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3632U - 吊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吊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3632U
CN211733632U CN202020217443.7U CN202020217443U CN211733632U CN 211733632 U CN211733632 U CN 211733632U CN 202020217443 U CN202020217443 U CN 202020217443U CN 211733632 U CN211733632 U CN 21173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handling
slide rail
pillar
overhau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74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琴
冀谦
林兆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filed Critical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2174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3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3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吊运设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成对的支撑组件,以及同时搭设固定在成对的支撑组件之间的吊运组件,吊运组件包括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的滑轨和与滑轨滑动连接的用于吊运待检修设备的吊运部件,其中,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两个支柱和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柱之间的横梁,滑轨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的横梁之间,其中,支柱与横梁可拆卸连接,滑轨与横梁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适用性广泛、使用方便且利用率更高。

Description

吊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运设备。
背景技术
工厂内的设备常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检修,现有技术中一般对于中型(即重量在5-10吨)设备的检修通常采用吊车进行吊运,小型的设备的检修则通常采用移动式电动葫芦进行吊运。
然而,对于上述中型设备,如某些大、中型电机,其检修频率低,大多好几年才会进行一次检修,所在区域又无需放置吊车,若为其专门配备一台检修吊车,利用率很低,但若不配备吊车的话,一旦检修,吊运工作又会非常麻烦。
对于上述小型设备,如地下液压润滑站内的油泵类电机,由于其所在场所的顶板下铺设了各种管线及电缆,难以找到合适的空间来安装电动葫芦轨道,因此无法在此情况下使用电动葫芦进行吊运。而这样的小型设备虽然不是很重,但通常也有几百公斤或者上千公斤,无法依靠人工进行搬运。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提出一种适用性广泛、使用方便且利用率更高的吊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广泛、使用方便且利用率更高的吊运设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成对的支撑组件,以及同时搭设固定在成对的支撑组件之间的吊运组件,吊运组件包括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之间的滑轨和与滑轨滑动连接的用于吊运待检修设备的吊运部件,其中,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两个支柱和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柱之间的横梁,滑轨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的横梁之间,其中,支柱与横梁可拆卸连接,滑轨与横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吊运设备还包括位于一对支撑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组件,滑轨搭设在各横梁的底部。进一步地,吊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待检修设备周围且用于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的固定总成,固定总成包括预设在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下连接区域,地下连接区域内形成有向下延伸螺纹孔,支柱的底端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支柱的底板,底板上形成有通孔,支柱通过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固定在地下连接区域内。
进一步地,底板的面积与地下连接区域的横截面积相等。进一步地,支柱的顶端还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支柱的顶板,顶板用于搭设固定横梁。
进一步地,固定总成还包括盖设在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的端盖,端盖构造成在支撑组件与固定总成的拆卸状态下,端盖盖合在地下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且端盖所在的平面与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面平齐;在支撑组件与固定总成的固定状态下,端盖相对于地下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打开。
进一步地,各支撑组件设置成依次正对排布。
进一步地,同一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支柱之间,和/或相邻支撑组件的两个相对的支柱之间还形成有呈交叉状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多个加固梁和中间连接件,其中各加固梁的一端均与中间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支柱上。
进一步地,支柱由H型钢制成,滑轨由工字型钢制成,加固梁由角钢制成。
