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4290U -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4290U
CN211764290U CN201921813558.6U CN201921813558U CN211764290U CN 211764290 U CN211764290 U CN 211764290U CN 201921813558 U CN201921813558 U CN 201921813558U CN 211764290 U CN211764290 U CN 211764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guide surface
area
platform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35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燕辉
董勇
卢星明
林志宏
唐孝宏
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35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4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4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4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打印装置包括安装架、打印平台、移动机构及打印喷墨机构,移动机构与安装架连接,并与打印平台传动连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打印平台在进出区域与打印区域之间往复移动,打印喷墨机构设于打印区域处。当证卡进入位于进出区域的打印平台后,移动机构会带动打印平台移动,待打印平台进入打印区域后,打印喷墨机构便会在证卡上打印相关信息。打印完成后,移动机构又会带动打印平台返回至进出区域,以便用待打印的证卡替换已打印完成的证卡,如此反复,从而实现证卡的批量化制作,快捷方便。将该打印装置应用至制证设备中,能够保障证卡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制证效率。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证卡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证卡的使用无处不在,而我国人口众多,证卡的制作量就非常巨大。在证卡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需要打印证卡持有人及发证机关的相关信息,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打印装置。但是,传统的打印装置基本是独立放置的机器,难以适配到自动化的证卡生产线之中,从而会降低证卡的制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旨在提高证卡的制作效率。
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安装架,具有进出区域及打印区域;
打印平台;
移动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与所述打印平台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打印平台在所述进出区域与所述打印区域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打印喷墨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设于所述打印区域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出区域的调节机构,所述打印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沿所述进出区域至所述打印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的第一随动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导向面及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面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一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一导向面及所述第二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第一夹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的第二随动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三导向面及第四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且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至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三导向面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二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三导向面及所述第四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第二夹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平台包括供证卡进出的进出端,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与所述进出端相对设置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阻挡及压持证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制部包括挡板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压板,所述挡板用于在所述进出区域至所述打印区域的方向上阻挡证卡,所述压板沿所述打印区域至所述进出区域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压持证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与所述限制部连接的第三随动器,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五导向面及第六导向面,所述第五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六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五导向面向下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三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五导向面及所述第六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限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印平台包括供证卡进出的进出端,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靠近所述进出端设置,所述导向轮用于辅助证卡进入所述打印平台内。
一种制证设备,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打印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证卡进入位于进出区域的打印平台后,移动机构会带动打印平台移动,待打印平台进入打印区域后,打印喷墨机构便会在证卡上打印相关信息。打印完成后,移动机构又会带动打印平台返回至进出区域,以便用待打印的证卡替换已打印完成的证卡,如此反复,从而实现证卡的批量化制作,快捷方便。将该打印装置应用至制证设备中,能够保障证卡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制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中打印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打印平台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的左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用于打印护照、身份证、学生证等证卡20,证卡20可以是本式证件,也可以是卡式证件。打印装置10主要包括安装架100、打印平台200、移动机构300及打印喷墨机构400,安装架100具有进出区域110及打印区域120,打印平台200用于放置证卡20,移动机构300及打印喷墨机构400均安装在安装架100上,其中,移动机构300与打印平台200传动连接,并用于带动打印平台200在进出区域110与打印区域120之间往复移动。打印喷墨机构400设于打印区域120处,并用于将证卡持有人、发证机关等相关信息打印至证卡20上。
当证卡20进入位于进出区域110的打印平台200后,移动机构300会带动打印平台200移动,待打印平台200进入打印区域120后,打印喷墨机构400便会在证卡20上打印相关信息。打印完成后,移动机构300又会带动打印平台200返回至进出区域110,以便用待打印的证卡替换已打印完成的证卡,如此反复,从而实现证卡20的批量化制作,快捷方便。
打印平台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用于夹持证卡20。打印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进出区域110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厚度的证卡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210位于第二夹持部220的下方,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带动第一夹持部210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220。
