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8927U -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8927U
CN211748927U CN201922491506.8U CN201922491506U CN211748927U CN 211748927 U CN211748927 U CN 211748927U CN 201922491506 U CN201922491506 U CN 201922491506U CN 211748927 U CN211748927 U CN 211748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ooking
assembly
material box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15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金华
王峰
李东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15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8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8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8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其中,烹饪用投料设备包括:转轴,转轴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多个料盒组件,多个料盒组件沿转轴连续设置且可沿转轴往复滑动,各料盒组件包括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驱动组件,与转轴连接以驱动转轴沿预设方向转动;当任意一个料盒组件滑动至下料位处时,第一配合部与该料盒组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背景技术
目前,投料装置的投料方式为:料盒座与料盒配合,以将料盒输送至预设位置处。之后,翻转结构吸合料盒并带动料盒进行翻转,以实现投料动作。
然而,上述投料方式导致投料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增加了零件数量,导致投料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繁琐,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包括:转轴,转轴在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多个料盒组件,多个料盒组件沿转轴连续设置且可沿转轴往复滑动,各料盒组件包括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驱动组件,与转轴连接以驱动转轴沿预设方向转动;当任意一个料盒组件滑动至下料位处时,第一配合部与该料盒组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套筒,套设在转轴外且可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各料盒组件与套筒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套筒连接,以驱动套筒带动多个料盒组件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其中,套筒具有用于避让第一配合部的避让缺口。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第二配合部为凹部,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同步带轮,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第二同步带轮;第一同步带,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外,部分第一同步带与套筒连接,部分第一同步带穿设在套筒内,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同步带轮转动,第一同步带轮带动第一同步带运动,以通过第一同步带带动套筒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和转轴均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带动转轴转动,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控制模块,与检测单元和第一驱动装置均连接,当检测单元检测到转轴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检测单元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运行,以使转轴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机座,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转轴的两侧,机座包括罩设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外的罩体。
进一步地,检测单元为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检测转轴的转动角度,当光电编码器检测到转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检测单元包括感应件和可与感应件相互感应的感应开关,感应件设置在转轴上,感应开关设置在机座上,当转轴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件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或感应件设置在机座上,感应开关设置在转轴上,当转轴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件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进一步地,各料盒组件包括:料盒,料盒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呈第一夹角设置且形成容纳空间;料盒座,料盒座包括第二配合部,料盒组件具有料盒座与料盒磁性吸合的装配状态和料盒座与料盒相互分离的拆卸状态;当料盒组件处于装配状态时,料盒座与容纳空间适配对接。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铁片或第一磁性结构,料盒座上设置有第二磁性结构,第二磁性结构与铁片或第一磁性结构磁性吸合。
进一步地,料盒座为筒状结构,料盒座套设在套筒外,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部,各止挡部对与其相邻的料盒座限位止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炒菜机,包括烹饪用投料设备;其中,烹饪用投料设备为上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烹饪用投料设备进行投料时,操作需要进行投料的料盒组件,以使该料盒组件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至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在该下料位时,转轴的第一配合部与该料盒组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之后,启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轴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转轴通过第一配合部带动第二配合部和料盒组件转动,以实现投料动作。