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0595U -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0595U
CN211670595U CN201922496050.4U CN201922496050U CN211670595U CN 211670595 U CN211670595 U CN 211670595U CN 201922496050 U CN201922496050 U CN 201922496050U CN 211670595 U CN211670595 U CN 211670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us duct
rear cover
copper ba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60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兴波
陈孔亮
龚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nway Sou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nway Sou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nway Sou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nway Sou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60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0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0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0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涉及配电技术领域。所述母线槽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母线槽和至少两个外壳连接件,其中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外壳连接件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母线槽配电系统,在母线槽的两端设置外壳连接件,所述外壳连接件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具有可靠的连接定位,便于拆装,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的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所述外壳连接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母线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当所述母线槽为组装式母线槽时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和稳定效果,提高了母线槽配电系统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母线槽配电系统中,母线槽一般是由组装式外壳组成,其需要通过钣金折弯的连接件进行固定加强,但是钣金折弯的连接件安装结构复杂,且容易变形,稳定性差,不易组装,影响母线槽配电系统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母线槽配电系统组装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母线槽和至少两个外壳连接件,其中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外壳连接件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
这样,在母线槽的两端设置外壳连接件,所述外壳连接件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具有可靠的连接定位,便于拆装,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的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所述外壳连接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母线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当所述母线槽为组装式母线槽时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和稳定效果,提高了母线槽配电系统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插接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始端箱,所述外壳连接件至少有三个,所述始端箱、所述外壳连接件和所述中间连接件依次插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且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适于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和多个插座,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前盖板、第一后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板与所述第一后盖板连接处的第一插接结构,多个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板上和/或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第一前盖板与所述第一后盖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二前盖板、第二后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板与所述第二后盖板连接处的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前盖板与所述第二后盖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后盖板包括第三后盖板和第四后盖板,所述第三后盖板与所述第二前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后盖板与所述第二前盖板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三后盖板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第四后盖板盖设于所述操作口处,所述第四后盖板与所述第三后盖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一端开口的封口件,沿着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封口件的开口端与所有所述外壳连接件中的最后一个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外壳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连接件本体的铜排固定槽,且所述铜排固定槽用于与铜排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外壳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铜排固定槽内并与所述铜排固定槽的槽壁连接的调整片,所述调整片用于调节所述铜排固定槽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件与外壳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件与母线槽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连接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槽配电系统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G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H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第一螺纹孔,11-第一前盖板,111-第一面板,112-第二面板,113-第三面板,114-底板,12-第一后盖板,13-第一插接结构,131-第一插接部,1311-第一平直段,1312-第二平直段,1313-第三平直段,1314- 第四平直段,1315-插槽,132-第二插接部,1321-插条,1322-第一连接段,1323-第二连接段,1324-凹槽,2-铜排,3-插座,4-外壳连接件,41-调整片, 42-连接件本体,421-铜排固定槽,422-固定槽,4221-第一固定槽,4222-第二固定槽,423-隔板,424-第一固定孔,425-外圈槽壁,426-内圈槽壁, 427-第二固定孔,428-加强筋,7-中间连接件,71-第二前盖板,72-第二后盖板,721-第三后盖板,722-第四后盖板,8-始端箱,9-封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XYZ坐标系,其中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其中,“前”、“后”、“左”、“右”、“上”和“下”并不构成对具体结构的限定,仅仅基于附图中的位置而言。