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695U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2695U
CN211642695U CN202020054721.1U CN202020054721U CN211642695U CN 211642695 U CN211642695 U CN 211642695U CN 202020054721 U CN202020054721 U CN 202020054721U CN 211642695 U CN211642695 U CN 211642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binding
main arm
fulcrum
bas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47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
喻勋
黄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47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2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2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2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捆扎机及其捆扎方法,特别是将条形物体捆绑在一起,或者捆扎成小捆状的捆扎机。捆扎机包括基架、主臂、绳放出部、绳保持部、束绳部、支撑部、箍接部、传送部,其使用捆扎绳环绕在被捆扎物上,同时使用箍接材料将环绕在被捆扎物上的捆扎绳的结合部进行箍接从而形成闭合的绳圈以实现其捆扎。它取代了传统人工捆扎,使日常生产生活中条状物品的捆扎过程实现半自动化,完成捆扎仅需1秒左右;捆扎规范,标准化程度高,快捷、美观、安全、实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特别适用于农业生产中,用来固定西红柿、黄瓜、葡萄等作物植株的枝蔓;此外,它还能应用到条状类蔬菜等食品以及条状类的非食品的成产生、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所需的捆扎、捆绑需求。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储、销售等多个环节以及日常生活生产领域的捆扎机及其捆扎方法,特别是将条形物体捆绑在一起,或者捆扎成小捆状的捆扎机及其捆扎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种植西红柿、黄瓜、豆角、辣椒、葡萄、猕猴桃等农作物时,我们通常需要将植株的藤蔓或者枝条加以固定,以引导其长势或者协助其挂果,以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手工用绳子或者布条通过挨个绑结的方式来固定,较为先进的方法是使用绑枝机等工具对植株进行绑枝操作。
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02514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园艺用绑枝机,其涉及为了使园艺作物或农作物生长良好而将枝条捆绑在支柱及引绳上的园艺用绑枝机技术,涉及一种由机座、导带槽、锥形体、摇臂、机头、连杆构成的园艺用绑枝机,其中,所述锥形体包括:配备盖子、一侧具备支架槽的锥形体框架;具备从电源供应装置获取一定电流的粘合发热丝的粘合发热丝单元;以及可装拆所述粘合发热丝单元、插入到所述支架槽的支架;所述粘合发热丝与紧钳相对,将引入粘合发热丝和紧钳之间的绑带两端加热粘合。
然而,常见的捆扎机捆扎的方式效率虽然有所提高,却因其使用绑带捆扎,且实际上是使绑带形成一个套在被捆扎物上的、松动的圆环这一固有的缺陷导致无法捆紧,且所捆结承重能力差、容易断开。
以及,在蔬菜的采收到市场销售环节,需要将条形蔬菜打成小捆以便于仓储、运输和销售,或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非食品类的条状物品进行捆扎时,目前的做法都是通过手工系绳或者胶带捆绑的方式进行捆扎,一方面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且捆扎不规范,感官粗糙,标准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如果用胶带捆扎,还容易造成粘合物等有害残留,传统的捆扎机因为无法捆紧的固有缺陷,同样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捆扎更可靠且应用场景更广泛的捆扎机及其捆扎方法,它具有高效、低成本、捆扎规范、捆扎松紧适宜可调、不易对被捆扎物造成损伤、承重能力好、标准化程度高、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捆扎机,
所述捆扎机具有:
基架;设置于所述基架,可绕第一支点转动的主臂; 绳放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架,以约束的方式将捆扎绳放出; 绳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主臂,保持从所述绳放出部被放出的捆扎绳的端部; 被引导到所述基架和所述主臂之间的被捆扎物由在所述基架和所述主臂之间拉紧的所述捆扎绳捆扎,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机具有通过设置于所述主臂的束绳部、设置于所述基架的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架的箍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架的用于传送箍接材料的传送部协同工作而将所述捆扎绳的对接部位箍接的箍接机构。
通过所述绳保持部将从所述绳放出部放出的所述捆扎绳绳端保持住并拉出,从而在所述绳保持部和所述绳放出部之前形成一段拉直的捆扎绳段;
将被捆扎物引导至所述捆扎绳段,使所述捆扎绳段绕过被捆扎物,再通过所述束绳部将所述捆扎绳段的两端即对接部位约束到一起并压制到所述支撑部,同时所述箍接部将被约束到一起的所述捆扎绳段的两端即对接部位箍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缠绕在被捆扎物上闭合的绳圈从而完成捆扎。
