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2605U -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 Google Patents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2605U
CN211662605U CN201922061748.3U CN201922061748U CN211662605U CN 211662605 U CN211662605 U CN 211662605U CN 201922061748 U CN201922061748 U CN 201922061748U CN 211662605 U CN211662605 U CN 211662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bottle
conveying
assembly
blow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17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发
李周平
侯红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aot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esh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esh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esh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17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2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2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2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吹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包括驱动源、第一合模组件、连接杆、第二合模组件和第一合模组件,所述第一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一模板;所述第二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二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所述驱动源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使得所述驱动源运动时,能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开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吹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背景技术
吹塑机,是将颗粒塑胶加热注塑出来之后型成胚管,利用机器吹出来的风力,将塑体吹附到一定形状的模腔,从而制成产品的机器。
目前市面上吹塑机的合模机构均通过多个驱动源和多个连接结构来驱动合模机构的两个模板,这种结构由于采用了多个驱动源来驱动,故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很多零件,零件多会导致整个合模机构结构复杂的问题,多个驱动源极大的浪费了能源,生产时又需要保证多个驱动源的同步运行,易出各模板运行不同步的问题,为了保证各模板同步运行无疑增加了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增大了资源消耗,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合模机构结构复杂、各模板易不同步及因此造成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包括箱式安装架,还包括: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上;
第一合模组件,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源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一模板;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合模组件活动连接;
第二合模组件,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二模板;
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运动,同时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同步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塑机合模机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所述驱动源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使得所述驱动源运动时,能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开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承载台,还包括:
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旁侧,且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伸入所述机架,以将瓶坯送入所述机架内;
上胚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且所述上胚机构的入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
链条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且所述链条传送机构的收料位正对所述上胚机构的出料位;
加热机构,盖设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并用于加热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的瓶坯;
中转机构,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旁侧的所述承载台上,并用于夹取并输送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已加热的瓶坯;
上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用于对所述中转机构输送的已加热的瓶坯进行吹塑处理以得到成品;
输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并用于将成品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因所述吹塑机包含了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故所述吹塑机也能够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开合,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塑机合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塑机合模机构隐藏局部箱式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胚机构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胚机构隐藏螺旋杆和保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正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传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传动模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传送机构803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提供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804,包括箱式安装架100、驱动源200、第一合模组件300、连接杆400和第二合模组件500。