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文中所有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仅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母线槽和至少两个外壳连接件4,其中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分别位于所述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1和多个插座3,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前盖板11、第一后盖板12、以及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连接处的第一插接结构13,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和/或所述第一后盖板12上,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通过第一插接结构13连接。
结合图1所示,可选地,插座3包括单相插座和三相插座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可以通过母线槽配电系统的安装使用环境选择所述插座3的类型,更具人性化,如此设置,既丰富了插座3的接口类型,使得母线槽配电系统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又提升了母线槽配电系统的实用性。
结合图1所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母线槽还包括铜排2,所述铜排2 设置在外壳1内,且所述铜排2的两端伸出至外壳1外,所述插座3与铜排2电连接,所述插座3用于与数据机箱上的插头相匹配。
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有关“长度方向”的描述,均指铜排2的长度方向或者与铜排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方向(即X轴方向),也就是铜排2中电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与铜排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铜排2呈条形,外壳1的长度方向与铜排2的长度方向相同(即X轴方向),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外壳连接件4在铜排2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它方向的尺寸,但是,为了与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仍以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为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长度方向,即与铜排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另外,虽然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仅描述了配电系统沿X轴方向单条线路配电的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本实用新型可以运用于具有多条线路配电需求的情况,也可以运用于非直线配电的情况,例如中间连接件可以采用“L”结构转换方向,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铜排2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外壳1内,且与外壳1内部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保证铜排2与母线槽连接的稳固性以及母线槽整体的稳固性;铜排2的两端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外壳1外部,以便于多个母线槽之间通过铜排2形成电连接或母线槽直接通过铜排2 与机箱形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板11和/或所述第一后盖板12上,通过插座3与外壳1内铜排2的电连接,实现对插座3的供电,从而通过插座3与机箱上的插头(插头通过电线与机箱电连接)的对接来对机箱进行供电,将母线槽的外壳1设置为插接配合第一前盖板11 和第一后盖板12,便于维护人员通过分离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 对母线槽及其相关部件进行检修维护,例如安装铜排2,检查插座3的连接线。
为便于描述,在本说明书中以铜排2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插座3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为例进行说明,由于铜排2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上,且铜排2与第一前盖板11固定连接,为便于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以及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可拆卸连接,插座3同样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上,且插座3与第一前盖板11固定连接,可以缩短插座3与铜排2 之间的距离,使得插座3与铜排2电连接所用的电线相对较少,以节省成本,且避免了由于插座3设置在第一后盖板12上时,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所用导线对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连接及分离造成阻碍的情况。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前盖板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和底板114;第一面板111 与第三面板113平行设置且第三面板113位于第一面板111前方,第三面板 113垂直于底板114设置;多个插座3设置在第一面板111上。
在上述插座3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的基础之上,底板114平行于图10 中XY平面设置,第三面板113的一侧与底板114固定连接,且第三面板 113垂直于底板114,第三面板113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112固定连接,第一面板111与第三面板113互相平行,且第一面板111位于第二面板112 的背离第三面板113的一侧,即第一面板111与第三面板113分别位于第二面板112的上下两侧,同时第三面板113位于第一面板111前方(图10中 Y轴正方向)。在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插接完成后,铜排2设置在底板114朝向第一后盖板12的一侧,插座3的与机箱上的插头对接的一侧位于第一面板111背离第一后盖板12的一侧,插座3的与铜排2电连接的一侧位于第一面板朝向第一后盖板12的一侧,以便于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以及插座3与机箱的插头的对接。
进一步地,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以及底板114构成第一前盖板 11在图1中Y轴正方向上的凸出部分,凸出部分内部的底板114部分上也设有铜排2,使得插座3用于与铜排2电连接的一端位于铜排上方(图10 中Z轴正方向),方便了插座3与铜排2之间的电连接的走线,避免一个插座的各个接线端与各铜排2的连线之间互相接触,保证了用电安全。
