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431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4319U
CN211704319U CN201922423222.5U CN201922423222U CN211704319U CN 211704319 U CN211704319 U CN 211704319U CN 201922423222 U CN201922423222 U CN 201922423222U CN 211704319 U CN211704319 U CN 211704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ield
heat
control panel
shell
pan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32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辉
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32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4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4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4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底座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外壳上装设有控制面板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凸边,所述外壳上还装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将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隔开;所述隔热罩的开口侧的内缘形状适配于所述凸边的外缘形状,所述隔热罩罩设固定至所述凸边外侧,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隔热罩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隔热罩固连至所述控制面板组件,外壳上的凸边与隔热罩开口侧的内缘形状适配,可以限制隔热罩的冷热变形,同时隔热罩罩设于凸边的外壳,使得隔热罩与外壳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仅通过连接件即可将隔热罩锁定至控制面板组件,装配结构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厨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蒸锅、电压力锅、电炖锅等电加热形式的烹饪器具,为了控制其工作过程,外壳结构上均需要配置控制面板结构,以使用户能够通过对控制面板的按压、触摸、转动旋钮等操控动作,以控制烹饪器具内相应的用电元器件。外壳的内侧设有电加热元件,其向外散发的热量能够直接传导至控制面板结构所在处,影响控制面板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隔热板等结构将电加热元件与控制面板结构隔开,但是,这种隔热板结构一般装配复杂,影响了烹饪器具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能够通过隔热罩减少电加热元件的热量对外壳上控制面板结构的影响,并简化隔热罩在外壳上的安装结构。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底座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外壳上装设有控制面板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凸边,所述外壳上还装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将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隔开;
所述隔热罩的开口侧的内缘形状适配于所述凸边的外缘形状,所述隔热罩罩设固定至所述凸边外侧,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隔热罩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隔热罩固连至所述控制面板组件。
如此设置,隔热罩将控制面板组件与加热组件隔开,减少了加热组件的热量向控制面板组件的传递,同时,外壳上的凸边与隔热罩开口侧的内缘形状适配,首先可以限制隔热罩的冷热变形,减少隔热罩的翘曲或者胀缩,其次,隔热罩罩设于凸边的外壳,使得隔热罩与外壳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再通过连接件锁定至控制面板组件时,可以实现控制面板组件、隔热罩以及外壳三者间的可靠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罩的边缘具有翻边,当所述隔热罩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时,所述翻边抵压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
如此设置,在连接件的拉紧作用下,隔热罩通过翻边与外壳的内侧面抵紧,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隔热罩与外壳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加热组件的热量对控制面板组件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边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向所述外壳的中心方向凸起,所述隔热罩自所述外壳的内侧面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至所述控制面板组件。
如此设置,凸边设置在外壳的内侧面,且隔热罩也装设于外壳内侧,可以充分利用外壳的内部空间,避免控制面板组件外凸过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组件包括固连至所述外壳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隔热罩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并固定至所述连接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隔热罩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的定位孔。
如此设置,安装架与隔热罩之间连接稳固,可以使隔热罩与外壳之间形成可靠的抵压接触关系,避免加热组件的热量自两者之间的缝隙传递至控制面板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侧开口,所述隔热罩正对所述侧开口且具有与所述侧开口连通的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朝远离所述外壳内侧的方向内凹,当所述控制面板组件固定至所述外壳时,所述控制面板组件与所述腔室的腔壁之间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隔热罩朝向外壳的内侧凹陷形成所述腔室,该腔室使得控制面板组件装设至外壳后,能够与隔热罩之间保持互不接触,避免隔热罩与控制面板组件接触而进行热传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罩设置为金属隔热罩。
如此设置,金属隔热罩能够将部分辐射的热量反射回去,在分隔加热组件和控制面板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控制面板组件受加热组件的热辐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加热组件的热辐射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为绝热安装架。
