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9952U -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9952U
CN211689952U CN202020004416.1U CN202020004416U CN211689952U CN 211689952 U CN211689952 U CN 211689952U CN 202020004416 U CN202020004416 U CN 202020004416U CN 211689952 U CN211689952 U CN 211689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nd
guide
pair
saddle groove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44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晓涛
潘桂林
陈善波
卢也森
董勤军
蒋健
王敏
陈斌
彭志辉
孟奎
程茂林
管政霖
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Minjiang River Bridge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Minjiang River Bridge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Minjiang River Bridge Co ltd,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Wenzhou Minjiang River Brid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044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9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9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9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用于索股入鞍槽施工时将所述索股快速引导至鞍槽内,所述索股入鞍引导小车包括车架,其包括倾斜设置的溜板,所述溜板一端延伸引导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所述索股沿所述溜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并进入所述鞍槽;所述溜板远离所述鞍槽的入口处的另一端设置有预整形架,用于将所述索股整理成预制形状。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稳定、快速将索股引导入鞍的技术效果可广泛应用于索股引导入鞍的小车制造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股引导入鞍的小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背景技术
在桥梁主塔座安装索股的过程中,需要将多根索股置于不同的鞍槽中,而索股进入鞍槽时,需要不断的调整索股的位置,以使索股顺利的进入鞍槽。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吊机配合人工手动整理。而对于更多索股以及更深的鞍槽时,需要设计一种导引设备能够导引索股顺利的进入鞍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快速将索股引导入鞍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用于索股入鞍槽施工时将所述索股快速引导至鞍槽内,所述索股入鞍引导小车包括车架,其包括倾斜设置的溜板,所述溜板一端延伸引导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所述索股沿所述溜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并进入所述鞍槽;
所述溜板远离所述鞍槽的入口处的另一端设置有预整形架,用于将所述索股整理成预制形状。
优选地,所述车架为直角三角形状,其中,所述车架的斜边为所述溜板,且所述溜板自所述预整形架至所述鞍槽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预整形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三对立板,每对所述立板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索股进入该限位空间内被限制成限位空间的形状,所述三对立板包括:
第一对立板之间设置有可沿溜板长度方向自由滚动的第一滚轮;
第二对立板和第三对立板之间的相对侧壁内,分别内陷形成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滚动方向朝向溜槽的长度方向的第二滚轮;
其中,沿逐步远离所述鞍槽的方向,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第三对立板、第二对立板和第一对立板;
当所述索股进入所述第一对立板之间时,位于所述第一对立板之间的第一滚轮,通过外力推动使第一滚轮与所述索股产生摩擦并引导索股进入第二对立板;
当索股进入第二对立板轮以及第三对立板时,均与所述第二对立板以及第三对立板的相对侧壁内的第二滚轮发生滚动摩擦,进而引导所述索股进入溜板。
优选地,所述溜板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溜板和下溜板,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溜板的表面形成引导所述索股下滑的引导面,该引导面沿所述上溜板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弧度。
优选地,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摄像头,用于监控所述索股进入所述鞍槽时与所述鞍槽的匹配度。
优选地,所述车架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可自由移动的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溜板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一对相对设置的导板,一对导板与所述溜板共同形成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设置可沿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引导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索股的一端并沿所述引导槽的引导方向滑动;
所述引导槽远离所述引导装置的始发端具有引导出口,用于对所述引导装置形成限位。
