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4537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4537U
CN210354537U CN201920875940.3U CN201920875940U CN210354537U CN 210354537 U CN210354537 U CN 210354537U CN 201920875940 U CN201920875940 U CN 201920875940U CN 210354537 U CN210354537 U CN 210354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xhaust
air
dust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59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敏
陈闪毅
王朝晖
廖泓斌
黄月林
陈勇
王德旭
李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8759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4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4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45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其中,包括底座和吸尘壳体,底座和吸尘壳体之间通过握持手柄相连,吸尘壳体包括顺次连通的进风腔、除尘腔和排风腔,待处理空气由进风腔的进风口进入吸尘壳体中,流经进风腔、除尘腔、排风腔后,由排风腔的排风口排出吸尘壳体,排风腔设置在吸尘壳体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排风腔上的排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设置,以避免排风口排出的空气直接吹向使用者。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合理排布整机的各部分结构,使得吸尘器的排风位置、方向远离人体,避免排出气体吹向人体,造成不适;同时,整机空间利用率更高,体积更小,也更易收纳。

Description

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用户对吸尘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手持式吸尘器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被广泛用于家庭、汽车等复杂的清洁环境中。
现有手持式吸尘器中大都拥有多层过滤分离气尘的装置,空气中的脏污颗粒被收集在集尘室中,过滤后的洁净气体被排出。虽然现有手持式吸尘器的过滤效果已经很好,但仍有部分小颗粒脏污无法完全过滤,而现有手持式吸尘器的进气口通常位于远离人体手持位置的一端,出风口则位于靠近人体手持位置的一端,进而不可避免地在手持操作的过程中,排风会吹向人体,造成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手持式吸尘器排风位置、方向不合理的问题,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尘器,其中,包括底座和吸尘壳体,底座和吸尘壳体之间通过握持手柄相连,吸尘壳体包括顺次连通的进风腔、除尘腔和排风腔,待处理空气由进风腔的进风口进入吸尘壳体中,流经进风腔、除尘腔、排风腔后,由排风腔的排风口排出吸尘壳体,排风腔设置在吸尘壳体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排风腔上的排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设置,以避免排风口排出的空气直接吹向使用者。
进一步,进风腔的第一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进风口设置在进风腔的第一端,进风腔的第二端与除尘腔相连通。
进一步,除尘腔的第一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除尘腔的第一端为封闭端,除尘腔内部设置有尘杯组件,除尘腔的第二端与排风腔相连通。
进一步,排风腔的第一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排风腔的第一端与除尘腔相连通,排风腔内部设置有电机组件,排风口设置在排风腔的第二端。
进一步,进风腔的中心轴线、除尘腔的中心轴线、排风腔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进一步,除尘腔的中心轴线和排风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进风腔靠近底座设置,除尘腔和排风腔远离底座设置。
进一步,握持手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靠近使用者设置,第二支撑柱远离使用者设置,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形成有握持空腔。
进一步,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除尘腔的位置相连。
进一步,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进风腔的位置相连。
进一步,底座中设置有电池腔,电池组件设置在电池腔中。
进一步,除尘腔与排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
进一步,排风腔中的电机组件与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
进一步,吸尘器为手持式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合理排布整机的各部分结构,使得吸尘器的排风位置、方向远离人体,避免排出气体吹向人体,造成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的拆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的主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中的尘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尘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包括底座10和吸尘壳体,其中,底座10为支撑部件,吸尘壳体为工作部件,底座10和吸尘壳体之间通过握持手柄相连,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手柄拿起吸尘器进行清洁工作。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吸尘壳体包括顺次连通的进风腔20、除尘腔30和排风腔40。其中,进风腔20的第一端远离使用者设置,进风口21设置在进风腔20的第一端,对应地,进风腔20的第二端靠近使用者设置,并与除尘腔30相连通,如图5和图6所示,进风腔20的第二端处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2,除尘腔30上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31,进风腔20中的空气可经由第一连通口22和第二连通口31进入除尘腔30中。
进一步,除尘腔30内部设置有尘杯组件32,除尘腔30的第一端为封闭端,靠近使用者设置,对应地,除尘腔30的第二端为开口端,远离使用者设置,并与排风腔40相连通。应注意的是,除尘腔30中的尘杯组件32可以采用现有吸尘器中的尘杯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分离气、尘的作用即可,不限定具体形式。
进一步,排风腔40内部设置有电机组件41,排风腔40的第一端靠近使用者设置,并与除尘腔30相连通,对应地,排风腔40的第二端远离使用者设置,排风口42设置在排风腔40的第二端。优选的是,除尘腔30与排风腔40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43,电机组件41与排风口4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44,且电机组件41与排风口42之间的第二过滤组件44可采用HEPA过滤组件,以强化空气净化效果。
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除尘腔30的中心轴线和排风腔40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进风腔20的中心轴线与除尘腔30的中心轴线和排风腔4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进风腔20靠近底座10设置,除尘腔30和排风腔40远离底座10设置。简单来说,也就是进风腔20位于下方,除尘腔30和排风腔40位于进风腔20的上方,且除尘腔30靠近使用者设置,排风腔40远离使用者设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进风腔、除尘腔、排风腔的位置就进行灵活调整,如三个腔室的中心轴线都相互平行等,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