进一步地,第二面板112与底板114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即第二面板112朝向底板114的一侧的侧面与底板114朝向第二面板112的一侧的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以便于在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 113以及底板114构成的凸出部分内设置母线铜板(此时第三面板11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应大于母线铜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且当该夹角大于 90°,则第二面板112会接近插座3,阻碍机箱的插头与插座3之间的对接;当该夹角等于90°时,第二面板112平行于底板114且垂直于第一面板111,使得在插座3与机箱连线的插头对接时,第二面板112能够对机箱的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提供操作空间,方便了在一些不便操作的环境下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具体地,可将插头先置于第二面板上,再与第一面板上的插座3对接,便于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当该夹角小于90°,则第二面板112 的倾斜设置可利于空气中落在第二面板上的灰尘的滑落,以防止第二面板 112上灰尘堆积过多影响到到插座3与机箱插头的电连接以及母线槽的外壳的散热,且第二面板112与第三面板113的夹角为钝角,使得两者连接所形成的第一前盖板11的弯折处不会过于尖锐,产生危险。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图11所示,第一插接结构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条1321和插槽1315 中的一个,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条1321和插槽1315中的另一个,插条1321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且与所述插槽1315形成插接配合。
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一插接结构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 的插接来实现第一前盖板11和第一后盖板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条1321,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槽1315,还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槽1315,第二插接部132 上设有插条1321;通过插条1321与插槽1315插接配合来实现第一插接部 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外壳1上的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设置,因此,插条1321与插槽1315同样沿外壳 1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条1321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沿外壳 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条1321与插槽1315,通过插接配合加固了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图11、图12和图15所示,第一插接结构1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和第一后盖板12上,另一个第一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后盖板12和第一前盖板11上。
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共有两个连接处,由第一前盖板11的两侧与第一后盖板12相应的两侧连接形成;第一插接结构1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和第一后盖板12上,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 插接配合形成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一个连接处,另一个第一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后盖板 12和第一前盖板11上,第二插接部132与第一插接部131插接配合形成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另一个连接处;具体地,为便于描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前盖板11上与第一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中,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靠近插座3位置处的连接处,第二插接部132设置在远离插座位置处的连接处,则第一后盖板12上与第一插接部13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插接部132,与第二插接部13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第一插接部131;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以实现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保证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之间的易于拆卸,便于维护检修。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图11、图12和图15所示,第一前盖板11 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中的一种,第一后盖板12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中的另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前盖板11上与第一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第一插接部131,在第一后盖板12上与第一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二插接部132,还可以在第一前盖板11上与第一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二插接部132,在第一后盖板12上与第一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一插接部131;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后盖板12通过在与第一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第一插接部131或第二插接部132,可使得第一后盖板12与第一前盖板11的连接具有任意性,即在第一后盖板12与第一前盖板11连接时,无需刻意地通过调整第一后盖板12与第一前盖板11的插接方向来对接第一插接部131 和第二插接部132,即可直接与第一前盖板11连接,使得第一后盖板12与第一前盖板11的插接连接更加方便简单。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图11、图14和图17所示,第一插接部131 上设有插槽1315,第一插接部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平直段1312与第三平直段1313的连接处与第一前盖板11或第一后盖板12连接,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 1314围成插槽1315,且插槽1315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插槽1315由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第二平直段1312与第三平直段1313的连接处与第一前盖板11或第一后盖板12连接(由第一插接部131的设置位置决定);第二平直段1312和第四平直段1314均垂直于第一平直段1311、第三平直段1313,也就是第二平直段1312平行于第四平直段1314,第一平直段1311 平行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插槽1315时,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为插槽1315的槽壁,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即第一平直段1311沿垂直于图10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即第三平直段1313 沿垂直于图10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或第一后盖板12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一侧时,由于第一平直段1311的横截面在上下方向(即图1或图 