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3092U -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3092U
CN211663092U CN201922347769.1U CN201922347769U CN211663092U CN 211663092 U CN211663092 U CN 211663092U CN 201922347769 U CN201922347769 U CN 201922347769U CN 211663092 U CN211663092 U CN 211663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arging pile
control module
electric
system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77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崇汉
赵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oha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oha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oha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oha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77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3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3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3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属于充电桩定位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和上位机;定位模块输出端与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电量监测模块输入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电量监测模块输出端与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上位机具体为具有定位功能的上位机,上位机与综合控制模块经无线通信模块双向连接,设于充电桩站点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电动汽车剩余电量定位最近的充电桩,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Description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广泛关注。相较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在充电问题上是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目前,充电桩覆盖范围不够广,且电动汽车的充电缺乏引导和管理,易出现电动汽车无法快速定位就近的充电桩的问题,如何快速定位就近充电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进一步地,目前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需要电动汽车车主实时关注,电动汽车车主无法根据自身驾车习惯调节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可能导致无法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最大化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系统具体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和上位机;所述定位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所述电量监测模块输入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电量监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所述上位机具体为具有定位功能的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经无线通信模块双向连接,设于充电桩站点内部。
具体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电量阈值设置模块,所述电量阈值设置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用于根据不同电动汽车车主的驾驶习惯设置电动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以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
具体地,所述定位模块具体为NB-IoT/GNSS定位模块,用于定位电动汽车的实时位置。
具体地,所述NB-IoT/GNSS定位模块具有NB-IoT增益天线,所述天线设于电动汽车外部。
具体地,所述电量监测模块具体为隔离芯片ISO1050,所述隔离芯片ISO1050一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数据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NB-IoT、4G网络,实现综合控制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所述综合控制模块具体为STM32系列单片机,在保证系统功能得以实现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系统的成本。
具体地,所述电量阈值设置模块具体为触摸屏,以方便不同电动汽车车主设置电动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
具体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以使电动汽车车主快速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上位机内部集成有GPS模块Max-7,用于采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和上位机。上位机具体为具有定位功能的上位机,用于定位充电桩的位置并传输至综合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实时定位电动汽车的位置,电量监测模块实时检测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当检测到当前电动汽车储存电量低于最小电量阈值时,综合控制模块根据当前电动汽车位置信息、上位机发送的电动桩位置信息定位最近的充电桩,以快速定位就近的充电桩,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便宜的充电服务。
(2)本实用新型系统还包括电量阈值设置模块,电动汽车车主可以根据自身的用车习惯设置电动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以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
(3)本实用新型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用于在靠近充电桩的小范围内提示电动汽车车主,快速定位电动桩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综合控制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量监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量阈值设置模块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一种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系统具体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上位机、电量阈值设置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电量设置模块输出端均与综合控制模块连接,综合控制模块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综合控制模块与上位机经无线通信模块双向连接,电源模块与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上位机、电量阈值设置模块、报警模块连接,为各模块器件提供不同的工作电压。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综合控制模块具体为单片机STM32F103R8T6,其与电量监测模块连接,获取电动汽车的实时剩余电量;单片机STM32F103R8T6与定位模块连接,获取电动汽车的实时位置;单片机STM32F103R8T6与电量设置模块连接,设置不同的电动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以适应不同电动汽车车主的驾驶习惯;单片机STM32F103R8T6与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提醒电动汽车车主到达充电桩范围附近;单片机STM32F103R8T6与上位机双向通信,用于获取各充电桩的位置信息,进而在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定位最近的充电桩,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量监测模块具体为隔离芯片ISO1050,设于电动汽车内部。隔离芯片ISO1050一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综合控制模块数据输入端连接。具体地,隔离芯片ISO1050的TXD引脚与综合控制模块CAN_RX引脚连接,隔离芯片ISO1050的RXD引脚与综合控制模块CAN_TX引脚连接;隔离芯片ISO1050的CANH引脚、CANL引脚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以获取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信息。
