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4005U -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4005U
CN211674005U CN201922204178.9U CN201922204178U CN211674005U CN 211674005 U CN211674005 U CN 211674005U CN 201922204178 U CN201922204178 U CN 201922204178U CN 211674005 U CN211674005 U CN 211674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asing
fan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41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鑫
王琪
曹秀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41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4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4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4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该机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风机,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连通,各第二出风口沿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锐角,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风机启动,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各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排出,空气经各第二出风口形成的多股气流汇集至第一出风口位置,由于各股气流的方向不一致,汇集时会出现对流撞击的情况,降低了气流速度,进而降低了机体的风噪。

Description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清洁设备作为一种辅助设备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用型清洁设备(如吸尘器)以其体积小巧,使用便捷逐渐成为人们家庭必备的电器之一。清洁设备通常包括机体、地刷以及集尘装置,集尘装置和地刷分别与机体连接,机座内的风机启动,使得待清洁面的灰尘等污物进入到集尘装置内,从而实现了清洁操作。
清洁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噪声较大,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降低工作噪声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体,用于清洁设备,所述机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各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体,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外部,第二壳体的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壳体的各个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一出风口连通,风机启动,使得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到机体的内部,并且再依次经各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排出。具体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出风口沿第二壳体的周向上设置,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即各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重合,空气经各第二出风口排出后进入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各股气流汇集至第一出风口位置,由于各股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在汇集时会出现对流撞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经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速度,进而降低了机体的风噪,当机体用于清洁设备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体,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柔性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风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风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柔性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夹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一降噪件,所述第一降噪件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侧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二降噪件,所述第二降噪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为根据如上所述的机体;
尘杯,所述尘杯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体;
地刷,所述地刷连接于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的机体中,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外部,第二壳体的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壳体的各个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壳体的第一出风口连通,风机启动,使得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到机体的内部,并且再依次经各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排出。具体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出风口沿第二壳体的周向上设置,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即各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重合,空气经各第二出风口排出后进入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各股气流汇集至第一出风口位置,由于各股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在汇集时会出现对流撞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经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速度,进而降低了机体的风噪,当机体用于清洁设备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清洁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清洁设备的机体的剖视图(图中黑色箭头为气流方向);
图4为图3中所示机体的A-A部剖视图(图中黑色箭头为气流方向);
图5为图2中所示清洁设备的机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清洁设备;
10为机体,11为第一壳体,111为第一半壳,112为第二半壳,113为格栅,114为把手,115为端盖,1151为第一进风口,12为第二壳体,121为第一部,1211为第二出风口,122为第二部,1221为第二进风口,13为风机,14为第一减振组件,141为第一连接件,142为第一柔性件,15为第二减振组件,151为第二连接件,152为第二柔性件,1521为安装槽,16为第一降噪件,17为第二降噪件,18为进风管;
20尘杯;
