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3836U -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3836U
CN209733836U CN201920260991.5U CN201920260991U CN209733836U CN 209733836 U CN209733836 U CN 209733836U CN 201920260991 U CN201920260991 U CN 201920260991U CN 209733836 U CN209733836 U CN 209733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body
motor
duct structure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09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冲
程世及
宋武斌
孙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ppy Vacuum Clea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gou Electric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09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3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3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3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及吸尘器,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该风道结构包括吸入管组件、尘杯部分和主体部分;所述吸入管组件包括进气通道,所述尘杯部分包括导气通道,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吸风电机,所述主体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进气端和排风口;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中通过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中的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具有清洁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具有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的优点,一种介于普通家用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之间的家庭清洁类产品,比较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主要用于车内的清洁,对键盘,电器等也有良好效果。缺点是功率较小,吸力不够强劲。
现有吸尘器中,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中的方向均是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得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次转弯,导致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使得清洁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以解决现有吸尘器中,气体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次转弯,导致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使得清洁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提供的风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风道结构,其中,包括吸入管组件、尘杯部分和主体部分;
所述吸入管组件包括进气通道,所述尘杯部分包括导气通道,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吸风电机,所述主体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进气端和排风口;
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通过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中的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具有清洁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进气端对应于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所述排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口沿所述主体部分的周向均布。
过滤后气体沿直线方向进入电机进气端,经过电机排出的气体通过排风口最终导出至主体部分的外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尘杯部分还包括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的旋风分离器;
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导气通道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腔内进行过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器还设置有多个分离锥,多个所述分离锥沿所述第一旋风腔的周向均布;
从所述第一旋风腔过滤后的风进入所述分离锥内进行二次过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棉,气体通过所述过滤棉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设置有尘杯容腔,所述尘杯部分设置于所述尘杯容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后端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将主体部分的后端部分包裹在其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3/4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吸尘器,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风道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吸入管组件处可以连接长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通过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中的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具有清洁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进气端对应于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所述排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口沿所述主体部分的周向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尘杯部分还包括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的旋风分离器;
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导气通道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腔内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后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中尘杯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中电机进气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吸入管组件;2:尘杯部分;3:主体部分;
4:手柄;5:过滤部分;6:吸风电机;
7:排风口;8:电机进气端;9、第一旋风腔;
10、分离锥;11:过滤网;12、出气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中尘杯容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中电机进气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其中,包括吸入管组件1、尘杯部分2和主体部分3;
所述吸入管组件1包括进气通道,所述尘杯部分2包括导气通道,所述主体部分3包括吸风电机6,所述主体部分3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进气端8和排风口7;
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8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8,最后从所述排风口7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8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8,最后从所述排风口7排出,通过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6中的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具有清洁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进气端8对应于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所述排风口7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口7沿所述主体部分3的周向均布。
过滤后气体沿直线方向进入电机进气端8,经过电机排出的气体通过排风口7最终导出至主体部分3的外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棉,气体通过所述过滤棉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8。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3设置有尘杯容腔,所述尘杯部分2设置于所述尘杯容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3连接的手柄4,所述手柄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分3的后端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柄4将主体部分3的后端部分包裹在其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柄4为3/4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吸尘器,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风道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风道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吸入管组件1处可以连接长杆。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结构中,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尘杯部分2还包括过滤部分5,所述过滤部分5包括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的旋风分离器;
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导气通道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腔9内进行过滤。
旋风分离器中间为第一旋风腔9,旋风分离器外套设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上设置有出气端12,当第一旋风腔9中的气体经过出气端12,气体以横向方式由第一旋风腔9中导出,以进入过滤网11与尘杯部分2之间,并围绕过滤网11进行周向方向的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器还设置有多个分离锥10,多个所述分离锥10沿所述第一旋风腔9的周向均布;
从所述第一旋风腔9过滤后的风进入所述分离锥10内进行二次过滤。
多个分离锥10围绕在第一旋风腔9外侧,气体进入过滤网11内部的分离锥10中,在其内部的进行螺旋转动,以进行第二次过滤。
风道的路径为:气体通过进气通道与导气通道进入第一旋风腔9中,再进入尘杯部分2,在尘杯部分2内围绕旋风分离器外的过滤网11进行螺旋转动,以进行初滤,过滤出大颗粒物。气体进入过滤网11内部的分离锥10中,在其内部的进行螺旋转动,以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出小颗粒物。滤出气体由分离锥10的出风端进入过滤棉中,以滤出微小颗粒物;滤后气体沿直线方向进入电机进气端8,经过电机出气端12排出的气体通过排风口7最终导出至主体部分3的外侧。其余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过的风道结构中,气体从吸入管组件1的进气通道,进入尘杯内的导气通道、由尘杯内部导气通道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6中的电机进气端8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中所述进气通道、导气通道和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通过气体进入尘杯的方向、由尘杯内部排出的方向以及进入吸风电机中的方向均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形成直线风轨,可以避免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造成损耗,具有清洁效果好和结构简单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管组件、尘杯部分和主体部分;
所述吸入管组件包括进气通道,所述尘杯部分包括导气通道,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吸风电机,所述主体部分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进气端和排风口;
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和所述电机进气端依次处于同一水平面,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经过所述导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最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进气端对应于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所述排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口沿所述主体部分的周向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杯部分还包括过滤部分,所述过滤部分包括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的旋风分离器;
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导气通道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腔内进行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还设置有多个分离锥,多个所述分离锥沿所述第一旋风腔的周向均布;
从所述第一旋风腔过滤后的风进入所述分离锥内进行二次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端设置有过滤棉,气体通过所述过滤棉进入所述电机进气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分设置有尘杯容腔,所述尘杯部分设置于所述尘杯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后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将主体部分的后端部分包裹在其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为3/4的环状结构。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CN201920260991.5U 2019-02-28 2019-02-28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Active CN209733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0991.5U CN209733836U (zh) 2019-02-28 2019-02-28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0991.5U CN209733836U (zh) 2019-02-28 2019-02-28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3836U true CN209733836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0991.5U Active CN209733836U (zh) 2019-02-28 2019-02-28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38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050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050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3836U (zh) 风道结构及吸尘器
CN110772168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0738419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9674395B (zh) 过滤组件及吸尘器
CN108852172B (zh) 一种螺旋尘气分离装置及气体净化装置
CN211459996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0507242B (zh) 旋风分离装置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530580Y (zh) 旋风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机构
CN112205921B (zh) 吸尘器
CN217791159U (zh) 除螨仪
CN209136436U (zh) 进风机构及吸尘器
CN10564042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4595698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09437154U (zh) 清洁设备
CN109171557B (zh) 一种吸尘器
CN209826544U (zh) 过滤组件及吸尘器
CN109924924B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211324705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13712471A (zh) 清洁设备
CN210989990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19306592U (zh) 一种双杯吸尘器
CN11077216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0354537U (zh) 吸尘器
CN216026745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110754992A (zh) 手持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a, Guanghua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og vacuum clean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6, 1 building, 169 Bei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PUPPY ELECTRONIC APPLIANCES INTERNE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