其中,所述驱动源200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上。
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源 20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末端设有第一模板310。
所述连接杆400与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对称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杆40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末端设有第二模板320。
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运动,同时通过所述连接杆400带动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 320同步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所述驱动源200通过所述连接杆400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使得所述驱动源200运动时,能通过所述连接杆400带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的开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源200优选为电机。此外,对于所述驱动源200的设置,实际生产中,还可以设置为除了电机之外的其他动力,如丝杆、气缸或者摆臂等,只要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运动即可。故对于所述驱动源200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 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均包括轴承座510、转轴520、转动盘530、连接推杆 540、推动组件600和导向组件700。所述轴承座510固定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上,所述转轴520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轴承座510并与所述驱动源200 的输出端固接,所述转轴520还穿过所述转动盘530的中部并与所述转动盘530 固接,所述转动盘530偏离其中心的盘体设有第一偏心凸柱531和第二偏心凸柱532,所述连接杆400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转动盘530的两所述第一偏心凸柱 53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偏心凸柱532与所述连接推杆540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推杆540的第二端与所述推动组件600连接,两所述推动组件600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模板310和第二模板320,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02的底部还分别对应连接两所述导向组件7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推动组件700均包括多个横向联动结构610,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 均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一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模板310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 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均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均与所述第二模板320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使得所述一个驱动源 200,通过一个所述驱动源200带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 500,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和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分别均通过多个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来对应推动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如此,形成一个驱动源200带动的多级联动结构,使得驱动更稳定且对所述驱动源2000的动力利用实现最大化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 包括联动轴611、第一枢接块612和第二枢接块613,所述联动轴611与所述连接推杆540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块612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联动轴 611,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的所述第二枢接块613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模板310。所述第二枢接块613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联动轴611,所述第二合模组件 500的所述第二枢接块613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模板320。具体地,所述驱动源200通过所述连接推杆540带动所述联动轴611转动,所述联动轴611通过所述第一枢接块612和所述第二枢接块613带动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沿着所述导向组件700同步开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联动轴611还通过一纵向连接杆 620连接以连接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具体地,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杆620从而实现对多个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的联动,进而将多个所述横向联动结构610 的力聚集于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提高动力资源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所述导向组件700均包括导向滑轨710和导向滑块720,所述导向滑轨710均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 100底部,所述导向滑块720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滑轨710上,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的各所述导向滑块720均与所述第一模板310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 500的各所述导向滑块720均与所述第二模板320连接。具体地,所述导向组件 700与机械铰链相互配合,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00和所述第二合模机构 500能够沿着所述导向组件700的所述导向滑轨710呈直线型的平衡移动,保证了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00和所述第二合模机构500的整体运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的整体结构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700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导向组件700的导向滑块720均与所述第一模板320连接,另两个所述导向组件700的导向滑块720均与所述第二模板320连接。