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239U -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3239U
CN204963239U CN201520746964.0U CN201520746964U CN204963239U CN 204963239 U CN204963239 U CN 204963239U CN 201520746964 U CN201520746964 U CN 201520746964U CN 204963239 U CN204963239 U CN 204963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ame body
air
type panel
sola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469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良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ower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s Limite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NPOWER SOLAR ENER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NPOWER SOLAR ENER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NPOWER SOLAR ENER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469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3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3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3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凹形腔体,框架本体设有用于封闭凹形腔体的玻璃盖板,凹形腔体内靠近玻璃盖板的一侧设有吸热板,所述框架本体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框架本体内设有隔风板组件,所述隔风板组件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间隔排列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蛇形导风通道,在吸热板上设置太阳能吸热涂层吸收太阳能并直接加热空气,避免二次换热带来的热效率损失,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制造成本低廉、传热速率快、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并向水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中的水与远距离传输来的太阳辐射能进行热交换。当平板内工质为空气时,这种平板式太阳能的换热效率较低。
公开号为CN10465461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吸热平板、U形截面翅片、玻璃钢板、聚苯乙烯隔热层以及碳钢板外壳,碳钢板外壳复合在聚苯乙烯隔热层外共同形成基体,铜吸热平板位于玻璃钢板与基体围城的温室内,铜吸热平板的背面间隔排列若干U形截面翅片,U形截面翅片和铜吸热平板焊接连接,和U形截面翅片延伸方向垂直的基体的前后侧面分别开设有冷空气进口和热空气出口,空气在铜吸热平板背面流动;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铜吸热平板正面形成深色的太阳能吸收涂层。该空气集热器的U形截面翅片的换热效率低,实用性差。
另外,冬天太阳能采暖工程管道结冰、冻裂情况,一直是困扰太阳能采暖利用的一个难题,现在中国北方依然没有完全采用太阳能光热采暖的案例。现有太阳能采暖大多依靠空气源、地源、水源等热泵实现采暖,冬天采用太阳能供暖故障率较多,系统投入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凹形腔体,框架本体设有用于封闭凹形腔体的玻璃盖板,凹形腔体内靠近玻璃盖板的一侧设有吸热板,所述框架本体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框架本体内设有隔风板组件,所述隔风板组件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且第一板的顶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一侧边部固定、第一板的末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二侧边部之间设有风道,第二板的顶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一侧边部之间设有风道,第二板的末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二侧边部固定形成蛇形导风通道。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平行设置。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吸热板靠近玻璃盖板的一侧设有太阳能吸热涂层。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吸热板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隔风板组件与框架本体之间设有保温层。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mm-200mm。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聚酯棉、岩棉中的一种制成。
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设置于蛇形导风通道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间隔排列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蛇形导风通道,在吸热板上设置太阳能吸热涂层吸收太阳能并直接加热空气,避免二次换热带来的热效率损失,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制造成本低廉、传热速率快、传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进风口、2-出风口、3-框架本体、31-第一侧边部、32-第二侧边部、33-风道、4-隔风板组件、41-第一板、42-第二板、5-保温层、6-玻璃盖板、7-吸热板、71-太阳能吸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框架本体3,框架本体3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凹形腔体,框架本体3设有用于封闭凹形腔体的玻璃盖板6,凹形腔体内靠近玻璃盖板6的一侧设有吸热板7,所述框架本体3设有进风口1及出风口2;框架本体3内设有隔风板组件4,所述隔风板组件4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且第一板41的顶端与框架本体3的第一侧边部31固定、第一板41的末端与框架本体3的第二侧边部32之间设有风道33,第二板42的顶端与框架本体3的第一侧边部31之间设有风道33,第二板42的末端与框架本体3的第二侧边部32固定形成蛇形导风通道。所述进风口1及出风口2分别设置于所述蛇形导风通道的两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41、第二板42平行设置。为了提高吸热效率,所述吸热板7靠近玻璃盖板6的一侧设有太阳能吸热涂层71;所述的吸热板7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传热速率高。所述隔风板组件4与框架本体3之间设有保温层5,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5采用聚氨酯、聚酯棉、岩棉中的一种制成;所述保温层5的厚度为10mm-200mm。所述玻璃盖板6采用低铁高透钢化玻璃,能阻挡本实用新型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的热空气与外界冷空气进行对流,降低热量损失。太阳光经玻璃盖板6照射在吸热板7的太阳能吸热涂层71上,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吸热板7的内能,从而加热蛇形导风通道内的空气;进一步地在进风口1处设置风扇(图中未示),有利于蛇形导风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所述的低铁高透钢化玻璃为现有设备。
