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5012U - 一种母线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线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5012U CN210985012U CN201922496082.4U CN201922496082U CN210985012U CN 210985012 U CN210985012 U CN 210985012U CN 201922496082 U CN201922496082 U CN 201922496082U CN 210985012 U CN210985012 U CN 210985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plug
- panel
- bus duct
- front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母线槽,包括外壳、铜排和多个插座,所述铜排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铜排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外壳外,多个所述插座与所述铜排电连接,且多个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与数据机箱上的插头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多个插座,增加了单个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连接接口,通过多个插座与机箱的插头对接,缩短了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传输距离、减小了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母线槽。
背景技术
目前,母线槽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母线槽主要包括金属外壳和铜排等部件,但现有的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对接接口单一,为实现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多元对接,通常采用多个母线槽首尾对接到机箱,不仅传输距离较长、占用空间大,而且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实现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对接的同时,如何缩短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传输距离、减小占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包括:
外壳;
铜排,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铜排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外壳外;
和多个插座,其与所述铜排电连接,且多个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用于与数据机箱上的插头相匹配。
由此,铜排设置于外壳内,且与外壳固定连接,以保证母线槽整体的稳固性,铜排的两端伸出至外壳外,便于多个母线槽的电连接或母线槽与机箱的电连接;且母线槽的外壳上设有多个插座,通过插座与机箱插头的对接来对机箱进行供电;多个插座的设置,增加了单个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连接接口,使得母线槽可连接机箱的多个插头或者多个机箱的插头,因此母线槽具有多元对接、占用空间小、安装工作简单且易维护的优点。
可选地,多个所述插座在所述外壳上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可选地,所述插座包括单相插座和三相插座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连接处的插接结构,多个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前盖板上,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通过所述插接结构形成插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插条和插槽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所述插条和所述插槽中的另一个,所述插条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插槽。
可选地,所述插接结构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接结构中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上,另一个所述插接结构中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盖板和所述前盖板上。
可选地,所述前盖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一种,所述后盖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第三平直段和第四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平直段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平直段与所述第三平直段的连接处与所述前盖板或所述后盖板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三平直段和所述第四平直段围成所述插槽,且所述插槽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所述插条,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的一侧与所述前盖板或所述后盖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构成所述插条。
可选地,所述前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底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面板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前方,所述第三面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多个所述插座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盖板与后盖板插接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E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前盖板;111-第一面板;112-第二面板;113-第三面板;114-底板;115-插座固定孔;12-后盖板;13-插接结构;131-第一插接部;1311-第一平直段;1312-第二平直段;1313-第三平直段;1314-第四平直段;1315-插槽;132-第二插接部;1321-插条;1322-第一连接段;1323-第二连接段;1324-凹槽;2-铜排;3-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向,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向,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向,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向,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且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槽,包括外壳1、铜排2和多个插座3,铜排2设置在外壳1内,且铜排2的两端伸出至外壳1外,多个插座3与铜排2电连接,且多个插座3设置在外壳1上,用于与数据机箱上的插头相匹配。
铜排2呈条形,值得说明的是,外壳1在图1中左右方向(即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外壳1在图1中前后方向(即Y轴方向)和上下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尺寸,故将外壳1在图1中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称为外壳1的长度,将左右方向(即X轴方向)称为外壳1的长度方向;铜排2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外壳1内,且与外壳1内部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保证铜排2与母线槽连接的稳固性以及母线槽整体的稳固性;铜排2的两端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外壳1外部,以便于多个母线槽之间通过铜排2形成电连接或母线槽直接通过铜排2与机箱形成电连接;进一步地,母线槽的外壳1上设有多个插座3,通过插座3与外壳1内铜排2的电连接,实现对插座3的供电,从而通过插座3与机箱上的插头(插头通过电线与机箱电连接)的对接来对机箱进行供电,且多个插座3的设置,增加了单个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连接接口,使得母线槽可连接机箱的多个插头或者多个机箱的插头,相比于通过多个母线槽连接机箱,缩短了母线槽与机箱之间的传输距离、减小了占用空间、节省了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通过设置多个插座3与机箱上的插头对接完成母线槽与机箱的电连接,具有多元对接、占用空间小、安装工作简单(仅需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且易维护的优点。