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导向组件700设置为四个,使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00和所述第二合模机构500 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组件700连接,保证了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00和所述第二合模机构500的受到导向的力均衡,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00和所述第二合模机构500能够平衡稳定的移动以实现合模。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箱式安装架100整体为箱体式设计,所述驱动源200设置在所述箱式安装架100上,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相背离的两侧均与所述箱式安装架100内的两侧连接,再通过所述导向组件700分别与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连接,以及机械铰链,实现了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的稳定平衡运动。如此,较之现有技术,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导柱设计,从而通过箱体式设计的所述箱式安装架100、所述导向组件700、所述第一合模组件300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700的相互配合运动,即可达到合模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动力源的利用率高以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3-图6所示,所述驱动源200驱动其输出轴转动并带动所述转动盘520 转动,所述转动盘530通过所述第二偏心凸柱531带动所述连接推杆540做偏心运动,所述连接推杆540带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500的联动轴运动;同时,所述转动盘530通过所述第一偏心凸柱531带动所述第二合模组件500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的同步开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模板310与所述第二模板320的相对面对应安装有模具的型腔半模(图未示)和型芯半模(图未示),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合并时,所述型腔半模和所述型芯半模形成一模具腔室,所述模具腔室用于形成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型腔半模和所述型芯半模为现有技术,故对于所述型腔半模和所述型芯半模的具体形状,本申请不做具体展示。此外,所述模具腔室内如何形成产品理应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并掌握,同时其并非为本申请保护的重点,故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吹塑机,包括了上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804。
因所述吹塑机包含了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故所述吹塑机也能够使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 的开合,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5所示,提供一种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包括机架95,所述机架95内设有承载台96。
所述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还包括上料机构801、上胚机构802、链条传送机构803、加热机构74、中转机构8和输出机构90。
其中,所述上料机构801,设置于所述机架95旁侧,且所述上料机构801 的出料端伸入所述机架95,以将瓶坯送入所述机架95内。
所述上胚机构802,设置于所述承载台96上,且所述上胚机构802的入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801的出料端连接。
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设置于所述承载台96上,且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 的收料位正对所述上胚机构802的出料位。
所述加热机构74,盖设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并用于加热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上的瓶坯。
所述中转机构8,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03旁侧的所述承载台96上,并用于夹取并输送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上已加热的瓶坯。
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设置于所述承载台96上,用于对所述中转机构 8输送的已加热的瓶坯进行吹塑处理以得到成品。
所述输出机构90,设置于所述承载台96上,并用于将成品输出。
本实用新型因包含了吹塑机包含了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故所述吹塑机也能够使所述第一模板310和所述第二模板320同步开启或关闭,整个结构结构简单,能实现两个模板的同步运动、节省能源并高效快速地实现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开合,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吹塑机还通过设置所述上料机构801、所述上胚机构802、所述链条传送机构 803、所述加热机构74、所述中转机构8和所述输出机构90,实现了对瓶坯的上料、上胚、传送、加热、吹塑、转运和输出的流水线式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取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生产快速且高效,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2及图7-图9所示,所述上料机构804包括提升机构6、排料机构 64和导胚机构7,所述提升机构6、所述排料机构64和所述导胚机构7依次连接,以使瓶坯依次经所述提升机构6、所述排料机构64和所述导胚机构7输送至所述上胚机构802。
其中,所述提升机构6包括料斗61、输送皮带62和提升电机63,所述输送皮带62的一端伸入所述料斗61底部,所述输送皮带62还与所述提升电机63 驱动连接。上料时,将瓶坯14放入所述料斗内,所述提升电机63驱动所述输送皮带62,所述输送皮带62载着瓶坯14向靠近所述排料机构64的方向输送。
其中,所述排料机构64远离所述提升机构6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所述提升机 6构的一端,以使所述排料机构64整体呈倾斜设置。所述排料机构64包括排料箱65、排料电机66、主动滚轮67和从动滚轮68。所述排料箱65的入料口与所述输送皮带62的末端连通,以使瓶坯14在所述输送皮带62的输送下刚好输送至所述排料箱65内。所述排料电机66安装于所述排料箱65外侧,所述主动滚轮67与所述排料电机66驱动连接,所述从动滚轮68与所述主动滚轮67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滚轮68与所述主动滚轮67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刚好容纳所述瓶坯14的缝隙。瓶坯14经所述输送皮带62掉落至所述排料箱 65内后,所述排料电机66驱动所述主动滚轮67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滚轮68 转动,瓶坯随着所述主动滚轮67和所述从动滚轮68转动的过程中,逐渐落入所述主动滚轮67和所述从动滚轮68之间的缝隙,又因为所述排料机构64倾斜设置,故所述主动滚轮67和所述从动滚轮68的缝隙内的瓶坯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前运动,并输送至所述导胚机构。
