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0281U - 切刀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切刀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0281U
CN211680281U CN202020153460.9U CN202020153460U CN211680281U CN 211680281 U CN211680281 U CN 211680281U CN 202020153460 U CN202020153460 U CN 202020153460U CN 211680281 U CN211680281 U CN 21168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connecting arm
pressing block
cutter mechanis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34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二龙
邱毅
万志永
叶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534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a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刀机构,涉及锂电行业的卷绕设备技术领域。该切刀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切刀以及压料块;第一切刀安装于刀架,压料块连接于刀架或第一切刀,且压料块能够凸出于第一切刀的刀刃设置,用于在第一切刀切割前压紧物料;压料块能够相对第一切刀沿第一切刀的进刀方向移动,且压料块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极耳的切割操作时因切刀与极耳之间的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切割面毛刺较多且切刀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切刀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行业的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刀机构。
背景技术
切刀是用于进行切削操作的刀具,例如进行车削、镗削、插削、刨削加工时均需要利用切刀。以极耳的切割操作为例,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也就是电池正负两极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极耳的尺寸较小,在进行制片时需要快速、高效、安全的切断以提高极耳的产能以及使用性能。如果极耳切割时受力不均匀,极耳的切割面极易产生较多的毛刺,进而不仅影响极耳的使用性能,而且次品率较高,从而提高成本。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切刀机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刀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极耳的切割操作时因切刀与极耳之间的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切割面毛刺较多且切刀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切刀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切刀以及压料块;
所述第一切刀安装于所述刀架,所述压料块连接于所述刀架或所述第一切刀,且所述压料块能够凸出于所述第一切刀的刀刃设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切刀切割前压紧物料;
所述压料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切刀沿所述第一切刀的进刀方向移动,且所述压料块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刀架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连接柱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压料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源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动力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刀架;
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沿所述连接臂的中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臂能够通过所述刀架带动所述第一切刀同步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连接臂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二者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刀架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并在二者之间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沿所述刀架移动方向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导向杆;
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刀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刀架设置有长度沿所述连接臂的中轴线延伸的导向孔,所述刀架通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所述导向杆相对所述连接臂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位于所述第一切刀的刀刃下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吸尘管;