可选地,母线槽的外壳1上设有多个插座固定孔115,插座固定孔115贯穿插座固定孔115所在外壳1的侧壁设置;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插座固定孔115,将插座3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实现了外壳1对插座3在各个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保证了外壳1与插座3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且进一步保证了在机箱上的插头与插座3对接时,插座3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4所示,多个插座3在外壳1上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多个插座3在母线槽的外壳1上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均匀分布,即等间距分布,即多个插座固定孔115在外壳1上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此设置,方便了插座3与机箱之间的连接走线,且使得走线简洁、整齐、美观,在母线槽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能够快速的找出相应问题,从而方便了母线槽后期的维护检修,提升了母线槽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插座3包括单相插座和三相插座中的至少一种。
母线槽的外壳1上设有的插座3包括单向插座、三相插座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外壳1上设置的插座3可以全部是单相插座,也可以全部是三相插座,还可以是单相插座与三相插座同时存在;可以通过母线槽具体的安装使用环境选择设置母线槽上的插座3的类型,更具人性化,如此设置,既丰富了插座3的接口类型,使得母线槽适用于多种安装环境,又提升了母线槽的实用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4所示,外壳1包括前盖板11、后盖板12以及设置在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连接处的插接结构13,多个插座3设置在前盖板11上,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通过插接结构13形成插接。
母线槽的外壳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具体地,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连接处设有插接结构13,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通过插接结构13形成插接;可拆卸连接的外壳1,方便了在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分离时,将铜排2安装固定于外壳1内,易于操作;且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通过插接结构13形成插接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护人员通过分离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来对母线槽及其相关部件进行检修维护。
进一步地,铜排2设置在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上,且铜排2大部分位于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插接完成后的外壳1内部,以便于外壳1对铜排2的保护;插座3(或插座固定孔115)设置在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上,且插座3用于与机箱的插头对接的一侧位于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插接完成后的外壳1外部,以便于插座3与机箱上的插头的对接。为便于描述,下面以铜排2设置在前盖板11上进行举例描述,由于铜排2设置在前盖板11上,且铜排2与前盖板11固定连接,为便于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以及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可拆卸连接,插座3同样设置在前盖板11上,且插座3与前盖板1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缩短插座3与铜排2之间的距离,使得插座3与铜排2电连接所用的电线相对较少,以节省成本,且避免了由于插座3设置在后盖板12上时,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所用导线对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连接及分离造成阻碍的情况。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4、图5所示,前盖板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和底板114;第一面板111与第三面板113平行设置且第三面板113位于第一面板111前方,第三面板113垂直于底板114设置;多个插座3设置在第一面板111上。
在上述插座3设置在前盖板11的基础之上,底板114平行于图1中XY平面设置,第三面板113的一侧与底板114固定连接,且第三面板113垂直于底板114,第三面板113的另一侧与第二面板112固定连接,第一面板111与第三面板113互相平行,且第一面板111位于第二面板112的背离第三面板113的一侧,即第一面板111与第三面板113分别位于第二面板112的上下两侧,同时第三面板113位于第一面板111前方(图1中Y轴正方向)。在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插接完成后,铜排2设置在底板114朝向后盖板12的一侧,插座固定孔115设置在第一面板111上,插座3通过插座固定孔115固定连接在第一面板111上,具体地,插座3与机箱上的插头对接的一侧位于第一面板111背离后盖板12的一侧,插座3的与铜排2电连接的一侧位于第一面板朝向后盖板12的一侧,以便于插座3与铜排2的电连接,以及插座3与机箱的插头的对接。
进一步地,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以及底板114构成前盖板11在图1中Y轴正方向上的凸出部分,凸出部分内部的底板114部分上也设有母线铜板(铜排2由多个母线铜板组成),使得插座3用于与铜排2电连接的一端位于铜排上方(图1中Z轴正方向),方便了插座3与母线铜板之间的电连接的走线,避免一个插座的各个接线端与各母线铜板的连线之间互相接触,保证了用电安全。
进一步地,第二面板112与底板114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即第二面板112朝向底板114的一侧的侧面与底板114朝向第二面板112的一侧的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以便于在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以及底板114构成的凸出部分内设置母线铜板(此时第三面板11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应大于母线铜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且当该夹角大于90°,则第二面板112会接近插座3,阻碍机箱的插头与插座3之间的对接;当该夹角等于90°时,第二面板112平行于底板114且垂直于第一面板111,使得在插座3与机箱连线的插头对接时,第二面板112能够对机箱的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提供操作空间,方便了在一些不便操作的环境下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具体地,可将插头先置于第二面板上,再与第一面板上的插座3对接,便于插头与插座3的对接;当该夹角小于90°,则第二面板112的倾斜设置可利于空气中落在第二面板上的灰尘的滑落,以防止第二面板112上灰尘堆积过多影响到到插座3与机箱插头的电连接以及母线槽的外壳的散热,且第二面板112与第三面板113的夹角为钝角,使得两者连接所形成的前盖板11的弯折处不会过于尖锐,产生危险。
可选地,结合图1-图5所示,插接结构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条1321和插槽1315中的一个,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条1321和插槽1315中的另一个,插条1321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
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连接处设置的插接结构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来实现前后盖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条1321,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槽1315,还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槽1315,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条1321;通过插条1321与插槽1315插接配合来实现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外壳1上的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设置,因此,插条1321与插槽1315同样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插条1321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沿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条1321与插槽1315,通过插接配合加固了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1-图4、图7所示,插接结构1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上,另一个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后盖板12和前盖板11上。