其中,所述导胚机构7包括导胚架2和防翻组件71。所述导胚架2的起始端与所述主动滚轮67和所述从动滚轮68的缝隙出口端连接,以使所述主动滚轮67和所述从动滚轮68的缝隙内的瓶坯14能够滑至所述导胚架2上。
所述导胚架2呈两条导向轨设置,两条导向轨中间有缝隙,所述瓶坯14的瓶颈可以活动的卡装于所述导坯架2上的缝隙之间,所述瓶坯在所述导胚架2 上滑动时,所述瓶坯14的瓶口朝上。所述导胚架2呈一端高、一端低的设置,以使所述瓶坯14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导胚架2向下滑动。
所述防翻组件71包括防翻支撑架72和防翻导向杆73。所述防翻组件71设置于所述导胚架2的转向处的上端。所述防翻支撑架71架设于所述导胚架2的转向处的上端。所述防翻导向杆73安装于所述导胚架2的下端,且所述防翻导向杆73刚好位于导胚架2的两条导向轨之间的缝隙正上方。因瓶坯14在所述导胚架2上因为重力的作用向前输送时,会因惯性而具有一定的速度,而所述导胚架2的转弯处若因速度过快,会导致瓶坯14翻出所述导胚架2之外,而通过设置所述防翻支撑架72和所述防翻导向杆73,以压住瓶坯14,避免了所述瓶坯14因速度过快而导致的翻出所述导胚架2的问题。
如图10-图13所示,所述上胚机构包括纵向支撑架1、安装于该纵向支撑架1顶端的导坯架2,以及瓶坯输送组件3和瓶坯过渡组件4。
所述瓶坯输送组件3包括输送链条31,所述输送链条31外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夹持瓶坯14的瓶坯夹持块32。所述瓶坯过渡组件4包括横向安装板41、设有螺旋槽42的螺旋杆43和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横向安装板41与所述纵向支撑架1固接,所述螺旋杆43安装于所述横向安装板41上,所述螺旋杆43与所述输送链条31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螺旋杆43的起始端向末端逐渐缩短,直至所述螺旋杆43末端的所述螺旋槽42与所述瓶坯夹持块32之间的距离等于瓶坯14 的大小,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与所述螺旋杆43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螺旋杆43 旋转。
本实用新型在上胚时,瓶坯14沿着所述导坯架2向前滑动的同时,并逐渐与所述螺旋杆43接触,在所述螺旋杆43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螺旋槽42推动瓶坯14逐渐向前运动,因所述所述螺旋杆43与所述输送链条31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螺旋杆43的起始端向末端逐渐缩短,直至所述螺旋杆43末端的所述螺旋槽42与所述瓶坯夹持块32之间的距离等于瓶坯14的大小,故当所述瓶坯14 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下运动至所述螺旋杆43的末端时,所述瓶坯14刚好安装于所述瓶坯夹持块32上,如此,通过所述螺旋杆43将所述瓶坯14稳定的过渡至所述瓶坯夹持块32上,保证了瓶坯14不会在从引胚架2过渡至上胚机构802时发生掉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不会发生卡壳问题,同时,还能保证瓶坯过渡的速度与所述输送链条传送的速度协调一致,实现平稳过渡,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安装板41远离所述螺旋杆43 的一侧安装有瓶坯导向杆44,所述瓶坯导向杆44与所述螺旋杆43平行设置。所述瓶坯14沿所述导胚架2向前滑动的过程中,所述螺旋杆43推动所述瓶坯 14向前运动,此过程中,所述瓶坯导向杆44与所述瓶坯14的瓶身相接触,并对向前运动的所述瓶坯14具有导向作用,保证所述瓶坯14沿着所述螺旋杆43 与所述瓶坯导向杆44之间向前稳定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坯夹持块32的中部设有夹持凹槽 33,所述夹持凹槽33与所述瓶坯14相匹配设置,以使所述瓶坯14安装于所述夹持凹槽33内。所述瓶坯14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下运动至所述螺旋杆43 的末端后,所述螺旋杆43刚好推动所述瓶坯14的瓶身卡入所述夹持凹槽33内,同时所述瓶坯14的瓶口与所述瓶坯夹持块32的顶端接触,从而保证瓶坯14稳定卡入所述夹持凹槽3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坯输送组件3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安装于所述纵向支撑架1上且与所述输送链条31 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输送链条3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 34包括第一纵向驱动杆35、第一驱动齿轮36、第一啮合齿轮37、第一转动轴 38和第一转动齿轮39。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6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的顶端,所述第一啮合齿轮37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6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啮合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固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纵向支撑架1并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9固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9与所述输送链条3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工作时,所述第一纵向杆3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6转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6通过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37 的啮合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37转动,使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9随着所述第一啮合齿轮37的转动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输送链条3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5包括第二纵向驱动杆51、第二驱动齿轮52和第二啮合齿轮53,所述第二驱动齿轮52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的顶端,所述第二啮合齿轮53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5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啮合齿轮53还与所述螺旋杆43固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工作时,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 52转动,使所述第二啮合齿轮53转动并带动所述螺旋杆43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 和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均与一驱动电机驱动(图未示)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和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的底部均设有传动齿轮54。