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6902U -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6902U
CN211686902U CN202021921456.9U CN202021921456U CN211686902U CN 211686902 U CN211686902 U CN 211686902U CN 202021921456 U CN202021921456 U CN 202021921456U CN 211686902 U CN211686902 U CN 211686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nveying
exchange tube
chai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14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于双
张雄辉
石岩
雷健
任海军
刘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Xinyu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14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6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6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6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输送带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若干个所述连接板随所述链条运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软质垫板,所述软质垫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形状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内部设置为小于等于180度的圆弧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有软质垫板,可以与换热管之间柔性加持,保护换热管不受损害;由于换热管在输送过程中可以陷入软质垫板的沟槽当中,起到固定夹持的作用,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振动,进一步保护了换热管,同时提高输送带运输换热管的力;方便更换,降低了施工难度;可以一次运输多个换热管,提高了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穿管效率。

Description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包括诸多类别,其中,管式换热器的常见类型包括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中包括方形或圆形等依据实际要求的不同类型的折流板,折流板是用来改变流体流向的板,常用于管式换热器设计壳程介质流道,根据介质性质和流量以及换热器大小确定折流板的多少。折流板被设置在壳程,它既可以提高传热效果,还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折流板有弓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折流板上开设有几十至上万个板孔,每个板孔中均安装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换热器穿管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穿管的效率,但是随着穿管数量的增加,现有的穿管机的运输带会出现形变导致无法正常高效的进行穿管工作,而且现有的刚性运输容易对换热管造成损坏,降低换热器的质量,同时现有的输送带如出现损坏需要整个替换,施工难度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输送多个换热管、柔性输送且便于更换的输送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若干个所述连接板随所述链条运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软质垫板,所述软质垫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形状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内部设置为小于等于180度的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穿入折流板,所述沟槽之间的距离与折流板上的孔间距相适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链条设置为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链条包括若干个连接件和若干个滚子,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滚子间隔排列,每两个滚子之间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均设置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通孔与链条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链条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链条分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软质垫板通过硫化连接到所述连接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板设置为钢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软质垫板设置为软质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上述输送带,两个所述输送带上下放置,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形成容置换热管的空间,用于运输换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输送带设置有软质垫板,可以与换热管之间柔性加持,保护换热管不受损害。
2、由于换热管在输送过程中可以陷入软质垫板的沟槽当中,起到固定夹持的作用,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振动,进一步保护了换热管,同时提高输送带运输换热管的力。
3、本输送带的连接板设置为钢材,不易形变,可以承受比现有更重的运输物,即可以一次运输多个换热管,提高了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穿管效率。
4、本输送带设置为若干个连接板,当发生部分损坏时,可以直接拆卸损坏的连接板,方便更换,降低了施工难度。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链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
1、连接板;2、链条;3、软质垫板;201、连接件;202、滚子;
20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国家标准中,折流板上的换热管的排列方式包括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且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与换热管的外径相配合,例如:当换热管的外径为19mm时,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25mm,当换热管的外径为25mm时,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32mm,当换热管的外径为32mm时,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为40mm,换热管之间的中心距与换热管的外径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1:换热管中心距与换热管的外径的对应关系
换热管外径d(mm) 10 12 14 16 19 20 22 25 30 32 35 38 45 50 55 57
换热管中心距S(mm) 13~14 16 19 22 25 26 28 32 38 40 44 48 57 64 70 72
折流板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使换热管穿进折流板,具体包括链条2,所述链条2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1,若干个所述连接板1随所述链条2运动,所述连接板1上设置有一软质垫板3,所述软质垫板3上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形状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内部设置为小于等于180度的圆弧形。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所需运输的换热管的大小和数量对连接板1进行替换,从而实现一排换热管的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穿入折流板,沟槽之间的距离与折流板上的孔间距相适应。这样的设计,便于将输送的换热管送入折流板,在输送过程中完成了精确定位管距的工作,降低了工作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链条2设置为环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链条2包括若干个连接件201和若干个滚子202,连接件201与滚子202间隔排列,每两个滚子202之间通过两个连接件201连接,连接件201上均设置一安装板203,安装板203上开设有通孔,连接件201通过通孔与链条2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链条2设置为两个,两个链条2分设在连接板1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质垫板3通过硫化连接到连接板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1设置为钢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质垫板3设置为软质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输送机构,包括两个上述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上下放置,两个输送带之间形成容置换热管的空间,用于运输换热管。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输送带包括两个链条2和若干个连接板1,链条2设置为环形结构,两个链条2相对放置,若干个连接板1排列安装在两个链条2上,每个连接板1的长边的两侧分别于与两个链条2连接,连接板1跟随链条2运动。上述结构便于连接板1的安装与拆卸,当部分连接板1出现损伤时,可以只更换损坏部分,降低了施工难度。