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投料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一个料盒组件处于投料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一个料盒组件位于投料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料盒组件处于投料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料盒组件处于拆卸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料盒组件处于装配状态时的侧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料盒组件处于翻转状态时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料盒;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容纳空间;20、第一磁性结构;30、料盒座;31、第二磁性结构;32、第三表面;33、第四表面;34、筒状本体;341、第二配合部;35、对接部;40、转轴;41、第一配合部;50、机座;60、套筒;61、避让缺口;62、止挡部;70、料盒组件;80、第一驱动装置;90、第一传动组件;91、第三同步带轮;92、第四同步带轮;93、第二同步带;100、第一驱动组件;110、第二驱动组件;111、第二驱动装置;112、第一同步带轮;113、第二同步带轮;114、第一同步带;200、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烹饪用投料设备包括转轴40、四个料盒组件70和第一驱动组件100。其中,转轴40在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41。四个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连续设置且可沿转轴40往复滑动,各料盒组件70包括与第一配合部4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341。第一驱动组件100与转轴40连接以驱动转轴40沿预设方向转动。当任意一个料盒组件70滑动至下料位处时,第一配合部41与该料盒组件70的第二配合部341相配合。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烹饪用投料设备进行投料时,操作需要进行投料的料盒组件70,以使该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至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在该下料位时,转轴40的第一配合部41与该料盒组件70的第二配合部341相配合。之后,启动第一驱动组件100,第一驱动组件100驱动转轴40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转轴40通过第一配合部41带动第二配合部341和料盒组件70转动,以实现投料动作。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投料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本烹饪用投料设备特别适用于安装在长平台类灶台上的投料场景,整个灶台外部无多余的驱动部件,整洁大方,同时,转轴40悬设在平台上且不与平台接触,方便操作人员清洗灶台,灶台平台密封性高,防水防小动物进入灶台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料盒组件70为四个,四个料盒组件70能够分别对不同食材或料品进行存放。需要说明的是,料盒组件7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料盒组件70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
如图2和图5所示,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套筒60和第二驱动组件110。套筒60套设在转轴40外且可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各料盒组件70与套筒6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10与套筒60连接,以驱动套筒60带动四个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其中,套筒60具有用于避让第一配合部41的避让缺口61,避让缺口6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95°。这样,第二驱动组件110驱动套筒60带动四个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进而使得四个料盒组件70的滑动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烹饪用投料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投料设备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当需要四个中的其中一个料盒组件70进行投料时,第二驱动组件110驱动套筒60带动四个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直至该料盒组件70滑动至下料位处。在下料位时,转轴40的第一配合部41与该料盒组件70的第二配合部341相配合。之后,第一驱动组件100驱动转轴40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转轴40通过第一配合部41带动第二配合部341和该料盒组件70转动,以实现投料动作,进而使得投料设备的投料更加容易、顺畅,提升了投料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地,套筒60套设在转轴40外,第一配合部41穿过避让缺口61后与第二配合部341配合,确保第一配合部41能够与第二配合部341相配合,进而提升了投料装置的使用可靠性。这样,避让缺口61的上述设置避免第一配合部41与套筒6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转轴40的正常转动,进一步提升了投料装置的投料可靠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机座50,第一驱动组件100和第二驱动组件110分别设置在转轴40的两侧,机座50包括罩设在第一驱动组件100和第二驱动组件110外的罩体20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烹饪用投料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也使得烹饪用投料设备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罩体200的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一驱动组件100和第二驱动组件110内而影响二者的正常运行,对第一驱动组件100和第二驱动组件110进行保护。
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1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11、第一同步带轮112、第二同步带轮113及第一同步带114。其中,第一同步带轮112与第二驱动装置111的驱动端连接。第一同步带114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112和第二同步带轮113外,部分第一同步带114与套筒60连接,部分第一同步带114穿设在套筒60内,第二驱动装置111驱动第一同步带轮112转动,第一同步带轮112带动第一同步带114运动,以通过第一同步带114带动套筒6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这样,通过第二驱动装置111、第一同步带轮112、第二同步带轮113及第一同步带114驱动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进而使得料盒组件70的运动更加容易,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同时,上述设置降低了投料装置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41为凸起,第二配合部341为凹部,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配合部41与第二配合部341的配合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配合难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配合部41和第二配合部34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投料装置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当需要投料装置进行投料时,用户操作料盒组件70,以使料盒组件70滑动至凸起伸入凹部内。之后,操作转轴40,以使转轴40带动料盒组件70沿预设方向转动,进而实现投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部41和第二配合部3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配合部为凹部,第二配合部341为凸起,凸起伸入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止挡。