在具体实施时,将本实用新型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设置于室外如屋顶,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进入所述空气集热器,通过吸热板7及设置于吸热板7上的太阳能吸热涂层71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吸热板7的内能,由于设置的第一板41、第二板42间隔排列设置形成蛇形导风通道,延长了空气的加热时间,经吸热板7加热的空气经出风口2排出,最后经管道输送至室内,完成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加热。所述的吸热板7在加热空气过程中,由于采用直通式加热方式,使吸热板7吸收的内能加热空气及时排除。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框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框架本体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凹形腔体,框架本体设有用于封闭凹形腔体的玻璃盖板,凹形腔体内靠近玻璃盖板的一侧设有吸热板,所述框架本体设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框架本体内设有隔风板组件,所述隔风板组件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且第一板的顶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一侧边部固定、第一板的末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二侧边部之间设有风道,第二板的顶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一侧边部之间设有风道,第二板的末端与框架本体的第二侧边部固定形成蛇形导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靠近玻璃盖板的一侧设有太阳能吸热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板组件与框架本体之间设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mm-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采用聚氨酯、聚酯棉、岩棉中的一种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及出风口分别设置于蛇形导风通道的两端。
CN201520746964.0U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Active CN204963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6964.0U CN204963239U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46964.0U CN204963239U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3239U true CN204963239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8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46964.0U Active CN204963239U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32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0124A (zh) * 2017-05-10 2017-07-11 安徽热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屋面太阳能热风发生装置
CN108225085A (zh) * 2018-03-08 2018-06-29 天津市天商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套式换热器
CN110108098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用途热泵烤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0124A (zh) * 2017-05-10 2017-07-11 安徽热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屋面太阳能热风发生装置
CN108225085A (zh) * 2018-03-08 2018-06-29 天津市天商冰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套式换热器
CN110108098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用途热泵烤房
CN110108098B (zh) * 2019-05-31 2024-04-05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用途热泵烤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6196B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综合应用装置
CN101691954B (zh) 承压式真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105245184B (zh) 具有夜间辐射制冷功能的平板型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
CN101936623A (zh)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型热泵空调器
CN204963239U (zh) 一种直通式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5070939U (zh) 具有夜间辐射制冷功能的平板型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
CN103983023A (zh) 一种平板型空气-水两用太阳能集热器
CN101846404A (zh) 多孔材料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
CN201973897U (zh) 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3258781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5014644U (zh) 一种二元太阳能聚合板
CN201724447U (zh) 一种太阳能采暖用微通道平行流集热模块
CN204494866U (zh) 一种低热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4084899U (zh) 一种平板型空气-水两用太阳能集热器
CN103574933A (zh) 一种热媒超导管板一体集热器
CN1027093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无源降温系统
CN103727682A (zh) 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3771777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综合应用装置
CN202788534U (zh) 独立式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
CN203336847U (zh) 内置式cpc真空管结构平板型集热器
CN202938519U (zh) 双空腔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7778834U (zh) 一种量子超导热管平板集热器
CN202955881U (zh) 一种热媒超导管板一体集热器
CN206755623U (zh) 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共用的采暖用集热器
CN206222754U (zh) 一种双源一体式高效集热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612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City Industrial Zone Huang Cun Zhen Lu

Patentee after: Enpower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102612 Daxing District Road, industrial zone, Beijing City Road No. 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Enpower Solar Energy Industr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