不牢。
优选地,步骤2中,使用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按一定比例复配作为固定层的材料使用,将复配后的材料填堵与引流管和涌水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使引流管固定;引流管的数量和口径根据涌水量而确定,水流量较小时,选用PP管为引流管,水流量较大时,选用镀锌钢管为引流管。根据涌水量的多少可以在引流换的另一端连接延长管以延长材料的聚合路径和改变水流方向。
优选地,堵水填料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
步骤3中,先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并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未硬化时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使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混合于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中后,密实固化。
优选地,步骤3中,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与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间隔时间为1-2分钟。
优选地,步骤3中,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设备选用双液注浆头,一个注浆头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一个注浆头灌注水,一边灌注一边进行聚合,以保证比例;在进行灌浆时,采用开N秒停N秒的工艺,以延长材料在引流管中的聚合时间,待材料稳定后,再持续输出。
优选地,步骤3中,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与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可以使用同一注浆针,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完成后,将注浆针等设备清洗干净,即可进行二次灌浆。
优选地,步骤3完成后,涌水会被堵住,而前期因为涌水的冲刷,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坑底会存有大量杂物,如破损混凝土、泥沙、或石块等,这些杂物会影响后续施工,需要进行清除。
优选地,步骤3完成后,为了延长聚合时间以连接延长管的引流管不会再涌水,步骤3的材料聚合完成后,将过长的引流管切割去除,以便后续施工。
优选地,还包括:在步骤4之前,在固定层的表面涂覆加固层,并使引流管的另一端位于加固层内;
加固层由混凝土与堵漏材料的混合物制成,以对整体进行进一步加固,涂覆加固层时,由墙体基础的底部向上进行整体涂覆,需要时可将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坑底同时进行涂覆;涂覆加固层后,在加固层的表面涂覆背防层,进一步避免后期的慢渗等隐患。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1,每个引流管1的一端插设于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2上的一个涌水口内;
固定层3,设于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孔的内壁与引流管1之间,用于将引流管1固定于墙体基础2;
堵水填料4,堵水填料4灌注于引流管1内,且堵水填料4还设于涌水口的底部,从墙体基础2的内部覆引流管1的所述一端;
背防层5,涂覆于固定层3表面并覆盖引流管1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3为高强砂浆制成。高强砂浆为市面上现有的聚合物砂浆堵漏材料,如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使用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时,将二者按1:3的比例复配使用,预埋引流管1并使用复配后的材料填堵引流管1与涌水口之间的缝隙使引流管1固定,并将复配后的材料涂覆与引流管1周边的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使所有引流管1与墙体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便于后续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堵水填料4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通过堵水填料4的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先进行阻水,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后进行堵水,并利用两种材料的时间差二次灌浆密实固化,能够有效防止水涌出,以便后续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为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是一种低粘度、亲水型、双组分弹性灌浆材料,AB组分为聚氨酯和水。
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AB组分中聚氨酯和水的最佳配比为1:1;使用先采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发泡形成泡棉阻水,内部再灌注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进行密实固化。聚氨酯发泡和凝胶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可以通过延长混合路径,即引流管1的长度,和不连续供料的方式以提供反应启动时间,在达到需要灌注的位置固化是最好的状态。引流管1的长度可以连接延长管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背防层5由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该材料为市面上现有的材料,如抗渗1号,抗渗1号是以水泥为基料,添加了含有活性无机硅母料和其它添加剂加工而成的优异的刚性抗渗无机防水材料。活性无机硅通过载体渗入到混凝土毛细孔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使该材料具有独特的龟裂自行修复性、超强的粘结性及抗渗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背防层5的厚度为4mm。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为PP管,引流管1的另一端设有注浆针6。引流管1的口径和数量根据涌水口而确定,选用PP管作为引流管1时,注浆针6可以直接旋接于引流管1内,以待后续注浆使用。为了便于施工,引流管1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弯头等以改变水流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插入墙体基础2上的涌水口内的深度呈长短交错排列,引流管1的另一端可以根据需求安装延长管以延长材料聚合路径,并引导水流方向,避免是溅到施工人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清理涌水,查找并标记位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2上的涌水口的位置,并对涌水口处进行清理;
步骤2、在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口的内壁与引流管1之间设置固定层3,通过固定层3将至少一个引流管1分别填堵固定于每个涌水口内;
步骤3、向每个引流管1内和涌水口的底部灌注堵水填料4,从而使堵水填料4从墙体基础2的内部覆盖引流管1的一端;
步骤4、在固定层3的表面涂覆背防层5。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进行查找标记涌水口时,使用水泵将涌水抽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泵的数量以保证涌水的水位不上升;在涌水的水位降低后,再次查找标记新的涌水口,避免遗漏。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标记涌水口后,用钢丝刷清理涌水口附近疏松的墙体材料,如混凝土,避免后续的固定层3粘接不牢。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使用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按1:3的比例复配作为固定层3的材料使用,将复配后的材料填堵与引流管1和涌水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使引流管1固定;根据涌水量的多少可以在引流换的另一端连接延长管以延长材料的聚合路径和改变水流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堵水填料4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
