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2337U -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 Google Patents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2337U
CN211762337U CN202020162109.6U CN202020162109U CN211762337U CN 211762337 U CN211762337 U CN 211762337U CN 202020162109 U CN202020162109 U CN 202020162109U CN 211762337 U CN211762337 U CN 211762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lates
hinged
plat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21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621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2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2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2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及由该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以解决预制构件脱模困难的问题。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两块所述底模板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和/或至少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

Description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沉桩设备在设计位置上将其沉入土中,其特点是坚固耐久,不受地下水或潮湿环境影响,能承受较大载荷,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能适应不同土层施工。
预制构件通过预制构件模具预制成型,现有的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侧板和一块底板,两块侧板设于底板在模具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两块侧板设于底板在模具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后,两块侧板和一块底板围成一个U形模腔,钢筋和混凝土在U形模腔内经过张拉、压实、振动、抹平、蒸养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后成型为预制构件。
然而,现有的预制构件在U形模腔内成型后存在脱模困难的问题,该脱模困难的问题主要集中于:1、预制构件在与U形模腔分离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间隔间隙不变或变化不大,这会导致预制构件难以从U形模腔内取出;2、预制构件拐角处的混凝土易粘贴于侧板与底板的交汇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以解决预制构件脱模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两块所述底模板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和/或至少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
进一步的,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
进一步的,至少一块所述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进一步的,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或,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板与所述顶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设于所述底模板和/或所述顶模板的内壁,所述模腔被所述内衬分隔为粗腔段和细腔段。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于所述预制构件模具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粗腔段和所述细腔段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于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宽度方向设有第二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顶模板和所述底模板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粗径段和细径段,所述粗径段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形状像匹配,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时,所述第二倾斜面贴合所述粗径段。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转轴,每块顶模板的上端设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上设有轴孔,所述第二转轴贯穿两块顶模板上的轴孔后,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
一种由上述任一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由内凹圆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下端固定连接,两块底模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个V形腔体,V形腔体用于收容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钢筋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在模腔内成型后,预制构件的两个侧面将与V形腔体的壁贴合,由于V形腔体从底部位置到其开口位置尺寸逐渐变大,因此,在预制构件与V形腔体分离过程中,预制构件的两个侧面与V形腔体的壁之间的间隔距离将不断增大。如此设计,通过增加预制构件与V形腔体在分离过程中的间隔间隙,以降低预制构件的脱模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当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时,可以通过转动顶板,以缩小模腔在V形腔体上方的开口。如此设计,通过降低混凝土从模腔内掉落的概率,以避免预制构件模具在预制构件成型前存在填料不满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当其中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时,可以通过转动顶模板,以避免顶模板遮住V形腔体的开口。如此设计,通过转动顶模板,以避免预制构件拐角处的混凝土粘贴于顶模板与底模板之间的交汇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预制构件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预制构件模具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顶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预制构件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预制构件模具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预制构件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和/或至少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
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理解。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下端连接固定,两块底模板1下端固定连接后形成V形腔体20,每块底模板1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至少一块顶模板2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至少一块底模板1与其中一块顶模板2铰接。