具体地,请一并结合图1、图4及图5,第一夹持部210包括第一夹板211,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510,第一调节组件510用于调节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10还包括与第一夹板211连接的第一随动器213,第一调节组件510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导向面513及第二导向面515,第一导向面513平行于水平面,第二导向面515相对于第一导向面513朝向第二夹持部220倾斜,打印平台200从进出区域110向打印区域120移动时,第一随动器213依次沿第一导向面513及第二导向面515移动,第一弹性件用于复位第一夹板211。
以图5所示为观察视角,第二导向面515相对于第一导向面513朝右上方倾斜,当第一随动器213与第一导向面513接触时,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最大,以便于证卡顺利进入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而且,此时的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而在此之前,第一弹性件既可以处于原长状态,也可以处于压缩程度较小的状态。当第一随动器213从第二导向面515靠近第一导向面513的一端朝向第二导向面515远离第一导向面513的一端移动时,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最终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紧紧地夹持住证卡位于两者之间的部位。
第一夹持部210还包括第二夹板212,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沿进出区域110至打印区域120的方向依次设置。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520,第二调节组件520用于调节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10还包括与第二夹板212连接的第二随动器214,第二调节组件520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三导向面523及第四导向面525,第三导向面523平行于水平面,且在第一夹持部210至第二夹持部220的方向上,第三导向面523与第一导向面513间隔设置,第四导向面252相对于第三导向面523朝向第二夹持部220倾斜,打印平台200从进出区域110向打印区域120移动时,第二随动器214依次沿第三导向面523及第四导向面252移动,第二弹性件用于复位第二夹板212。
同样以图5所示为观察视角,第二夹板212位于第一夹板211的右侧,第四导向面525相对于第三导向面523朝右上方倾斜,当第二随动器214与第三导向面523接触时,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最大,以便于证卡顺利进入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而且,此时的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而在此之前,第二弹性件既可以处于原长状态,也可以处于压缩程度较小的状态。当第二随动器214从第四导向面525靠近第三导向面523的一端朝向第四导向面525远离第三导向面523的一端移动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复力下,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最终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紧紧地夹持住证卡位于两者之间的部位。
不难理解的是,当第一随动器213与第一导向面513接触,且第二随动器214与第三导向面523接触时,打印平台200处于完全张开状态,此时便于将待打印的证卡放入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或者将打印完成的证卡从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取出。当第一随动器213离开第二导向面515,且第二随动器214也离开第四导向面525后,打印平台200处于闭合状态,待打印平台200移动至打印区域120后,打印喷墨机构400则在证卡上进行打印操作。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来说,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两者的运动相互独立,两者配合使用,能够增大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和证卡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证卡被稳定地夹持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导向面523低于第一导向面513,从而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最大距离会大于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最大距离,以更好地适用于厚度不均的证卡,例如对于一些翻开后的本式证件,其位于第二夹板212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厚度往往会大于其位于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厚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调整第一导向面513与第三导向面523的相对位置,例如,使得第三导向面523高于第一导向面513,或者第三导向面523与第一导向面513等高。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210还可以设计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即,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一体化设置。
更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210还可以位于第二夹持部220的上方,对应地,调节机构的设置方式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这里便不再赘述。
打印平台200还包括限制部230,限制部230与供证卡进出的进出端202相对设置。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限制部230位于第二夹板212远离第一夹板211的一端。
限制部230包括挡板232及与挡板232连接的压板234,其中,挡板232用于在进出区域110至打印区域120的方向上阻挡证卡,以防证卡在进入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时,移动的过多而延伸至打印平台200之外,从而导致打印的位置不准确。压板234沿打印区域120至进出区域110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压持证卡,以防证卡出现褶皱等不平整的情况,提高打印质量。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硬质卡式证件,压板234也可以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230还能升降。具体地,打印平台200还包括与限制部230连接的第三随动器240,打印装置10还包括固定件530以及第三弹性件,固定件530设置在安装架100上,固定件530包括第五导向面531及第六导向面533,第五导向面531平行于水平面,第六导向面533相对于第五导向面531向下倾斜,打印平台200从进出区域110向打印区域120移动时,第三随动器240依次沿第五导向面531及第六导向面533移动,第三弹性件用于复位限制部230。
第三随动器240位于第五导向面531上时,压板234与第二夹板212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压板234不会妨碍证卡进入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而且,此时的第三弹性件已产生弹性形变。待证卡完全进入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后,打印平台200会朝向打印区域120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三随动器240会沿着第六导向面533移动,在第三弹性件的回复力下,限制部230便会下降,从而压板会下压证卡,并最终将证卡压紧在第二夹板212上,以保证证卡的平整度。当证卡打印完成后,打印平台200朝向进出区域110移动的过程中,第三随动器240会依次经过第六导向面533和第五导向面531,压板234便会远离第二夹板212以松开证卡。
当然,当压板234省略后,第三随动器240、固定件530及第三弹性件都可以相应省略。
为了进一步使得证卡顺利进入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之间,打印装置10还包括导向轮600,导向轮600与安装架100连接,并靠近进出端202设置,导向轮600用于辅助证卡进入打印平台200内。同时,对于本式证件,导向轮600还会避免出现卡纸、褶皱等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打印装置10还包括位置传感器700,位置传感器700与打印平台200连接,打印平台200移动时,位置传感器700会随着打印平台200一起移动,通过感应位置传感器700,控制系统便能判断出打印平台200所处的位置,进而判断出证卡所在的位置。
如图1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300包括第一同步轮310、第二同步轮320及同步带330,第一同步轮310与第二同步轮320中的一个作为主动轮,另一个作为从动轮,同步带330绕设于第一同步轮310与第二同步轮320,并与打印平台200连接,同步带330运动时,便能带动打印平台200一起运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丝杆螺母副或者齿轮齿条带动打印平台200运动。