10中Z轴正负方向)上尺寸最大,因此将第一平直段13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类似地,将第三平直段 1313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另外,当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第一前盖板11或第一后盖板12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时,由于第一平直段1311的横截面在前后方向(即图1或图10 中Y轴正负方向)上尺寸最大,因此将第一平直段13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类似地,将第三平直段1313 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如此设置,使得插槽1315的槽壁的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0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类似G形,以便于插槽1315与插条1321的插接配合;围成的插槽1315,其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0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呈L形,在插条1321沿外壳1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后,插槽1315的槽壁能够对插条1321进行限位,且通过插槽1315与插条1321之间的滑动摩擦,进一步地加固插槽1315与插条1321之间的插接配合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图13、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插接部132 上设有插条1321,第二插接部132包括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且第二连接段1323垂直于第一连接段1322设置,第一连接段1322远离与第二连接段1323连接的一侧与第一后盖板12连接,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构成插条1321。
插条1321由互相垂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 1323构成,第一连接段1322远离与第二连接段1323连接的一侧与第一前盖板11或第一后盖板12连接(由第二插接部132的设置位置决定);具体地,在上述的插槽1315由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的基础之上,插条1321与插槽1315插接完成后,插条1321的第二连接段1323朝向插槽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 的一侧的侧面垂直于第一连接段1322朝向第一平直段1311的侧面,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围成槽壁互相垂直的凹槽1324,其中,第一平直段1311与第二平直段1312构成凹槽1324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槽壁,使得插槽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处于凹槽1324内,凹槽1324对第一平直段1311进行限位;且由于插条1321的第二连接段1323处于L形插槽1315内,围成插槽 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共同对第二连接段1323进行限位,即对插条1321进行限位;且由于插条1321的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0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同样呈L形,方便了插条1321与插槽1315的插接配合,且保证了插条1321与插槽1315连接的稳固性。通过插条1321与插槽1315的插接配合,使得第一前盖板11与第一后盖板12的连接的稳固性得以保障,整体上提升了母线槽的可靠性。
结合图1-图5所示,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是与外壳1插接配合,具体地,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4221,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呈封闭的环形凹槽结构,且所述环形凹槽结构与所述外壳1的端口插接配合,这样,母线槽的外壳1的用于与外壳连接件4连接的一端沿图3中X轴方向插入第一固定槽4221内后不会松动,即母线固定槽422的槽壁能够对外壳1在上下、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母线固定槽422通过连接两个母线槽的外壳1 的端部并加以固定,实现了外壳连接件4与外壳1的连接,保证了母线槽的外壳1与外壳连接件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母线槽的两端设置外壳连接件4,所述外壳连接件4 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4具有可靠的连接定位,便于拆装,并且,所述母线槽与外壳连接件4的插接配合使得所述母线槽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母线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当所述母线槽为组装式母线槽时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和稳定效果。
结合图1-图3所示,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连接件7,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插接配合。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中间连接件7用于将沿长度方向的两铜排2连接一起,相邻两个所述母线槽之间的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两端插接配合。
具体地,结合图1-图5所示,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 4222,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位于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靠近所述中间连接件 7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呈封闭的环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槽 4222与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端口插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将中间连接件7设置为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插接配合,使得在进行铜排2的连接时,所述中间连接件7具有很好的插接导向,并且,在插接的作用下,所述中间连接件7和所述外壳连接件4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母线槽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当所述中间连接件采用组装式外壳式时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和稳定效果。