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可以与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底部的传动齿轮54与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底部的传动齿轮54通过一传送带(图未示)连接,如此,通过一个所述驱动电机即可同时驱动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和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转动,方便快捷,节省资源。当然,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杆35和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杆51的驱动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别设置一个,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纵向支撑架1上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9的一侧还安装有从动齿轮11,所述从动齿轮11与所述输送链条31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1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8对称设置,并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39协同运转,共同推动所述传送链向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纵向支撑架1上还安装有保护盖板12,所述保护盖板12遮盖所述从动齿轮11设置。所述保护盖板 12用于保护所述输送链条31,避免灰尘掉落至所述输送链条31内,对所述输送链条31造成损坏。此外,所述瓶坯14随着所述输送链条31运动至所述保护盖板12覆盖的面积内时,所述瓶坯14逐渐由瓶口朝上翻转为瓶口水平的状态,此时所述保护盖板12具有保护所述瓶坯14不掉落的作用。具体地,假如此时所述瓶坯在所述夹持凹槽33内发生松动,但是因所述保护盖板12遮盖住所述从动齿轮11设置,故在所述保护盖板12覆盖的面积内,所述瓶坯14即使发生松动,所述瓶坯14也会与所述保护盖板12的内表面接触,因所述保护盖板12 的阻挡,故所述瓶坯14会随着所述输送链条31的传动而向前运动,直至运动至所述保护盖板12覆盖的面积之外的地方,此时所述瓶坯14也刚好瓶口朝下,并自由掉落至随行夹具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保护盖板12靠近所述螺旋杆43的一侧设有瓶坯夹持杆13,所述瓶坯夹持杆13延伸至所述螺旋杆 43的末端,且所述瓶坯夹持杆13与所述输送链条31平行设置。所述瓶坯夹持杆13在所述瓶坯14的传送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保证所述瓶坯14平稳的进入所述保护盖板12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胚机构802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所述瓶坯14瓶口朝上,先沿着所述导胚架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同时所述螺旋杆43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旋转,所述瓶坯14逐渐与所述螺旋杆43接触,并与所述螺旋杆43的螺旋槽42相接触,并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下向前运动。所述瓶坯14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下向前运动的同时,逐渐向靠近所述输送链条31的所述瓶坯夹持块32的方向运动,在所述瓶坯14运动至所述螺旋杆43的末端时,所述瓶坯14刚好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下卡入瓶坯夹持块32的所述夹持凹槽33内。
同时,在所述螺旋杆43的推动所述瓶坯14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输送链条31也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的驱动下转动,在所述输送链条31和所述螺旋杆43同步向前运动的同时,二者的距离同步前行缩短。当所述瓶坯14过渡至所述瓶坯夹持块32上后,所述瓶坯14在所述输送链条31的带动下向前运动,所述瓶坯14并逐渐由瓶口向上变为瓶口水平,最后,当所述瓶坯14被传送至所述保护盖板12的底端时,所述瓶坯14刚好瓶口朝下,此时,所述瓶坯14自由落体掉落至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上。
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的输送链条20节距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链条31 的节距相同,如此,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链条31在传送时,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实现同步运动,以此实现所述瓶坯14依次从所述导胚架2过渡至所述输送链条,再传送至所述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
如图1-图2及图4-图21所示,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包括包括链条支撑架10、传送链条20和驱动源30。所述传送链条20活动安装于所述链条支撑架10上以使所述传送链条20沿所述链条支撑架20传动,所述驱动源30与所述传送链条 20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链条20转动。所述传送链条20弯曲状设置,且弯曲后形成多个分支链条40,各所述分支链条40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一方面通过将所述传送链条20弯曲设置,较之一条直线型的传送机构,极大的节省了传送机构占据的纵向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使各所述分支链条40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节省了整个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的体积,如此,使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占吹塑机的体积比例较小,运输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用性高。
或者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一整条传送机构巧妙的设置成多个呈平行状的分支链条40,同时使用一个所述驱动源30来驱动。较之现有技术中一整条直线型传送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占用纵向空间小,且运输方便,实用性极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30的输出端与任一所述分支传送链40传动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30与任一所述分支传送链40连接后,所述驱动源30通过驱动任一所述分支传送链40,从而带动整个所述传送链条20转动,进而传送需要传送的瓶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7所示,相邻所述分支链条 40的连接处弯曲形成中转部50,所述驱动源30与所述中转部50传动连接。应理解,所述中转部50为两所述分支链条40的连接处,通过将所述驱动源30设置为与所述中转部50连接,使所述驱动源30工作时,能够同时驱动两条所述分支链条40,从而提高驱动效率,提高了对动力源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链条20包括多个传动模块60 和多个枢接块70,所述枢接块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模块60枢接。