如此设置,金属隔热罩将加热组件的辐射热量反射至远离控制面板组件,绝热安装架进一步以隔热的方式减少热量的传导,如此,尽可能的减小控制面板组件内的控制电路板受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嵌装于所述外壳内的保温罩以及装设于所述保温罩底部的加热元件,所述隔热罩适应于所述保温罩的侧壁呈弧形设置。
如此设置,保温罩可以对放入其中的内锅进行保温,同时也隔离了该内锅向外散热,减少保温罩与外壳之间的热量,进而减少了热量对于控制面板组件的影响,同时,隔热罩与保温罩的侧壁适应而设置为弧形,也可以充分利用保温罩与外壳之间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外壳与隔热罩分解结构图;
图3为外壳与隔热罩相互固定后的结构图;
图4为烹饪器具的剖面视图;
图5为隔热罩的剖面图,其中,两个截断线之间的反射板处被截断;
图6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其中显示了当隔热罩与安装架固定后,翻边与外壳内侧壁的抵靠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侧开口;11、凸边;2、底座;3、加热组件;30、保温罩;31、加热元件;4、控制面板组件;40、安装架;400、连接柱;401、定位柱;41、控制电路板;5、罩板;6、隔热罩;60、侧板;600、翻边;61、反射板;610、折边;611、连接孔;612、定位孔;62、腔室;7、中板;8、连接件;9、内锅。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包括外壳1、底座2以及加热组件3,外壳1上装设有控制面板组件4,外壳1内还设置有内锅9,待烹饪食材放置于内锅9中,加热组件3对内锅9进行加热,控制面板组件4则用于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如烹饪温度、烹饪时间等。
外壳1上还装设有隔热罩6,该隔热罩6将控制面板组件4与加热组件3隔开,通过隔热罩6的设置,将控制面板组件4与加热组件3分隔开,可以减少加热组件3的热量对控制面板组件4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罩6设置为金属隔热罩,该金属隔热罩朝向外壳1内部的一侧面设置为反光面或者具有反射涂层,从而使得加热组件3辐射至该隔热罩6的热量被反射回去,以减少加热组件3以热辐射形式向外散失的热量,同时,减少控制面板组件4处所受的温度影响。
外壳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凸边11,该凸边11的形状与隔热罩6开口侧的内缘形状向适配,如此,在安装隔热罩6时,隔热罩6的开口朝向外壳1的内侧壁并罩设于凸边11外侧,隔热罩6通过连接件8穿连固定至控制面板组件4上。如此,隔热罩6通过与凸边11的配合,在外壳1上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仅通过连接件8即可实现其与控制面板组件4的固定连接,简化了隔热罩6的连接结构。
当隔热罩6的材料选择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时,其与凸边11套接时两者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卡固力,即,隔热罩6的开口侧内缘也可以弹性抵压凸边11的外侧边缘,从而,除了连接件8的紧固作用外,隔热罩6还可以通过这个弹性低压力与凸边11初步固定,凸边11不仅可以限制隔热罩6的变形,还能够在装配时起到初步定位隔热罩6的作用。
参考图4和图6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罩6具有朝向外壳1内侧内凹的腔室62,这样,隔热罩6安装于外壳1的内侧时,内凹的腔室62与外壳1的内侧壁面之间间隔设置,控制面板组件4装设至外壳1时,可以与隔热罩6前后间隔,避免两者之间接触传热,进一步减少控制面板组件4受到加热组件3发出的热量影响。
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上设置有侧开口10,凸边11沿侧开口10的边缘朝向外壳1内侧凸起,控制面板组件4也固定至该凸边11上。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侧开口10的三侧边缘(除下端边缘外)均设置有凸边11,且凸边11连续绕设于侧开口10的边缘处。控制面板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至外壳1上的安装架40,以及与所述安装架40固定连接的控制电路板41,控制电路板41通过与安装架40外侧面的固定而实现与外壳1的固定连接,当隔热罩6与外壳1相对固定后,控制面板组件4的部分结构位于腔室62内。安装架40的上端自侧开口10伸入至外壳1的内侧,并与上侧的凸边11固定连接,安装架40的两侧在外壳1的外部侧面抵靠至两侧的凸边11上,如此,安装架40与外壳1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可靠。
外壳1上还可以设置有罩板5,该罩板5与控制电路板41之间还设置有按键架,罩板5将控制电路板41完全罩设,按键架上的按键穿过罩板5上的按键孔伸出至罩板5外侧,按键的另一侧对应于控制电路板41上的可按压区域,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通过按压罩板5上伸出的按键,即可通过该按键按压控制电路板41,进而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程序。在外壳1上设置有侧开口10的实施方式中,罩板5完全覆盖该侧开口10,且部分罩板5还可以延伸至底座2并与之固定。
参考图4至图6中所示,隔热罩6包括侧板60以及反射板61,其中,反射板61为基本竖直设置的部分板体,隔热罩6的其余位于反射板61边缘的板体为所述侧板6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侧板60自反射板61的边缘朝向外壳1的内侧壁倾斜延伸,从而形成隔热罩6上的腔室62。侧板60的边缘具有翻边600,当隔热罩6固定连接至外壳1的内侧时,翻边600抵压于外壳1的内侧面上,从而使得隔热罩6与外壳1的内侧面贴合并抵紧,减少甚至消除两者抵压处的缝隙,从而减少加热组件3的热量向控制面板组件4的传递。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侧开口10的下端边缘未设置凸边11,隔热罩6的底边与外壳1之间无套接关系,为了进一步加强隔热罩6的抗变形能力,隔热罩6靠近底座2的一端还设置有折边610。
在外壳1上设置有凸边11的实施方式中,翻边600抵压于外壳1上位于凸边11上侧的内表面,从而使得隔热罩6具有更好的分隔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架40为绝热安装架,其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如树脂、塑料等材料制成,由于隔热罩6上设有腔室62,安装架40位于该腔室62内且与隔热罩6之间间隔设置,这样,隔热罩6将加热组件3向外辐射的热量反射回去,减少腔室62所受热辐射的影响,绝热安装架将腔室62的温度隔离,减少热量向安装架40另一侧面的控制电路板41的传递,如此,可以使控制电路板41更少的受到加热组件3的高温影响,烹饪器具的耐用度及用电安全性更高。
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隔热罩6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架40,从而通过安装架40与外壳1固定,即,安装架40与外壳1上的凸边11固定,隔热罩6固定至安装架40,从而使得翻边600抵压于外壳1的内侧面上。安装架40与隔热罩6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连接柱400,另一者上设置有连接孔611,连接件8穿过所述连接孔611并固定至连接柱400内,从而实现隔热罩6与安装架40的相对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架40与隔热罩6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401,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612,所述定位柱401穿设于所述的定位孔612内。定位柱401可以与定位孔612之间紧配合,从而使得定位柱401和定位孔612能够起到辅助固定隔热罩6与安装架40的作用。