结合图1-图3所示,还包括始端箱8,所述外壳连接件4至少有三个,所述始端箱8、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依次插接。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始端箱8内设置有铜排2,所述始端箱8内的铜排 2一端伸出所述始端箱8,较佳地,所述始端箱8上所述铜排2的伸出位置处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处也设置有一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的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与所述插接口插接配合,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的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与所述中间连接件插接配合;也就是说,沿着铜排2的长度方向,所述始端箱、所述外壳连接件4、所述中间连接件7、所述外壳连接件4、所述母线槽依次插接配合。应当理解的是,与所述始端箱8插接配合的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的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结构可以相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插接的零部件不同,此处不再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始端箱8没有设置所述插接后,直接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相连接也是可行的,但是,这样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定位和拆装不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始端箱8上设置所述外壳连接件4,所述始端箱8、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依次插接,使得在所述始端箱8处的铜排2连接另一个铜排2时,所述始端箱8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具有可靠的导向和限位,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设置,使得所述始端箱8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模块式安装,使得所述始端箱8和所述外壳连接件4之间,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之间的定位可靠,拆装方便,稳定性高。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24,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01,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同轴设置,且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适于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连接件4两端插接的插接方向均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孔424可以设置为多个,其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螺纹孔101可以不是预先加工出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件可以采用自攻螺钉,此时,所述第一螺纹孔101为与所述自攻螺钉相配合的孔,这样,符合型材螺钉紧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加工量。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仅描述了所述第一螺纹孔101设置于所述母线槽的外壳1上的情形,但是,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螺纹孔101设置于所述中间连接件7或所述始端箱8上,其应视为等同替换。而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所述第一螺纹孔101设置于所述母线槽的外壳1上,是因为在母线槽配电系统中,所述母线槽的长度远大于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长度,因此,将所述第一螺纹孔101设置于所述母线槽的外壳1上,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所述母线槽配电系统稳定性高,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第一固定孔424,在母线槽的外壳1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01,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同轴设置,且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固定孔424 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母线槽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母线槽的结构受力稳定性高,不易变形,安全性能好,尤其适用于当所述母线槽采用组装式外壳的情形。
可选地,所述外壳连接件4包括连接件本体42,所述连接件本体42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连接件本体42的铜排固定槽421,且铜排固定槽421用于与铜排2相适配。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本体42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连接件本体42的铜排固定槽421,用于固定铜排2,具体地,铜排固定槽421与铜排2插接以固定铜排2;铜排固定槽421沿母线槽的外壳1的长度方向贯穿外壳连接件 4,铜排固定槽421的形状与所述铜排2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铜排固定槽 421与铜排2插接配合并对铜排2加以限位和固定,从而保证了铜排2在与铜排固定槽421的连接处不产生偏移现象以及铜排2与外壳1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整个母线槽的结构更加地稳固、可靠,提高了母线槽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与铜排2相适配的铜排固定槽421,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所述铜排固定槽421用于与铜排2插接并对铜排加以限位和固定,进一步保证了铜排2与母线槽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整个母线槽配电系统的结构更加地可靠,提高了母线槽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连接件本体42直接与铜排2接触,外壳连接件4应采用绝缘、耐高温、耐火材质,以保证母线槽之间连接的安全性,为保证母线槽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外壳连接件4的材质还应具有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的特性;为便于描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外壳连接件4的材质为V0 级阻燃的塑胶,具体地,外壳连接件4由尼龙加玻璃纤维材质注塑形成;值得说明的是,本例并非是对外壳连接件4材质的限定,仅为了便于对外壳连接件4特性的描述。
可选地,结合图6-图8所示,多个铜排固定槽421等间距分布。
铜排固定槽421设有多个,具体地,铜排固定槽421的数量应大于或等于母线槽内设置的铜排2的数量;且铜排固定槽421均匀分布(即等间距分布)于连接件本体42上,以适应于铜排2的等间距分布,使得多个铜排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以保证多个铜排2之间的绝缘,提升了母线槽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
进一步地,铜排固定槽421在连接件本体42上的设置位置与铜排2在外壳1内部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使得在外壳连接件4在与外壳1固定连接后,铜排2能与外壳连接件4上的铜排固定槽421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母线铜排2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插接配合;具体地,当铜排2设置在外壳1 竖直方向(图7中Z轴方向)上的内壁上时,多个铜排固定槽421在外壳连接件4上竖直设置;当铜排2设置在外壳1水平(图7中XY平面)方向上的内壁上时,多个铜排固定槽421在外壳连接件4上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沿图7中X轴在连接件本体42两侧均凸起,以增加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与母线铜板的接触面积,加固铜排固定槽421与铜排2之间的插接配合,且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具有一定厚度,以保证铜排固定槽421与铜排2的插接配合的稳固性;铜排固定槽 421具有弧形槽壁,以便于铜排固定槽421与铜排2的插接配合,为便于描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多个铜排2设置于母线槽外壳1内部下方的侧壁上,铜排固定槽421设置于外壳连接件4下方的相应位置,铜排固定槽421 