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80和第一传动组件90,第一传动组件90与第一驱动装置80的驱动端和转轴40均连接,第一驱动装置80驱动第一传动组件90带动转轴40转动,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检测单元和第一驱动装置80均连接,当检测单元检测到转轴40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检测单元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80停止运行,以使转轴40停止转动。这样,第一驱动装置8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90带动转轴40沿预设方向转动,进而使得转轴40的运动更加容易,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同时,上述设置降低了投料装置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在第一驱动装置80驱动转轴40转动的过程中,检测单元能够对转轴40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当检测单元检测到转轴40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检测单元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80停止运行,以使转轴40停止转动,进而提升了烹饪用投料设备的运行精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为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检测转轴40的转动角度,当光电编码器检测到转轴40转动预设角度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装置80停止运行。这样,光电编码器能够对转轴40的转动角度进行精确的检测,进而提升了用户对转轴40的操作精度,避免转轴40过转或没有转动至预设角度而影响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投料效果。同时,上述设置降低了烹饪用投料设备的加工成本。
如图1至图8所示,各料盒组件70包括料盒10和料盒座30。其中,料盒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呈第一夹角设置且形成容纳空间13。料盒座30包括第二配合部341,料盒组件70具有料盒座30与料盒10磁性吸合的装配状态和料盒座30与料盒10相互分离的拆卸状态。当料盒组件70处于装配状态时,料盒座30与容纳空间13适配对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料盒座30与料盒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拆装难度。
具体地,当需要将料盒10与料盒座30进行装配时,操作料盒10,以使料盒10靠近料盒座30且与料盒座30磁性吸合,则料盒组件70处于装配状态。当需要将料盒10与料盒座30拆卸时,将料盒10从料盒座30上移除,则料盒组件70处于拆卸状态,进而使得料盒10的拆卸或者更换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
具体地,当需要将料盒10与料盒座30进行装配时,操作料盒10,以使料盒10靠近料盒座30且与料盒座30磁性吸合,则料盒组件70处于装配状态。当需要将料盒10与料盒座30拆卸时,将料盒10从料盒座30上移除,则料盒组件70处于拆卸状态,进而使得料盒10的拆卸或者更换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
如图6所示,料盒座30具有第三表面32和第四表面33,第三表面32和第四表面33呈第二夹角设置。这样,需要将料盒10与料盒座30进行装配时,将料盒座30装入容纳空间13内,以使料盒10与料盒座30进行磁性吸合。由于料盒座30安装在由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形成容纳空间13内,进而避免料盒座30和料盒10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料盒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当料盒组件70处于装配状态时,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2贴合,第二表面12与第四表面33贴合,在料盒座30带动料盒10进行翻转的过程中,第四表面33通过第二表面12对料盒10进行支撑,进而避免料盒组件70在翻转过程中发生料盒10与料盒座30相互脱离的现象。
可选地,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铁片或第一磁性结构20,料盒座3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结构31,第二磁性结构31与铁片或第一磁性结构20磁性吸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铁片,铁片与第二磁性结构31磁性吸合,以实现料盒座30和料盒10的磁性吸合。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料盒组件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料盒组件的加工成本。
如图5至图8所示,第二表面12为从下至上向外倾斜的斜面,料盒10的内腔具有与第二表面12平行的内腔壁。这样,在料盒组件进行投料时,料盒座30带动料盒10翻转,料盒10的内腔的上述设置使得料盒10翻转较小角度即可对位于内腔中的食材或调料进行投放,进而便于用户对料盒组件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表面11为从上至下向外倾斜的斜面,第一表面11与料盒10的底面形成支撑部。这样,当料盒组件处于装配状态时,铁片与第二磁性结构31磁性吸合,且支撑部能够对料盒座30进行支撑。在料盒座30带动料盒10进行翻转的过程中,支撑部还可以辅助料盒10进行翻转,进而使得料盒组件的翻转更加容易。
如图6所示,料盒座30包括对接部35。其中,对接部35具有第三表面32和第四表面33,第三表面32和第四表面33呈第二夹角设置,当料盒组件处于装配状态时,第三表面32与第一表面11贴合,第四表面33与第二表面12贴合。这样,当料盒组件处于装配状态时,上述设置使得料盒座30和料盒10的装配更加平稳,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料盒组件7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6所示,第二磁性结构31设置在第三表面32上。具体地,设置在第三表面32上的第二磁性结构31与铁片磁性吸合后,第一表面11与第三表面32贴合,第四表面33与第二表面12贴合,进而使得对接部35位于容纳空间13内。在料盒座30带动料盒10进行翻转的过程中,第四表面33通过第二表面12对料盒10进行支撑。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铁片或第三磁性结构,第四表面上设置有第四磁性结构,铁片或第三磁性结构与第四磁性结构可以磁性吸合。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大了料盒座与料盒之间的磁性吸合力,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料盒组件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第一夹角大于9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料盒座30放入容纳空间13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如图1至图8所示,料盒座30为筒状结构,料盒座30套设在转轴40外,第一配合部41为条状结构,第二配合部341为开口,开口沿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延伸至筒状结构的两端。其中,条状结构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开口的长度。这样,开口贯穿筒状结构,进而使得条状结构伸入开口内更加容易,也使得二者的配合更加简单。同时,条状结构的上述长度设置确保转轴40每次只能够带动一个料盒组件70进行翻转,提升了投料装置的投料精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合部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配合部41包括多个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的块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配合部3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配合部341为凹槽。
