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7196U -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7196U
CN211657196U CN202020051673.0U CN202020051673U CN211657196U CN 211657196 U CN211657196 U CN 211657196U CN 202020051673 U CN202020051673 U CN 202020051673U CN 211657196 U CN211657196 U CN 211657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area
habitat
artificial feed
juven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16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子阳
周俊宇
李开放
姜鹏
詹常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16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7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7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7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包括有中空的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摄食区及倾斜设置的栖息区;所述摄食区的底部设有饲喂台,所述饲喂台包括有饲喂盘,所述饲喂盘的上方设有下料机,所述下料机沿下料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存料箱及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出料口与饲喂盘相匹配;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上端与摄食区相连接,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下端贴近地面且设有出水口,所述栖息区内设有至少一个遮蔽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蟾蜍饲养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蟾酥是《中国药典(一部)》的中药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近年来,由于两栖环境破坏严重,蟾蜍栖息地减少,蟾蜍种群资源日益减少。为了增加蟾蜍种群资源,必须解决人工养殖蟾蜍的饲料问题。蟾蜍幼蟾阶段是蟾蜍养殖中的关键阶段,其体质弱,摄食能力差,且自然状态下只能摄食活饵,解决幼蟾食物问题是蟾蜍养殖中的重大任务。人工养殖昆虫作为蟾蜍幼蟾饲料成本非常高,而且昆虫营养成分单一,长期饲喂单一昆虫容易造成幼蟾消化系统疾病,不利于幼蟾成活。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营养配比均衡,成本较低,在畜禽水产动物饲养中被大量应用,而蟾蜍由于特殊的视网膜系统,只能观察到运动中的物体,因此不能摄食死饵,已有的饲养蟾蜍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并不适用于幼蟾,对幼蟾的饲喂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包括有中空的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摄食区及倾斜设置的栖息区;所述摄食区的底部设有饲喂台,所述饲喂台包括有饲喂盘,所述饲喂盘的上方设有下料机,所述下料机沿下料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存料箱及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出料口与饲喂盘相匹配;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上端与摄食区相连接,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下端贴近地面且设有出水口,所述栖息区内设有至少一个遮蔽块。
优选地,所述养殖箱顶部开口且外罩有防逃网。
优选地,所述摄食区与栖息区的底面均为正方形,所述摄食区与栖息区的体积相等。
优选地,所述养殖箱内养殖的幼蟾数量为20-40只/(45-55cm×45-55cm)。
优选地,所述摄食区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饲喂台还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饲喂盘相连接,用于驱动饲喂盘旋转。
优选地,所述饲喂盘呈圆台形,所述饲喂盘从上底至下底,直径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饲喂台贯穿所述摄食区的底面,所述饲喂盘的上底边缘高于摄食区的底面0.1-0.2cm。
优选地,所述饲喂台设于所述摄食区底面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料机还包括有下料叶轮,所述下料叶轮设于所述存料箱的出料口,所述下料叶轮外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下料叶轮旋转以开闭存料箱的出料口。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经传送带驱动所述下料叶轮。
优选地,所述下料机外接有支架。
优选地,所述栖息区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夹角为10°-15°。
优选地,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
优选地,所述栖息区沿摄食区至地面的方向依次设有陆段及水段。
更优选地,所述陆段及水段各占栖息区面积的1/2。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栖息区的倾斜下端的挡板底部。
优选地,所述遮蔽块设于所述水段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使用可以旋转的饲喂盘盛放颗粒饲料,使静止的颗粒饲料动起来,幼蟾可以观察到运动中的饲料并摄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使用自动下料装置,结合具有旋转的饲喂盘的饲喂台,可以定时定量投放饲料,节省人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为幼蟾营造良好的水陆环境,每天更换水体,适合幼蟾生存。防逃网能防止幼蟾逃逸和敌害侵袭。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管理,操作简便。经过实践验证,有效解决了幼蟾不能很好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问题。幼蟾摄食的人工饲料营养配比均衡,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幼蟾的成活,有利于大规模养殖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中下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养殖箱
2 摄食区
3 栖息区
31 陆段
32 水段
4 饲喂台
41 饲喂盘
42 第一驱动电机
5 下料机
51 存料箱
52 下料管
53 下料叶轮
54 第二驱动电机
55 传送带
6 出水口
7 遮蔽块
8 防逃网
9 支撑脚
10 支架
11 进水孔