沿图7中Z轴方向的两端的槽壁呈弧形,以适配于同样沿图7中Z轴方向的两端呈弧形的母线铜板,且类似于横截面呈圆形的管材抗压能力大于横截面呈多边形的管材,铜排固定槽421的弧形槽壁的设置,使得铜排固定槽421在YZ平面上的正投影类似椭圆形,相对于铜排固定槽421在YZ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多边形时对应的铜排固定槽421的结构,弧形槽壁的设置整体上提升了连接件本体42的抗压能力,保障了外壳连接件4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6-图8所示,外壳连接件4还包括设置在铜排固定槽 421内并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连接的调整片41,调整片41用于调节铜排固定槽42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铜排固定槽421内设有与铜排固定槽421可拆卸连接的调整片41,通过拆卸调整片41,可使得铜排固定槽421能够对不同宽度 (图中的Z轴方向)规格的铜排2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不同规格(调整片 41在铜排固定槽421内占用空间不同,即调整片41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调整片41来改变铜排固定槽421在上下方向(即图中Z轴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与不同宽度规格的铜排2进行插接固定,丰富了外壳连接件4的适用环境,整体上提升了外壳连接件4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上述铜排固定槽421设有弧形槽壁的基础之上,调整片41沿图1中Z轴方向的两端同样设置为弧形结构,以使得调整片41可稳定地容置于铜排固定槽421内,且方便了母线铜板与铜排固定槽 421的插接配合。
可选地,调整片41呈薄板结构,且调整片41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之间设有可敲落的连接条,调整片41通过连接条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连接。
在上述调整片41的基础之上,调整片41呈薄板结构,区别于上述调整片41与连接件本体42可拆卸连接,在调整片41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之间设置可敲落的连接条以实现调整片41与铜排固定槽421的固定连接,保证了在无需拆卸调整片41时,调整片41与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的稳固连接,使得调整片41和铜排固定槽421的相应槽壁能够稳定地夹持母线铜板,以保证母线铜板与铜排固定槽421的稳定插接;且由于连接条可敲落,使得铜排固定槽421能够适用于插接不同规格的调整片41。
可选地,结合图6-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连接件本体 42上设有固定槽422,固定槽422呈封闭的环形凹槽结构,固定槽422内设有隔板423,隔板423的形状与固定槽422的形状相适配,且隔板423将固定槽422分隔为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分别用于与外壳1和中间连接件7插接,或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 分别用于与始端箱8和中间连接件7插接。应当理解的是,此时所述外壳1、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端口以及所述始端箱8上插接口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这样,能够增强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适配性,同一规格所述外壳连接件4 可以用于多个连接场合,适用性强。
如图9所示,固定槽422内设有隔板423,隔板423的形状与固定槽 422的形状相适配,即隔板423作为固定槽422的槽底,且隔板423位于固定槽422的中间位置,且位于固定槽422的中间位置,隔板423将固定槽 422分隔成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4222,分别实现外壳1 和中间连接件7的插接,或始端箱8和中间连接件7的插接;隔板423的设置,使得隔板423成为第一固定槽4221和第二固定槽4222的槽底,对固定槽与外壳1的连接起到了一定的预定位和限位的作用,具体地,外壳1 的端口插入第一固定槽4221后,与第一固定槽4221的槽底相抵,第一固定槽4221的槽壁与槽底配合,对该外壳1进行限位。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424 位于固定槽422内。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孔424在所述固定槽422 内的位置应避让插接的部位。这样,第一固定孔424位于固定槽422内,使得螺钉可以内置式安装在所述固定槽422内,避免螺钉外露对其它装配造成影响,能够延缓螺钉氧化,保证了外壳连接件4与母线槽外壳1连接后的美观,可靠性高。
可选地,结合图6-图8所示,固定槽422具有外圈槽壁425和内圈槽壁426,铜排固定槽421位于内圈槽壁426所围成的区域内,且外圈槽壁 425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427。
应当理解的是,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孔427用于与所述母线槽的外壳1、中间连接件7或始端箱8相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孔427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固定孔427分别位于所述外圈槽壁425上所述第一固定槽4221和第二固定槽4222所对应的区域。其中一组所述第二固定孔 427用于通过螺钉实现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外壳1在所述外壳连接件4 的周向上的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固定孔427用于通过螺钉实现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中间连接件7在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周向上的固定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始端箱8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时,所述第二固定孔427的作用相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槽422具有外圈槽壁425和内圈槽壁426,铜排固定槽421位于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所围成的区域内,以使得铜排固定槽421与铜排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外圈槽壁425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427,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427在所述外壳连接件4两端插接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固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插接的部件,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相邻的两个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稳定性高,保证了外壳连接件4的连接功能的可靠性,所述母线槽配电系统稳定高,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区别于上述的外壳连接件4套设在外壳1上的设置方式,即外壳连接件4在连接两个外壳1后会有部分暴露在外壳1外;外壳连接件4还可以设置于外壳1内,具体地,外壳连接件4设置于外壳1内,且位于两个外壳1的连接处,由于外壳连接件4沿X轴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外壳连接件4一部分位于一个外壳1内,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个外壳1 内,这样可以对两个外壳1起到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且在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第二固定孔427,外壳1的相应位置设置与第二固定孔427同轴线的配合孔,通过在外壳1外向外壳1上相应的配合孔和第二固定孔427 依次拧入紧固件(比如螺丝)来实现外壳1与外壳连接件4的固定连接,实现了外壳连接件4对两个外壳1沿X轴方向上的限位;进而保证了外壳连接件4与外壳1的稳固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5-图8所示,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上内设有多个加强筋428。