30为吸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机体10,用于清洁设备100,机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风机13,第一壳体11设有第一进风口1151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壳体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第二壳体12设有第二进风口1221和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1211,第二进风口1221与第一进风口1151连通,各第二出风口1211沿第二壳体12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出风口121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风机13设置在第二壳体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体10,风机13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内部,第一壳体11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外部,第二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122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进风口1151连通,第二壳体12的各个第二出风口121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出风口连通,风机13启动,使得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1151、第二进风口1221进入到机体10的内部,并且再依次经各第二出风口1211和第一出风口排出。具体地,第二出风口121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出风口1211沿第二壳体12的周向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211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即各第二出风口121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的出风方向不重合,空气经各第二出风口1211排出后进入到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各股气流汇集至第一出风口位置,由于各股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在汇集时会出现对流撞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经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速度,进而降低了机体10的风噪,当机体10用于清洁设备100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外侧,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的开设位置未与各第二出风口1211的开设位置对应,使得气流的能量被消耗在机体10内,当空气经第二壳体12的各第二出风口1211流出时,进入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气流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空间内流动,通过撞击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使得气流的速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流速,使得机体10的风噪进一步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出风口设置有格栅13,通过格栅13对所排空气进行扰流,从而降低了空气的流速,使得风噪进一步降低。
另外,第二出风口1211的设置位置根据气流的汇合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气流汇合时能够形成对流,使得气流的势能被降低,达到降低出风风速和降低整机高频噪音的效果。本申请中,第二出风口121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呈大于0°的预设锐角(如图4所示),该预设角度为45°±15°,从而保证了对流的效果,使得风噪有效降低。
此外,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半壳111、第二半壳112和端盖115,第一半壳111和第二半壳112合围形成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设置在壳体结构的开口位置,同时,第一进风口1151开设在端盖115上,第一出风口开设在第一半壳111和/或第二半壳112上,第一壳体11的结构便于装配,能够有效提升装配的效率,从而降低制造的成本。再者,第一壳体11上设有把手114,设置把手114便于用户使用时的手持以及操作按键的设置,使得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机体10还包括第一减振组件14,第一减振组件14包括第一连接件141,第二壳体12通过第一连接件141与第一壳体11连接。具体地,第二壳体12通过第一连接件141与第一壳体11连接,安装后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间隔设置,位于第二壳体12内的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及噪声能够有效被隔离,从而降低了机体10工作时的振动及噪声,保证了用户使用过程的舒适性。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壳体12包括第一部121和第二部122,第二进风口1221开设在第二部122上,各第二出风口1211开设在第一部121上,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装配时,将第二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1221与第一壳体11的进风对应设置,从而使得空气直接经第一进风口1151和第二进风口1221进入,从而保证机体10具有良好的抽吸力,当机体10用于清洁设备100时,能够有效保证清洁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141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连接件141沿第二壳体12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各第一连接件141沿第二壳体12的周向设置,第二壳体12分别通过各第二连接件151与第一壳体11连接固定,从而提高了第二壳体12的稳定性,避免了位于第二壳体12内的风机13在工作时由于振动造成第二壳体12松动的情况,从而保证机体10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振动及噪声。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件141为压座结构,压座结构便捷装配,并且连接强度及稳定性高,避免了连接位置送到导致的振动及噪声。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41为柔性结构。由于第一连接件141为柔性结构,风机13设置在第二壳体12内,风机13工作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第二壳体12上,通过各个第一连接件141的柔性结构,从而将风机13产生的振动吸收,使得第一壳体11上的振动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第一连接件141为柔性结构,风机13由于振动产生的噪声也被有效降低,使得机体10所产生的噪声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件141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从而保证了第一连接件141的减振降噪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减振组件14还包括第一柔性件142,第一柔性件142夹设于第一进风口1151和第二进风口1221之间。具体地,第一柔性件142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51与第二进风口122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隔离,使得第一壳体11受到风机13工作产生振动及噪声的影响小,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从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柔性件142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从而保证了第一柔性件142的减振降噪的性能。
另外,第一连接件141与第二壳体12的第一部121连接,第一柔性件142与第二壳体12的第二部122配合,通过第一连接件141以及第一柔性件142的设置方式,实现对第二壳体12在不同位置的减振降噪,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机体10的减振降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机体10还包括第二减振组件15,第二减振组件15包括第二连接件151,风机13通过第二连接件151连接于第二壳体12。具体地,风机13通过第一连接件141与第二壳体12连接,安装后的风机13与第二壳体12间隔设置,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及噪声能够有效被隔离,从而降低了机体10工作时的振动及噪声,保证了用户使用过程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51上设有安装槽1521,风机13的一端设置在安装槽1521内。具体地,风机13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连接件141的安装槽1521内,从而实现了风机13的装配,当风机13运行时,能够保证风机13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振动而导致的噪声。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51为柔性结构。通过将第二连接件151设置为柔性结构,能够有效将风机13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机体10的振动及噪声。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连接件151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从而保证了第二连接件151的减振降噪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减振组件15还包括第二柔性件152,第二柔性件152夹设于风机13与第二进风口1221之间。具体地,第二柔性件152设置在风机13与第二进风口1221之间,从而使得风机13与第二壳体12隔离,使得第二壳体12受到风机13工作产生振动及噪声的影响小,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从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柔性件152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从而保证了第二柔性件152的减振降噪的性能。