所述第二切刀背离所述第一切刀的一侧固设有吸尘座,所述第二切刀的刀刃处设置有第一负压孔,所述吸尘座设置有第二负压孔,且所述第一负压孔、所述第二负压孔以及所述吸尘管依次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刀架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臂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连接臂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另一者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切刀机构,包括刀架、第一切刀以及压料块,第一切刀安装于刀架,压料块连接于刀架或者第一切刀,且压料块能够凸出于第一切刀的刀刃设置,以便于在第一切刀切割物料前就能够将物料压紧,进而确保物料在切割时能够相对第一切刀平整的安置在切割的工作台上。同时,因为在压料块凸出于第一切刀的刀刃,因此在第一切刀进行切割时,压料块能够相对第一切刀的沿第一切刀的进刀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一切刀能够接触到物料,并进行切割。当第一切刀完成切割后推刀时,压料块又能够回复初始状态,以进行下一次切割前的压料操作。该切刀机构通过利用压料块在每次第一切刀接触到物料之前就压紧物料,进而确保每次切割时物料处于平整状态,使得物料沿第一切刀的切割方向的每一处的受力均匀,进而减少切割面上出现的毛刺,提高物料使用性能。同时正是因为毛刺减少,从而降低次品率,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正是因为通过压料块的设置提高第一切刀与物料之间的受力均匀,进而延长第一切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刀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刀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刀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0-刀架;11-导向孔;12-安装孔;13-连接孔;20-连接臂;21-卡槽;30-第一切刀;40-动力源;41-卡凸;50-安装座;51-安装腔;60-导向杆;61-垫圈;70-压料块;80-连接柱;90-弹性件;81-柱帽;100-第二切刀;101-第一负压孔;110-吸尘管;120-吸尘座;511-第二限位部;512-第一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申请中所述的物料为连接于电芯的极耳,极耳尺寸较小,且厚度较薄,切割操作极为不便。而且如果极耳的切割面出现毛刺,产生的毛刺会刺穿隔膜,造成正负极短路,严重者会造成锂电池爆炸等安全隐患。在进行极耳切割时,极耳相对于切刀的切割方向不平整,导致极耳沿切割方向的各处承受的切刀施加的切割力不均匀,则极耳的切割面上产生的毛刺更多。针对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刀机构,能够通过压料块70在每次第一切刀30切割前压紧极耳,进而确保极耳相对第一切刀30的切割方向平整,以保证极耳受力均匀。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切刀机构包括刀架10、第一切刀30以及压料块70;第一切刀30安装于刀架10,压料块70连接于刀架10,且压料块70能够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设置,用于在第一切刀30切割前压紧极耳;压料块70能够相对第一切刀30沿第一切刀30的进刀方向移动,且压料块70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刀30固定安装在刀架10上,并能够随刀架10移动,以进行切割操作。同时,压料块70连接于刀架10,能够随刀架10同步移动。以第一切刀30的进刀方向为沿竖直方向为例,则第一切刀30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极耳放置在第一切刀30的下方。第一切刀30的进刀方向即为第一切刀30的切割方向。当第一切刀30竖直下移时进行极耳切割;当第一切刀30完成切割后竖直上移,以便于极耳在切割工作台上移动一段距离,进行再次切割。因为压料块70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故而在第一切刀30每次接触到极耳以进行切割之前,压料块70都能够先接触到极耳并将极耳相对于切割工作台压紧,确保极耳平整的置于切割工作台。而且随着第一切刀30逐渐靠近极耳,压料块70施加给极耳到压紧力逐渐增加,以提高极耳的平整度。此时,当第一切刀30进行极耳切割时,正是因为极耳时平整的压紧在切割工作台上,故而极耳与第一切刀30接触时,极耳沿切割方向的每一处的作用力都是均匀的,即极耳承受第一切刀30的切割力均匀,进而减少极耳切割面上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毛刺,从而提高极耳的使用性能,同时延长第一切刀30的使用寿命。另外,正是因为极耳切割面上的毛刺减少,从而降低极耳的次品率,降低制造成本。其中,正是因为压料块70具有相对第一切刀30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故而在压料块70先压紧在极耳时,刀架10会带动第一切刀30继续下移,此时压料块70凸出于第一切刀30压紧在极耳的动作并不会对第一切刀30的继续下移造成障碍,反而压料块70相对第一切刀30有竖直上移的运动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运动趋势并不是说压料块70真的会竖直上移,因此压料块70压紧在极耳上,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刀架10带动第一切刀30还具有竖直下移的运动,进而如果以第一切刀30为基准的话,压料块70相对第一切刀30竖直上移)。而且,也正是因为压料块70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故而在完成极耳切割操作后,刀架10带动第一切刀30竖直上移,当第一切刀30脱离极耳后,压料块70又回复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的状态,进而确保在下一次切割先压紧极耳。
需要说明的是,压料块7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切刀30,其只要能够确保在第一切刀30接触到极耳前,压料块70能够先接触到极耳,并随着第一切刀30逐渐靠近极耳,压料块70相对极耳施加的压紧力越大,即确保极耳在切割时相对第一切刀30和切割工作台平整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6,优选的,刀架10设置有安装孔12;切刀机构还包括连接柱80和弹性件90,弹性件90安装于安装孔12,连接柱80的一端伸入安装孔12并连接于弹性件90,连接柱80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孔12并连接于压料块70。