α 栖息区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包括有中空的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摄食区2及倾斜设置的栖息区3;所述摄食区2的底部设有饲喂台4,所述饲喂台4包括有饲喂盘41,所述饲喂盘41的上方设有下料机5,所述下料机5沿下料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存料箱51及下料管52,所述下料管52的出料口与饲喂盘41相匹配;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上端与摄食区2相连接,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下端贴近地面且设有出水口6,所述栖息区3内设有至少一个遮蔽块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养殖箱1顶部开口且外罩有防逃网8。所述防逃网8能够防止幼蟾从养殖箱1内逃脱。
具体来说,所述养殖箱1的材质选自塑料、水泥或玻璃中的一种,优选为水泥。养殖箱1可采用各种不同材质,其中,水泥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相对有利于幼蟾的生存。
具体来说,所述防逃网8的材质为尼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摄食区2与栖息区3的底面均为正方形,所述摄食区2与栖息区3的体积相等。
具体来说,所述摄食区2与栖息区3的体积为45-55cm×45-55cm×15-25cm(长×宽×高),优选为50cm×50cm×20cm(长×宽×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养殖箱1内养殖的幼蟾数量为20-40只/(45-55cm×45-55cm),优选为20-40只/(50cm×50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摄食区2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9。用于支撑摄食区2保持水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饲喂台4还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4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饲喂盘41相连接,用于驱动饲喂盘41旋转。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能够调节饲喂盘41的转速和转向,使饲喂盘4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饲喂盘41呈圆台形,所述饲喂盘41从上底至下底,直径逐渐变小。从而在上底部保持较大的饲喂区域,便于盛放饲料以及减少摄食过程中饲料的撒落。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饲喂台4贯穿所述摄食区2的底面,所述饲喂盘41的上底边缘高于摄食区2的底面0.1-0.2cm。能够方便幼蟾摄食。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饲喂盘41的上底半径为4-6cm,优选为5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饲喂台4设于所述摄食区2底面的中心位置。保证幼蟾能够在摄食区2的各个方向从饲喂盘取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饲喂盘41的材质选自塑料、金属或亚克力中的一种,优选为塑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饲喂盘41的转速为5-15r/min,优选为10r/min。所述饲喂盘41的慢速旋转有利于幼蟾摄食饲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机5还包括有下料叶轮53,所述下料叶轮53设于所述存料箱51的出料口,所述下料叶轮53外接有第二驱动电机5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4用于驱动下料叶轮53旋转以开闭存料箱51的出料口。使存料箱51内的饲料间歇有序、定时定量下料至下料管52,并经下料管52出料至饲喂盘4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料机5外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用于支撑下料机5。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4经传送带55驱动所述下料叶轮5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5中存料箱51、下料管52、下料叶轮53的材质选自塑料、金属或亚克力中的一种,优选为塑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存料箱51内存放的饲料的粒径为0.7-0.9mm,优选为0.8mm。存料箱51可以储存饲料。上述粒径的饲料便于幼蟾摄食。
所述下料管52的出料口与饲喂盘41相匹配是指,下料管52的出料口正对饲喂盘41,以使下料管52将饲料导向饲喂盘4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5每次下料重量为蟾蜍总体重的4-6%,优选为5%。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第二驱动电机54的启动时间为每天早上6-8点和每天晚上18-20点。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第二驱动电机54均为常规使用的驱动电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栖息区3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10°-1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11,用于提供幼蟾生存所需的水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栖息区3沿摄食区2至地面的方向依次设有陆段31及水段32。能够营造蟾蜍水陆两栖的生活环境,满足幼蟾对湿润环境的需求。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陆段31及水段32各占栖息区3面积的1/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水口6位于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下端的挡板底部。所述出水口6用于排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块7为砖瓦、石头或塑料。用于供幼蟾躲避栖息。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块7设于所述水段32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栖息区3每天更换一次水体,每次更换水体总体积的1/3-1/2。每天更换水体有利于改善幼蟾生存环境,减少细菌滋生。
下面结合图1-2,说明本使用新型中一种饲养幼蟾的人工饲养装置的使用过程。
使用者获得如图1-2所示的一种饲养幼蟾的人工饲养装置后,将幼蟾放入养殖箱1内,在养殖箱1顶部罩有防逃网8,防止幼蟾从养殖箱1内逃脱。养殖箱1内摄食区2和栖息区3的体积均为50cm×50cm×20cm,养殖的幼蟾数量为20-40只。将栖息区3分为陆段31及水段32,陆段31及水段32各占栖息区3面积的1/2。栖息区3每天更换一次水体,每次更换水体总体积的1/3-1/2,水体经进水孔11注入,并经出水口6排出。水体聚集在水段32,并设有多块遮蔽块7。定期清扫排泄物和残饵。