另外,第二连接件151与第二壳体12的第一部121连接,第二柔性件152与第二壳体12的第二部122配合,通过第二连接件151以及第二柔性件152的设置方式,实现对风机13在不同位置的减振降噪,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机体10的减振降噪,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机体10还包括第一降噪件16,第一降噪件16设于风机13的出风端侧的外部。具体地,第一降噪件16为筒状结构,其套装在风机13的外侧,风机13运行时,空气经风机13的出风侧、第一降噪件16以及各第二出风口1211排出,通过设置第一降噪件16,能够进一步降低风噪,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降噪件16为降噪海绵或消音棉。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机体10还包括第二降噪件17,第二降噪件17设于第一出风口。具体地,第二降噪件17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上且与格栅13配合,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气流经第二降噪件17和格栅13后被排出,通过设置第二降噪件17,能够进一步降低风噪,从而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降噪件17为降噪海绵或消音棉。另外,在第二降噪件17上还可以设置海帕层,从而能够实现对气流的过滤,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清洁设备100,如图1至图5所示,清洁设备100包括机体10、尘杯20、吸尘管30以及地刷40,机体10为根据如上的机体10,尘杯20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在机体10上,吸尘管30的一端连接于机体10的进风管18上,地刷40连接于吸尘管30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100,该清洁设备100的机体10中,风机13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内部,第一壳体11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外部,第二壳体12的第二进风口122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进风口1151连通,第二壳体12的各个第二出风口121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出风口连通,风机13启动,使得空气依次经第一进风口1151、第二进风口1221进入到机体10的内部,并且再依次经各第二出风口1211和第一出风口排出。具体地,第二出风口121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第二出风口1211沿第二壳体12的周向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211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即各第二出风口121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1151的出风方向不重合,空气经各第二出风口1211排出后进入到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各股气流汇集至第一出风口位置,由于各股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在汇集时会出现对流撞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经第一出风口流出的气流速度,进而降低了机体10的风噪,当机体10用于清洁设备100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便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另外,上述清洁设备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体,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两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各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大于0°的预设角度;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一减振组件,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柔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风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风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柔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夹设于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一降噪件,所述第一降噪件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侧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第二降噪件,所述第二降噪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机体;
尘杯,所述尘杯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体;
地刷,所述地刷连接于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
CN201922204178.9U 2019-12-10 2019-12-10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Active CN211674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178.9U CN211674005U (zh) 2019-12-10 2019-12-10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4178.9U CN211674005U (zh) 2019-12-10 2019-12-10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4005U true CN211674005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4178.9U Active CN211674005U (zh) 2019-12-10 2019-12-10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4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17868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4259194U (zh) 风道组件、集尘站及吸尘设备
CN110051271B (zh) 一种兼具电池架及电风机罩功能的支架结构及吸尘器
CN107198492B (zh) 导流组件及吸尘器
CN205458413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1674005U (zh)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10564042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5615768A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1673993U (zh) 机体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0654315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9285355U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
CN218186658U (zh) 一种洗地机
CN214499473U (zh) 风机结构、风机风道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15227156A (zh) 一种洗地机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1460004U (zh) 除螨仪
CN209733836U (zh)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CN209856066U (zh) 风机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1459995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20655480U (zh) 一种清洁器及清洁基站
CN107320015B (zh) 吸尘器
CN214484390U (zh) 一种吸尘器的风道挡尘结构
CN205625802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05458414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4342114U (zh) 减震型电动地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