由此,如图3所示,箭头所示为空气的流动路径,在排风腔40中的电机组件41的驱动下,待处理空气由进风口21进入进风腔20中,经由第一连通口22和第二连通口31进入除尘腔30中,在除尘腔30中的尘杯组件32的处理后,例如气旋分离,脏污颗粒留在尘杯组件32内部,气、尘得以分离,分离后的空气由除尘腔30进入排风腔40,经过第一过滤组件43、第二过滤组件44的强化过滤后,由排风口42排出,以完成对环境空气的清洁工作。
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排风腔40设置在吸尘壳体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且排风腔40上的排风口42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设置,可有效避免排出吸尘壳体的空气直接吹向使用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握持手柄包括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其中,第一支撑柱51靠近使用者设置,第二支撑柱52远离使用者设置,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之间形成有握持空腔。
优选的是,底座10中设置有电池腔,电池组件11设置在电池腔中;第一支撑柱51的一端与底座10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除尘腔30的位置相连;第二支撑柱52的一端与底座10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进风腔20的位置相连。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支撑柱51作为主要的握持部件,第二支撑柱52作为辅助的握持部件,不仅可以提高握持的便捷性,也可以增强吸尘器整体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合理排布整机的各部分结构,使得吸尘器的排风位置、方向远离人体,避免排出气体吹向人体,造成不适;同时,整机空间利用率更高,体积更小,也更易收纳。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吸尘壳体,底座和吸尘壳体之间通过握持手柄相连,吸尘壳体包括顺次连通的进风腔、除尘腔和排风腔,待处理空气由进风腔的进风口进入吸尘壳体中,流经进风腔、除尘腔、排风腔后,由排风腔的排风口排出吸尘壳体,排风腔设置在吸尘壳体上远离使用者的一侧,排风腔上的排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设置,以避免排风口排出的空气直接吹向使用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进风腔的第一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进风口设置在进风腔的第一端,进风腔的第二端与除尘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除尘腔的第一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除尘腔的第一端为封闭端,除尘腔内部设置有尘杯组件,除尘腔的第二端与排风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排风腔的第一端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第二端为远离使用者的一端,排风腔的第一端与除尘腔相连通,排风腔内部设置有电机组件,排风口设置在排风腔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进风腔的中心轴线、除尘腔的中心轴线、排风腔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除尘腔的中心轴线和排风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进风腔靠近底座设置,除尘腔和排风腔远离底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握持手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靠近使用者设置,第二支撑柱远离使用者设置,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形成有握持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除尘腔的位置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柱的一端与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吸尘壳体上设有进风腔的位置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底座中设置有电池腔,电池组件设置在电池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除尘腔与排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排风腔中的电机组件与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尘器为手持式吸尘器。
CN201920875940.3U 2019-06-11 2019-06-11 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4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5940.3U CN210354537U (zh) 2019-06-11 2019-06-11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5940.3U CN210354537U (zh) 2019-06-11 2019-06-11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4537U true CN21035453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594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4537U (zh) 2019-06-11 2019-06-11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4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21473A (en) * 2022-06-29 2024-02-14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21473A (en) * 2022-06-29 2024-02-14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81484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1489461A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CA2448342A1 (en) Filter assembly for a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CN209317238U (zh) 一种喷涂车间粉尘处理系统
US10716441B2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N210354537U (zh) 吸尘器
CN106388707B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CN212307697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0977118Y (zh) 多功能吹风吸尘器
CN207429057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手持吸尘器
JP2003275150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3319897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216571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09826544U (zh) 过滤组件及吸尘器
CN110652249A (zh) 吸尘器
CN20864059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家用吸尘器
CN218738712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366504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01653344A (zh) 自动打开底盖的集尘桶
CN214634820U (zh) 一种新型脉冲布袋除尘装置
CN110664299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2939552U (zh) 无线大吸力锂电智能吸尘器
CN209220116U (zh) 一种手持式便携吸尘器
CN209285356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7447556U (zh) 带有新型排风口的主机及应用其的吸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