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3072U -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3072U
CN211723072U CN201922502156.0U CN201922502156U CN211723072U CN 211723072 U CN211723072 U CN 211723072U CN 201922502156 U CN201922502156 U CN 201922502156U CN 211723072 U CN211723072 U CN 211723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wheel
rotating shaft
endoscope
shaft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21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科端
林志伟
吴拱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oscape Med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oscape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25021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3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3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3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内窥镜握持部包括壳体、第一手轮组件与第二手轮组件,第一手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手轮,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第一手轮可替换的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二手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与第二手轮,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上且与第一转轴同轴,第二手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且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一手轮相对壳体位于第二手轮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外侧的第一手轮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从而能够根据操作者手的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手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操作者单手操作内窥镜握持部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通过活体自然孔道插入身体中以检查身体内部器官病变的医疗器械,其镜体通常具有和插入部,插入部前端通过内窥镜握持部来控制其在体内的弯曲朝向及定位,内窥镜握持部通常包括壳体、上下弯曲手轮和左右弯曲手轮,上下弯曲手轮控制插入部前端的上下弯曲,左右弯曲手轮控制插入部前端的左右弯曲,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单手握持壳体并通过手指拨动上下弯曲手轮和左右弯曲手轮转动。相关技术中,内侧(靠近手持部的一侧)手轮的直径大于外侧(远离手持部的一侧)手轮的直径,当医护人员的手较小时,单手操作外侧手轮较为困难,特别是需要同时操作两个手轮时,相关技术的内窥镜握持部更难以满足单手操作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窥镜握持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操作者单手操作内窥镜握持部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内窥镜握持部的内窥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握持部,包括
壳体;
第一手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手轮,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手轮可替换的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第二手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与第二手轮,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所述第二手轮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手轮相对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手轮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位于外侧的第一手轮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从而能够根据操作者手的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手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操作者单手操作内窥镜握持部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一手轮组件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套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套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手轮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所述凸起嵌入至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二手轮可替换的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二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二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手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手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二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二套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所述第一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径相等。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位于外侧的第一手轮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从而能够根据操作者手的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手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操作者单手操作内窥镜握持部的需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内窥镜握持部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手轮与第二手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图2替换第一手轮后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第一手轮与第二手轮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手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窥镜握持部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手轮与第二手轮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握持部包括第一手轮组件100、第二手轮组件200与壳体300,壳体300大致为柱状结构,用于供操作者握持。壳体300的同一侧(例如图1中壳体300上部的前侧)连接有第一手轮组件100与第二手轮组件200,便于处于握持状态的手指对第一手轮组件100与第二手轮组件200操作以控制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动作。
第一手轮组件100包括第一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手轮110,第一转轴通过公知的方式转动连接在壳体300上,例如,在壳体300上连接一固定轴,第一转轴中空并套接在固定轴上。第一手轮110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且可以与第一转轴保持同轴,当第一手轮110被操作者操作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手轮110的外周上可以设置多个凸块111,为便于用户能够较为容易的触碰到相邻的凸块111,凸块111的数量可以是图1、图2中的6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图4中的5个。相邻凸块111之间具有间隙,便于操作者的手指伸入以拨动第一手轮110。凸块111的顶部可以设置有防滑槽112,便于增加凸块111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手轮组件200包括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二手轮210,第二转轴通过公知的方式转动连接在壳体300上,例如,在壳体300上连接一固定轴,第二转轴中空并套接在固定轴上。第二手轮210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当第二手轮210被操作者操作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手轮210上可以设置与凸块111、防滑槽112类似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保持同轴,例如,在壳体300上连接一固定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均为中空轴,第二转轴套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套接在固定轴后上,如此,既能实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独立转动,又能使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能够尽量靠近。
本实施例中,第一手轮110相对壳体300位于第二手轮210的外侧(例如,第一手轮110位于图1、图2中的最前侧,第二手轮210相对位于第一手轮110的后方),且第一手轮110可替换的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本文所称的“可替换的连接”,是指能够将连接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手轮110替换成其他直径的第一手轮110,例如,图1中第一手轮110的直径小于第二手轮210的直径,其适用于手较大的操作者,将该第一手轮110替换为直径更大的第一手轮110,使得第一手轮110的直径等于(例如图3)或者大于第二手轮210,从而能够适用于手较小的操作者。
