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0633U - 手持云台 - Google Patents

手持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0633U
CN211700633U CN202020091616.5U CN202020091616U CN211700633U CN 211700633 U CN211700633 U CN 211700633U CN 202020091616 U CN202020091616 U CN 202020091616U CN 211700633 U CN211700633 U CN 211700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tact
electrical contact
handle
subunits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16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帝
浦汉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xia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16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0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0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0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包括:手柄、PCB印制电路板与电接触单元;手柄包括内腔,PCB设置在内腔中;电接触单元紧贴于PCB,且电接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的侧面或手柄的后面,其中手柄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该方案中能够在不影响终端与手持云台进行通信的前提下,避免挤占手持云台中其他元件的空间,从而避免干扰手持云台上其他元件的设置,降低了手持云台的设计难度与生产难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手持云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云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拍摄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摄像头等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拍摄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作为一种能够为拍摄装置(例如数码相机、摄像头或配备有摄像头的手机)提供较为稳定拍摄条件的设备,云台成为许多用户的常用产品。
相关技术中,手持云台在拍摄时往往需要与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进行电连接,以便云台所搭载的摄像装置能够与终端进行通信。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手持云台上设置接口组件例如USB接口组件等,并通过该接口组件与终端进行通信。
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使用户能够较为方便的携带,手持云台的体积逐渐缩小,而由于标准接口组件例如USB接口组件等往往体积较大,会挤占手持云台上其他元件例如控制元件的空间,可能导致干扰手持云台上其他元件的设置,增加了手持云台的设计难度与生产难度,从而损害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手持云台,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接口组件可能干扰控制元件的设置,增加手持云台的设计难度与生产难度,使用户无法较为方便的操作控制元件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云台,其包括:手柄、PCB印制电路板与电接触单元;
手柄包括内腔,PCB设置在内腔中;
电接触单元紧贴于PCB,且电接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的侧面或手柄的后面,其中手柄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接触单元包括两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K个电接触组件,K≥1;
两个电接触子单元分别紧贴于PCB的正反两面,两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另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K=6。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接触单元的电接触组件均紧贴于PCB的同一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接触单元包括12个电接触组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接触单元包括M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N个电接触组件,其中M≥3,N≥1;
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1个电接触子单元贴合在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个电接触子单元的上方,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M个电接触子单元与PCB贴合,i≥1,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M个电接触子单元其他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
M=3,N=4;
或,M=4,N=3;
或,M=6,N=2;
或,M=12,N=1。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手持云台还包括设置在手柄正面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用于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的快门按键、用于控制拍摄装置启闭的电源按键或用于控制拍摄装置姿态的姿态摇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手持云台还包括用于插接存储元件的卡槽、用于显示拍摄装置的拍摄内容的显示屏、充电接口、用于接收音频信号的麦克风、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显示屏以设置于手柄侧壁的第一面;
卡槽以及充电接口设置于手柄侧壁与第一面相邻的任一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手持云台包括云台支架;