进一步地,定位模块具体为NB-IoT/GNSS定位模块,具体为BC20模块,BC20模块设于电动车内部,其输出端与综合控制模块连接,1秒发送1次位置信息到综合控制模块。BC20模块具有NB-IoT增益天线,天线设于电动汽车顶部。BC20内置UFirebird卫星定位芯片,以北斗定位为主,支持GPS、QZSS等多星座卫星系统解调算法,定位更加精准,抗多路径干扰能力更强。BC20模组内置LNA,使其接收灵敏度提升至-147dBm,利用AGPS技术,即使电动车辆处于地下车库等恶劣信号环境中,仍能通过运营商NB-IoT基站进行数据传输。更为具体地,BC20模块的TXD引脚(引脚33)与综合控制模块的USART1_RX引脚(引脚43)连接,BC20模块的RXD引脚(引脚33)与综合控制模块的USART1_TX引脚(引脚42)连接,用于定位电动汽车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电量阈值设置模块输出端与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如图4所示,电量阈值设置模块具体包括ili9431触摸屏和XPT2046触摸屏控制模块。XPT2046触摸屏控制模块的XP引脚、YP引脚、XN引脚、YN引脚(引脚2-5)与ili9431触摸屏的XL引脚、YU引脚、XR引脚、YD引脚(引脚2-5)连接;XPT2046触摸屏控制模块引脚11、12、14-16与单片机STM32F103R8T6引脚37、34、36、35、33对应连接。ili9431触摸屏的DB0-DB15引脚与单片机STM32F103R8T6对应引脚连接,ili9431触摸屏的CSX、RS、WRX、RDX、RESET引脚与单片机STM32F103R8T6对应引脚连接,以实现不同剩余电量提示阈值的设置。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NB-IoT、4G网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NB-IoTBC95模块,BC95模块的TXD、RXD引脚(引脚29、30)与单片机STM32F103R8T6的UUART2_RX、UUART2_TX(引脚15、16)连接,BC95模块的TXD_1、RXD_1引脚(引脚19、20)与上位机数据通信接口连接,以克服如地下车库等恶劣通信环境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上位机内部集成有GPS模块Max-7,用于采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GPS模块Max-7采用GPS、北斗双模定位,当GPS服务被关闭时,系统可以依靠北斗服务定位继续正常工作,快速准备的定位充电桩设备,并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传输至综合控制模块。Max-7模块经TXD、RXD引脚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传输至上位机。
进一步地,报警模块具体为LED灯,其与单片机的I/O数据接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LED灯与单片机PC14引脚(引脚3)连接,当电动汽车接近充电桩5米范围内,LED闪烁,电动汽车内部的LED用于提醒车主靠近充电桩范围。
本实用新型系统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和具有定位功能的上位机上位机。定位模块实时定位电动汽车的位置并传输至综合控制模块,电量监测模块实时检测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并传输至综合控制模块,当检测到当前电动汽车储存电量低时,综合控制模块根据当前电动汽车位置信息、上位机发送的电动桩位置信息定位最近的充电桩,以快速定位就近的充电桩,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便宜的充电服务。本实用新型系统还包括电量阈值设置模块,电动汽车车主可以根据自身的用车习惯设置电动汽车剩余电量提示阈值,以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本实用新型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用于在靠近充电桩的小范围内提示电动汽车车主,快速定位电动桩的位置。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代,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定位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综合控制模块和上位机;
所述定位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
所述电量监测模块输入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电量监测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
所述上位机具体为具有定位功能的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经无线通信模块双向连接,设于充电桩站点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量阈值设置模块,所述电量阈值设置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连接,设于电动汽车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具体为NB-IoT/GNSS定位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B-IoT/GNSS定位模块具有NB-IoT增益天线,所述天线设于电动汽车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监测模块具体为隔离芯片ISO1050,所述隔离芯片ISO1050一端与电动汽车OBD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数据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NB-IoT、4G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具体为STM32系列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阈值设置模块具体为触摸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综合控制模块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内部集成有GPS模块Max-7,用于采集充电桩的位置信息。
CN201922347769.1U 2019-12-24 2019-12-24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Active CN211663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7769.1U CN2116630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7769.1U CN2116630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3092U true CN211663092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4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7769.1U Active CN2116630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3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9625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预定与导航系统
CN105047003B (zh) 一种反向寻车及正向寻找车位的方法及系统
CN204360453U (zh) 一种智能车位监视器、装置及智能车位预订装置
CN102445927A (zh) 用于远程充电控制的远程信息处理装置和提供服务的方法
CN111191118A (zh) 一种充电桩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03643622U (zh) 一种车载气象数据自动采集上传装置
CN104036554B (zh) 一种基于obd接口的车载标签的停车场收费方法
CN103198528A (zh) 基于rssi定位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及方法
CN102945040A (zh) 一种车辆远程监控装置及系统
CN201749192U (zh) 一种车载gps定位终端、车辆及车辆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CN110049105B (zh) 一种氢能汽车主动式加氢系统
CN105516076A (zh) 统一多协议转换装置
CN211663092U (zh) 基于距离探测和北斗定位的充电桩系统
CN107517147A (zh) 基于aurix单片机的电动汽车无线监控终端
CN206574246U (zh) 一种gps车辆精确定位停车系统
CN103390352B (zh) 一种地磁车位检测器及检测系统
CN201980176U (zh) 一种客车及其监测系统
CN203084785U (zh) 基于rssi定位的停车场收费系统
CN105223845A (zh) 一种基于北斗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远程状态监测系统
CN106409008A (zh) 户外开放式停车场智慧节能管理系统
CN206164167U (zh) 一种具有空闲状态指示功能的充电桩
CN11012015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端互联的车位自动选择方法与系统
CN211630195U (zh) 一种基于氢燃料汽车车载远程监控装置
CN202068573U (zh) 一种车载跟踪定位系统
CN210488778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油田井场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