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8469U -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8469U
CN211668469U CN202020623536.XU CN202020623536U CN211668469U CN 211668469 U CN211668469 U CN 211668469U CN 202020623536 U CN202020623536 U CN 202020623536U CN 211668469 U CN211668469 U CN 211668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positioning
bottom plate
expansion ring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35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佳讯
施进厂
朱佳洪
徐英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Macw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acw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acw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acwi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35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8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8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8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机壳检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撑件和第一驱动件成对设置在机壳本体两端,所述支撑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使下与轴孔滑动插接配合,支撑件的滑移方向水平,所述底板上转动架设有杠杆,底板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杠杆旋转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杠杆的旋转轴心与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重合,杠杆背向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的一端设有测距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具有安放差速机壳时定位准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机壳检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其作用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的需求,从而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现有一种差速器的机壳,如图1所示,它包括筒状的机壳本体7,机壳本体7两端分别开设有可容两根半轴穿过的轴孔71。机壳本体7一端扩展为球形的容纳腔72,用于容纳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行星齿轮、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等结构,且容纳腔72与两个轴孔71连通。容纳腔7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73和两个透气孔74,容纳腔72的内壁各区域在同一个球面上。两个安装孔73关于该球面的球心对称,两个透气孔74也关于该球面的球心对称。
差速机壳内球面的尺寸相对于安装位置的公差非常重要,其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差速器能否平稳工作。因此,在差速机壳的生产过程中,厂家需要利用测试装置对差速机壳的内球面尺寸进行测量。
公告号为CN2044218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体内球径测量检具,包括底板、支承、盖板,还包括固结于盖板下端的校准件以及活动安装在底板与盖板之间的测量组件,测量组件包括手柄推杆、夹座、圆柱销座、基准柱以及支架,支架通过圆柱销座铰接于基准柱上,支架可绕圆柱销座转动,夹座固定于支架的一端,手柄推杆固定于支架的另一端,手柄推杆用于推动支架转动。底板下端还设置有底脚,底板中间通孔处设置有定位套。
测量差速器壳体的内球径时,采用底板、定位套、支承等零件作为被测差速器壳体的安放座,用差速器壳体的小端外圆柱面与定位套的内孔进行间隙配合定位,同时用支承来支撑差速器壳体的几个小台阶平面,将差速器壳体放置好后进行测量。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差速器壳体表面不是规整的球面,与差速器壳体相配合的底板、定位套和支承的加工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导致差速器壳体无法准确安放,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具有安放差速机壳时定位准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撑件和第一驱动件成对设置在机壳本体两端,所述支撑件在第一驱动件的驱使下与轴孔滑动插接配合,支撑件的滑移方向水平,所述底板上转动架设有杠杆,底板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杠杆旋转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杠杆的旋转轴心与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重合,杠杆背向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的一端设有测距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使支撑件沿水平方向穿入轴孔,将机壳本体架起,由于轴孔是内径不变的圆孔,加工出对应直径的支撑件即可与轴孔稳定配合,不易出