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677U - 一种拾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拾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677U
CN211744677U CN202020856216.9U CN202020856216U CN211744677U CN 211744677 U CN211744677 U CN 211744677U CN 202020856216 U CN202020856216 U CN 202020856216U CN 211744677 U CN211744677 U CN 211744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microphone
cavity
shell
soun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62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幸
刘清
冯文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irui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Suir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irui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Suir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irui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Suiru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irui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62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4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话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壳体和若干麦克风;壳体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音腔;音腔外壁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每个音腔内均设置有麦克风。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的音腔的外壁均设置有声音通孔,使得声音能够从多个方向进入音腔内部。这就使得音腔内的麦克风更好的被声音包围,进而保证音腔内的麦克风能够很好的拾取声音。同时,音腔也能很好的保护麦克风。另外,壳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音腔,每个音腔各接收一个方向的声音。每个音腔内均设置有麦克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能够很好的拾取周围的声音。同时,多个麦克风同时拾取声音方便软件对声音进行降噪等处理,使得拾音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拾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话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拾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上都会装有麦克风,人们对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麦克风拾音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多人发声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有效拾音、噪音如何处理等问题突显。一个示例是已经普及使用的放置在桌面上的多方会议用麦克风,其不但可以用于普通会议,还根据设备的功能不同可以用于软件视频会议或者VOIP网络电话等场景,使用时将一个麦克风设备放置在桌上即能够满足多方向不同人员声音的拾取,这也大大简化了传统上需要对每个发言人设置单独麦克风的需求。这类通话设备中,在麦克风的选择上,有些产品直接使用全指向麦克风,以求直接拾取各个方向的声音,但是全指向麦克风较大的拾音半径也会将更多的环境噪音拾取进来,因此对降噪要求非常高,否则音质上就比较难满足需求。因此,在多个角度上设置单指向麦克风是一个比较经济的方案。尽管在相近的降噪水平上,单指向麦克风的音质可能好于全指向麦克风,但是由于其拾音半径很小,因此拾音的效率有时比较低,而且目前此类设备的麦克风都被包裹在设备当中,不能使得单指向麦克风充分在声音空间进行裸露,进一步影响了拾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音设备,其能够使麦克风更好的被声音包围,进而更好的拾取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壳体和若干麦克风;所述壳体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音腔;所述音腔外壁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
每个所述音腔内均设置有麦克风。
进一步地,所述音腔呈多面体状;所述音腔靠近所述壳体内部的面将所述音腔和所述壳体内部隔离;所述音腔其余的各面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音腔包括内面、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均倾斜于所述内面的设置于所述内面两侧,以使所述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和内面围合呈扩口状;所述音腔的扩口方向指向所述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的夹角为30°-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的夹角为40°。
进一步地,所述音腔内部设置有若干麦克风;所述音腔内部的若干所述麦克风呈直线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音腔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位于所述音腔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圆形;所述壳体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音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的音腔的外壁均设置有声音通孔,使得声音能够从多个方向进入音腔内部。这就使得音腔内的麦克风更好的被声音包围,进而保证音腔内的麦克风能够很好的拾取声音。同时,音腔也能很好的保护麦克风。
另外,壳体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音腔,每个音腔各接收一个方向的声音。每个音腔内均设置有麦克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能够很好的拾取周围的声音。同时,多个麦克风同时拾取声音方便软件对声音进行降噪等处理,使得拾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腔的示意图。
图标:
1-壳体,11-音腔,111-声音通孔,112-内面,113-第一内侧面,114-第二内侧面,115-安装支架,116-上表面,117-下表面,118-前表面,2-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壳体1和若干麦克风2。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芯片等控制或功能模块。壳体1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音腔11。音腔11呈多面体状。其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音腔11包括内面112、第一内侧面113、第二内侧面114、上表面116、下表面117和前表面118。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均倾斜于内面112的设置于内面112两侧,以使第一内侧面113、第二内侧面114和内面112围合呈扩口状。音腔11的扩口方向指向壳体1的外部。内面112、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均靠近壳体1内部的面将音腔11和壳体1内部隔离。内面112、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即可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壳体1内部,进而保护壳体1内部的电路板等部件,延长使用寿命。音腔11其余的各面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111。每个音腔11内均设置有麦克风2。