即,所述传送链条20由多个所述传动模块60通过多个所述枢接块70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传送时,通过所述传动模块60与所述枢接块70之间的配合,即通过所述传动模块60与所述枢接块70之间的旋转运动,在所述驱动源30的驱动下实现传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所述传动模块60均相同。实际生产时,因各所述传动模块60相同,故开模时仅需要开一个模即可,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降低了研发投入,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模块60包括两个瓶坯固定块601 和两个横向连接块602。两所述瓶坯固定块601的顶部均设有用于固定瓶坯的固定部603,两所述瓶坯固定块601的中部分别对称设有两枢接轴604,两所述横向连接块60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枢接轴604连接。两所述横向连接块602之间的所述枢接轴604形成连接部605,所述枢接块70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605。具体地,两所述枢接轴604与所述横向固定块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固定部603 与将要吹塑的瓶坯相匹配设置,固定瓶坯时,将瓶坯的瓶口插入所述固定部603 即可,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枢接轴604的底部还设有导向链轮606。所述链条支撑架10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链轮相匹配的导向链条607,以使所述传送链条20的所述导向链轮606能够沿着所述导向链条607传动。具体地,当所述导向链轮606 沿所述导向链条607传动时,所述导向链轮606转动,带动所述枢接轴604转动,所述枢接轴604带动其顶部的固定部605旋转,而所述固定部605上固定有瓶坯,故通过设置所述导向链条607使所述导向链轮606发生自传,并带动所述固定部605上的瓶坯自转旋转,从而在传送瓶坯的时候对瓶坯进行多方位的加热,使得受热均匀,以配合外置的加热装置(图未示)对瓶坯进行加热,使得传送效果和加热效果均极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枢接块70的两侧对称设有两滑轮701,两所述滑轮701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链条支撑架10上。具体地,通过设置两所述滑轮701,降低所述传送链条20在所述链条支撑架10 上滑动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链条支撑架10 上设有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的两侧贯穿设有滑动空间102。两所述滑轮分别安装于所述滑动空间102,并与所述安装槽101的两侧接触。所述传送链条 20在所述链条支撑架10上滑动时,两所述滑轮701沿所述滑动空间102运动,所述滑动空间102起到导向以及固定作用,保证所述传送链条20的稳定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30包括驱动电机301和驱动齿轮302,所述驱动电机301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齿轮302连接。所述驱动齿轮 302的周边设有多个驱动齿303,所述驱动齿303伸入两所述横向连接块602之间,并带动所述传送链条20运动。所述驱动源30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301 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302转动,所述驱动齿轮302带动所述传动模块60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传送链条20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7所示,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还包括多个辅助传动齿轮80,各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分别与任一所述分支链条40传动连接。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用于辅助推动所述分支链条40传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传动速度,还可以对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增设动力装置,通过增设的动力装置来驱动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提高所述分支链条40的传动速度。此外,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还用于所述传送链条的转向,通过设置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使所述传送链条弯曲设置,以形成多个所述分支链条,从而降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的整体体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的工作原理为:
当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传送瓶坯时,先将瓶坯固定于所述固定部603,接着,所述驱动电机301所述驱动齿轮602转动,所述驱动齿轮302带动所述传送链条20转动,此时相当于一个所述驱动源30带动整个一条多次弯曲的链条来传送瓶坯,能够同时传送多个瓶坯,节省空间的同时还提高了瓶坯传送效率。具体地,所述传送链条20运动时,所述驱动齿轮302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齿303带动所述传动模块60传动。其中,对于位于所述中转部50或者所述辅助传动齿轮302处的传动模块60,相邻所述传动模块60通过所述枢接块 70实现转弯,具体转弯时,所述传动模块60的连接部605与所述枢接块70发生旋转,即所述枢接块70以所述枢接轴604为旋转轴而旋转,从而改变所述枢接块70与所述传动模块60的固定角度,从而实现在所述中转部50或者所述辅助传动齿轮80处的转弯传送。
参照图1-图2及图22-图25,所述加热机构74包括加热外罩75和抽风机 76。所述加热外罩75设置于所述承载台96上,且所述加热外罩75遮盖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设置。所述加热外罩内设有加热灯纤(图未示),所述加热灯纤用于给在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传送瓶坯时,给瓶坯加热。所述抽风机76设置于所述加热外罩75上,且所述抽风机76的抽风口朝向所述加热外罩75内的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所述抽风机7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抽风机76同时抽风,以保证抽风效果。
所述中转机构8包括取瓶机构81和送胚机构9。所述取瓶机构81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803旁侧的所述承载台96上,并用于取下经所述链条传送机构 803传送加热后的瓶坯。所述送胚机构9设置于所述取瓶机构81旁侧的所述承载台96上。所述送胚机构9与所述取瓶机构81平行设置,且所述送胚机构9 的末端可伸入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所述送胚机构9用于将所述取瓶机构取下的瓶坯转运至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