现误差;杠杆的旋转轴心与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重合,测距传感器与容纳腔内球面的球心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只需测出测距传感器与容纳腔内球面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容纳腔内球面的内径;第二驱动件驱使杠杆旋转,可以测量容纳腔内球面多个位置处的内径;安放差速机壳时定位准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定位芯轴,所述定位芯轴的侧壁上设有台阶面,定位芯轴的小端指向机壳本体,定位芯轴的小端上套设有活动胀紧环和固定胀紧环,所述活动胀紧环与定位芯轴的小端滑动配合,活动胀紧环位于固定胀紧环与台阶面之间,活动胀紧环与台阶面之间设有胀紧弹簧,活动胀紧环朝向固定胀紧环一端的边沿处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固定胀紧环朝向活动胀紧环一端的边沿处设有第二斜面,固定胀紧环与活动胀紧环的连接处套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设有若干滚珠,保持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滚珠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胀紧环滑动套设在定位芯轴上,并在胀紧弹簧的驱使下朝向固定胀紧环移动,由于活动胀紧环和固定胀紧环分别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与滚珠接触,故活动胀紧环和固定胀紧环相互靠拢时会挤压滚珠,使滚珠远离定位芯轴的轴心,并从通孔处部分露出,根据活动胀紧环与固定胀紧环距离的不同,滚珠露出部分的大小各不相同,故支撑件朝向机壳本体一端的最大直径可以调节,并在胀紧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与轴孔的内径相适配,进一步降低了支撑件的加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架设有导套,所述定位芯轴的大端与导套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套与定位芯轴的大端滑动配合,可以增强定位芯轴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定位芯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定位芯轴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架设有护板,所述护板位于支撑件上方,护板位于机壳本体朝向支撑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放机壳本体之前,支撑件位于远离机壳本体的位置处,也完全位于护板下方,护板则可以避免机壳本体在安放时直接磕碰在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架设在底板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气缸相连的拨块和架设在杠杆上的摆轴,所述第二气缸的轴线与杠杆的旋转轴线垂直,所述拨块上开设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长边与杠杆的旋转轴线垂直,腰型槽的长边不与第二气缸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所述摆轴的轴线与杠杆的旋转轴线平行,摆轴的轴线和杠杆的旋转轴线所在的平面不与第二气缸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摆轴穿设于腰型槽内,摆轴与腰型槽滑动配合,所述杠杆通过摆轴与拨块转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拨块移动,拨块则通过摆轴带动杠杆旋转;由于拨块做直线运动,摆轴做圆周运动,故在拨块上设置腰型槽,此时摆轴的位移沿第二气缸轴线方向上的分量等于拨块移动的距离,摆轴的位移的另一分量则等于摆轴在腰型槽内滑动的距离;摆轴的轴线和杠杆的旋转轴线所在的平面不与第二气缸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能够保证拨块通过摆轴施加于杠杆的力始终能够为杠杆提供扭矩,使杠杆顺利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架设有测量杠杆座,所述杠杆转动架设在测量杠杆座上,所述测量杠杆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杠杆旋转范围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内球面不连贯,设置限位块对杠杆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可以避免杠杆指向轴孔内壁,从而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成对架设有粗定位座,所述粗定位座位于两个支撑件之间,粗定位座顶端开设有用于搁置机壳本体的粗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上设置粗定位座,用于临时放置机壳本体,便于支撑件穿入轴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上架设有辅助定位座,所述辅助定位座位于机壳本体侧面,辅助定位座上滑动穿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其中一个透气孔滑动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支撑件将机壳本体架起后,定位销穿入透气孔,可以避免机壳本体在测量过程中沿自身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销上套设有用于驱使定位销穿入透气孔的复位弹簧,定位销与辅助定位座转动配合,定位销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定位销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槽沿定位销的周向设置,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朝向透气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辅助定位座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驱使定位销穿入透气孔,避免定位销在测量过程中从透气孔内自行滑出;测量结束后,将定位销从透气孔内抽出,直至卡块移动至第一滑槽末端,然后转动定位销至卡块位于第二滑槽内,卡块与第二滑槽的侧壁相抵,阻止定位销在弹力作用下朝向透气孔滑动,操作人员无需对定位销持续施力,便于操作人员将机壳本体取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放差速机壳时定位准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通过设置胀紧弹簧、活动胀紧环、滚珠和固定胀紧环,支撑件朝向机壳本体一端的最大外径能够自行调节,与轴孔的内径相适配。