进一步地,吊运部件为电动葫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可搭建也可拆卸,一方面能够使得待检修设备在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能够迅速得到响应,即迅速地被送到目标位置检修,同时吊运过程由工作人员控制,快速、省力。另一方面,在使用后还能够被拆除,避免搭建的吊运设备占用空间,影响工作场地正常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由于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能够适用多个待检修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吊运的情况,即实现一对多的吊运功能(即一个吊运设备可对应多个待检修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每个待检修设备均设置一个吊运设备来说,利用率更高,经济性更好。
2)通过在待检修设备周围设置固定总成使得支柱与固定总成可拆卸,在需要吊运待检修设备的时候,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不需要吊运待检修设备的时候,支柱不占用工作场地。
3)通过在支柱的顶端设置有垂直连接于支柱的顶板使得支柱与横梁的连接更方便。
4)通过在固定总成的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设置端盖使得待检修设备在不需要检修,正常工作的时候,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工作场地的地面保持平整,不影响正常生产,而在待检修设备需要被吊运时只需移开端盖,便可安装支撑组件。对工作场地的正常工作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5)通过在同一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支柱之间,和/或相邻支撑组件的两个相对的支柱之间设置呈交叉状的加固组件,加固组件构造成包括多个加固梁和中间连接件,使得相对的两个支柱之间具有加固梁支撑,既能够确保相对的两个支柱之间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加固梁可使得各个支撑组件之间以及支撑组件的两个支柱之间的强度和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的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成对的支撑组件1,以及同时搭设固定在成对的支撑组件1之间的吊运组件2,吊运组件2包括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1之间的滑轨21和与滑轨21滑动连接的用于吊运待检修设备的吊运部件22,其中,每个支撑组件1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两个支柱11和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柱11之间的横梁12,滑轨21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支撑组件1的横梁12之间,其中,支柱11与横梁12可拆卸连接,滑轨21与横梁1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100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在待检修设备周围搭建成一对支撑组件1,在吊运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将设置在滑轨21上的吊运部件22与待检修设备连接在一起,控制吊运部件22将待检修设备提升至滑轨21的下方位置,接下来继续控制吊运部件22在滑轨21上运动,直至吊运部件22将待检修设备运送至准备放置待检修设备的位置即目标位置,最后工作人员控制吊运部件22将待检修设备下降至目标位置所在地面上。当吊运过程完成后,工作人员再拆卸支撑组件1和吊运组件2。
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检修设备周围搭建一对支撑组件1的方式适用于需要吊运的距离较短的使用场合,这里所说的吊运距离较短是指在待检修设备的周围的一对支撑组件1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从待检修设备所在位置到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当吊运距离较长时,也可在待检修设备周围搭建一对支撑组件1,同时在目标位置的周围搭建一对支撑组件1,并在两者之间搭建若干个支撑组件1(具体数量根据吊运距离确定),进行吊运,吊运的过程与前段吊运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100可搭建也可拆卸,一方面能够使得待检修设备在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能够迅速得到响应,即迅速地被送到目标位置检修,同时吊运过程由工作人员控制,快速、省力。另一方面,在使用后还能够被拆除,避免搭建的吊运设备100占用空间,影响工作场地正常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由于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因此能够适用多个待检修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吊运的情况,即实现一对多的吊运功能(即一个吊运设备100可对应多个待检修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每个待检修设备均设置一个吊运设备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的利用率更高,经济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100在使用前,需要提前规划好吊运设备100的吊运路线;对于多个不同的待检修设备而言,也需要提前规划好各自的吊运路线,在任意一个待检修设备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可迅速响应,进行吊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100,还可包括位于一对支撑组件1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组件1,滑轨21搭设在各横梁12的底部。通过设置更多的支撑组件1可使得吊运设备100的结构的强度增加进而提高吊运设备100的稳定性同时设置更多的支撑组件1也可适用于具有较长吊运距离的情况;通过将滑轨21搭设在各横梁12的底部可避免滑轨21影响吊运部件22在滑轨21上的运动。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吊运设备100还可包括设置在待检修设备周围且用于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1的固定总成23,固定总成23可包括预设在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下连接区域A,地下连接区域A内形成有向下延伸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支柱11的底端可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支柱11的底板111,底板111上可形成有通孔(图中未示出),支柱111通过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固定在地下连接区域A内。