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0597U -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0597U
CN211650597U CN201922084768.2U CN201922084768U CN211650597U CN 211650597 U CN211650597 U CN 211650597U CN 201922084768 U CN201922084768 U CN 201922084768U CN 211650597 U CN211650597 U CN 211650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pipe
fan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47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东
郑子军
李艳忠
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Dida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Dida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Dida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Dida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47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0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0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0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由后至前依次包括风机、天圆地方管以及出风组件,天圆地方管具有进风后端和出风前端,风机设于进风后端,出风组件设于出风前端,出风组件包括在左右向间隔设置的两竖向水管和多个散热横管,多个散热横管夹设于两竖向水管之间,每一散热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的两竖向水管相连通,多个散热横管在上下向并排设置形成一组横管组,横管组设有两组,且在上下向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两组横管组,在上下向错开设置,使得风机吹出的风,部分从第一组横管组的缝隙中流出的风,会与第二组横管组接触,可提高风机的风与横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地源热量的使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地源热泵系统(GSH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建筑的供暖和制冷。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更高的热性能,因为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季使用地面作为热源,在夏季使用散热器,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温度保持稳定,地质岩土体的热容量高于空气。因此,由于效率高,GSHP在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GSHP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初期资金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通过提高GSHP能效来提高其经济性能是近几十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室内换热装置没有充分的利用地下水的热量,地源热量的使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旨在提高风机的风与横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地源热量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由后至前依次包括风机、天圆地方管以及出风组件;
所述天圆地方管具有进风后端和出风前端,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后端,所述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前端,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在左右向间隔设置的两竖向水管和多个散热横管,其中一所述竖向水管设有进水口,另一所述竖向水管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地源进水管相连、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地源回水管相连;
多个所述散热横管夹设于两所述竖向水管之间,每一所述散热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的两所述竖向水管相连通,多个所述散热横管在上下向并排设置形成一组横管组,所述横管组设有两组,且在上下向错开设置,以使所述风机吹出的风形成紊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导风板后端与所述天圆地方管的所述出风前端相连;
两个所述竖向水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导风板内侧壁,所述导风板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贯穿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所述地源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水孔用于所述地源出水管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后端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底部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两个滑块和两个连接杆,所述底板上部和所述顶板下部均设有导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滑块与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滑块一一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与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滑块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横管上设有螺纹状散热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有截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设有截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两组横管组,在上下向错开设置,使得风机吹出的风,部分风从第一组横管组的缝隙中流出的风,会与第二组横管组接触,可提高风机的风与横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地源热量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竖向水管和一组横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风机1、天圆地方管2、进风后端21、出风前端22、导风板3、出水孔31、竖向水管4、进水口41、出水口42、散热横管5、截流阀6、减震结构7、底板71、顶板72、导轨721、弹簧73、滑块74、连接杆7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由后至前依次包括风机1、天圆地方管2、导风板3、出风组件以及减震结构7。
请参见图1,所述天圆地方管2具有进风后端21和出风前端22,所述风机1设于所述进风后端21,所述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前端22,请参见图3,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在左右向间隔设置的两竖向水管4和多个散热横管5,其中一所述竖向水管4设有进水口41,另一所述竖向水管4设有出水口42,所述进水口41用于与地源进水管相连、所述出水口42用于与地源回水管相连。多个所述散热横管5夹设于两所述竖向水管4之间,每一所述散热横管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的两所述竖向水管4相连通,多个所述散热横管5在上下向并排设置形成一组横管组,所述横管组设有两组,且在上下向错开设置,以使所述风机1吹出的风形成紊流。