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差速器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主定位座、第一驱动件和支撑件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撑件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辅助定位座与定位销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件;3、第一驱动件;4、杠杆;5、第二驱动件;6、测距传感器;7、机壳本体;11、主定位座;12、粗定位座;13、辅助定位座;14、测量杠杆座;111、导套;112、第一安装板;113、护板;121、粗定位槽;131、标准套;132、第二安装板;133、定位销;134、手柄;135、复位弹簧;136、限位环;137、第一滑槽;138、第二滑槽;139、卡块;141、铰接轴;142、限位块;21、定位芯轴;22、活动胀紧环;23、固定胀紧环;24、胀紧弹簧;25、第一斜面;26、第二斜面;27、保持架;28、滚珠;29、通孔;31、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座;51、第二气缸;52、第二气缸座;53、拨块;54、腰型槽;55、摆轴;56、耳板;71、轴孔;72、容纳腔;73、安装孔;7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栓接有两个主定位座11、两个粗定位座12、一个辅助定位座13和一个测量杠杆座14。其中,两个主定位座11分别与机壳本体7的两端相对,两个粗定位座12分别位于机壳本体7两端的下方,辅助定位座13位于容纳腔72一侧,测量杠杆座14顶部穿入安装孔73,位于容纳腔72内。
参照图3和图4,主定位座11顶端背向机壳本体7的一侧栓接有第一气缸座32,第一气缸座32上栓接有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的轴线与轴孔71的轴线重合,第一气缸31与第一气缸座32共同构成第一驱动件3。
参照图3和图4,主定位座11顶端穿设有圆筒形的导套111,导套111的轴线水平,并与轴孔71的轴线重合。导套111朝向机壳本体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安装板112,导套111通过第一安装板112栓接在主定位座11上。
参照图3和图4,导套111内滑动穿设有定位芯轴21,定位芯轴21的轴线与导套111的轴线重合。定位芯轴21背向机壳本体7一端的直径等于导套111的内径,且定位芯轴21背向机壳本体7一端通过连接头与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相连。定位芯轴21朝向机壳本体7一端的直径小于导套111的内径,定位芯轴21大端和小端的分界处形成与定位芯轴21的轴线垂直的环形台阶面。
参照图3和图4,定位芯轴21的小端上套设有活动胀紧环22和固定胀紧环23,且活动胀紧环22位于固定胀紧环23与台阶面之间。活动胀紧环22和固定胀紧环23均与定位芯轴21滑动配合,活动胀紧环22可以在定位芯轴21上自由滑动,固定胀紧环23则通过插销固定在定位芯轴21上。
参照图4,台阶面上开设有四个沉孔,四个沉孔环绕定位芯轴21的轴心均匀分布,沉孔内分别放置有胀紧弹簧24。胀紧弹簧24沿定位芯轴21的轴线方向设置,胀紧弹簧24与活动胀紧环22相抵,驱使活动胀紧环22朝向固定胀紧环23移动。
参照图4,活动胀紧环22朝向固定胀紧环23一端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一斜面25,第一斜面25与活动胀紧环22外侧壁的连接处还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固定胀紧环23朝向活动胀紧环22一端的边沿处开设有第二斜面26,第二斜面26与固定胀紧环23外侧壁的连接处还开设有第二容纳槽。
参照图4,活动胀紧环22与固定胀紧环23的连接处设有保持架27,保持架27的轴线与定位芯轴21的轴线重合,保持架27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保持架27与活动胀紧环22和固定胀紧环23滑动配合。
参照图4,第一斜面25和第二斜面26配合,构成V型支撑面。保持架27与第一斜面25和第二斜面26之间设有十二个滚珠28,且保持架27上对应开设有十二个通孔29,通孔29的内径小于滚珠28的直径。
当活动胀紧环22在胀紧弹簧24的驱使下朝向固定胀紧环23移动时,第一斜面25和第二斜面26相互靠拢,并挤压滚珠28,使滚珠28远离定位芯轴21的轴心。滚珠28无法穿过通孔29,始终受到保持架27的限制。
参照图4,活动胀紧环22和固定胀紧环23的外径相同,且小于轴孔71的内径。滚珠28最大程度地从通孔29内露出时,滚珠28远离定位芯轴21的轴心的一端与定位芯轴21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轴孔71的内径。
参照图3和图4,上述定位芯轴21、活动胀紧环22、固定胀紧环23、胀紧弹簧24、保持架27和滚珠28组成支撑件2,在第一驱动件3的驱使下沿轴孔71的轴线方向移动。
测量时,操作人员将机壳本体7放入两个主定位座11之间,并使轴孔71与定位芯轴21相对。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伸出,驱使定位芯轴21的小端插入轴孔71。滚珠28能够自动适配轴孔71的内径,在胀紧弹簧24的作用下与轴孔71的内壁相抵。
参照图3和图4,主定位座11的顶端端面上栓接有护板113,护板113主体水平,且位于支撑件2上方。护板113朝向机壳本体7的一端向下弯折,不与机壳本体7的端面接触。
当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缩回时,支撑件2完全位于护板113下方,此时将机壳本体7放入两个主定位座11之间,不易将机壳本体7磕碰在支撑件2上。
参照图2,粗定位座12顶端开设有粗定位槽121,粗定位槽121近似于V型。
操作人员将机壳本体7放入两个主定位座11之间时,将机壳本体7两端搁置在两个粗定位槽121内,能够快速地使轴孔71与定位芯轴21相对,且不需要操作人员始终抓紧机壳本体7。此外,当机壳本体7搁置在粗定位座12上时,机壳本体7的轴线比机壳本体7被支撑件2支撑起来时的轴线低0.05mm。