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
一滑移块,其内沿其横向截面具有空腔;
一对引导块,其相对对称设置,所述一对引导块的中部侧面分别铰接于所述滑移块的空腔内壁,一对所述引导块的一端伸出所述滑移块的空腔位于靠近鞍槽方向;
一对限位块,其相对对称设置,分别通过一对连接杆设置在一对引导块的相对侧,且一对所述限位块之间自索股伸入空腔的一端形成直径由大变小的限位通道,且索股刚好被卡设在所述限位通道内;
一对弹簧,其相对设置在所述滑移块的空腔内并位于一对所述限位块的相向侧,且一对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抵于一对所述引导块的相向侧位于靠近鞍槽方向的铰接节段;
所述引导出口包括一对开口与一对所述引导块伸出所述滑移块的部分相对应的梯形槽,一对所述梯形槽引导一对所述引导块位于靠近鞍槽端的铰接节段沿所述滑移块的纵向截面方向发生位移;
其中,当一对所述引导块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朝相向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靠近,当一对所述引导块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通过弹簧回弹复位时朝相对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远离。
优选地,所述梯形槽均包括其开口与所述引导块相对应,且所述梯形槽的内侧壁自外至内逐渐形成平滑的斜面,斜面的引导方向朝向所述溜板的纵向截面外侧;
所述引导块位于所述鞍槽端的端部设置有金属壳,所述梯形槽内设置有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引导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溜板位于鞍槽端的末端的引导腔,其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与所述溜板上表面形成高度空间,用于引导所述索股;
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还嵌置有多个可沿所述溜板的引导方向自由转动的轧辊,每一所述轧辊均为椭圆形。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稳定,三角形的车架具有力学的稳定性;
2、索股引导便捷,通过溜板以及溜板上设置的立板形成的引导槽,使索股能够顺利完成引导,且车架上还设置有预整形架,用于对索股进行形状的整合。
3、安装拆卸方便,引导装置当中的弹簧使用次数达到生先后可通过引导通道的引导方向拆卸引导装置进行维修和更换。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轧辊位于引导腔内的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行走轮,2、车架,3、溜板,4、第一对立板,5、预整形架,6、第二对立板,7、第三对立板,8、摄像头,9、引导装置,10、导板,11、引导腔,12、梯形槽,13、电磁铁,14、索股,901、滑移块,902、引导块,903、限位块,904、连接杆,905、弹簧,1101、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索股14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用于索股14入鞍槽施工时将所述索股14快速引导至鞍槽内,所述索股14入鞍引导小车包括车架2,其包括倾斜设置的溜板3,所述溜板3一端延伸引导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所述索股14沿所述溜板3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并进入所述鞍槽;
所述溜板3远离所述鞍槽的入口处的另一端设置有预整形架5,用于将所述索股14整理成预制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先将索股14的一端从车架2的预整形架5端引入至溜板3,将溜板3远离预整形架5的引导出口正对鞍槽,然后慢慢使车架2发生位移,将索股14慢慢从溜板3引入鞍槽内,完成索股14入鞍施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2为直角三角形状,其中,所述车架2的斜边为所述溜板3,且所述溜板3自所述预整形架5至所述鞍槽方向倾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预整形架5包括间隔设置的三对立板,每对所述立板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索股14进入该限位空间内被限制成限位空间的形状,所述三对立板包括:
第一对立板4之间设置有可沿溜板3长度方向自由滚动的第一滚轮;
第二对立板6和第三对立板7之间的相对侧壁内,分别内陷形成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滚动方向朝向溜槽的长度方向的第二滚轮;
其中,沿逐步远离所述鞍槽的方向,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第三对立板7、第二对立板6和第一对立板4;
当所述索股14进入所述第一对立板4之间时,位于所述第一对立板4之间的第一滚轮,通过外力推动使第一滚轮与所述索股14产生摩擦并引导索股14进入第二对立板6;
当索股14进入第二对立板6轮以及第三对立板7时,均与所述第二对立板6以及第三对立板7的相对侧壁内的第二滚轮发生滚动摩擦,进而引导所述索股14进入溜板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整形架5的目的主要是将待引导入鞍的索股14通过一限制入口规整为预设的尺寸,然后进入溜板3,对索股14起到约束调节作用;
其中,预整形架5的第一立板之间设置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方向与索股14的引导方向相一致,索股14进入时贴合于第一滚轮外侧,通过第一滚轮转动加速索股14的移动,第二对立板6和第三对立板7的相对侧壁内设置第二滚轮,通过第一对立板4的入口形状约束后的索股14进入第二对第三对立板7之间,进行进入溜板3之前的方向,第二对立板6的上部分之间设置有一隔离杆,该隔离杆与第二对立板6之间形成方框体,索股14进入方框内后进入衔接与溜板3起始端位置的第三对立板7,至此索股14进入方向至溜板3上表面。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溜板3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溜板3和下溜板3,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溜板3的表面形成引导所述索股14下滑的引导面,该引导面沿所述上溜板3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弧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溜板3分为两层,结构更加稳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2上还设置有摄像头8,用于监控所述索股14进入所述鞍槽时与所述鞍槽的匹配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摄像头8用于索股14进入鞍槽的实时位置情况。