这样,能够确保所形成的用于捆扎的闭合的捆扎绳圈贴合在被捆扎物上,捆扎的更加结实、可靠,承重能力更好,其应用场景也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捆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支撑部件的立体结构图(相对图1、图2进行了放大)。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箍接套件的立体结构图(相对图1、图2进行了放大)。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夹绳部件的立体结构图(相对图1、图2进行了放大)。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辅臂(束绳部)的立体结构图(相对图1、图2进行了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提供的捆扎机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所述捆扎机及其捆扎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参照附图1、2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理解,而将图1、2中的上方向( 上侧) 及下方向( 下侧) 以及左方向( 左侧) 及右方向( 右侧) 原样定义为上方向( 上侧) 及下方向( 下侧) 以及左方向或前方向( 左侧) 及右方向或后方向(右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捆扎机(图1、2所示状态为捆扎机的打开状态或初始状态),具有:
基架01;
设置于基架01可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的主臂02;
设置于基架01前部,用于将捆扎绳放出的绳放出部3;
设置于主臂02前部,用于夹持(保持)从绳放出部3所放出的捆扎绳端部的绳保持部4;
通过第一传动部件21与主臂01连接,可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的辅臂5(束绳部); 设置于基架01前部,用于支撑被辅臂5(束绳部)集中到一起的捆扎绳对接部的支撑部6;
设置于基架01前部,使用箍接材料将被辅臂5(束绳部)集中到一起并置于支撑部6上的捆扎绳对接部进行箍接的箍接套件7(箍接部);
设置于基架01,位于箍接套件7(箍接部)右侧,用于向左侧运送箍接材料的传送部8。
如图2所示:捆扎机基架01及主臂02自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分别向右及向下延伸为一对把手011、021,通过握紧一对把手011、021即可驱动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捆扎机由打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另外,基架01及主臂02之间由弹簧(视图省略)施力,当松开一对把手011、021后,主臂02即相对基架0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恢复至初始状态(打开状态)。
在把手011后部设有位于把手011下方由用于收置捆扎绳的第一收置部件91和位于把手011上方用于收置箍接材料的第二收置部件92构成的收置部9;
位于基架01前部的绳放出部3包括设置在基架01前部一侧的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以及位于基架01前端的朝向与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轨迹所处平面垂直的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其中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与基架01侧面呈一定夹角,且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的后端固定在基架01侧面,这样,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部即与基架01前部侧面形成一定缝隙(视图省略),通过旋转设置在基架01前部侧面并压制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端的可调节的螺丝33即可调整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部与基架01前部侧面之间缝隙(视图省略)的大小;由第一收置部件91引出的捆扎绳通过预设在把手011及基架01下部以及基架01前部侧面的孔位(视图省略),到达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部,然后通过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端与基架01前部侧面之前的缝隙(视图省略),继而进入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这样,由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导出的捆扎绳端朝向即与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的轨迹所处的平面垂直。
位于主臂02前部的绳保持部4,具有: 底座40;设于底座40上可绕第二支点12转动并由弹簧(视图省略)施力而相互咬合的第一夹绳部件41和第二夹绳部件42;当捆扎机处于图1、2所示的初始状态(打开状态)时,第一夹绳部件41仅可绕第二支点12沿逆时针方向,即朝背离第二夹绳部件42的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第二夹绳部件42前端还设有一与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相对应的呈近似梯形的撞块421,且当捆扎机处于初始状态(打开状态)时,撞块421的上、下平面与基架01平行,在撞块421后部还具有与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相匹配的泊位422。