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共有两个连接处,由前盖板11的两侧与后盖板12相应的两侧连接形成;插接结构1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前盖板11和后盖板12上,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插接配合形成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一个连接处,另一个插接结构13中的第一插接部131、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后盖板12和前盖板11上,第二插接部132与第一插接部131插接配合形成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另一个连接处;具体地,为便于描述,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在前盖板11上与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中,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靠近插座3位置处的连接处,第二插接部132设置在远离插座位置处的连接处,则后盖板12上与第一插接部13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插接部132,与第二插接部13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第一插接部131;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以实现前后盖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保证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之间的易于拆卸,便于维护检修。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8所示,前盖板11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中的一种,后盖板12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中的另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前盖板11上与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第一插接部131,在后盖板12上与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二插接部132,还可以在前盖板11上与后盖板12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二插接部132,在后盖板12上与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为第一插接部131;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通过第一插接部131与第二插接部132的插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后盖板12通过在与前盖板11连接的两个连接处均设置第一插接部131或第二插接部132,可使得后盖板12与前盖板11的连接具有任意性,即在后盖板12与前盖板11连接时,无需刻意地通过调整后盖板12与前盖板11的插接方向来对接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即可直接与前盖板11连接,使得后盖板12与前盖板11的插接连接更加方便简单。
可选地,结合图1-图5、图7、图8、图10所示,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槽1315,第一插接部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平直段1312与第三平直段1313的连接处与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连接,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插槽1315,且插槽1315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插槽1315由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第二平直段1312与第三平直段1313的连接处与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连接(由第一插接部131的设置位置决定);第二平直段1312和第四平直段1314均垂直于第一平直段1311、第三平直段1313,也就是第二平直段1312平行于第四平直段1314,第一平直段1311平行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插槽1315时,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为插槽1315的槽壁,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即第一平直段1311沿垂直于图1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即第三平直段1313沿垂直于图1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其中,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位于竖直方向上的一侧时,由于第一平直段1311的横截面在上下方向(即图1或图2中Z轴正负方向)上尺寸最大,因此将第一平直段13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类似地,将第三平直段1313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另外,当第一插接部131设置在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时,由于第一平直段1311的横截面在前后方向(即图1或图2中Y轴正负方向)上尺寸最大,因此将第一平直段131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类似地,将第三平直段131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作为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如此设置,使得插槽1315的槽壁的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的形状类似G形,以便于插槽1315与插条1321的插接配合;围成的插槽1315,其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的形状呈L形,在插条1321沿外壳1长度方向插入插槽1315后,插槽1315的槽壁能够对插条1321进行限位,且通过插槽1315与插条1321之间的滑动摩擦,进一步地加固插槽1315与插条1321之间的插接配合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6、图8、图9所示,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插条1321,第二插接部132包括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且第二连接段1323垂直于第一连接段1322设置,第一连接段1322远离与第二连接段1323连接的一侧与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连接,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构成插条1321。
插条1321由互相垂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构成,第一连接段1322远离与第二连接段1323连接的一侧与前盖板11或后盖板12连接(由第二插接部132的设置位置决定);具体地,在上述的插槽1315由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的基础之上,插条1321与插槽1315插接完成后,插条1321的第二连接段1323朝向插槽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的一侧的侧面垂直于第一连接段1322朝向第一平直段1311的侧面,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围成槽壁互相垂直的凹槽1324,其中,第一平直段1311与第二平直段1312构成凹槽1324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槽壁,使得插槽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处于凹槽1324内,凹槽1324对第一平直段1311进行限位;且由于插条1321的第二连接段1323处于L形插槽1315内,围成插槽1315的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共同对第二连接段1323进行限位,即对插条1321进行限位;且由于插条1321的横截面(即沿垂直于图1中X轴方向截断时的截面)的形状同样呈L形,方便了插条1321与插槽1315的插接配合,且保证了插条1321与插槽1315连接的稳固性。通过插条1321与插槽1315的插接配合,使得前盖板11与后盖板12的连接的稳固性得以保障,整体上提升了母线槽的可靠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铜排(2),其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铜排(2)的两端伸出至所述外壳(1)外;