云台支架包括与手柄活动连接的偏航轴组件、与偏航轴组件活动连接的横滚轴组件、以及与横滚轴组件活动连接的俯仰轴组件,拍摄器搭载于俯仰轴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手持云台包括手柄、PCB印制电路板与电接触单元;手柄包括内腔,PCB设置在内腔中;电接触单元紧贴于PCB,且电接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表面。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紧贴于手柄内腔中PCB的电接触单元,并确保电接触单元中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的侧面或手柄的后面,其中手柄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由于紧贴PCB的电接触单元包括电接触组件,而电接触组件的体积较小,方便设置,因此在露出手柄表面的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与终端电连接时,使终端能够与手持云台进行通信,因此上述方案在不影响终端与手持云台进行通信的前提下,避免挤占手持云台中其他元件的空间,从而避免干扰手持云台上其他元件的设置,降低了手持云台的设计难度与生产难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单元件或单元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水平面方向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个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单元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单元”、“后单元”、“下单元”和/或“上单元”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水平面方向剖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横向剖视图。其中,手持云台100,包括:手柄101、PCB印制电路板102与电接触单元103,其中,手柄101包括内腔104,PCB 102设置在内腔104中,电接触单元103紧贴于PCB 102,且电接触单元103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105,电接触组件105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101外壁露出手柄101的侧面或者手柄101的后面,其中手柄101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手持云台包括手柄、PCB印制电路板与电接触单元;手柄包括内腔,PCB设置在内腔中;电接触单元紧贴于PCB,且电接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表面。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紧贴于手柄内腔中PCB的电接触单元,并确保电接触单元中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手柄外壁露出手柄的侧面或手柄的后面,其中手柄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由于紧贴PCB的电接触单元包括电接触组件,而电接触组件的体积较小,方便设置,因此在露出手柄表面的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与终端电连接时,使终端能够与手持云台进行通信,因此上述方案在不影响终端与手持云台进行通信的前提下,避免挤占手持云台中其他元件的空间,从而避免干扰手持云台上其他元件的设置,降低了手持云台的设计难度与生产难度,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接触单元包括两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K个电接触组件,K≥1。其中,两个电接触子单元分别紧贴于PCB的正反两面,两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另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例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如图3中所示,电接触单元包括第一电接触子单元1031与第二电接触子单元1032,第一电接触子单元1031紧贴于PCB 102的上表面,第二电接触子单元1032紧贴于PCB 102的下表面,第一电接触子单元1031中的电接触组件105的位置与第二电接触子单元1032中电接触组件105的位置对齐。其中,可以如图3所示,令K=6,即电接触单元包括12个电接触组件,其中6个电接触组件紧贴于PCB的上表面,另外6个电接触组件紧贴于PCB的下表面。
通过使电接触单元包括两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K个电接触组件,K≥1,并使两个电接触子单元分别紧贴于PCB的正反两面,两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另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上述方案能够避免因在PCB的任一面设置过多的电接触组件而导致占用PCB任一面上方较多空间以至于增加手柄的厚度,因此该方案能够减少手柄的厚度,便于用户握持手柄,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电接触单元103的电接触组件105均紧贴于PCB的同一面。其中,可以如图3所示,电接触单元可以包括12个电接触组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1个电接触子单元贴合在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个电接触子单元的上方,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M个电接触子单元与PCB贴合,i≥1,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M个电接触子单元其他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
例如,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可以令M=3,N=4,即电接触单元103包括3个电接触子单元:第三电接触子单元1033、第四电接触子单元1034、第五电接触子单元1035,每个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4个电接触组件105。在3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2个电接触子单元即第四电接触子单元1034贴合在第1个电接触子单元即第三电接触子单元1033的上方、第3个电接触子单元即第五电接触子单元1035贴合在第2个电接触子单元即第四电接触子单元1034上方,并且第三电接触子单元1033、第四电接触子单元1034、第五电接触子单元1035中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均对齐
又例如,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纵向剖视图,可以令M=6,N=2,即电接触单元103包括6个电接触子单元1036,每个电接触子单元1036均包括2个电接触组件105。
又例如,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可以令M=12,N=1,即电接触单元103包括12个电接触子单元1037,每个电接触子单元1037均包括1个电接触组件105。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与图9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俯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云台的示意性侧视图,手持云台100还包括设置在手柄101正面的控制单元201。其中控制单元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用于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的快门按键、用于控制拍摄装置启闭的电源按键或用于控制拍摄装置姿态的姿态摇杆。
通过操作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手持云台所搭载的拍摄装置的工作,例如,控制拍摄装置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拍摄装置的拍摄,进一步的,若拍摄装置通过包括多个转动轴的云台支架与云台手柄连接,还可以控制拍摄装置云台支架的姿态变化等,以便于用户对拍摄装置进行快速操作,例如,手持云台还可以包括云台支架,其中云台支架包括与手柄活动连接的偏航轴组件、与偏航轴组件活动连接的横滚轴组件、以及与横滚轴组件活动连接的俯仰轴组件,拍摄器搭载于俯仰轴组件,通过操作控制单元控制云台支架上偏航轴组件、横滚轴组件以及俯仰轴组件,可以达到控制拍摄器的拍摄方向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与图9所示,手持云台100还包括用于插接存储元件的卡槽202、用于显示拍摄装置的拍摄内容的显示屏203、充电接口204。