参照图5,辅助定位座13顶端穿设有圆筒形的标准套131,标准套131的轴线水平,并垂直指向机壳本体7(参见图2)的轴线。标准套131背向机壳本体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安装板132,标准套131通过第二安装板132栓接在辅助定位座13上。
参照图5,标准套131内滑动穿设有定位销133,定位销133的轴线与标准套131的轴线重合,定位销133与标准套131转动配合。定位销133背向机壳本体7(参见图2)一端螺纹连接有手柄134,定位销13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35和限位环136。复位弹簧135和限位环136均位于辅助定位座13朝向机壳本体7的一侧,复位弹簧135与定位销133滑动配合,限位环136与定位销133一体成型。
参照图5,复位弹簧135一端与辅助定位座13相抵,另一端与限位环136相抵。复位弹簧135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驱使定位销133朝向机壳本体7(参见图2)移动,直至定位销133末端穿入透气孔74(参见图2),此时手柄134与标准套131相抵。
参照图5,定位销13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37和第二滑槽138。第一滑槽137沿定位销133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滑槽137的横截面呈弓形,第一滑槽137背向机壳本体7(参见图2)一端与定位销133的端面连通,第一滑槽137朝向机壳本体7一端与第二滑槽138连通。第二滑槽138沿定位销133的周向设置。
参照图5,第二安装板132和标准套131上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沿标准套131的径线方向设置,螺栓末端穿入标准套131内,作为卡块139与第一滑槽137和第二滑槽138滑动配合。
拉动手柄134,将定位销133从透气孔74内抽出,直至卡块139移动至第一滑槽137末端。转动定位销133至卡块139位于第二滑槽138内,阻止定位销133朝向透气孔74滑动,将定位销133锁住,操作人员无需对定位销133持续施力。
参照图6,测量杠杆座14上通过铰接轴141铰接有杠杆4,铰接轴141的轴线水平,并与定位芯轴21(参见图4)的轴线垂直。此外,定位芯轴21(参见图4)的轴线穿过铰接轴141的体心。
当机壳本体7被支撑件2架起时,容纳腔72内球面的球心与铰接轴141的体心重合。
参照图6,杠杆4两端均栓接有测距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6与铰接轴141的距离始终不变,测得测距传感器6与容纳腔72(参见图2)内球面之间的距离即可计算得到容纳腔72(参见图2)内球面的内径。转动杠杆4,可以对容纳腔72(参见图2)内球面多个区域进行测量。
参照图6,底板1的下表面栓接有第二气缸座52,第二气缸座52上栓接有第二气缸51。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伸出,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末端栓接有拨块53。拨块53上开设有腰型槽54,腰型槽54的长边水平,并与铰接轴141的轴线垂直。此外,杠杆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耳板56,耳板56上穿设有摆轴55。摆轴55的轴线与铰接轴141的轴线平行,且摆轴55的轴线位于铰接轴141的轴线侧上方。摆轴55穿设于腰型槽54内,摆轴55既与腰型槽54滑动配合,也与腰型槽54转动配合。
参照图6,上述第二气缸座52、第二气缸51、拨块53、摆轴55和耳板56组成第二驱动件5,驱使杠杆4绕铰接轴141转动。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伸缩,带动拨块53升降,拨块53则带动摆轴55升降。由于摆轴55只能随杠杆4做圆周运动,故摆轴55的升降的同时也在腰型槽54内滑动。
参照图6,测量杠杆座14的侧壁上栓接有限位块142,限位块142位于耳板56下方。当耳板56和杠杆4绕铰接轴141转过一定角度后,耳板56与限位块142相抵,无法继续转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操作人员将机壳本体7放置在粗定位座12上,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伸出,使定位芯轴21的小端插入轴孔71,并通过滚珠28与轴孔71的内壁相抵,将机壳本体7撑起。转动手柄134,将定位销133释放,复位弹簧135驱使定位销133穿入透气孔74,进一步将机壳本体7固定。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缩回,带动杠杆4转动,测距传感器6开始测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支撑件(2)和第一驱动件(3),所述支撑件(2)和第一驱动件(3)成对设置在机壳本体(7)两端,所述支撑件(2)在第一驱动件(3)的驱使下与轴孔(71)滑动插接配合,支撑件(2)的滑移方向水平,所述底板(1)上转动架设有杠杆(4),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驱使杠杆(4)旋转的第二驱动件(5),所述杠杆(4)的旋转轴心与容纳腔(72)内球面的球心重合,杠杆(4)背向容纳腔(72)内球面的球心的一端设有测距传感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定位芯轴(21),所述定位芯轴(21)的侧壁上设有台阶面,定位芯轴(21)的小端指向机壳本体(7),定位芯轴(21)的小端上套设有活动胀紧环(22)和固定胀紧环(23),所述活动胀紧环(22)与定位芯轴(21)的小端滑动配合,活动胀紧环(22)位于固定胀紧环(23)与台阶面之间,活动胀紧环(22)与台阶面之间设有胀紧弹簧(24),活动胀紧环(22)朝向固定胀紧环(23)一端的边沿处设有第一斜面(25),所述固定胀紧环(23)朝向活动胀紧环(22)一端的边沿处设有第二斜面(26),固定胀紧环(23)与活动胀紧环(22)的连接处套设有保持架(27),所述保持架(27)与第一斜面(25)和第二斜面(26)之间设有若干滚珠(28),保持架(27)上开设有通孔(29),所述通孔(29)的内径小于滚珠(28)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架设有导套(111),所述定位芯轴(21)的大端与导套(111)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为第一气缸(31),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与定位芯轴(2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