参照图1,每块顶模板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本实施例将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称为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22,第一顶板21与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铰接,每块底模板1与一块顶模板2铰接,底模板1与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一块顶模板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部顶板,每块底模板1与一块顶模板2铰接;或,一块顶模板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1与一块顶模板2铰接。
参照图2和图3,预制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5,每块顶模板2的上端设有安装套筒23,两块顶模板2上端的安装套筒23在其轴向方向上不对应,安装套筒23上设有轴孔231,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相对第一顶板21转动后,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231相互对应,以实现第二转轴5贯穿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231。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混凝土布料以及合模过程包括:1、将钢筋笼放入V形腔体20;2、将混凝土送入V形腔体20;3、第一顶板21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底模板1转动,以减小V形腔体20的开口;4、将混凝土送入模腔10;5、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相对第一顶板21转动,以使两块顶模板2的轴孔231对应;6、第二转轴5贯穿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231后,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开模以及取出预制构件的过程包括:1、第二转轴5退出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231;2、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相对第一顶板21转动,以打开模腔10;3、第一顶板21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底模板1转动,以打开V形腔体20;4、将预制构件从预制构件模具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构件模具还包括内衬6,内衬6设于底模板1和/或顶模板2的内壁,内衬6设于底模板1和/或顶模板2的内壁后,模腔10被内衬6分隔为粗腔段101和细腔段102,预制构件可以在粗腔段101处形成横截面积较大的预制构件段,预制构件可以在细腔段102处形成横筋面积较小的预制构件段。
参照图1,内衬6于预制构件模具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倾斜面61,粗腔段101和细腔段102通过第一倾斜面61过渡。
参照图1,内衬6于预制构件模具宽度方向设有第二倾斜面62。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时,设于顶模板2内壁的两块内衬6外侧的第二倾斜面62可以相互贴合。
参照图1和图4,顶模板2和底模板1通过第一转轴21铰接,第一转轴21包括粗径段32和细径段31,粗径段32与第二倾斜面62形状像匹配,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过程中,设于顶模板2内壁的两块内衬6内侧的第二倾斜面62贴合粗径段32。如此设计,避免第一顶板21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底模板1转动过程中,顶模板2与底模板1之间发生混凝土泄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两块底模板1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金属板,当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金属板时,至少两块金属板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
参见图8,一种由本实施例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包括桩体9,桩体9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91由内凹圆弧92过渡,其中两个内凹圆弧92(两个内凹圆弧92对角设置)的轴心与第一转轴3的轴心重合,剩余一个内凹圆弧92的轴心与第二转轴5的轴心重合。
实施例二
参照图5,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下端连接固定,两块底模板1下端固定连接后形成V形腔体20,每块底模板1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至少一块底模板1与其中一块顶模板2铰接。
参见图5,每块底模板1与其中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底模板1转动后,可实现第二转轴贯穿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
本实施例中,两块底模板1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金属板,当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金属板时,至少两块金属板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
一种由本实施例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由内凹圆弧过渡,其中两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一转轴3的轴心重合,剩余一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二转轴的轴心重合。
实施例三
参照图6,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下端连接固定,两块底模板1下端固定连接后形成V形腔体,每块底模板1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至少一块底模板1与其中一块顶模板2铰接。
参见图6,一块底模板1与其中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两块顶模板2通过第四转轴8铰接。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混凝土布料以及合模过程包括:1、将钢筋笼放入V形腔体20;2、将混凝土送入V形腔体20;3、其中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其中一块底模板1转动,以减小V形腔体20的开口;4、将混凝土送入模腔10;5、另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四转轴8相对其中一块顶模板2转动,以使另一块顶模板2的轴孔与另一块底模板1的轴孔对应;6、第五转轴贯穿另一块顶模板2的轴孔和另一块底模板1的轴孔后,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开模以及取出预制构件的过程包括:1、第五转轴退出另一块顶模板2的轴孔和另一块底模板1的轴孔;2、另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四转轴8相对其中一块顶模板2转动,以打开模腔10;3、其中一块顶模板2通过第一转轴3相对其中一块底模板1转动,以打开V形腔体20;4、将预制构件从预制构件模具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两块底模板1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金属板,当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金属板时,至少两块金属板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
一种由本实施例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两个相邻的侧面由内凹圆弧过渡,其中一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一转轴3的轴心重合,其中一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四转轴8的轴心重合,剩余一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五转轴的轴心重合。
实施例四