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上内设有(即加强筋428设置于固定槽422 内)多个加强筋428,具体地,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上朝向外圈槽壁 425的侧面设有多个加强筋428,以加强内圈槽壁426的稳固性,保证了在外壳连接件4插接时的受力稳定性以及外壳连接件4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且加强筋428朝向隔板423的一侧与隔板423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隔板423与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的稳固连接,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槽422的内圈槽壁426以及隔板423在外壳连接件4内的稳固性,整体上提升了外壳连接件4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中间连接件7包括第二前盖板71、第二后盖板7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二后盖板72连接处的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二后盖板72通过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一前盖板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后盖板72与所述第一后盖板12的结构相一致,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3相同,这样,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端口与所述外壳1 的端口结构相一致,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两端可以任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7或所述外壳1插接,当然,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3不同,其不影响插接效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7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前盖板71和第二后盖板72,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二后盖板72通过第二插接结构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7模块化组装,拆装简单,便于维护人员通过分离第二前盖板71与第二后盖板72对所述中间连接件7及其相关部件进行检修维护。
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后盖板72包括第三后盖板721 和第四后盖板722,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相连接,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盖设于所述操作口处,所述第四后盖板722与所述第三后盖板721通过紧固件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设置所述操作口,从所述操作口对所述中间连接件7 内的铜排2进行连接紧固等动作。所述操作口可以是所述第三后盖板721 上设置有的缺口,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盖设于所述缺口处,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的边缘均与所述第三后盖板721相接触,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在留有所述操作口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后盖板72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插接面积较大,插接稳定,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应当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的形状不作为限制,其可以是平板形,也可以是“L”形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后盖板7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后盖板721沿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前盖板71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通过第二插接结构插接配合,当所述第三后盖板721安装于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上时,两个所述第三后盖板72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操作口,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盖设于所述操作口处,所述第四后盖板7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后盖板721通过紧固件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不必在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上设置缺口,所述第三后盖板721的用料少,加工工序少,拆装简单。应当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四后盖板722 的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三后盖板721的截面形状相类似,具体为“L”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后盖板72设置为包括第三后盖板721和第四后盖板722,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相连接,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盖设于所述操作口处,拆卸所述第四后盖板722,即可从所述操作口处对所述中间连接件7内部的铜排2进行检修、连接,松开等操作,可视化操作,可靠性高,操作完成后,所述第四后盖板722与所述第三后盖板721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中间连接件7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中间连接件7的内部,避免影响铜排2的电力传输。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一端开口的封口件9,沿着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封口件9的开口端与所有所述外壳连接件4中的最后一个插接配合。
应当理解的是,在安装所述母线槽配电系统时,为了方便后续再次根据生产或实际需要增设所述母线槽,沿着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所有所述外壳连接件4内的铜排2会伸出所述外壳连接件4一段距离,当所述封口件9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插接配合时,所述封口件9将伸出的所述铜排2 盖住防止水或灰尘等,避免人员误触。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所述铜排2伸出所述外壳连接件4的距离可能是不一致的,为了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口件9包括一段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长度的外壳1,所述封口件9的封口的一端采用一个端部盖设有盖板的外壳连接件4。其可以实现封口功能。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封口件9与所述外壳连接件4之间还通过所述外壳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以及紧固件连接,这样,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一端开口的封口件9,所述封口件9的开口端与所有所述外壳连接件4中的最后一个插接配合,所述封口件安装时具有可靠的定位和导向,拆装方便,结构稳定性高,当增加或减少母线槽的数量时,所述封口组件还可以直接使用,实用性强。