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4735U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44735U CN211644735U CN202020145067.5U CN202020145067U CN211644735U CN 211644735 U CN211644735 U CN 211644735U CN 202020145067 U CN202020145067 U CN 202020145067U CN 211644735 U CN211644735 U CN 211644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ne
- mud
- sedimentation
- water inlet
- sewag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沉淀区上部设置出水渠,出水渠内设置沉淀区排水管,沉淀区底部设置若干泥斗。其关键技术是沉淀区连接集泥井,沉淀区排泥管与集泥井连接;絮凝反应区内安装折板反应器,折板反应器由导流竖板和导流横板组成格栅式折板反应器;沉淀区上部一侧设进水堰,进水堰一侧连接导流墙,导流墙连接斜管。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沉淀布水均匀,排泥也均匀,保证废水中颗粒物能被稳定去除,同时稳定流速可避免扰动已沉淀的悬浮物,提高沉淀效果,确保出水水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沉淀池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高效沉淀池分为混合、絮凝与沉淀三个部分。在混合池内投加混凝剂,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但是现有的一体化高效沉淀池还是具有一定的问题:
1)沉淀区的进水都是从前端进水,导致前端负荷较大,且对沉淀区的冲击较大,影响沉淀效果;
2)每个泥斗的排泥管连接在一根排泥主管上直接排入厂区内污泥池,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不能分辨出每根排泥管的排泥情况,因此不能根据排泥情况来确定每根排泥管的排泥时间,影响排出污泥的浓度及脱水效果。同时一根主管同时排泥会出现排泥不均匀现象,近端排泥较多,远端排泥较少,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3)现有的一体化设备混合、絮凝、沉淀都是一体的,同时囿于运输条件的限制,因此处理规模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沉淀布水均匀、排泥均匀的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和沉淀区,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依次连接,沉淀区上部设置出水渠,出水渠内设置沉淀区排水管,沉淀区底部设置若干泥斗,每个泥斗底部对应连接一根沉淀区排泥管;其关键技术是沉淀区连接集泥井,沉淀区排泥管与集泥井连接,集泥井设置集泥井排泥管通向厂区污泥池;絮凝反应区内安装折板反应器,折板反应器由导流竖板和导流横板组成格栅式折板反应器;沉淀区上部一侧设进水堰,进水堰一侧连接导流墙,导流墙连接斜管。
所述集泥井排泥管分支进入厂区污泥池后,再分支通过污泥回流泵通向混合反应区。
所述进水堰一侧进水堰板为活动板,另一侧进水堰板为固定板,固定板与沉淀区顶部齐平。
所述进水堰设置若干沉淀区进水管构成多点进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沉淀区上部一侧设进水堰,进水堰一侧连接导流墙,导流墙连接设置于沉淀区中部的斜管,进水只能从进水堰一侧均匀通过导流墙进入斜管区域,且进水堰分多点进水,这样更加保证进水均匀的分布到池体中,克服了沉淀区前端进水负荷大、冲击沉淀区的弊端,从而确保每个斜管之间沉淀区域内水流的流速一致,使得颗粒物沿一定路线运动后能够沉降在斜管上,保证废水中颗粒物能被稳定去除,同时稳定流速可避免扰动已沉淀的悬浮物,提高沉淀效果,确保出水水质。
2、每个泥斗单独设置排泥管与集泥井相连,每个泥斗的排泥管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样能明确分辨出每个泥斗排出的污泥浓度,同时根据排出污泥浓度情况及时调整排泥管上阀门的开关,避免出现排泥不畅而堵塞水流通道、影响出水效果的问题以及排泥管变形,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3、絮凝反应区内安装由导流竖板和导流横板组成的格栅式折板反应器,污水经投加絮凝剂后,以上下折流的方式通过折板区,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降低能耗。
4、集泥井排泥管分支进入厂区污泥池后,再分支通过污泥回流泵通向混合反应区,使得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混合反应区,这样提高了分子间相互接触的几率,使絮凝剂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
5、传统泥斗外壁向外倾斜的水平夹角α为55~60°,具有高度较大、污泥储存容积小、污泥含水率高等情况,本实用新型泥斗外壁向外倾斜的水平夹角α为40°~45°,通过减小泥斗角度,提高污泥储存区容积,使污泥达到压缩沉淀阶段,降低污泥含水率,改变污泥沉降性能,提高污泥浓度,在沉淀过程中实现污泥浓缩,可减少污泥浓缩工艺,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反应区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絮凝折板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絮凝折板区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竖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流横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沉淀区下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沉淀区上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泥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进水堰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集泥井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集泥井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合反应区1、絮凝反应区2和沉淀区3,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依次连接,沉淀区3上部中间位置设置出水渠10,出水渠10内设置沉淀区排水管16,沉淀区底部设置若干泥斗11,每个泥斗11底部对应连接一根沉淀区排泥管17。其关键技术是沉淀区3连接集泥井4,沉淀区排泥管17与集泥井4连接,集泥井4设置集泥井排泥管19通向厂区污泥池。絮凝反应区2内安装折板反应器6形成折板反应,折板反应器6由导流竖板6a和导流横板6b组成格栅式折板反应器;沉淀区3采用逆流式斜管沉淀,上部一侧设进水堰7,进水堰7一侧连接导流墙8,导流墙8连接设置于沉淀区中部的斜管9。
所述进水堰7一侧进水堰板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活动板7.2,另一侧进水堰板为固定板7.1,固定板7.1与沉淀区顶部齐平。
所述进水堰7内设置若干沉淀区进水管15构成多点进水结构。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合反应区1、絮凝反应区2和沉淀区3,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依次连接,沉淀区3上部中间位置设置出水渠10,出水渠10内设置沉淀区排水管16,上清液通过出水渠10排放,沉淀区底部设置若干泥斗11,每个泥斗11底部对应连接一根沉淀区排泥管17。其关键技术是沉淀区3连接集泥井4,沉淀区排泥管17与集泥井4连接,集泥井4设置集泥井排泥管19通向厂区污泥池,污泥通过沉淀区排泥管17进入集泥井4,然后通过集泥井排泥管19排入厂区污泥池;所述混合反应区1中设置低转速搅拌机5,且搅动方向与水流方向反向,使污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反应。絮凝反应区2内安装折板反应器6形成折板反应,折板反应器6由导流竖板6a和导流横板6b组成格栅式折板反应器,导流竖板6a和导流横板6b的组数根据处理规模不同而不同,污水经投加絮凝剂后,以上下折流的方式通过折板区,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降低能耗;沉淀区3采用逆流式斜管沉淀,上部一侧设进水堰7,进水堰7一侧连接导流墙8,导流墙8连接设置于沉淀区中部的斜管9,进水只能从进水堰一侧均匀通过导流墙8进入斜管9区域,出水渠10两侧的出水渠板的高度可调。