通过设有两组在上下向错开设置的横管组,使得风机1吹出的风,部分风从第一组横管组的缝隙中流出的风,会与第二组横管组接触,可提高风机1的风与横管组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地源热量的使用率。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导风板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导风板3后端与所述天圆地方管2的所述出风前端22相连;两个所述竖向水管4分别固定于所述导风板3内侧壁,所述导风板3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贯穿设有进水孔(图中未示出)和出水孔31,所述进水孔用于所述地源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水孔31用于所述地源出水管穿过,风机1的风从导风板3的后端进入,全部进入至导风板3内,使风机1吹出的风与横管组完全接触,吸收横管组内热水的热量,从而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横管5上设有螺纹状散热翅片,可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所述进水口41和所述出水口42设有截流阀6,如此设置,可调节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所述导风板3后端设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滤网,能吸附空气中细菌,还可除异味,净化空气。
所述减震结构7设于风机1底部,可固定于天圆地方管2的出风前端22,请参见图4和图5,所述减震结构7包括底板71和位于所述底板71上方的顶板72,所述底板71和所述顶板72之间通过弹簧73连接,所述风机1固定于所述顶板72上,可降低风机1运转时造成的震动。
具体地,所述减震结构7还包括两个滑块74和两个连接杆75,所述底板71上部和所述顶板72下部均设有导轨721,两个所述滑块74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721上,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滑块74与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滑块74一一通过所述连接杆75连接,所述连接杆75两端与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滑块74铰接,当风机1运转震动,对顶板72造成向下的压力时,顶板72与底板71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与同一连接杆75相连的两个滑块74向相反方向移动,可增强顶板7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后至前依次包括风机、天圆地方管以及出风组件;
所述天圆地方管具有进风后端和出风前端,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后端,所述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前端,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在左右向间隔设置的两竖向水管和多个散热横管,其中一所述竖向水管设有进水口,另一所述竖向水管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地源进水管相连、所述出水口用于与地源回水管相连;
多个所述散热横管夹设于两所述竖向水管之间,每一所述散热横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侧的两所述竖向水管相连通,多个所述散热横管在上下向并排设置形成一组横管组,所述横管组设有两组,且在上下向错开设置,以使所述风机吹出的风形成紊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导风板后端与所述天圆地方管的所述出风前端相连;
两个所述竖向水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导风板内侧壁,所述导风板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贯穿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所述地源进水管穿过,所述出水孔用于所述地源出水管穿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后端设有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活性炭滤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底部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顶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两个滑块和两个连接杆,所述底板上部和所述顶板下部均设有导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滑块与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滑块一一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与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滑块铰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横管上设有螺纹状散热翅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有截流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有截流阀。
CN201922084768.2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Active CN211650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768.2U CN21165059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768.2U CN21165059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0597U true CN211650597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4768.2U Active CN211650597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05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492A (zh) * 2020-12-09 2022-06-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492A (zh) * 2020-12-09 2022-06-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14623492B (zh) * 2020-12-09 2024-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7418A (zh) 太阳能直膨式热泵热水器用吹胀式复合通道蒸发器
CN204495140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机组循环冷却水冷却装置
CN211650597U (zh) 一种基于地热的室内换热装置
CN100587367C (zh) 空调室外机冷凝器及设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5483965A (zh) 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
CN104733553A (zh) 一种带热管散热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963239U (zh)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9840458U (zh) 一种地源热泵热空气/水间接换热土壤补热系统
CN204612535U (zh) 一种汽车用快速通风散热器
CN103712379B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的芯体
CN205883157U (zh) 一种水面漂浮光伏板智能散热装置
CN202041106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CN204963122U (zh) 空调柜机的风道结构及空调柜机
CN211526602U (zh) 一种基于水汽蒸发与空气扰流的室内节能降温系统
CN204002978U (zh) 空冷式平行流油冷器
CN205014695U (zh)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03163350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CN202788534U (zh) 独立式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
CN207501337U (zh) 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977885U (zh) 一种机柜抽屉隔板式热管散热装置
CN112196603A (zh) 一种矿井回风专用分体式热管热能回收系统
CN208501963U (zh) 光伏建筑系统
CN216592963U (zh) 一种可调节的冷却塔收水器
CN204705073U (zh) 分层采集能源的地下水循环水源热泵系统
CN219414951U (zh) 纺织车间空气压缩机热量回收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