如图6所示,料盒座30还包括与转轴40相适配的筒状本体34,料盒座30的对接部35与筒状本体34连接,筒状本体34套设在转轴40上。筒状本体34具有开口,且开口沿筒状本体34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筒状本体34的两端。
如图2至图5所示,料盒座30为筒状结构,料盒座30套设在套筒60外,套筒6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部62,各止挡部62对与其相邻的料盒座30限位止挡。这样,四个料盒组件70沿套筒60的中心轴线连续设置,相邻的两个料盒组件70的料盒座30相贴合,四个料盒座30套设在套筒60外且随着套筒6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当需要对其中一个料盒组件70进行翻转时,操作套筒60,以使套筒60带动该料盒组件70运动至条状结构与开口配合。之后,转轴40通过条状结构带动该料盒组件70进行翻转。
具体地,止挡部62为挡板,挡板对与其相邻的料盒座30限位止挡,以带动四个料盒组件70沿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组件90包括第三同步带轮91、第四同步带轮92和第二同步带93。其中,第三同步带轮91与第一驱动装置80的驱动端连接。第四同步带轮92与转轴40连接。第二同步带93套设在第三同步带轮91和第四同步带轮92外,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80带动第三同步带轮91转动,第三同步带轮91通过第二同步带93带动第四同步带轮92和转轴40转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传动组件90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同时,第一传动组件90能够对转轴40的转速进行调整,以实现减速的效果,避免食材或料品在投料过程中发生洒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炒菜机(未示出),包括烹饪用投料设备。其中,烹饪用投料设备为上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烹饪用投料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检测单元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包括感应件和可与感应件相互感应的感应开关,感应件设置在转轴上,感应开关设置在机座上,当转轴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件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转轴发生过转或没有转动至预设角度的现象而影响投料设备的投料效果,提升了投料设备的投料可靠性。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应件设置在机座上,感应开关设置在转轴上,当转轴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件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转轴发生过转或没有转动至预设角度的现象而影响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投料效果,提升了烹饪用投料设备的投料可靠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当需要烹饪用投料设备进行投料时,操作需要进行投料的料盒组件,以使该料盒组件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至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在该下料位时,转轴的第一配合部与该料盒组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之后,启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轴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转轴通过第一配合部带动第二配合部和料盒组件转动,以实现投料动作。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投料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投料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40),所述转轴(40)在所述烹饪用投料设备的下料位处设置有第一配合部(41);
多个料盒组件(70),多个所述料盒组件(70)沿所述转轴(40)设置且可沿所述转轴(40)往复滑动,各所述料盒组件(70)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部(4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341);
第一驱动组件(100),与所述转轴(40)连接以驱动所述转轴(40)沿预设方向转动;
当任意一个所述料盒组件(70)滑动至所述下料位处时,所述第一配合部(41)与该料盒组件(70)的所述第二配合部(34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
套筒(60),套设在所述转轴(40)外且可沿所述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各所述料盒组件(70)与所述套筒(60)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11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0)与所述套筒(60)连接,以驱动所述套筒(60)带动多个所述料盒组件(70)沿所述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往复滑动;
其中,所述套筒(6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配合部(41)的避让缺口(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41)为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341)为凹部,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凹部限位止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0)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111);
第一同步带轮(112),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1)的驱动端连接;
第二同步带轮(113);
第一同步带(114),套设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12)和所述第二同步带轮(113)外,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114)与所述套筒(60)连接,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114)穿设在所述套筒(60)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11)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12)转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12)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114)运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114)带动所述套筒(60)沿所述转轴(40)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80)和第一传动组件(9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90)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0)的驱动端和所述转轴(40)均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90)带动所述转轴(40)转动,所述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