所述集泥井排泥管19分支进入厂区污泥池后,再分支通过污泥回流泵12通向混合反应区1,使得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混合反应区1,这样提高了分子间相互接触的几率,使絮凝剂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药剂投加量,降低运行成本。
所述进水堰7一侧进水堰板为通过螺栓连接的活动板7.2,其高度可调,另一侧进水堰板为固定板7.1,固定板7.1与沉淀区顶部齐平,防止水位升高进水直接进入清水区,从而出现断流现象,影响沉淀效果。
所述每根沉淀区排泥管17上均设排泥电动阀18。
所述进水堰7内设置若干沉淀区进水管15构成多点进水结构。
所述泥斗11外壁向外倾斜的水平夹角α为40°~45°。
当处理规模较大时,混合反应区1与絮凝反应区2合建为一个箱体,沉淀区3为1个箱体,集泥井4为一个箱体,这样独立开后单套设备处理规模较大,且整套设备只有一台混合搅拌机和一台污泥回流泵机械设备,因此整套设备处理运行维护简单,能耗较低,运行成本低。
图中13是混合区进水管,14是絮凝反应出水管。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反应区(1)、絮凝反应区(2)和沉淀区(3),混合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依次连接,沉淀区上部设置出水渠(10),出水渠(10)内设置沉淀区排水管(16),沉淀区底部设置若干泥斗(11),每个泥斗(11)底部对应连接一根沉淀区排泥管(17);其特征是沉淀区(3)连接集泥井(4),沉淀区排泥管(17)与集泥井(4)连接,集泥井(4)设置集泥井排泥管(19)通向厂区污泥池;絮凝反应区(2)内安装折板反应器(6),折板反应器(6)由导流竖板(6a)和导流横板(6b)组成格栅式折板反应器;沉淀区(3)上部一侧设进水堰(7),进水堰(7)一侧连接导流墙(8),导流墙(8)连接斜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泥井排泥管(19)分支进入厂区污泥池后,再分支通过污泥回流泵(12)通向混合反应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堰(7)一侧进水堰板为活动板(7.2),另一侧进水堰板为固定板(7.1),固定板(7.1)与沉淀区顶部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沉淀区排泥管(17)上均设排泥电动阀(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堰(7)内设置若干沉淀区进水管(15)构成多点进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泥斗(11)外壁的水平夹角α为40°~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5067.5U CN211644735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5067.5U CN211644735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44735U true CN211644735U (zh) | 2020-10-09 |
Family
ID=7268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45067.5U Active CN211644735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4473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7962A (zh) * | 2020-01-22 | 2020-05-12 | 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CN113023856A (zh) * | 2021-04-25 | 2021-06-25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水管道溢流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4887358A (zh) * | 2022-03-23 | 2022-08-12 | 中交(寿光)投资有限公司 | A20工艺用二沉池装置 |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20145067.5U patent/CN2116447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7962A (zh) * | 2020-01-22 | 2020-05-12 | 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CN113023856A (zh) * | 2021-04-25 | 2021-06-25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排水管道溢流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4887358A (zh) * | 2022-03-23 | 2022-08-12 | 中交(寿光)投资有限公司 | A20工艺用二沉池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37962A (zh)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644735U (zh) |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2659227B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 |
CN101564609B (zh) | 涡旋网格澄清池及其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 | |
CN202297281U (zh) | 一种高效沉淀池 | |
CN201890788U (zh) |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 |
CN201524453U (zh) | 一种高效絮凝澄清设备 | |
CN102424488B (zh) | 基于微涡旋絮凝基础上的组合工艺农村净水装置 | |
CN204111460U (zh) | 一体化高效净水器 | |
CN215855645U (zh) |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504366U (zh) |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0025989B (zh) | 一种具有三段排料口的无耙浓缩机 | |
CN202625908U (zh) |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 |
CN201890787U (zh) |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 |
CN101880078A (zh) | 高效低耗混凝澄清污泥浓缩成套设备 | |
CN215162097U (zh) | 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 | |
CN202237406U (zh) | 一种全自动澄清器 | |
CN213895520U (zh) | 一种城市污水截污调蓄及净化综合处理系统 | |
CN112939414A (zh) | 一种短时高效污泥浓缩系统 | |
CN201889101U (zh) | 高效斜板沉淀器 | |
CN220564451U (zh) | 一种集成混合、絮凝、沉淀、超滤一体式净水处理设备 | |
CN215162008U (zh) | 一种时间可调摇摆式预处理系统 | |
CN215102186U (zh) |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 |
CN212954629U (zh) | 一种气液加强型高浊废水膜处理装置 | |
CN217077102U (zh) | 一种水力絮凝分离高效沉沙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