在底座40下设有一刃口倾斜的切刀43(绳切断部件)。
结合图1和图6所示,辅臂5(束绳部)与主臂02弧度相似,其下端铰连在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上;在主臂02上设有一近似呈“L”型的路径20,辅臂5与限位部件012之间设有由一对传动杆211、212通过铰连在可沿路径20移动的第二销轴13上而构成的第一传动部件21,其中第二销轴13与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
在辅臂5首端设有开口呈“Y”型的第一束绳部件51,在第一束绳部件51后设有开口呈“V”型的第二束绳部件52。
支撑部6包括位于基架01前部的中间设有长孔(视图省略)的第一支撑部件61以及位于第一支撑部件61右侧中通的整体呈圆筒状的第二支撑部件62,其中第一支撑部件61上的长孔(视图省略)位于切刀43(绳切断部件)的运动轨迹上,第二支撑部件62的轴线位于第二束绳部件52的运动轨迹上;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撑部件62上部设有开口,左右两侧设有相对应的进料口621和出料口622;箍接套件7(带切断部件)套在第二支撑部件62上,且能已第二支撑部件62为轴进行转动,如图4所示,在箍接套件4上具有与出料口622相对应的一近似呈“V”型铡口71,在箍接套件7与主臂02之间设有第二传动部件22,第二传动部件22两端分别铰连在箍接套件7与主臂02上,这样,当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二传动部件22驱使箍接套件7以第二支撑部件62为轴进行转动。
传送部8位于第二支撑部件62后方,包括:位于把手011下的单向止退部件81其可绕第三销轴14转动,且与把手011之间由扭簧(视图省略)施力,从而使单向止退部件81前部向把手011下壁咬合并具有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位于单向止退部件81与第二支撑部件62之间的传送导轨82为一平直的长方形钢条,其宽度大于箍接材料的宽度;传送导轨82的后端与单向止退部件81前端相对应且固接在把手011上,其前部由基架01上的横隔(视图省略)支撑(非固接的方式),其前端从进料口621伸入至第二支撑部件62内并到达第二支撑部件62轴心线左侧位置,传送导轨82前端与进料口621之间的留有缝隙并足以使箍接材料通过;以及第一施力部件83和第二施力部件84,其中第一施力部件83设置在主臂02下端左侧且位于传送导轨82上方,第二施力部件84位于传送导轨82下方的把手021上,且当捆扎机处于初始状态(打开状态)时,第二施力部件84的顶部刚好与传送导轨82的底部接触,传送导轨82处于自然平直状态。
使用捆扎机时,将置于第一收置部件91内的捆扎绳绳端引出,通过预设在把手011及基架01下部以及基架01前部侧面的孔位(视图省略),到达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部,然后通过曲杆31第一导绳部件)前部与基架01前部侧面之前的缝隙(视图省略),继而进入方向与主臂02绕第一支点11转动的运动轨迹平面垂直的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这样,由导绳孔32(第二导绳部件)导出的捆扎绳端的朝向即与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轨迹所处的平面垂直;将置于第二收置部件92上的铝带(箍接材料)引出,按压单向止退部件81后端,使其前端脱离把手011的下壁以使铝带通过,再将铝带贴着传送导轨82上表面引入至进料口621并从出料口622以及与出料口622相对应的铡口71伸出约1.5mm的长度。
这样,捆扎机即进入使用前的准备状态。
握压一对把手011、021,使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撞块421与导绳孔32相互靠拢,直至撞块421的下平面与导绳孔32相接触。
为方便下文表述与理解,将自所述由初始状态(打开状态)起,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直至撞块421的下平面与导绳孔32开始接触这一过程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的操作过程定义为第一阶段操作。 完成第一阶段操作后,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由于撞块421与导绳孔32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第二夹绳部件42绕第二支点12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原本相互咬合的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即打开;这样,由导绳孔32导出的捆扎绳绳端进入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之间;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撞块421与导绳孔32继续相对运动,直至一对把手011、021相互贴近不再继续转动,捆扎机进入完全闭合状态,导绳孔32落入位于撞块421后部的泊位422,导绳孔32与撞块421之间的相互作用消失,由于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之间扭簧(视图省略)的作用,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恢复至相互咬合的状态,已经进入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之间的捆扎绳绳端即被夹持(保持)住。
为方便下文表述与理解,将从第一阶段操作完成起,到捆扎机进入完全闭合状态这一过程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的操作过程定义为第二阶段操作。
完成第二阶段操作以后,开始松开一对把手011、021,由于基架01及主臂02之间的弹簧(视图省略)施力,主臂02即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相对基架0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捆扎机回复至初始状态(打开状态)。