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2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可自由移动的行走轮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溜板3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一对相对设置的导板10,一对导板10与所述溜板3共同形成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设置可沿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引导装置9,用于接收所述索股14的一端并沿所述引导槽的引导方向滑动;
所述引导槽远离所述引导装置9的始发端具有引导出口,用于对所述引导装置9形成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导板10与溜板3之间形成供索股14通过的槽体,避免当索股14在溜板3上滑动时偏离溜板3的引导方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装置9包括:
一滑移块901,其内沿其横向截面具有空腔;
一对引导块902,其相对对称设置,所述一对引导块902的中部侧面分别铰接于所述滑移块901的空腔内壁,一对所述引导块902的一端伸出所述滑移块901的空腔位于靠近鞍槽方向;
一对限位块903,其相对对称设置,分别通过一对连接杆904设置在一对引导块902的相对侧,且一对所述限位块903之间自索股14伸入空腔的一端形成直径由大变小的限位通道,且索股14刚好被卡设在所述限位通道内;
一对弹簧905,其相对设置在所述滑移块901的空腔内并位于一对所述限位块903的相向侧,且一对所述弹簧905的一端分别抵于一对所述引导块902的相向侧位于靠近鞍槽方向的铰接节段;
所述引导出口包括一对开口与一对所述引导块902伸出所述滑移块901的部分相对应的梯形槽12,一对所述梯形槽12引导一对所述引导块902位于靠近鞍槽端的铰接节段沿所述滑移块901的纵向截面方向发生位移;
其中,当一对所述引导块902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朝相向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902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靠近,当一对所述引导块902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通过弹簧905回弹复位时朝相对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902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远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索股14进入引导装置9内,引导装置9沿溜板3起始位置滑动至溜板3与鞍槽的衔接位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将单次索股14入鞍的整体直径设置为刚好大于一对限位块903的直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梯形槽12均包括其开口与所述引导块902相对应,且所述梯形槽12的内侧壁自外至内逐渐形成平滑的斜面,斜面的引导方向朝向所述溜板3的纵向截面外侧;
所述引导块902位于所述鞍槽端的端部设置有金属壳,所述梯形槽12内设置有电磁铁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引导块902进入梯形槽12内,打开电磁铁13开关使引导块902暂时固定于梯形槽12内,待单次索股14入鞍完成后关闭电磁铁1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导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溜板3位于鞍槽端的末端的引导腔11,其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与所述溜板3上表面形成高度空间,用于引导所述索股14;
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还嵌置有多个可沿所述溜板3的引导方向自由转动的轧辊1101,每一所述轧辊1101均为椭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椭圆形的轧辊1101在转动时形成类似于凸轮的转动效应,可以间歇性向下压制索股14进入鞍槽,使索股14入鞍的效果更加明显。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用于索股入鞍槽施工时将所述索股快速引导至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索股入鞍引导小车包括车架,其包括倾斜设置的溜板,所述溜板一端延伸引导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所述索股沿所述溜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所述鞍槽的入口处并进入所述鞍槽;
所述溜板远离所述鞍槽的入口处的另一端设置有预整形架,用于将所述索股整理成预制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直角三角形状,其中,所述车架的斜边为所述溜板,且所述溜板自所述预整形架至所述鞍槽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整形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三对立板,每对所述立板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索股进入该限位空间内被限制成限位空间的形状,所述三对立板包括:
第一对立板之间设置有可沿溜板长度方向自由滚动的第一滚轮;
第二对立板和第三对立板之间的相对侧壁内,分别内陷形成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滚动方向朝向溜槽的长度方向的第二滚轮;
其中,沿逐步远离所述鞍槽的方向,由近及远依次设置第三对立板、第二对立板和第一对立板;
当所述索股进入所述第一对立板之间时,位于所述第一对立板之间的第一滚轮,通过外力推动使第一滚轮与所述索股产生摩擦并引导索股进入第二对立板;