较佳地,定位柱401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连接柱400的两侧。在安装架40采用绝热安装架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柱400及定位柱401可以设置于安装架40上,隔热罩6上开设连接孔611和定位孔612,这样,安装架40可以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一体注塑形成。
参考图1和图5中所示,外壳1上远离底座2安装的一端设置有中板7,加热组件3包括嵌装于外壳1内的保温罩30以及装设于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加热元件31,保温罩30的上端与中板7固定连接。保温罩30基本平行于外壳1的内侧壁,隔热罩6适应于保温罩30的侧壁形状设置为弧形,以充分利用外壳1与保温罩30之间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外壳(1)、底座(2)以及加热组件(3),所述外壳(1)上装设有控制面板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有凸边(11),所述外壳(1)上还装设有隔热罩(6),所述隔热罩(6)将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与所述加热组件(3)隔开;
所述隔热罩(6)的开口侧的内缘形状适配于所述凸边(11)的外缘形状,所述隔热罩(6)罩设固定至所述凸边(11)外侧,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与所述隔热罩(6)之间还设置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将所述隔热罩(6)固连至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6)的边缘具有翻边(600),当所述隔热罩(6)相对于所述外壳(1)固定时,所述翻边(600)抵压于所述凸边(1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边(11)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向所述外壳(1)的中心方向凸起,所述隔热罩(6)自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通过所述连接件(8)固定至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包括固连至所述外壳(1)的安装架(40),所述安装架(40)上设置有连接柱(400),所述隔热罩(6)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孔(611),所述连接件(8)穿过所述连接孔(611)并固定至所述连接柱(4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0)与所述隔热罩(6)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401),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612),所述定位柱(401)穿设于所述的定位孔(6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侧开口(10),所述隔热罩(6)正对所述侧开口(10)且具有与所述侧开口(10)连通的腔室(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62)朝远离所述外壳(1)内侧的方向内凹,当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固定至所述外壳(1)时,所述控制面板组件(4)与所述腔室(62)的腔壁之间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6)设置为金属隔热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0)为绝热安装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嵌装于所述外壳(1)内的保温罩(30)以及装设于所述保温罩(30)底部的加热元件(31),所述隔热罩(6)适应于所述保温罩(30)的侧壁呈弧形设置。
CN201922423222.5U 2019-12-26 2019-12-2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704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3222.5U CN211704319U (zh) 2019-12-26 2019-12-2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3222.5U CN211704319U (zh) 2019-12-26 2019-12-2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4319U true CN211704319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2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3222.5U Active CN211704319U (zh) 2019-12-26 2019-12-2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4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41444B1 (ko) 전기오븐레인지의 오븐도어 구조
CN2103836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704319U (zh) 烹饪器具
JP4799271B2 (ja) 炊飯器
JP3590968B2 (ja) 保温釜
CN211795961U (zh) 内衬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791154U (zh) 电暖桌的桌板组件以及电暖桌
CN216962187U (zh) 煎烤机
CN217088352U (zh) 具有包边的面板组件以及保温装置
CN214258920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33898U (zh) 烹饪器具
CN211609197U (zh) 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09733431U (zh) 一种带侧部电磁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5686664U (zh) 一种可视化烹饪器具
CN218651354U (zh) 烹饪器具
CN216602467U (zh) 烹饪器具
CN210624614U (zh) 电陶炉
CN218651353U (zh) 烹饪器具
EP2102559B1 (en) Built-in cooking appliance
CN211093398U (zh) 带有煎煮功能的电热杯
CN211673752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其上盖
JP4310811B2 (ja) 炊飯器
CN207912549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JP2002177142A (ja) 保温釜
JP4862869B2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