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5244U -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5244U
CN211765244U CN202020321046.4U CN202020321046U CN211765244U CN 211765244 U CN211765244 U CN 211765244U CN 202020321046 U CN202020321046 U CN 202020321046U CN 211765244 U CN211765244 U CN 211765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view mirror
conductive substrate
mirror assembly
disposed
electrochro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10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贞虎
胡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in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in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in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inu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10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5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5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5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相匹配的开口;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被限制在所述外壳开口和边框之间;以及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为硬质透明材料并设有装饰层。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组件,具有自动防眩目功能,另外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边框并在边框上设有装饰层,不仅增加了整体后视镜组件的视野范围,同时在视觉上增强了后视镜组件整体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分子结构内部发生了电荷(电子或者离子)注入或抽出的变化,从而引起材料的光学性能比如透射率、吸收率和反射率等在可见光、红外光或紫外光等区域内发生了可逆的变化。该技术在建筑玻璃、车用智能变色窗、飞机舷窗、变色太阳眼镜、汽车防弦目后视镜、信息显示及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有汽车防眩目后视镜,出于安全考虑及为了遮蔽电致变色镜元件内的密封件及导电构件,使整体后视镜组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通常在电致变色镜元件的外周区域设有不透明的黑色塑料作为边框。由于该不透明的黑色塑料边框反射率低,降低了入射光线在电致变色镜元件周边区域的光线反射,从而使后视镜组件在视觉上整体表现为较窄的视野范围,并且美观度较低。
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改进的后视镜组件,以提高防眩目后视镜组件的整体视野范围和美观度。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在保持其具有自动防眩目功能的同时,增加了整体后视镜组件的视野范围,并在视觉上增强了后视镜组件整体的美观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相匹配的开口;
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被限制在所述外壳开口和边框之间;以及
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为硬质透明材料并设有装饰层。
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基材由第一玻璃元件和沉积在第一玻璃元件上的透明导电层组成;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所述第二导电基材由第二玻璃元件和沉积在所述第二玻璃元件上的薄膜叠层组成;
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以及
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零偏移设置。所谓零偏移是指当从第一表面观察时,第一导电基材的第一边缘表面沿第一导电基材周向方向在任一点上均超出第二导电基材的第二边缘表面,或两者的边缘表面沿周向基本对齐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指零偏移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两边缘表面的距离沿周向方向在任一点上均完全相同,而是允许由于基材的表缘表面加工精度,尺寸偏差和组装误差等带来的两边缘距离的误差存在;进一步地,所谓“零偏移”意味着它们离完全对齐平均相差小于约1mm,或者,更优选地,离完全对齐在约0.5mm之内。这种小的偏移或者零偏移为导电电极的引出提供更加多样的引出方式选择。
在至少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沿所述第一导电基材或第二导电基材的至少一个边长方向进行偏移设置。
优选的,所述硬质透明材料选自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边框的边缘外表面具有半径大于2.5mm的弯曲边缘。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设置在边框的内表面。
在至少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设置在边框的外表面。
第一玻璃元件和第二玻璃元件可选用普通电子级浮法钠钙玻璃或中硅铝玻璃或高硅铝玻璃或高硼硅玻璃;第一玻璃元件和第二玻璃元件为无色或浅色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元件和第二玻璃元件的厚度为0.2-3mm,更优选的是0.5-2mm。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板和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板可选用无色或浅色透明高分子材料替代无色或浅色的第一玻璃元件和第二玻璃元件。
透明导电层可选用金属离子掺杂的ZnO、SnO2、In2O3、TiO2、HfO2、CuO或氟掺杂的SnO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金属离子为Mg2+,Al3+,Ga3+,Sb3+,Nb4+,Ge3+,Zr4+中的至少一种。
透明导电层也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膜层形式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金属氧化物为Nb2O5,Ta2O5,TiO2,WO3,ZnO,Al2O3,SnO2,SiO2,ZrO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为Al,Ag,Cu,Ir,Ni,Ti,Pb,Pt,Ru,Rh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金材料。所述透明导电层可采用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等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得到。
薄膜叠层包括反射层和导电层。所述反射层为金属膜层或金属氧化物膜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膜层为Al,Ag,Cr,Cu,Ir,Ni,Ti,Pb,Pt,Ru,Rh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金材料;所述金属氧化物膜层结构为高折射率膜层/低折射率膜层/高折射率膜层;其中高折射率膜层材料为Nb2O5,Ta2O5,TiO2,ZrO2中的一种材料,低折射率为SiO2或MgF2。所述导电层可选用金属离子掺杂的ZnO、SnO2、In2O3、TiO2、HfO2、CuO或氟掺杂的SnO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金属离子为Mg2+,Al3+,Ga3+,Sb3+,Nb4+,Ge3+,Zr4+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膜层形式的复合膜层结构,所述金属氧化物为Nb2O5,Ta2O5,TiO2,WO3,ZnO,Al2O3,SnO2,SiO2,ZrO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为Al, Ag,Cu,Ir,Ni,Ti,Pb,Pt,Ru,Rh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合金材料。所述薄膜叠层可采用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等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装饰层为Ag、Ti、Al、Cr、Ni、Mo、Ru、Rh、Ir、Pd、P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装饰层可采用真空蒸镀或磁控溅射等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或化学电镀方法制备得到。通过上述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得到的装饰层,具有一定的光线反射能力,不仅使设置在导电基材上的密封件和导电构件得以隐藏,而且使后视镜组件整体视觉上更加美观。
所述密封件为环氧类胶黏剂,进一步优选的,可以选用以含芳氨基化合物或氰酸树脂化合物或酸酐化合物为固化剂的环氧类胶黏剂。