和多个插座(3),其与所述铜排(2)电连接,且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用于与数据机箱上的插头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座(3)在所述外壳(1)上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3)包括单相插座和三相插座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前盖板(11)、后盖板(12)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盖板(11)与所述后盖板(12)连接处的插接结构(13),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所述前盖板(11)上,所述前盖板(11)与所述后盖板(12)通过所述插接结构(13)形成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13)包括第一插接部(131)和第二插接部(132),所述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插条(1321)和插槽(1315)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所述插条(1321)和所述插槽(1315)中的另一个,所述插条(1321)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插槽(13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1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接结构(13)中的所述第一插接部(131)、所述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盖板(11)和所述后盖板(12)上,另一个所述插接结构(13)中的所述第一插接部(131)、所述第二插接部(132)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盖板(12)和所述前盖板(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11)上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13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32)中的一种,所述后盖板(12)上设有所述第一插接部(13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32)中的另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31)上设有所述插槽(1315),所述第一插接部(1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段(1311)、第二平直段(1312)、第三平直段(1313)和第四平直段(1314),所述第一平直段(1311)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平直段(1313)在横截面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平直段(1312)与所述第三平直段(1313)的连接处与所述前盖板(11)或所述后盖板(12)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1311)、所述第二平直段(1312)、所述第三平直段(1313)和所述第四平直段(1314)围成所述插槽(1315),且所述插槽(1315)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132)上设有所述插条(1321),所述第二插接部(132)包括第一连接段(1322)和第二连接段(1323),且所述第二连接段(1323)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322)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1322)远离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323)连接的一侧与所述前盖板(11)或所述后盖板(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3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323)构成所述插条(1321)。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第三面板(113)和底板(114);所述第一面板(111)与所述第三面板(113)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面板(113)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1)前方,所述第三面板(113)垂直于所述底板(114)设置;多个所述插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1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6082.4U CN210985012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母线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6082.4U CN210985012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母线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5012U true CN210985012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39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6082.4U Active CN210985012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母线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5012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6082.4U patent/CN2109850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70869B2 (en) | AC power adapter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mploying same | |
US7911757B2 (en) | Travel outlet device | |
CA2604874C (en) | Multiple circuit receptacles | |
CN105746006B (zh) | 部件装配系统 | |
JP2001069165A (ja) | Usbハブ | |
US11251562B2 (en) | Electrical power unit for a work surface | |
US11217971B2 (en) | AC power adapter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mploying same | |
CN213425977U (zh) |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一体化结构 | |
CN106684629B (zh) | 一种模块化的电源分配单元 | |
CN211670595U (zh) | 一种母线槽配电系统 | |
CN108288569B (zh) | 一种断路器转接器 | |
CN210985012U (zh) | 一种母线槽 | |
JP2020194675A (ja) |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 |
US5286210A (en) | Connector interface assembly and method | |
CA2861086A1 (en) |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 |
KR101796031B1 (ko) | 함체용 분리결합형 전원안전공급장치 | |
US8643504B2 (en) |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 |
US9806471B2 (en) | Power connector and a pluggable connector configured to mate with the power connector | |
JP2010067458A (ja) | 直流コンセン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セント装置 | |
CN210350314U (zh) | 一种插排式电源母线槽 | |
JP7423296B2 (ja) | 支持機構およびコネクタデバイス | |
CN110311338B (zh) | 一种装配式室内电源供电系统 | |
JP5769568B2 (ja) | コネクタを最適配置できる装置 | |
US8128424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 |
KR102498591B1 (ko) | 멀티 커넥터 모듈 구조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mc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