其中,螺纹连接件可以是预埋在地下连接区域A的螺栓和螺帽,当安装支柱11时,将支柱11的底板111上的通孔对准螺栓,并使得螺栓穿过通孔,再将螺栓与螺帽连接配合,从而将支柱11与地面通过固定总成23固定在一起,使得支柱11以及设置在支柱11上的其他部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根基不牢固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支柱11与固定总成23可拆卸,在需要吊运待检修设备的时候,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不需要吊运待检修设备的时候,支柱11不占用工作场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11的面积可与地下连接区域A的横截面积相等。通过该设置使得底板111与地下连接区域A的接触面积更大,当底板111与地下连接区域A固定在一起后,可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仍以图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支柱11的顶端还可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支柱的顶板112,顶板112用于搭设固定横梁12。通过该设置使得支柱11与横梁12的连接更方便。如底板111一样,也可在顶板112和与顶板112接触的横梁12相应位上设置同规格同轴的通孔,在将横梁12安装到支柱11上时,可在通孔内设置螺栓,并拧紧螺帽,以将横梁12与支柱11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设备100,固定总成23还可包括盖设在连接区域A的顶部开口的端盖(图中未示出),端盖可构造成在支撑组件1与固定总成23的拆卸状态下,端盖可盖合在地下连接区域A的顶部开口,且端盖所在的平面与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面平齐;在支撑组件1与固定总成23的固定状态下,端盖可相对于地下连接区域A的顶部开口打开。通过该设置使得待检修设备在不需要检修,正常工作的时候,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工作场地的地面保持平整,不影响正常生产,而在待检修设备需要被吊运时只需移开端盖,便可安装支撑组件。对工作场地的正常工作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支撑组件1可设置成依次正对排布。通过该设置使得各支撑组件1排布在同一条直线的方向上,避免支柱11由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遮挡吊运设备22,保障吊运过程顺利进行。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同一支撑组件1中的两个支柱11之间,和/或相邻支撑组件1的两个相对的支柱11之间还可形成有呈交叉状的加固组件3,加固组件3可包括多个加固梁31和中间连接件32,其中各加固梁31的一端均与中间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支柱11上。通过该设置使得相对的两个支柱11之间具有加固梁31支撑,既能够确保相对的两个支柱11之间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加固梁31可使得各个支撑组件1之间以及支撑组件1的两个支柱11之间的强度和稳定性更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固组件3可只形成在相邻支撑组件1的两个相对的支柱11之间,通过该设置使得各个支撑组件1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之外也可避免由于在支撑组件1的两个支柱11之间设置的加固组件3干涉吊运部件22的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运设备,支柱11可由H型钢制成,滑轨12可由工字型钢制成,加固梁31可由角钢制成。由于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截面形状合理的优点,它们能使钢材更高地发挥效能,提高承裁能力。同时其内、外表面通常是平行的,这样可便于用高强度螺栓和其他构件连接。尺寸构成合理系列,型号齐全,便于设计选用。工字型钢由于截面尺寸均相对较高、较窄,一般仅能直接用于在其腹板平面内受弯的构件或将其组成格构式受力构件。角钢可以灵活组合使用,用作不同的连接件或受力构件。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具有不同功能的支柱11、横梁12以及加固梁31根据功能选用合适的不同性质的钢结构,使得吊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吊运部件22可为电动葫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检修设备具有不同的重量和大小,一般对于小型的待检修设备,可在待检修设备的周围设置一个支撑组件1,在目标位置也设置一个支撑组件1,当两个支撑组件1的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可在两者之间再设置支撑组件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待检修设备为中型设备,为进一步提高吊运设备100的稳定性,则可在待检修设备的周围设置一对支撑组件1,在目标位置的周围同样设置一对支撑组件1,这两对支撑组件1可构造成一对支撑组件1的四个支柱11呈正方形或矩形设置,当两对支撑组件1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也可在两者之间设置支撑组件1。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待检修设备的周围以及目标位置周围设置分别设置3个或者更多的支撑部件1。
下面以起吊重量为5t的待检修部件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吊运设备100的各个部件有:支柱11(H300×300×12×12,即H型钢,截面高度300mm,翼缘宽度300mm,腹板厚度12mm,翼缘厚度12mm,理论重量为83.5kg/m)、加固梁31(等边角钢100×14,理论重量为20.6kg/m)、横梁12(H300×300×12×12,理论重量为83.5kg/m)、滑轨21(工字钢32a,理论重量为52.7kg/m)、吊运部件22:电动葫芦(起吊重量5t,自重约450kg)及螺栓等。支柱11的两端焊接20mm厚的底板111和顶板112,某一根横梁12上还设有吊环。
在工作场地中前期需要在待检修设备的周围选至少4个可组成矩形的点(根据需要吊运的距离确定,本例中吊运距离为6m,设6个点)设置固定总成23,其中在地下连接区域A的尺寸设置成约600mm长×600mm宽×300mm深,每个地下连接区域A预埋8颗螺栓,平时盖上端盖,不影响正常生产和通行。需要检修时,打开端盖,将支柱11用螺栓固定在地下连接区域A内,横梁12及加固梁31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柱11上,滑轨21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12上,最后将吊运部件22即电动葫芦安装在滑轨21上并接上电源,工作人员便可控制吊运部件22对待检修设备进行吊运。吊运完成后再将吊运设备100拆卸运走。其中,支柱4m高,自重334kg,但只需要在地面立起,多人配合操作可实现。加固梁31单根长约1.96m,自重40.4kg,单人即可搬运。横梁2m长,自重167kg,多人配合操作可搬运到4m高度。滑轨21由多段2m长的轨道拼接而成,每段105.4kg,双人配合即可搬运到4m高度。电动葫芦自重约450kg,需要在横梁12的吊环上悬挂滑轮组,通过滑轮组将电动葫芦提升到滑轨上进行安装。