本实施例中,位于外侧的第一手轮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连接在第一转轴上,从而能够根据操作者手的大小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手轮110,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的操作者单手操作内窥镜握持部的需求。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手轮110套接在第一转轴上,即第一手轮110与第一转轴之间为直接连接关系。第一手轮110既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也能够沿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第一转轴,从而实现第一手轮110的替换。为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图4所示,一种可行的方案的是在第一手轮110上设置用于供第一转轴插入的通孔113,通孔113的内壁上设置凹槽114,相应的,第一转轴的外壁上设置与凹槽114数量与位置对应的凸起,凹槽114与凸起均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当第一手轮110套接在第一转轴上时,凸起嵌入至凹槽114内,使得第一手轮110既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又能够通过凸起在凹槽114内的滑动脱离第一转轴。第一手轮110与第一转轴之间可以采用合适的过盈配合,既不会阻碍第一手轮110在外力作用下的脱离第一转轴,又能够实现第一手轮110在第一转轴的轴向上的限位。凹槽114最少可以只有1条,也可以有多条,例如图4中共设置有3组凹槽114,每一组包括3条凹槽114,各组凹槽114沿通孔113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第一转轴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手轮110与第一转轴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例如,在第一手轮110上设置径向的安装孔,在第一转轴上设置径向的螺纹孔,螺钉等螺纹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后旋入至螺纹孔内,即可实现第一手轮110与第一转轴的同步转动,当螺钉旋出时,即可实现第一手轮110与第一转轴脱离。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手轮组件100还包括套环(图中未示出),套环套接在第一转轴上,并能够与第一转轴同步转动,套环与第一转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螺纹连接等公知的连接方式。第一手轮110套接在套环上,即第一手轮110通过套环间接的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手轮110能够沿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套环,第一手轮110与套环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例如将套环的外壁设置与第一转轴上凸起相同或者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二手轮210也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即除了第一手轮110可以进行替换之外,第二手轮也可以进行替换,从而能够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的组合方式。第二手轮210与第二转轴的可替换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例如将第二手轮210直接套接在第二转轴上,或者将第二手轮210套接在套环上,再将套环套接在第二转轴上,在此不做赘述。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第四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手轮110直接套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手轮210直接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一手轮110上供第一转轴插入的通孔与第二手轮210上供第二转轴插入的通孔具有相同的直径。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套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转轴包括插入至第二转轴的插入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手轮110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直径可以大于插入部的直径,且等于第二转轴上用于连接第二手轮210的第二连接部的直径。使用时,可以先依次将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脱离,然后将第一手轮110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再将第二手轮210连接在第一转轴上,即直径较大的第二手轮210位于直径较小的第一手轮110的外侧,如此,可以实现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的互换,且无需准备额外的手轮,有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在第四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第一手轮110通过第一套环套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手轮210通过第二套环套接在第二转轴上,且第一手轮110上供第一套环插入的通孔与第二手轮210上供第二套环插入的通孔具有相同的直径。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套接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例如第一转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转轴的直径,相应的,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具有相同的外径。使用时,可以先依次将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从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上脱离,然后将第一手轮110连接在第二套环上,再将第二手轮210连接在第一套环上,即直径较大的第二手轮210位于直径较小的第一手轮110的外侧,如此,可以实现第一手轮110与第二手轮210的互换,且无需准备额外的手轮,有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第七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内窥镜握持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手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一手轮,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手轮可替换的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第二手轮组件,包括第二转轴与第二手轮,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所述第二手轮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手轮相对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手轮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轮组件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一手轮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轴向延伸,且所述凸起嵌入至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轮可替换的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二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手轮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手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轮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二套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手轮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环上,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脱离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径相等。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握持部。
CN201922502156.0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Active CN211723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156.0U CN211723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156.0U CN211723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3072U true CN211723072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2156.0U Active CN21172307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3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9424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assembly
CN107920720B (zh) 内窥镜
CN104411228A (zh) 内窥镜
CN211723072U (zh) 一种内窥镜握持部与内窥镜
EP2482751B1 (en) Dental device adapter system, denta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dental system
US5945641A (en) Stethoscope structure
CN219270857U (zh) 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
CN102729768B (zh) 操作装置
CN204636472U (zh) 一种钻穿自停把柄式颅骨钻
WO2019193994A1 (ja) ハンド機構及びピッキングロボット
CN213136601U (zh) 织布机内轴抽取工具
CN109820605A (zh) 一种便于维护导电片的弯机头及根管预备机
CN210465296U (zh) 一种内窥镜的摇杆操纵机构
CN213407199U (zh) 一种医用吸痰器
CN208756111U (zh) 一种新型腹腔手术用穿刺器
EP3216382A1 (en) Auxiliary tool and insertion device
US9700377B2 (en) Surgical robot for changing position of surgical equipment
CN207771803U (zh) 一种用于通过狭窄通道控制终端传动工具的转动机构
CN203023326U (zh) 手术用电机手柄与前端工具的快装接头
CN220452539U (zh) 一种新型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
CN209629762U (zh) 超声刀手柄连接结构
CN219070211U (zh) 一种可监测弯曲角度的内窥镜
CN208141257U (zh) 旋钮
CN215272645U (zh) 一种消化内镜手柄旋钮套
CN211381374U (zh) 一种采血针拔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