具体的,刀架10上设置有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孔12,连接柱80朝向刀架10的一端能够插入安装孔12内,与弹性件90固接,连接柱80远离刀架10的一端位于安装孔12的外侧,并与压料块70固接。在压料块70的初始状态时,压料块70的底面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以便于优先接触到极耳。当压料块70接触到极耳后,第一切刀30继续靠近极耳进行切割操作。此时,因为压料块70随刀架10同步移动,故而第一切刀30继续靠近极耳的过程中,压料块70也有同步的运动趋势。但是因为压料块70压紧在极耳上,故而支撑极耳的切割工作台对压料块70产生反作用力,即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会促使压料块70通过连接柱80挤压弹性件90,此时弹性件90压缩产生弹性势能。弹性件90对连接柱80有反作用力,以促使连接柱80具有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连接柱80能够将该作用力传递至压料块70,以使压料块70作用于极耳的压紧力逐渐增大。当第一切刀30完成切割操作后,随刀架10竖直上移,此时压料块70也随刀架10同步移动,压料块70承受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压料块70作用于极耳的压紧力也逐渐减小。弹性件90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推动连接柱80竖直下移的动力势能,连接柱80竖直下移推动压料块70也竖直下移,进而使得压料块70的底部逐渐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待压料块70完全脱离极耳时,压料块70的底部明显凸出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
其中,弹性件90采用压缩弹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2沿竖直方向贯穿刀架10设置,连接柱80包括用于与压料块70固接的第一端和能够从安装孔12的顶部伸出的第二端,且第二端连接有柱帽81,柱帽81朝向刀架10的端面能够抵接于刀架10的顶面,第二端通过柱帽81固定于刀架10。第一端与第二端通过弹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孔12以刀架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一个安装孔12对应连接一组连接柱80和弹性件90,进而确保压料块70受力均匀。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图5和图6,优选的,切刀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源40的连接臂20,连接臂20远离动力源40的一端连接于刀架10;动力源40用于驱动连接臂20沿连接臂20的中轴线方向移动,连接臂20能够通过刀架10带动第一切刀30同步运动。
在实际使用时,刀架10的移动需要通过动力源40进行驱动,动力源40可以采用气缸,则气缸的活塞杆作为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缸体以与连接臂20连接,通过带动连接臂20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臂20带动刀架10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第一切刀30和压料块70随刀架10同步移动。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连接臂20与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臂20安装在安装座50上,当连接臂20与动力源40拆卸时,相当于将带有第一切刀30、第二切刀100、刀架10的安装座50与动力源40拆卸为两部分。当连接臂20与动力源40连接时,动力源40置于安装座50上,提高动力源40工作时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20设置有卡槽21,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卡凸41,卡凸41与卡槽21卡接配合。具体的,连接臂20远离刀架1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1,动力源40的活塞杆的伸出端设置有卡凸41,卡凸41能够嵌入卡槽21内,进而实现连接臂20与活塞杆的卡接配合,即实现连接臂20相对动力源40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将卡凸41从卡槽21内取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设置卡槽,在连接臂20的顶部设置卡凸,其只要能够通过卡槽与卡凸的卡接配合实现连接臂20相对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刀架10呈门式结构设置,连接臂20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连接臂20呈圆柱体结构设置,则连接臂20的中轴线即为连接臂20的中心轴线。此时,假设刀架10能够做回转运动,则回转中心线即为刀架10的中轴线,也就是门式结构的中心线。在本实施例中,刀架10并不能做回转运动,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所以才假设刀架10能够做回转运动。刀架10的中轴线与连接臂20的中轴线重合,进而确保当动力源40通过连接臂20作用于刀架10时,刀架10沿中轴线的两侧承受到动力源40施加的作用力是相同的,进而确保刀架10受力均匀。当刀架10受力均匀时,随刀架10同步移动的压料块70以及第一切刀30作用于极耳的作用力也是均匀的。
请继续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刀架10设置有连接孔13;切刀机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过连接孔13与连接臂20固接。其中,紧固件采用螺栓,连接孔13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盲孔,且连接孔13的轴线即为刀架10的中轴线,紧固件从连接孔13的底部穿入,并穿过刀架10与连接臂20固接,进而实现连接臂20与刀架10的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图5和图6,优选的,切刀机构还包括安装座50,连接臂20滑动连接于安装座50;安装座50具有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1,二者相对且间隔设置;刀架10安装于第一限位部512与第二限位部511之间,并在二者之间移动。
具体的,安装座50的设置为确保连接臂20以及刀架10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因为刀架10在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1之间移动,进而对第一切刀30相对极耳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均做出限位,确保第一切刀30在进刀切割和退刀时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确保第一切刀30不会移动出整个切刀机构的工作范围内,也就不会造成工作人员损伤。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图5和图6,优选的,安装座50设置有安装腔51,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1分别设置于安装腔51内沿刀架10移动方向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0开设有倒置的“凸”字形的安装腔51,以“凸”字形的安装腔51的底部的长横边为第一边,以中段的短横边为第二边,以顶部的短横边为第三边。则第一边所在的平面为第一限位部512,第二边所在的平面为第二限位部511,刀架10第一限位部512与第二限位部511之间移动,进而对刀架10的移动进行限位。