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0)均连接,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转轴(40)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所述检测单元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0)停止运行,以使所述转轴(40)停止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用投料设备还包括机座(5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0)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40)的两侧,所述机座(50)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10)外的罩体(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为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检测所述转轴(40)的转动角度,当所述光电编码器检测到所述转轴(40)转动预设角度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0)停止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感应件和可与所述感应件相互感应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转轴(40)上,所述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机座(50)上,当所述转轴(40)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所述感应开关感应到所述感应件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或
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机座(50)上,所述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转轴(40)上,当所述转轴(40)转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所述感应开关感应到所述感应件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料盒组件(70)包括:
料盒(10),所述料盒(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呈第一夹角设置且形成容纳空间(13);
料盒座(30),所述料盒座(30)包括所述第二配合部(341),所述料盒组件(70)具有所述料盒座(30)与所述料盒(10)磁性吸合的装配状态和所述料盒座(30)与所述料盒(10)相互分离的拆卸状态;当所述料盒组件(70)处于所述装配状态时,所述料盒座(30)与所述容纳空间(13)适配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铁片或第一磁性结构(20),所述料盒座(3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结构(31),所述第二磁性结构(31)与所述铁片或所述第一磁性结构(20)磁性吸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座(30)为筒状结构,所述料盒座(30)套设在所述套筒(60)外,所述套筒(6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部(62),各所述止挡部(62)对与其相邻的所述料盒座(30)限位止挡。
12.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用投料设备;其中,所述烹饪用投料设备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投料设备。
CN201922491506.8U 2019-12-30 2019-12-30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Active CN211748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1506.8U CN211748927U (zh) 2019-12-30 2019-12-30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1506.8U CN211748927U (zh) 2019-12-30 2019-12-30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8927U true CN21174892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1506.8U Active CN211748927U (zh) 2019-12-30 2019-12-30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89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49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深圳市不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料盒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49A1 (zh) * 2022-01-17 2023-07-20 深圳市不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料盒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8927U (zh)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CN110193184A (zh) 扑克机及其扑克牌整理方法
US6079322A (en) Rotary roasting food holder for a barbecue stove
EP2730205B1 (en) Autonomous cleaning device
CN104799702B (zh) 主辅料上料装置
WO2017031112A1 (en) Touch free spice dispenser
CN108888094A (zh) 分体式投料系统及烹调设备
CN112426010A (zh) 厨房机器人及其加料单元
JP4873350B2 (ja) 回転式の炭火焼き板
CN211748749U (zh) 料品传输机构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211748926U (zh) 烹饪用投料设备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CN218571995U (zh) 烹饪设备及加料装置
CN112568697A (zh) 厨房机器人及其加料盒
KR101296896B1 (ko) 자동판매기용 용기 공급장치
CN212117909U (zh) 投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炒菜机
CN214484326U (zh) 一种投料装置、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3371303U (zh) 一种自动化烹饪设备
CN211933687U (zh) 一种投料机构以及烹饪设备
CN114766898A (zh) 烹饪设备及供料装置
US6116148A (en) Multiple tier vertical flow toaster
CN214712000U (zh) 一种投料机构以及烹饪设备
CN214484261U (zh) 投料装置、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US20200077809A1 (en) Object dispenser apparatus
CN212126812U (zh) 料盒组件及具有其的投料装置
CN215191119U (zh) 抵顶机构、投料装置、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