如图2所示,连接板1的相对于安装链条2的一面上安装有一个软质垫板3,软质垫板3的长度与宽度和连接板1相同,软质垫板3设置为软质橡胶等软性材料,连接板1设置为钢材等硬性材料,连接板1与软质垫板3之间通过硫化技术进行连接,通过设置软质垫板3实现换热管与输送带之间柔性连接,避免了传统的连接板1以及其他刚性材料直接输送对换热管造成的损伤,对换热管进行了保护。同时连接板1设置为钢材,不易形变,增加了输送带的承受力,提高输送效率。
软质垫板3上开设有一排与换热管形状相配合的沟槽,换热管放置在沟槽中进行运输,沟槽设置为贯穿软质垫板3短边的通槽,便于放置换热管,沟槽的内部设置为小于等于180度的圆弧,当输送换热管的过程中,换热管可以陷入软质垫板3的沟槽当中,起到固定夹持的作用,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振动,进一步保护了换热管,同时提高输送带运输换热管的力。
为了定位管距方便换热管的穿管动作,两个沟槽之间的间距与待穿管的折流板的孔间距相适应。
如图3所示,链条2包括若干个连接件201和若干个滚子202,连接件201与滚子202间隔排列,每两个滚子202之间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201连接,所述连接件201上均安装一安装板203,所述安装板203上开设有通孔。且在连接板1与软质垫板3的相对位置上配合设置有孔状结构,通孔处设置有螺杆或螺钉用以将链条2与连接板1和软质垫板3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输送机构,该所述机构包括两个上述输送带,两个输送带相对上下放置,中间有沟槽形成容置换热管的空间,用于输送换热管,当两个输送带相对放置时,可以实现对多跟换热管的夹持运输。
两个输送带之间设置有传动部件,用于带动两个输送带可以实现同步反向运动。由于输送带设置为履带结构且在连接板1上设置有软质垫板3,输送机构可以一次输送多个换热管,同时对换热管实现柔性加持,避免换热管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提高输送的效率,保护输送物品。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软质垫板3的沟槽形状可以设置为一种或多种不同规格的形状,根据不同规格的换热管,软质垫板3的沟槽设置为不同的规格,便于输送不同类型的换热管,提高了本输送带的通用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软质垫板3的沟槽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为不同规格的折流板的孔间距,便于定位管距,将换热管顺利送入折流板中。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其他装置的穿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工艺来调整输送带上的沟槽的大小及位置,以适应实际场景下的输送任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链条,所述链条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若干个所述连接板随所述链条运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软质垫板,所述软质垫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换热管形状相配合的沟槽;所述沟槽的内部设置为小于等于180度的圆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换热管穿入折流板,所述沟槽之间的距离与折流板上的孔间距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设置为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包括若干个连接件和若干个滚子,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滚子间隔排列,每两个滚子之间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均设置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通孔与链条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链条分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板通过硫化连接到所述连接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置为钢材。
8.根据权利要求1-4、6、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板设置为软质橡胶。
9.一种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输送带,两个所述输送带上下放置,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形成容置换热管的空间,用于运输换热管。
CN202021921456.9U 2020-09-07 2020-09-07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Active CN211686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456.9U CN211686902U (zh) 2020-09-07 2020-09-07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456.9U CN211686902U (zh) 2020-09-07 2020-09-07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6902U true CN211686902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1456.9U Active CN211686902U (zh) 2020-09-07 2020-09-07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6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6902U (zh) 输送带及安装该输送带的输送机构
RU94023243A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из нескольких параллельн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х обменных труб
EP0843805A4 (en) HEAT EXCHANGER WITH FLEXIBLE TUBE SUPPORT
EP1710527A2 (en) Support for heat exchanger tubes
IT1316392B1 (it)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tubi flessibili,in particolare per autoveicolo
US9618141B2 (en) Assembly of cable and cable support device
CN211686865U (zh) 输送机构及安装有该输送机构的穿管装置
CN107588676B (zh) 一种换热管的限位装置及换热装置
CN111252357B (zh) 一种用于螺旋传热管的包装结构及包装方法
CN214651225U (zh) 一种滚珠网带
CN113606968A (zh) 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
CN214095033U (zh) 冷凝器
CN212244380U (zh) 一种用于螺旋传热管的包装结构
CN220290773U (zh) 一种限位组件和传输机构
CN216661356U (zh) 一种导向传输装置
EP3857158B1 (en) A heat exchanger
CN1979074A (zh) 用一种板型组装出具有对角流及同边流的板式换热器
CN213053569U (zh) 一种轮式夹持机构
CN208450873U (zh) 换热器夹具及使用其的加工系统
CN205661964U (zh) 断续型挡边输送带
CN114643199B (zh) 一种输送效率高的万向球模组带
CN210593769U (zh) 双向转动点纠偏装置
CN211003057U (zh) 多型号流量计流水线板载工装
CN210773614U (zh) 一种基管、翅片复合定位式的翅片换热管束
CN213355198U (zh) 一种大型链节周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6

Address after: No. 801, Unit 3, Building 410, Huizhong North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Patentee after: Zhang Xinyu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57081 No. 8, Shengli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o. 1123, yunmenshan Road,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Dongy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