为了提高打印平台200运动的平稳性,请一并结合图5,移动机构300还包括导轨340及滑块350,导轨340设置在安装架100上,导轨340的延伸方向与进出区域110至打印区域120的方向一致,滑块350滑动设置在导轨340上,并与打印平台200连接。导轨340与滑块350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承载打印平台200的作用,还能对打印平台200的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请参考图1,打印喷墨机构400包括打印头410及滑杆420,打印头410滑动设置在滑杆420上,并能沿着滑杆420的轴向往复移动,滑杆420的轴向垂直于进出区域110至打印区域120的方向。打印的过程中,打印头410会沿着滑杆420的轴向移动,以实现同一行打印多字的目的,打印平台200在打印区域120中,还会沿着进出区域110至打印区域120的方向缓慢移动,以实现多行打印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平台20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10,且多个第一夹持部210的排布方向与滑杆420的轴向平行。第二夹持部220上开设有多个打印窗口222,第一夹持部210与打印窗口222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打印窗口222对应一个证卡。打印头410还能沿着滑杆420移动,以对应不同的打印窗口222,从而实现对不同证卡的打印,大大提高了制证效率。而且,多个证卡共用一个可滑动的打印头410,还降低了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个打印头410,打印头410与打印窗口222一一对应设置,也即每个打印头410对应一个打印窗口222,或者,多个打印头410均对应一个打印窗口222,从而多个打印头410能够对一个证卡20的不同区域同时进行打印。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的制证设备中,能够与制证设备的其余装置实现良好的配合,保障证卡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制证效率。制证设备还包括用于在各工序之间输送证卡的机械夹爪,机械夹爪能够将待打印的证卡放入打印平台200中,也能够将已打印完成的证卡从打印平台200中取出,灵活高效。而且,机械夹爪还能防止本式证件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自动翻页的现象,也就能降低重制证卡20的概率,降低制证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制证设备包括多个打印装置10,机械夹爪还能将多个证卡20分别送入各打印装置10的打印平台200中,以实现多个打印装置10同时打印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制证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具有进出区域及打印区域;
打印平台;
移动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与所述打印平台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打印平台在所述进出区域与所述打印区域之间往复移动;以及
打印喷墨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设于所述打印区域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出区域的调节机构,所述打印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沿所述进出区域至所述打印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的第一随动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导向面及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面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一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一导向面及所述第二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第一夹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的第二随动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三导向面及第四导向面,所述第三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且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至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三导向面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二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三导向面及所述第四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第二夹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平台包括供证卡进出的进出端,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与所述进出端相对设置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阻挡及压持证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包括挡板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压板,所述挡板用于在所述进出区域至所述打印区域的方向上阻挡证卡,所述压板沿所述打印区域至所述进出区域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压持证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平台还包括与所述限制部连接的第三随动器,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五导向面及第六导向面,所述第五导向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六导向面相对于所述第五导向面向下倾斜,所述打印平台从所述进出区域向所述打印区域移动时,所述第三随动器依次沿所述第五导向面及所述第六导向面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平台包括供证卡进出的进出端,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靠近所述进出端设置,所述导向轮用于辅助证卡进入所述打印平台内。
10.一种制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
CN201921813558.6U 2019-10-25 2019-10-25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Active CN211764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3558.6U CN211764290U (zh) 2019-10-25 2019-10-25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3558.6U CN211764290U (zh) 2019-10-25 2019-10-25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4290U true CN21176429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3558.6U Active CN211764290U (zh) 2019-10-25 2019-10-25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4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31172B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ata recording cards
DE60020151T2 (de) Digitaler tintenstrahldrucker
CN1331341C (zh) 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这种装置的商业设备
CN108051315B (zh) 折弯装置
CN205853672U (zh) 会计凭证打孔压平装置
US8177221B2 (en) Sheet separation device, sheet feed tray including the sheet separation device, and sheet fee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heet separation device
CN211764290U (zh)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WO2018010301A1 (zh) 一种书籍档案扫描过程的自动对中方法及装置
CN111994672A (zh) 一种自动分纸机构
US20080223190A1 (en) Sheet punch device for photo attachment
CN109016983B (zh) 自动增页装订设备
CN215701775U (zh) 自动定心夹持装置
CN105303212B (zh) 一种磁条读写装置、打印机及其磁条读写方法
CN211942685U (zh) 夹取装置及制证设备
CN210970302U (zh) 一种卡片印刷冷烫装置
CN209552721U (zh) 电子证照的打印装置
CN215552003U (zh) 新型数字印刷机
CN218228298U (zh) 一种抗腐蚀转印结构
CN219466304U (zh) 一种数字印刷用纸张切割装置
CN213472202U (zh) 一种coreXY3D打印机
CN219727601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印刷机
CN212707091U (zh) 用于电路板自动打孔机的可调式夹料装置
CN211366425U (zh) 一种端子送料装置
CN216708780U (zh) 一种压纸机构、定位部及其电子用印机
CN216708777U (zh) 一种锁定机构、定位部及其电子用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