架设有护板(113),所述护板(113)位于支撑件(2)上方,护板(113)位于机壳本体(7)朝向支撑件(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5)包括架设在底板(1)上的第二气缸(51)、与第二气缸(51)相连的拨块(53)和架设在杠杆(4)上的摆轴(55),所述第二气缸(51)的轴线与杠杆(4)的旋转轴线垂直,所述拨块(53)上开设有腰型槽(54),所述腰型槽(54)的长边与杠杆(4)的旋转轴线垂直,腰型槽(54)的长边不与第二气缸(51)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所述摆轴(55)的轴线与杠杆(4)的旋转轴线平行,摆轴(55)的轴线和杠杆(4)的旋转轴线所在的平面不与第二气缸(51)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摆轴(55)穿设于腰型槽(54)内,摆轴(55)与腰型槽(54)滑动配合,所述杠杆(4)通过摆轴(55)与拨块(53)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架设有测量杠杆座(14),所述杠杆(4)转动架设在测量杠杆座(14)上,所述测量杠杆座(14)上设有用于限制杠杆(4)旋转范围的限位块(1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成对架设有粗定位座(12),所述粗定位座(12)位于两个支撑件(2)之间,粗定位座(12)顶端开设有用于搁置机壳本体(7)的粗定位槽(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架设有辅助定位座(13),所述辅助定位座(13)位于机壳本体(7)侧面,辅助定位座(13)上滑动穿设有定位销(133),所述定位销(133)与其中一个透气孔(74)滑动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33)上套设有用于驱使定位销(133)穿入透气孔(74)的复位弹簧(135),定位销(133)与辅助定位座(13)转动配合,定位销(13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37)和第二滑槽(138),所述第一滑槽(137)沿定位销(133)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槽(138)沿定位销(133)的周向设置,第二滑槽(138)与第一滑槽(137)朝向透气孔(74)的一端连通,所述辅助定位座(13)上设有卡块(139),所述卡块(139)与第一滑槽(137)和第二滑槽(138)滑动配合。
CN202020623536.X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Active CN211668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3536.XU CN21166846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3536.XU CN21166846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8469U true CN211668469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3536.XU Active CN21166846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84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700A (zh) * 2021-06-30 2021-10-08 西玛特易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定位差速器上轴孔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700A (zh) * 2021-06-30 2021-10-08 西玛特易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定位差速器上轴孔的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68469U (zh) 一种差速机壳内球径测量装置
CN104296706B (zh) 柔性测量装置
CN111707188B (zh) 一种基于激光的在机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1750002B (zh) 同轴回转位置误差检测仪
CN111336978B (zh) 周向间隙测量装置和周向间隙测量方法
CN112344822B (zh) 壁厚上下限同步检测式车桥主销孔内套检测装置
IT9048580A1 (it) Equilibratrice per misurare l'entita' di squilibrio residuo di corpi rotanti, quali utensili rotanti.
KR101888928B1 (ko) 축 가공물 검사용 지지 센터
CN211401148U (zh) 一种同轴度检测头
JPH0899235A (ja) 可変プーリにおけるボール組付方法
CN112595202A (zh) 一种转向连接轴位置尺寸验具
CN213120486U (zh) 一种高精度轮毂轴承外径检测装置
US3832786A (en) Apparatus for testing front wheel alignment of automotive vehicles
CN220912207U (zh) 同心度测量工具
CN209820335U (zh) 外星轮球面至中心孔外圆跳动量具
CN204115695U (zh) 柔性测量装置
CN112846296A (zh) 一种变中心距定位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连杆精镗夹具
CN212227961U (zh) 偏心孔位置校正装置
CN219571482U (zh) 工程测绘仪器的安装脚架及工程测绘仪器
CN219798731U (zh) 一种汽车转向轴用的精度检具工装
CN216132384U (zh) 一种精密轴承轴用缝隙检测设备
CN219347721U (zh) 一种风电轮毂法兰端口用检具
CN217483505U (zh) 一种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输出轴配油槽角度检验工装
CN22050793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用校对装置
CN211503975U (zh) 一种压缩机机体测主轴孔与滑道垂直度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