其中,在安装座50的顶部设置有门型架,动力源40能够安装在门型架的顶部,且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能够穿过门型架的横架与连接臂20卡接配合。门型架的中轴线与连接臂20的中轴线重合,进而确保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安装在门型架的中心处,以确保受力均匀。
请继续参考图1、图3、图5和图6,优选的,切刀机构还包括导向杆60;导向杆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1,刀架10滑动连接于导向杆60。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60沿竖直方向延伸,导向杆60设置在“凸”字形的安装腔51内,且导向杆60的顶端与第一边固接,导向杆60的低端与第二边固接,进而确保导向杆60具备良好的刚性,提高刀架10相对导向杆60滑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刀架10与导向杆60滑动连接,进而刀架10随连接臂20在动力源40的动力下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刀架10能够沿导向杆60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提高刀架10移动的平稳性。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6,优选的,刀架10设置有长度沿连接臂20的中轴线延伸的导向孔11,刀架10通过导向孔11与导向杆60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孔11沿竖直方向贯穿刀架10设置,刀架10通过导向孔11套设在导向杆60的外侧,进而实现刀架10与导向杆60之间的滑动连接。其中,在导向杆60与第二边连接处还设置有垫圈61,通过垫圈61降低刀架10与第二边之间的磨损,也就是降低刀架10与安装座50之间的磨损。
请继续参考图1、图5和图6,优选的,导向杆60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导向杆60相对连接臂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60相对连接臂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导向孔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孔11相对连接臂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导向孔11对应一个导向杆60,进而提高刀架10的受力均匀。
其中,导向杆60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六个,其只要能够沿连接臂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确保刀架10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4和图5,优选的,切刀机构还包括第二切刀100,第二切刀100安装于安装座50,并位于第一切刀30的刀刃下方。具体的,第二切刀100安装在“凸”字形的安装腔51的凸出部,并位于第一切刀30的下方。其中,第一切刀30为动刀,第二切刀100为定刀,相对安装座50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第一切刀30下移以靠近第二切刀100,通过第一切刀30的刀刃和第二切刀100的刀刃的互相配合实现极耳的切割。
请继续参考图1、图4、图5和图6,优选的,切刀机构还包括吸尘管110;第二切刀100背离第一切刀30的一侧固设有吸尘座120,第二切刀100的刀刃处设置有第一负压孔101,吸尘座120设置有第二负压孔,且第一负压孔101、第二负压孔以及吸尘管110依次连通。
具体的,第二切刀100的底部固设有吸尘座120,吸尘座120固设在安装腔51的第三边上。吸尘座1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吸尘管110的能够插入或者连通的通道,同时吸尘座120设置有与该通道连通的第二负压孔。在第二切刀100的刀刃处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二切刀100的第一负压孔101。在实际使用时,吸尘管110远离吸尘座120的一端连接有吸尘装置或者能够产生负压的负压装置。极耳在切割的过程中产生有飞尘,此时开启吸尘装置,吸尘装置产生负压使得位于第一负压孔101处的飞尘能够从第一负压孔101、第二负压孔和通道流向吸尘管110,而后沿吸尘管110流向吸尘装置的灰尘存储腔内,进而实现切割时飞尘的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物料可以是极耳,以便于进行极耳的切割。当然,物料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切割的东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架(10)、第一切刀(30)以及压料块(70);
所述第一切刀(30)安装于所述刀架(10),所述压料块(70)连接于所述刀架(10)或所述第一切刀(30),且所述压料块(70)能够凸出于所述第一切刀(30)的刀刃设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切刀(30)切割前压紧物料;
所述压料块(7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切刀(30)沿所述第一切刀(30)的进刀方向移动,且所述压料块(70)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0)设置有安装孔(12);
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连接柱(80)和弹性件(90),所述弹性件(9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所述连接柱(80)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孔(12)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90),所述连接柱(8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孔(12)并连接于所述压料块(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源(40)的连接臂(20),所述连接臂(20)远离所述动力源(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刀架(10);