参照图7,预制构件模具包括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下端连接固定,两块底模板1下端固定连接后形成V形腔体,每块底模板1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2,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至少一块顶模板2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块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参见图7,每块顶模板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本实施例将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称为第一顶板21和第二顶板22,第一顶板21与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铰接,每块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本实施例将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称为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第一底板11与第二底板12通过第六转轴9铰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一块顶模板2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或,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优选的,底模板1与顶模板2固定连接。如此设计,略去在底模板1与顶模板2之间的连接处设计转轴,以避免底模板1与顶模板2之间发生混凝土泄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混凝土布料以及合模过程包括:
1、将钢筋笼放入V形腔体20;
2、将混凝土送入V形腔体20;
3、第二底板11通过第六转轴9相对第一底板12转动,以减小V形腔体20的开口;
4、将混凝土送入模腔10;
5、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相对第一顶板21转动,以使两块顶模板的轴孔对应;
6、第二转轴贯穿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后,两块底模板1和两块顶模板2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10。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模具的开模以及取出预制构件的过程包括:1、第二转轴5退出两块顶模板2上的轴孔;2、第二顶板22通过第三转轴4相对第一顶板21转动,以打开模腔10;3、第二底板11通过第六转轴9相对第一底板12转动,以打开V形腔体20;4、将预制构件从预制构件模具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两块底模板1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1可以包括至少一块金属板,当底模板1包括至少两块金属板时,至少两块金属板可以通过焊接、折弯、紧固机构等方式连接固定。
一种由本实施例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两个相邻的侧面由内凹圆弧过渡,其中一个内凹圆弧的轴心与第二转轴的轴心重合。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两块所述底模板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模板上端设有一块顶模板,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至少一块顶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和/或至少一块底模板与其中一块顶模板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与一块顶模板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或,一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每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或,每块顶模板包括两块相互铰接的顶板,一块底模板包括至少两块相互铰接的底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顶模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设于所述底模板和/或所述顶模板的内壁,所述模腔被所述内衬分隔为粗腔段和细腔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于所述预制构件模具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粗腔段和所述细腔段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面过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于所述预制构件模具宽度方向设有第二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板和所述底模板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转轴包括粗径段和细径段,所述粗径段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形状像匹配,两块底模板和两块顶模板合模形成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模腔时,所述第二倾斜面贴合所述粗径段。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之一预制构件模具制成的预制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所述桩体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由内凹圆弧过渡。
CN202020162109.6U 2020-02-11 2020-02-11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Active CN211762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109.6U CN211762337U (zh) 2020-02-11 2020-02-11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2109.6U CN211762337U (zh) 2020-02-11 2020-02-11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2337U true CN21176233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2109.6U Active CN211762337U (zh) 2020-02-11 2020-02-11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2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0095C (zh) 一种现浇钢筋砼成孔用构件
CN101905483A (zh) 一种薄壁空心构件成型模具
CN104074314A (zh) 预制外墙板的预埋剪力键槽盒及其加工方法
CN104972550B (zh) 一种现场预制混凝土桩的多边型模具及制作方法
CN211762337U (zh) 预制构件模具及预制桩
CN107217790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空心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10193A (zh) 一种小断面隧道二衬施工方法
CN208633526U (zh) 一种用于浇筑预留孔的模具
CN111139960A (zh) 一种提高防火等级的空心楼盖内置金属组合芯模
CN209794130U (zh) 一种弹性分离装置及模具快速脱模装置
CN209775007U (zh) 一种用于制作带支承面的预制l型柱的模具
CN212978732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214772802U (zh) 地下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
CN209775025U (zh) 一种用于制作带支承面的预制矩型柱的模具
CN216422921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管道的浇筑装置
CN211682690U (zh) 一种u型砖模具
CN100348820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218255766U (zh) 一种承重桥梁混凝土预制件成型模具
CN210233408U (zh) 一种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试模
CN115847580A (zh) 一种架筋式混凝土模具
CN210616864U (zh) 一种混凝土桩模具
CN216422942U (zh) 一种弧形屋面整体预制模具
CN205185026U (zh) 一种空心楼盖顶板成型模具
CN210797607U (zh) 一种钢模板胎模组合构件
CN220813418U (zh) 一种圈梁定位机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