具体地,所述取瓶机构81包括第一直线模组82、第一横向板83、第一纵向板84、第二横向板85、第一取瓶气缸86、第一夹具安装板87和若干第一快速夹钳88。所述第一直线模组82安装于所述承载台96上,所述第一横向板83 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82的滑块固接,所述第一纵向板84与所述第一横向板83 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横向板85与所述第一纵向板84的顶端固接,所述第一取瓶气缸86安装于所述第二横向板85。所述第一夹具安装板87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横向板85上,且第一夹具安装板87还所述第一取瓶气缸86的输出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取瓶气缸86推动所述第一夹具安装板87在所述第二横向板 85上向前滑动或向后滑动。若干所述第一快速夹钳88等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夹具安装板87上。所述取瓶机构81工作时,所述第一直线模组82带动所述第一横向板83滑动至所述第一快速夹钳88正对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的瓶坯14的位置,接着,所述第一取瓶气缸86驱动其输出轴推动所述第一夹具安装板87直至所述第一快速夹钳88靠近所述瓶坯14,并由所述第一快速夹钳88夹住所述瓶坯。接着,所述第一直线模组82带动所述第一横向板83滑动,并将夹取的瓶坯14输送至所述送胚机构9。其中,所述第一快速夹钳88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应熟知并掌握其工作原理,故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赘述。
所述送胚机构9包括送胚气缸91、第二直线模组92、第二夹具安装板93 和若干第二快速夹钳94。所述送胚气缸9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92固接,所述第二夹具安装板93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92的滑块固接,各所述第二快速夹钳94均等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夹具安装板93上。
所述输出机构90包括出胚机构901、翻转机构902和夹料机构900。所述出胚机构901设置于所述吹塑机合模机构804的后端。所述翻转机构902设置于所述出胚机构901的旁侧,且所述翻转机构902与所述出胚机构901平行设置。所述夹料机构900与所述翻转机构902平行设置。
所述出胚机构901用于将经过吹塑处理的成品取出并移送至所述翻转机构 902,所述翻转机构902将成品翻转,所述夹料机构900夹取翻转后的成品并输送至下一工位。
具体地,所述出胚机构901与所述送胚机构9的机构相同,故对于所述出胚机构90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再重复说明。
所述翻转机构902包括翻转气缸903、翻转齿条904、翻转齿轮905、翻转板906和若干手指夹具907。所述翻转齿条904与所述翻转气缸903驱动连接,所述翻转齿轮905与所述翻转齿条904啮合连接,所述翻转板906与所述翻转齿轮905固接,各所述手指夹具907等间隔安装于所述翻转板906上。所述手指夹具907夹取所述出胚机构901输送的成品后,所述所述翻转气缸903驱动是翻转齿条904向下运动,所述翻转齿条904带动所述翻转齿轮905转动,从而使所述翻转板906翻转,并带着夹取的产品翻转。
所述夹料机构900包括第三直线模组910、夹料安装板920、夹料气缸930、第三夹具安装板940和若干第三夹具950。所述第三直线模组910安装于所述承载台,所述夹料安装板920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910的滑块固接,所述夹料气缸930安装于所述夹料安装板920上,所述第三夹具安装板940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夹料安装板920上,且所述第三夹具安装板940与所述夹料气缸930的输出轴固接。各所述第三夹具950等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三夹具安装板940上。所述第三夹具950夹取所述翻转机构902翻转后的成品,所述第三直线模组910驱动其滑块带动所述夹料安装板920向前运动,直至移动所述机架95之外,并输出至下一工位。
其中,所述第三夹具950和所述手指夹具907均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能够夹取瓶坯14的夹具,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吹塑机合模机构,包括箱式安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上;
第一合模组件,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源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一模板;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合模组件活动连接;
第二合模组件,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对称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末端设有第二模板;
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合模组件运动,同时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同步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同步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模组件和所述第二合模组件均包括轴承座、转轴、转动盘、连接推杆、推动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箱式安装架上,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固接,所述转轴还穿过所述转动盘的中部并与所述转动盘固接,所述转动盘偏离其中心的盘体设有第一偏心凸柱和第二偏心凸柱,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转动盘的两所述第一偏心凸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偏心凸柱与所述连接推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推动组件连接,两所述推动组件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底部还分别对应连接两所述导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均包括多个横向联动结构,所述第一合模组件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均与所述箱式安装架一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合模组件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均与所述箱式安装架另一侧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合模组件的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均与所述第二模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联动结构包括联动轴、第一枢接块和第二枢接块,所述联动轴与所述连接推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联动轴,所述第一合模组件的所述第二枢接块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联动轴,所述第二合模组件的所述第二枢接块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联动轴还通过一纵向连接杆连接以连接各所述横向联动结构。
6.一种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承载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旁侧,且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伸入所述机架,以将瓶坯送入所述机架内;
上胚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且所述上胚机构的入料端与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
链条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且所述链条传送机构的收料位正对所述上胚机构的出料位;