电致变色介质的材料为包含阳极电活性材料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溶液;所述阳极电活性材料选自三苯胺、取代的三苯胺、二茂铁、取代的二茂铁、二茂铁盐、取代的二茂铁盐、吩噻嗪、取代的吩噻嗪、噻嗯、取代的噻嗯、吩嗪和取代的吩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电活性材料选自紫精、取代的紫精、蒽醌和取代的蒽醌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不仅具有自动防眩目功能,而且通过采用透明硬质材料的边框并在边框上设有装饰层,增加了整体后视镜组件的视野范围,并在视觉上增强了后视镜组件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组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组件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视镜组件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外壳300,所述外壳300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外壳300包括侧壁302及设置在所述侧壁302内表面上的多个楔形块303,所述楔形块303 沿侧壁302内表面间隔设置并与边框200凸肩201上的孔口202相对应,所述外壳300 还包括靠近所述侧壁302的多个凸台301,所述凸台301沿侧壁302内表面间隔设置,用以承载电致变色镜元件100;
电致变色镜元件100,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被限制在所述外壳300开口和边框200之间,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第一表面11a的外周区域被边框200所限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的第四表面21a承载在外壳300内设置的凸台301上;以及
边框200,所述边框200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300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200为硬质透明材料并在边框200的内表面设有装饰层6,所述边框200的后端沿周向方向设有环形凸肩201,所述环形凸肩201内间隔设置有与楔形块303相对应的孔口202;当边框200与外壳300组装时,所述外壳300上的楔形块303卡入边框200凸肩201上的孔口202,以连接固定边框200和外壳300。
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以及与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1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由第一玻璃元件1和沉积在第一玻璃元件1上的透明导电层7组成,为了便于描述,其中将第一导电基材朝向观察者的前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11a,将第一导电基材沉积有透明导电层7的后表面定义为第二表面11b,将与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邻接的边缘表面定义为第一边缘表面11c;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以及与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2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所述第二导电基材由第二玻璃元件2和沉积在所述第二玻璃元件2上的薄膜叠层8组成,为了便于描述,其中将第二玻璃元件2沉积有薄膜叠层8的前表面定义为第三表面21b(该第三表面21b朝向观察者),将第二玻璃元件2的后表面定义为第四表面21a,将与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邻接的边缘表面定义为第二边缘表面21c;
密封件3,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11b和第三表面21b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4a;以及
电致变色介质4,设置在所述空腔4a中。
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沿所述第一导电基材或第二导电基材的至少一个边长方向进行偏移设置;具体的说,从第一表面11a观察时,在第一导电基材一侧的偏移位置处第一边缘表面11c超出第二边缘表面21c向外延伸,而在第一导电基材另一侧的偏移位置处第二边缘表面21c超出第一边缘表面11c向外延伸。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偏移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未示出),所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与透明导电层7和薄膜叠层8进行电连通,并且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均通过引线与设置在外壳300空腔内的电路板(未示出)进行电连接,以便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从而实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的着色和褪色变化过程,达到防眩目电致变色的效果。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中国专利文献 CN108363257A、CN101738812,在此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公开技术予以引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边框200的边缘外表面具有半径大于2.5mm的弯曲边缘203。
在至少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6还可设置在边框200的外表面。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过于重复的描述,本实施例汽车后视镜组件中各组成部件的表面定义和标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外壳300,所述外壳300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相匹配的开口;
电致变色镜元件100,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被限制在所述外壳300开口和边框200之间;以及
边框200,所述边框200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300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200为硬质透明材料并在边框200的内表面设有装饰层6。
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边框200和外壳300,两者的结构和材料以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以及与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1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由第一玻璃元件1和沉积在第一玻璃元件1上的透明导电层7组成;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以及与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2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所述第二导电基材由第二玻璃元件2和沉积在所述第二玻璃元件2上的薄膜叠层8组成;
密封件3,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11b和第三表面21b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4a;以及
电致变色介质4,设置在所述空腔4a中。
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零偏移设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基材的第一边缘表面11c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第二边缘表面21c沿导电基材的周向方向基本齐平。在第一导电基材或第二导电基材的部分外周区域设有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未示出),所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现有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实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与透明导电层7和薄膜叠层8进行电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还通过各自引线与设置在外壳300空腔内的电路板(未示出)进行电连接,以便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从而实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的着色和褪色变化过程,达到防眩目电致变色的效果。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108363257A、CN101738812,在此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公开技术予以引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00的边缘外表面具有半径大于2.5mm的弯曲边缘203。
在至少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6还可设置在边框200的外表面。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过于重复的描述,本实施例汽车后视镜组件中各组成部件的表面定义和标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外壳300,所述外壳300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相匹配的开口;