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母线槽和至少两个外壳连接件(4),其中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分别位于所述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外壳连接件(4)与所述母线槽插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连接件(7),所述中间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连接件(4)插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始端箱(8),所述外壳连接件(4)至少有三个,所述始端箱(8)、所述外壳连接件(4)和所述中间连接件(7)依次插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连接件(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24),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01),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同轴设置,且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一固定孔(42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适于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槽包括外壳(1)和多个插座(3),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前盖板(11)、第一后盖板(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板(11)与所述第一后盖板(12)连接处的第一插接结构(13),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板(11)和/或所述第一后盖板(12)上,所述第一前盖板(11)与所述第一后盖板(12)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结构(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7)包括第二前盖板(71)、第二后盖板(7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二后盖板(72)连接处的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前盖板(71)与所述第二后盖板(72)通过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板(72) 包括第三后盖板(721)和第四后盖板(722),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相连接,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与所述第二前盖板(71)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三后盖板(721)上设置有操作口,所述第四后盖板(722)盖设于所述操作口处,所述第四后盖板(722)与所述第三后盖板(721)通过紧固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开口的封口件(9),沿着所述母线槽的长度方向,所述封口件(9)的开口端与所有所述外壳连接件(4)中的最后一个插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连接件(4)包括连接件本体(42),所述连接件本体(42)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连接件本体(42)的铜排固定槽(421),且所述铜排固定槽(421)用于与铜排(2)相适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母线槽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连接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铜排固定槽(421)内并与所述铜排固定槽(421)的槽壁连接的调整片(41),所述调整片(41)用于调节所述铜排固定槽(42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CN201922496050.4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Active CN211670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050.4U CN21167059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050.4U CN21167059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0595U true CN211670595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6050.4U Active CN211670595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05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307A (zh) * 2021-09-17 2022-01-11 南京普天鸿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系统
CN114447494A (zh) * 2021-11-25 2022-05-0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307A (zh) * 2021-09-17 2022-01-11 南京普天鸿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系统
CN113922307B (zh) * 2021-09-17 2022-11-15 南京普天鸿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系统
CN114447494A (zh) * 2021-11-25 2022-05-06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70595U (zh)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US9368982B2 (en) Wiring device having a housing with multiple portions and low voltage ports
US20180331458A1 (en) Multiplex receptacle adapter
US9537275B2 (en) Electrified bus bar and bus bar system for retail merchandise displays
CN211579520U (zh) 一种外壳连接件
CN111224362A (zh) 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
KR200474390Y1 (ko) 전동기 제어반용 플러그
CN112086923B (zh) 一种新型母线系统
KR20140136152A (ko) 정션박스
CN204835025U (zh) 组合式多功能插座
EP1965477B1 (en) Modular system for forming preassembled elbow, T, X or flexible connection joints for prefabricated sections of electrical ducting.
CN210074361U (zh) 一种母线槽的柔性电源连接器
CN110311338B (zh) 一种装配式室内电源供电系统
CN110289531B (zh) 一种母线槽的柔性电源连接器
KR200485071Y1 (ko) 조립식 멀티 콘센트 박스
CN209963423U (zh) 一种母线槽的刚性电源连接器
CN210985012U (zh) 一种母线槽
CN211405400U (zh) 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
CN210074714U (zh) 一种装配式室内电源供电系统
US812842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JP2010129232A (ja) 防水コンセント
CN217158025U (zh) 一种接地开关
CN114883997B (zh) 具有轨道式母线槽和插接箱的热插拔系统
CN210224895U (zh) 一种母线槽连接盒
CN110323638A (zh) 一种母线槽的刚性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