另外,手持云台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音频信号的麦克风、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显示屏可以设置于手柄侧壁的第一面,卡槽以及充电接口可以设置于手柄侧壁与第一面相邻的任一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单元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单元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PCB印制电路板与电接触单元;
所述手柄包括内腔,所述PCB设置在所述内腔中;
所述电接触单元紧贴于所述PCB,且所述电接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接触组件,所述电接触组件的电接触端穿过所述手柄外壁露出所述手柄的侧面或所述手柄的后面,其中所述手柄的正面用于设置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单元包括两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所述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K个电接触组件,K≥1;
所述两个电接触子单元分别紧贴于所述PCB的正反两面,所述两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另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K=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单元的电接触组件均紧贴于所述PCB的同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单元包括12个电接触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单元包括M个电接触子单元,每个所述电接触子单元均包括N个电接触组件,其中M≥3,N≥1;
所述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1个电接触子单元贴合在所述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i个电接触子单元的上方,所述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第M个电接触子单元与所述PCB贴合,i≥1,所述M个电接触子单元中任一个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与所述M个电接触子单元其他电接触子单元的电接触组件的位置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
M=3,N=4;
或,M=4,N=3;
或,M=6,N=2;
或,M=12,N=1。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柄正面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用于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的快门按键、用于控制所述拍摄装置启闭的电源按键或用于控制拍摄装置姿态的姿态摇杆。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用于插接存储元件的卡槽、用于显示拍摄装置的拍摄内容的显示屏、充电接口、用于接收音频信号的麦克风、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显示屏以设置于所述手柄侧壁的第一面;
所述卡槽以及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手柄侧壁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任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包括云台支架;
所述云台支架包括与所述手柄活动连接的偏航轴组件、与所述偏航轴组件活动连接的横滚轴组件、以及与所述横滚轴组件活动连接的俯仰轴组件,拍摄器搭载于所述俯仰轴组件。
CN202020091616.5U 2020-01-15 2020-01-15 手持云台 Active CN211700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1616.5U CN211700633U (zh) 2020-01-15 2020-01-15 手持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1616.5U CN211700633U (zh) 2020-01-15 2020-01-15 手持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0633U true CN211700633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1616.5U Active CN211700633U (zh) 2020-01-15 2020-01-15 手持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0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2338B2 (en) Camera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62230A1 (en) Interactive digital camera for live crop editing and recording of video streams
TW201503681A (zh) 智慧型手機的附加式相機
TWM546639U (zh) 環景影像捕捉裝置
KR20180024752A (ko) 셀프 촬영용 스틱
US2017020167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007399B (zh) 双摄像头移动终端
CN211700633U (zh) 手持云台
US20190028578A1 (en)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omprising a smarphone, a keyboard and a tablet, all fitted together, which can capture images
US10567627B2 (en) Point of view camera and imaging device
CN206865515U (zh) 可调节的3d拍照手机壳
CN212156578U (zh) 手持云台
CN201699828U (zh) 一种具有可两侧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数码相机
CN112492128A (zh) 拍摄装置及拍摄系统
WO2020138533A1 (ko) 동영상 촬영을 위한 스마트폰 짐벌
CN212156577U (zh) 手持云台
CN212156579U (zh) 手持云台
CN212005114U (zh) 手持云台
CN212156580U (zh) 手持云台
US2004008066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3522066U (zh) 相机模组、相机组件及终端
KR20220055104A (ko) 전방향 영상 촬영장치
CN112648479B (zh) 一种人脸识别跟踪的云台支架的使用方法
CN212004833U (zh) 手持云台
CN210578844U (zh) 拍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