所述动力源(4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20)沿所述连接臂(20)的中轴线方向移动,所述连接臂(20)能够通过所述刀架(10)带动所述第一切刀(30)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安装座(50),所述连接臂(20)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50);
所述安装座(50)具有第一限位部(512)和第二限位部(511),二者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刀架(10)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11)之间,并在二者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0)设置有安装腔(51),所述第一限位部(5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511)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腔(51)内沿所述刀架(10)移动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导向杆(60);
所述导向杆(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511),所述刀架(10)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0)设置有长度沿所述连接臂(20)的中轴线延伸的导向孔(11),所述刀架(10)通过所述导向孔(11)与所述导向杆(60)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60)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所述导向杆(60)相对所述连接臂(2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第二切刀(100),所述第二切刀(10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50),并位于所述第一切刀(30)的刀刃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吸尘管(110);
所述第二切刀(100)背离所述第一切刀(30)的一侧固设有吸尘座(120),所述第二切刀(100)的刀刃处设置有第一负压孔(101),所述吸尘座(120)设置有第二负压孔,且所述第一负压孔(101)、所述第二负压孔以及所述吸尘管(110)依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3-10任一项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10)设置有连接孔(13);
所述切刀机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13)与所述连接臂(20)固接。
12.根据权利要求3-10任一项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0)与所述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连接臂(20)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21),另一者设置有卡凸(41),所述卡凸(41)与所述卡槽(21)卡接配合。
CN202020153460.9U 2020-02-05 2020-02-05 切刀机构 Active CN21168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3460.9U CN211680281U (zh) 2020-02-05 2020-02-05 切刀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53460.9U CN211680281U (zh) 2020-02-05 2020-02-05 切刀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0281U true CN211680281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3460.9U Active CN211680281U (zh) 2020-02-05 2020-02-05 切刀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0919A (zh) 一种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具
CN211680281U (zh) 切刀机构
CN201900387U (zh) 一种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夹具
CN212312231U (zh) 一种限高蚀刻模具
CN210452914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飞切机构
CN213672589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盖帽的焊接装置
CN109807466B (zh) 一种电池成组焊接装置
CN216575949U (zh)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夹具
CN21301711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钣金件
CN213409993U (zh) 极耳切刀装置
CN211588159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自动冲压机
CN212858341U (zh) 一种压合机构及焊接装置
CN212599257U (zh) 一种零间隙裁切机构
CN201638879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盖板防爆膜
CN102244227B (zh) 一种电池极柱的冷压方法
CN216706120U (zh) 一种用于插头自动组装设备的剪切机构
CN208976947U (zh) 一种用于切割直流继电器管道的钳刀
CN218799766U (zh) 一种手持式电阻焊接装置
CN220652532U (zh) 一种连接器压接机构
CN217666487U (zh) 一种可换式槽刀刀座
CN214674675U (zh) 一种组合式电刷架
CN212948536U (zh) 一种换向器的云母片快速成型模具
CN215772851U (zh) 一种新型直流电机电刷架
CN221755126U (zh) 焊接工装及焊接设备
CN221485585U (zh) 一种软包电芯短路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00 No. 9, Zhufeng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0 No.15,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erui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