步骤3中,先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并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未硬化时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使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混合于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中后,密实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与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间隔时间为1.5分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设备选用双液注浆头,一个注浆头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一个注浆头灌注水,一边灌注一边进行聚合,以保证比例;在进行灌浆时,采用开4秒停4秒的工艺,以延长材料在引流管1中的聚合时间,待材料稳定后,再持续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与灌注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可以使用同一注浆针6,灌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完成后,将注浆针6等设备清洗干净,即可进行二次灌浆。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完成后,涌水会被堵住,而前期因为涌水的冲刷,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坑底会存有大量杂物,如破损混凝土、泥沙、或石块等,这些杂物会影响后续施工,需要进行清除。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完成后,为了延长聚合时间以连接延长管的引流管1不会再涌水,步骤3的材料聚合完成后,将过长的引流管1切割去除,以便后续施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为镀锌钢管,引流管1的另一端设有阀门,阀门上设有注浆针6。选用镀锌钢管作为引流管1时,阀门为铜阀头,先在引流管1的另一端安装铜阀头,再将注浆针6旋接于铜阀头上,以待后续注浆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维修结构还包括加固层7,加固层7设于固定层3和背防层5之间,且引流管1的另一端位于加固层7内。加固层7尤其适用于涌水量较大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对维修结构进行加固,增加引流管1外部的强度,起到辅助作用。利用加固层7进整体加固,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梯井或集水坑修缮部位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固层7由混凝土与堵漏材料的混合物制成。该堵漏材料为水中不分散灌浆料,如复配堵漏宝。
在本实施例中,加固层7的厚度不超过400mm。
根据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步骤4之前,在固定层3的表面涂覆加固层7,并使引流管1的另一端位于加固层7内;
加固层7由混凝土与堵漏材料的混合物制成,以对整体进行进一步加固,涂覆加固层7时,由墙体基础2的底部向上进行整体涂覆,需要时可将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坑底同时进行涂覆;涂覆加固层7后,在加固层7的表面涂覆背防层5,进一步避免后期的慢渗等隐患。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8)
1.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引流管(1),每个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2)上的一个涌水口内;
固定层(3),设于所述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以及所述涌水口的内壁与所述引流管(1)之间,用于将所述引流管(1)固定于所述墙体基础(2);
堵水填料(4),所述堵水填料(4)灌注于所述引流管(1)内,且所述堵水填料(4)还设于所述涌水口的底部,从所述墙体基础(2)的内部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一端;
背防层(5),涂覆于固定层(3)表面并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3)为高强砂浆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防层(5)由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为PP管,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另一端设有注浆针(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为镀锌钢管,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另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注浆针(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结构还包括加固层(7),所述加固层(7)设于所述固定层(3)和所述背防层(5)之间,且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固层(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7)的厚度不少于4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防层(5)的厚度为3-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5068.9U CN211773800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25068.9U CN211773800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73800U true CN211773800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0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25068.9U Active CN211773800U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738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2633A (zh) * | 2019-08-29 | 2019-11-29 | 东方雨虹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及维修方法 |
-
2019
- 2019-08-29 CN CN201921425068.9U patent/CN2117738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2633A (zh) * | 2019-08-29 | 2019-11-29 | 东方雨虹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及维修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94348B (zh) | 扩大头囊式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381840B (zh) | 一种高压动水状态下裂缝堵漏灌浆方法 | |
CN112482415B (zh) | 高外水压力动水条件下地下洞室固结灌浆方法 | |
CN106480993B (zh) | 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2412496A (zh) | 富水破碎地质带隧道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方法 | |
CN112878367A (zh) | 一种地铁主体结构施工缝、裂缝渗漏水治理方法 | |
CN107859028B (zh) | 一种双孔双液注浆方法 | |
CN103821114B (zh) | 一种在渗水压力作用下废弃的水库涵洞封堵方法 | |
CN110700266A (zh) | 一种地下连续墙墙趾后注浆施工方法 | |
CN211773800U (zh)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 |
CN111809670A (zh) | 地下室外墙施工缝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 | |
CN113668552B (zh) | 淤泥质地质条件边坡之间过渡平台的加固结构 | |
CN208563315U (zh) | 一种桩基后注浆施工装置 | |
CN110106884A (zh) | 一种注浆施工方法 | |
CN112900490A (zh) | 一种变形缝注浆、堵漏地铁结构渗漏水治理方法 | |
CN111519631B (zh) | 一种基坑支护的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 |
CN108571330A (zh) | 一种处理地铁底板后浇带渗漏水的方法 | |
CN110512633A (zh) |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及维修方法 | |
CN111519604A (zh) | 一种深孔袖阀管注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110778331A (zh) | 一种注浆用管材及其注浆施工方法 | |
CN214574074U (zh) | 基坑渗漏点的封堵结构 | |
CN112879041A (zh) | 一种地铁主体结构病害治理施工方法 | |
CN114370275A (zh) | 一种基岩锚注抗渗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186963A (zh) | 塔吊基坑泄压灌浆施工方法 | |
CN111809669A (zh) | 地下室后浇带堵漏灌浆及加固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Address after: 215101 rooms 504 and 506, No. 279, Xiyuan Road, Gusu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Yu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2 room 101-2, F3 building, 88 Dong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FANG YUHONG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