加热机构,盖设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并用于加热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的瓶坯;
中转机构,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旁侧的所述承载台上,并用于夹取并输送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已加热的瓶坯;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吹塑机合模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用于对所述中转机构输送的已加热的瓶坯进行吹塑处理以得到成品;
输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并用于将成品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胚机构包括纵向支撑架、安装于该纵向支撑架顶端的导坯架、瓶坯输送组件和瓶坯过渡组件;所述瓶坯输送组件包括传送链条,所述传送链条外侧安装有多个用于夹持瓶坯的瓶坯夹持块;所述瓶坯过渡组件包括横向安装板、设有螺旋槽的螺旋杆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横向安装板与所述纵向支撑架固接,所述螺旋杆安装于所述横向安装板上,所述螺旋杆与所述传送链条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螺旋杆的起始端向末端逐渐缩短,直至所述螺旋杆末端的所述螺旋槽与所述瓶坯夹持块之间的距离等于瓶坯的大小,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螺旋杆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螺旋杆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安装板远离所述螺旋杆的一侧安装有瓶坯导向杆,所述瓶坯导向杆与所述螺旋杆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包括链条支撑架、传送链条和驱动源;所述传送链条活动安装于所述链条支撑架上以使所述传送链条沿所述链条支撑架传动,所述驱动源与所述传送链条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传送链条转动;所述传送链条弯曲状设置,且弯曲后形成多个分支链条,各所述分支链条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链条包括多个传动模块和多个枢接块,所述枢接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模块枢接;其中,
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两个瓶坯固定块和两个横向连接块;两所述瓶坯固定块的顶部均设有用于固定瓶坯的固定部,两所述瓶坯固定块的中部分别对称设有两枢接轴,两所述横向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枢接轴连接;两所述横向连接块之间的所述枢接轴形成连接部,所述枢接块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CN201922061748.3U 2019-11-25 2019-11-25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Active CN211662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748.3U CN211662605U (zh) 2019-11-25 2019-11-25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748.3U CN211662605U (zh) 2019-11-25 2019-11-25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2605U true CN211662605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1748.3U Active CN211662605U (zh) 2019-11-25 2019-11-25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2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3524A (zh) * 2021-08-20 2021-12-03 德玛克(长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瓶坯夹持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3524A (zh) * 2021-08-20 2021-12-03 德玛克(长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瓶坯夹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2558B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组立、清洗、套管一体机
CN109049630A (zh) 一种自动吹瓶机
CN109231131B (zh) 一种灌装旋盖机及灌装旋盖方法
CN111216340B (zh) 一种把手瓶自动吹瓶系统及其方法
CN211662605U (zh)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CN105856536A (zh) 塑料吹瓶机自动分距进坯机构
CN107486980A (zh) 多工位快速上坯、送坯吹瓶机
CN208101131U (zh) 一种秸秆制炭用压块机
CN210340294U (zh) 一种用于瓶装生产线的空瓶风送设备
CN110757768A (zh) 吹塑机合模机构及具有该吹塑机合模机构的吹塑机
CN113134960A (zh) 注塑吹瓶一体机
CN103331901B (zh) 一种吹瓶机的变节距装置
CN207273842U (zh) 多工位快速上坯、送坯吹瓶机
CN219130582U (zh) 一种用于金属零部件加工的多工位加工模具
CN111497189A (zh) 连续运转吹瓶机
CN115648594A (zh) 一种吹瓶机瓶坯夹持移动机构
CN205969925U (zh) 一种吹瓶机抓取装置
CN112476678B (zh) 一种制作秋千用松木原料的成型装置
CN209999845U (zh) 一种笔夹全自动移印装置
CN109624267B (zh) 一种输液瓶灌装洁净生产线
CN2866112Y (zh) 全自动吹瓶机分隔式传输装置
CN208682093U (zh) 一种自动吹瓶机的联动模具
CN208682095U (zh) 一种自动吹瓶机的曲臂导杆拉伸机构
CN110126138B (zh) 上下输送自动落坯式吹瓶机
CN215159109U (zh) 一种自适应酒瓶上下料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9, No. 233, Zhongtang section, Beiwang Road, Zhongt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lebish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area 2, 1st floor, building D, Lianyi Science Park, Fenxi Road, Dafen community,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LESH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9, No. 233, Zhongtang section, Beiwang Road, Zhongt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aot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101, building 9, No. 233, Zhongtang section, Beiwang Road, Zhongt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lebish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