在存料箱51中放入粒径为0.8mm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在每天早上6:00-8:00和晚上18:00-20:00启动饲喂台4和下料机5,进行投喂。具体来说,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驱动电机42驱动饲喂盘41旋转,可使饲喂盘4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饲喂盘41的转速为10r/min。同步启动第二驱动电机54,第二驱动电机54驱动下料叶轮53旋转,间歇开闭存料箱51的出料口。每次打开存料箱51的出料口时,存料箱51向下料管52输送幼蟾总体重5%的饲料。下料管52将饲料输送至饲喂盘41内。
幼蟾发现运动的颗粒饲料,就会到摄食区2的饲喂盘41中摄食,摄食完毕后幼蟾会到栖息区3的水段32,在遮蔽块7躲避栖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饲养幼蟾的人工饲养装置,养殖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空的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包括有水平设置的摄食区(2)及倾斜设置的栖息区(3);所述摄食区(2)的底部设有饲喂台(4),所述饲喂台(4)包括有饲喂盘(41),所述饲喂盘(41)的上方设有下料机(5),所述下料机(5)沿下料方向依次设有相连通的存料箱(51)及下料管(52),所述下料管(52)的出料口与饲喂盘(41)相匹配;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上端与摄食区(2)相连接,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下端贴近地面且设有出水口(6),所述栖息区(3)内设有至少一个遮蔽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1)顶部开口且外罩有防逃网(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食区(2)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台(4)还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4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饲喂盘(41)相连接,用于驱动饲喂盘(41)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盘(41)呈圆台形,所述饲喂盘(41)从上底至下底,直径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台(4)贯穿所述摄食区(2)的底面,所述饲喂盘(41)的上底边缘高于摄食区(2)的底面0.1-0.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5)还包括有下料叶轮(53),所述下料叶轮(53)设于所述存料箱(51)的出料口,所述下料叶轮(53)外接有第二驱动电机(5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4)用于驱动下料叶轮(53)旋转以开闭存料箱(51)的出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区(3)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1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区(3)的倾斜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孔(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区(3)沿摄食区(2)至地面的方向依次设有陆段(31)及水段(32)。
CN202020051673.0U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Active CN211657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1673.0U CN211657196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1673.0U CN211657196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7196U true CN211657196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1673.0U Active CN211657196U (zh) 2020-01-10 2020-01-10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71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875A (zh) * 2020-12-03 2021-03-16 郭艳旗 一体化通风活络中药材培养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875A (zh) * 2020-12-03 2021-03-16 郭艳旗 一体化通风活络中药材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136B (zh)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N108901949B (zh) 一种鲈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方法
KR20020092895A (ko) 갑각류의 유충 사육방법과 장치
CN203860242U (zh) 一种漂浮式小龙虾养殖池塘中专用的喂料装置
US4554759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harvesting crayfish
CN106900608A (zh) 一种大鳞鲃鱼的培育方法
CN1440647A (zh) 一种日本对虾高产养殖方法及养殖池
CN104430113B (zh) 一种鳙鱼养殖驯化饲料台养殖驯化鳙鱼的方法
CN110800654A (zh) 一种加州鲈鱼规格苗种驯化方法
CN112602639A (zh) 一种高密度小龙虾养殖方法
CN211657196U (zh) 一种用于饲养幼蟾的人工饲料喂食装置
CN105706971B (zh) 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养方法
CN101341857A (zh) 海水池塘对虾生态调控养殖方法
CN109089982B (zh) 淡水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Pantastico et al. Cannibalism among different sizes of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fry/fingerlings and the effect of natural food
CN113287548B (zh) 一种用于黄壳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0574717A (zh) 一种黄鳝的控制化养殖方法
CN210248006U (zh) 一种不同等级规格鱼类混养驯化设施
CN213306868U (zh) 一种土鸡养殖用的投喂装置
CN21309556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分散式投料器
CN206821704U (zh) 一种用冰冻饵料投喂大口黑鲈的装置
CN217136480U (zh) 一种水产种苗驯料投料桶
Sarma et al. Management in seed production of golden mahseer, Tor putitora in hatchery conditions
Haser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Tor soro fingerlings under 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system
CN215302413U (zh) 一种沙塘鳢苗种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