当索股进入第二对立板轮以及第三对立板时,均与所述第二对立板以及第三对立板的相对侧壁内的第二滚轮发生滚动摩擦,进而引导所述索股进入溜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板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溜板和下溜板,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溜板的表面形成引导所述索股下滑的引导面,该引导面沿所述上溜板长度方向的中部朝向外侧凸起形成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摄像头,用于监控所述索股进入所述鞍槽时与所述鞍槽的匹配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可自由移动的行走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板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还设置一对相对设置的导板,一对导板与所述溜板共同形成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设置可沿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的引导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索股的一端并沿所述引导槽的引导方向滑动;
所述引导槽远离所述引导装置的始发端具有引导出口,用于对所述引导装置形成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
一滑移块,其内沿其横向截面具有空腔;
一对引导块,其相对对称设置,所述一对引导块的中部侧面分别铰接于所述滑移块的空腔内壁,一对所述引导块的一端伸出所述滑移块的空腔位于靠近鞍槽方向;
一对限位块,其相对对称设置,分别通过一对连接杆设置在一对引导块的相对侧,且一对所述限位块之间自索股伸入空腔的一端形成直径由大变小的限位通道,且索股刚好被卡设在所述限位通道内;
一对弹簧,其相对设置在所述滑移块的空腔内并位于一对所述限位块的相向侧,且一对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抵于一对所述引导块的相向侧位于靠近鞍槽方向的铰接节段;
所述引导出口包括一对开口与一对所述引导块伸出所述滑移块的部分相对应的梯形槽,一对所述梯形槽引导一对所述引导块位于靠近鞍槽端的铰接节段沿所述滑移块的纵向截面方向发生位移;
其中,当一对所述引导块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朝相向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靠近,当一对所述引导块靠近所述鞍槽端的节段通过弹簧回弹复位时朝相对方向发生位移时,一对所述引导块的铰接部分发生铰接转动,使位于远离所述鞍槽端的节段彼此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均包括其开口与所述引导块相对应,且所述梯形槽的内侧壁自外至内逐渐形成平滑的斜面,斜面的引导方向朝向所述溜板的纵向截面外侧;
所述引导块位于所述鞍槽端的端部设置有金属壳,所述梯形槽内设置有电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溜板位于鞍槽端的末端的引导腔,其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与所述溜板上表面形成高度空间,用于引导所述索股;
所述壳体的顶壁内侧还嵌置有多个可沿所述溜板的引导方向自由转动的轧辊,每一所述轧辊均为椭圆形。
CN202020004416.1U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Active CN211689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416.1U CN2116899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4416.1U CN2116899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9952U true CN211689952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4416.1U Active CN211689952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9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9952U (zh)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CN111041998A (zh) 一种索股入鞍槽引导小车
CN211413236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校直装置
KR840000358A (ko) 성형된 플라스틱 튜브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4190888A (zh) 一种板坯扇形段及板坯扇形段更换系统
CN110424604B (zh) 一种空心叠合楼板
CN115445541A (zh) 一种设有防冒气机构的发烟硫酸塔循环槽
CN111637736B (zh) 一种污泥制砖生产用烘干窑坯料输出装置
CN204122714U (zh) 一种板坯扇形段及板坯扇形段更换系统
CN21986390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架
CN210231137U (zh) 一种用于支撑中空塑料模板的高强异型管及冷弯型钢机
CN209000635U (zh) 一种线缆冷却装置
ITMI950446A1 (it)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formazione regolare di anelli di materiale laminato
CN107983789B (zh) 一种起重机用压箱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15679U (zh) 一种用于生产导光板的辊
CN106006306B (zh) 一种u型轨道行人过街节能电梯
CN211330776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铝合金模板夹持牵引装置
CN216215475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铺设排线装置
CN211050898U (zh) 一种积木玩具的升降底座结构
CN218058048U (zh) 曳引式建筑施工升降机的可调节补偿装置
CN215447150U (zh) 一种scr蜂窝状脱硝催化剂干燥小车一干室内的装置
CN103183278A (zh) 钢丝绳拖动式伸缩罐道
CN214250513U (zh) 玻璃纱干燥设备的上料机构
CN208774389U (zh) 一种不锈钢门板花纹滚压一体成型装置
CN210091814U (zh) 一种送线轧制调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