以上是以起吊重量为5t的待检修设备为例。根据不同的起吊重量和起吊高度,各个部件的型号和尺寸将会有所不同,地面上设备的布置情况也可能会影响支柱11间的距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部件的具体型号和尺寸,但总体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成对的支撑组件,以及同时搭设固定在成对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吊运组件,所述吊运组件包括搭设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滑轨和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用于吊运待检修设备的吊运部件,
其中,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待检修设备周围的两个支柱和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柱之间的横梁,所述滑轨同时搭设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横梁之间,其中,所述支柱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设备还包括位于一对支撑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滑轨搭设在各所述横梁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待检修设备周围且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固定总成,所述固定总成包括预设在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下连接区域,所述地下连接区域内形成有向下延伸螺纹孔,所述支柱的底端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柱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支柱通过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地下连接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面积与所述地下连接区域的横截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顶端还形成有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柱的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搭设固定所述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总成还包括盖设在所述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的端盖,所述端盖构造成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总成的拆卸状态下,所述端盖盖合在所述地下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且所述端盖所在的平面与位于待检修设备周围的地面平齐;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总成的固定状态下,所述端盖相对于所述地下连接区域的顶部开口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成依次正对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支柱之间,和/或相邻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个相对的支柱之间还形成有呈交叉状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多个加固梁和中间连接件,其中各所述加固梁的一端均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支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由H型钢制成,所述滑轨由工字型钢制成,所述加固梁由角钢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部件为电动葫芦。
CN202020217443.7U 2020-02-26 2020-02-26 吊运设备 Active CN211733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443.7U CN211733632U (zh) 2020-02-26 2020-02-26 吊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443.7U CN211733632U (zh) 2020-02-26 2020-02-26 吊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3632U true CN211733632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7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7443.7U Active CN211733632U (zh) 2020-02-26 2020-02-26 吊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3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36569A1 (en) Crane system incorporated into a tower
CN112502474B (zh) 一种室内大型钢构架的拆除装置及方法
KR102063433B1 (ko) 배관설비 통합모듈 수직 인양공법
CN114182647B (zh) 一种弱拱提升转体施工方法
CN211733632U (zh) 吊运设备
CN110847691B (zh) 一种高耸塔桅结构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9989590B (zh) 用于屋顶超长钢梁安装的辅助固定装置及钢梁的吊装方法
CN109057309B (zh) 一种悬挂式操作平台及其装拆方法
CN212532065U (zh) 一种可不同高差场地使用的门式起重机
CN216889750U (zh) 一种提升吊装作业安全性的可拆卸移动龙门架
CN215670948U (zh) 一种用于穹顶结构施工的钢索桁架装置
CN112502475B (zh) 支撑承载力转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02473A (zh) 支撑承载力转换装置及利用其拆除大型钢构架的方法
CN210563326U (zh) 高空单元式架空滑动拼接操作平台
CN109205475B (zh) 隧洞内桁架联系梁式门机装拆装置及方法
CN109972845B (zh) 钢屋架的安装方法
CN108821082B (zh) 矿用钢结构井架
CN218714838U (zh) 一种自升降重载施工平台
CN110616842B (zh) 钢结构煤棚中檩条组件的施工方法
CN114809571B (zh) 一种采用扁担梁提升高空操作平台的方法
CN102427204B (zh) 1000kV交流变电站构架安装方法
CN219430545U (zh) 一种塔柱首节段利用劲性骨架的操作平台
CN218508985U (zh) 一种汽轮机低压缸安装平台
CN111776957B (zh) 一种支腿高度可调的门式起重机及其施工方法
CN220149164U (zh) 一种变电设备安装检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