电致变色镜元件100,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被限制在所述外壳300开口和边框200之间;以及
边框200,所述边框200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300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200为硬质透明材料并在边框200的内表面设有装饰层6。
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视镜组件,边框200和外壳300,两者的结构和材料以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以及与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1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由第一玻璃元件1和沉积在第一玻璃元件1上的透明导电层7组成;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以及与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2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所述第二导电基材由第二玻璃元件2和沉积在所述第二玻璃元件2上的薄膜叠层8组成;
密封件3,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11b和第三表面21b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4a;以及
电致变色介质4,设置在所述空腔4a中。
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零偏移设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当从第一表面11a观察时,第一导电基材的第一边缘表面11c沿第一导电基材周向方向在任一点上均超出第二导电基材的第二边缘表面21c。在第一导电基材或第二导电基材的部分外周区域设有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未示出),所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现有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实现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与透明导电层7和薄膜叠层8进行电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还通过各自引线与设置在外壳300空腔内的电路板(未示出)进行电连接,以便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从而实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的着色和褪色变化过程,达到防眩目电致变色的效果。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108363257A、CN101738812,在此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公开技术予以引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00的边缘外表面具有半径大于2.5mm的弯曲边缘203。
在至少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6还可设置在边框200的外表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相比目前使用的技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前端设有与电致变色镜元件相匹配的开口;
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被限制在所述外壳开口和边框之间;以及
边框,所述边框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外表面的外周区域并与所述外壳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为硬质透明材料并设有装饰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
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以及
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零偏移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沿所述第一导电基材或第二导电基材的至少一个边长方向进行偏移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透明材料选自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边缘外表面具有半径大于2.5mm的弯曲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为Ag、Ti、Al、Cr、Ni、Mo、Ru、Rh、Ir、Pd、Pt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设置在边框的内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设置在边框的外表面。
CN202020321046.4U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Active CN211765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046.4U CN211765244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1046.4U CN211765244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5244U true CN21176524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1046.4U Active CN211765244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5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4119B2 (en) Glass type electrochemical/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device with variable optical and/or energetic characteristic
US7894120B2 (en) Electrochemical and/or electrocontrollable device, of the glazing type, having variable optical and/or energetic properties
US7773284B2 (en) Resonant cavity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6246505B1 (en) Photochromic devices
JP4782283B2 (ja) 電気的に制御可能な光学的/エネルギー的性質を有するグレイジング
CN110838262B (zh) 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632479A (zh)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US9052561B2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JP700558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ための第2表面半透過反射体
EP2201425B1 (fr)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à des écrans de visualisation
CN208384316U (zh)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CN211765244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件
CN214295775U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用的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CN211893046U (zh) 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
US20060139725A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214215624U (zh)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CN220171372U (zh)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
CN217099836U (zh) 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内后视镜总成
CN219236905U (zh) 一种具有疲劳监控功能的防眩目后视镜组件
CN212353817U (zh) 一种电致变色镜元件及后视镜组件
CN220410415U (zh) 防掉胶的汽车后视镜镜片
CN212220074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组合件
CN214540318U (zh) 一种高反射率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
CN211236527U (zh) 具有三个功能膜层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21023477U (zh) 一种无边框汽车防眩目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