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的音腔11的外壁均设置有声音通孔111,使得声音能够从多个方向进入音腔11内部。这就使得音腔11内的麦克风2更好的被声波包围,进而保证音腔11内的麦克风2能够很好的拾取声音。同时,音腔11也能很好的保护麦克风2。
另外,壳体1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音腔11,每个音腔11均呈扩口状,每个音腔11各接收一个方向的声音。每个音腔11内均设置有麦克风2,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拾音设备能够很好的拾取周围的声音。同时,多个麦克风2同时拾取声音方便软件对声音进行降噪等处理,使得拾音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的夹角为30°-50°。优选地,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的夹角为40°。这一角度能够很好的接收声音。同时,每个音腔11内设置有三个麦克风2。三个麦克风2呈直线分布于音腔11内部。实际中,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的夹角和每个音腔11内设置的麦克风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音腔11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5。安装支架115连接于内面112或第一内侧面113或第二内侧面114或同时安装于三个面等。麦克风2固定于安装支架115。安装支架115安装麦克风2的部位位于音腔11的中心处,这就使得若干麦克风2位于音腔11的中心处。麦克风2更好的被声音包围,拾音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呈圆形。壳体1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音腔11。每个音腔11正对一个方向,使得拾音设备能够接收多个方向的声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拾音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若干麦克风(2);所述壳体(1)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音腔(11);所述音腔(11)外壁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111);
每个所述音腔(11)内均设置有麦克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音腔(11)呈多面体状;所述音腔(11)靠近所述壳体(1)内部的面将所述音腔(11)和所述壳体(1)内部隔离;所述音腔(11)其余的各面均设置有若干声音通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音腔(11)包括内面(112)、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所述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均倾斜于所述内面(112)的设置于所述内面(112)两侧,以使所述第一内侧面(113)、第二内侧面(114)和内面(112)围合呈扩口状;所述音腔(11)的扩口方向指向所述壳体(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的夹角为30°-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侧面(113)和第二内侧面(114)的夹角为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音腔(11)内部设置有若干麦克风(2);所述音腔(11)内部的若干所述麦克风(2)呈直线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音腔(11)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15);所述麦克风(2)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115)并位于所述音腔(11)的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呈圆形;所述壳体(1)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音腔(11)。
CN202020856216.9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拾音设备 Active CN211744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6216.9U CN211744677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拾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6216.9U CN211744677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拾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677U true CN211744677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6216.9U Active CN211744677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拾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8389B2 (en) Audio jack with included microphone
US4528426A (en) Directional microphone assembly
CN110868682B (zh) 一种mems麦克风
US5823820A (en) Microphone connector
CN211744677U (zh) 一种拾音设备
CN209880797U (zh) 一种lds天线及具有该天线的蓝牙耳机
AU2020104187A4 (en) Bone voiceprint in-ear headphone
CN116405857B (zh) 一种降噪式mems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US6421444B1 (en) Embedded higher order microphone
JPH0983623A (ja) 接話型マイクロホンの取付構造
CN213186451U (zh) 麦克风和电子设备
CN1728883A (zh) 用于防止因磁场泄漏造成移动电话的故障的移动电话外接扬声器
CN212785845U (zh) 一种拾音装置及包含拾音装置的设备
EP4044567A1 (en) Terminal device
CN216795280U (zh) Mems器件、麦克风及电子产品
CN106412783B (zh) 送话器结构和移动终端
CN217088106U (zh) 一种拾音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6795281U (zh) Mems器件、麦克风及电子产品
US9986333B1 (en) Flush-fitting sound output device
CN210183516U (zh) 一种具有麦克风腔体优化结构的音频设备
US20050201551A1 (en) Universal microphone array stand
CN216490944U (zh) 麦克风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6181372U (zh) 送话器结构和移动终端
CN213846961U (zh) 麦克风模组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4707929U (zh) 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