为方便下文表述与理解,将自所述第二阶段操作完成起松开一对把手011、021直至捆扎机回复至为初始状态(打开状态)的松开一对把手011、021的操作过程定义为第三阶段操作。
在第三阶段操作过程中,导绳孔32由处于泊位422的位置向撞块421靠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导绳孔32与撞块421的上平面接触并向其施力,在导绳孔32的作用下,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绕第二支点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样,导绳孔32即从撞块421上平面通过并与撞块421分离,同时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将第二阶段操作过程中夹持(保持)住的捆扎绳从导绳孔32中拉出一段,由此,在完成第三阶段操作以后,绳夹持部4与导绳孔32之间即形成一段拉直的捆扎绳段,且捆扎机回复至初始状态(打开状态)。
完成第三阶段操作以后,即可将被捆扎物由主臂02与基架01之间开口处外侧向完成第三阶段操作以后形成的拉直的捆扎绳段引导,使被捆扎物抵住捆扎绳段并进入主臂02的弧弯内。
在依次完成第一阶段操作、第二阶段操作以及第三阶段操作以后,开始第二次进行第一阶段操作,在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的过程中,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位于左侧的辅臂5(束绳部)在第一传动部件21的作用下,以大于主臂02转动的角度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这样,位于辅臂5(束绳部)首端的开口呈“Y”型的第一束绳部件51将先与位于被捆扎物上方的捆扎绳段接触并将其下压,继而与位于被捆扎物下方的捆扎绳段接触,将捆扎绳段的两端部(对接部)约束到一起,并继续下压直到第一束绳部件51进入到第一支撑部件61和第二支撑部件62中间的位置,这样,捆扎绳段的两端部(对接部)即以紧绷的状态被分别压制到第一支撑部件61和第二支撑部件62上,与此同时,位于第一束绳部件51后部的第二束绳部件52运动到第二支撑部件62轴心线上方并将捆扎绳段的两端部(对接部)靠近被捆扎物的一侧压制到位于传送导轨82的前端的铝带上,同时也是间接将传送导轨82前端上的铝带压制到第二支撑部件62上,辅臂5(束绳部)即停止继续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当完成任意一次第一阶段的操作后,第二束绳部件52均能将位于传送导轨82前端上的铝带压制到第二支撑部件62上;
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直至撞块421下平面再次与导绳孔32相接触,第一阶段操作即完成。
第二次进行第二阶段操作,即在第二次完成第一阶段操作后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箍接套件7(箍接部)在第二传动部件22的驱动下,绕第二支撑部件62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设于箍接套件7上的“V”型铡口71(带切断部件)与出料口621相互作用即可将伸出出料口622的铝带沿着与铝带垂直的方向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切开,铝带被切开的部分在铡口71(带切断部件)的作用下向上弯折、挤压,直至铝带被完全切断,从而将被压制到第二支撑部件62上的捆扎绳段的两端部(对接部)箍接到一起;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设置于底座40下的切刀43(绳切断部件)随着主臂02朝第一支撑部件61上的孔位(视图省略)向下运动,这样,被第一束绳部件51压制到第一支撑部件61上的捆扎绳段的两端部(对接部)即被切刀43切断;与此同时,由于撞块421与导绳孔32的相互作用,第二夹绳部件42绕第二支点12严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即第二夹绳部件42与第一夹绳部件41由咬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之前被夹持并拉紧的的捆扎绳端由自身弹力而缩回,从而从第一夹绳部件41与第二夹绳部件42之间脱离,继续握压一对把手011、021,直至完成第二阶段操作。
然后,第二次进行第三阶段操作,即松开一对把手011、021,使捆扎机回复至初始状态(打开状态)。
实际上,在第二次完成第二阶段操作后,被捆扎物即已经被坤扎好,在第二次完成第三阶段操作后,捆扎机即完全进入在第一次进行第一阶段操作前的初始状态(打开状态)。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设置于主臂02的第一施力部件83和设置于把手021的第二施力部件84会分别随着主臂02及把手021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转动;在完成任意一次第一阶段操作后,第二束绳部件52将位于传送导轨82前端上的铝带压制在第二支撑部件62上,同时第一施力部件83随主臂02转动至于传送导轨82的上表面;随着第二阶段操作的进行,第一施力部件83继续随主臂02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第一施力部件83即开始对传送导轨82自上而下进行施力,使传送导轨82及位于其上的铝带由平直状变成一段弯弧状;由于铝带前端(左端)被第二束绳部件52压制在第二支撑部件62上无法移动,铝带另一端由单向止退部件81咬合,即铝带无法通过单向止退部件81向右侧移动,由此,第二支撑部件62与单向止退部件81的这一段铝带由平直状变为弯弧状的过程中所增加的长度来自于单向止退部件81右侧,即当完成任意一次第二阶段操作后,单向止退部件81右侧的铝带沿传送导轨82向左侧移动一小段。
在任意一次第二阶段操作结束后,即进入第三阶段操作,第一施力部件83及第二施力部件84绕第一销轴11(第一支点)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第二束绳部件52亦随着辅臂5(束绳部)转动而远离第二支撑部件62,即第二束绳部件52对铝带前端(左端)的约束力消失,第一施力部件83对传送导轨82自上而下的施力亦消失,相反地,第二施力部件83开始自下而上对变为弯弧状的传送导轨82及位于其上铝带施力使之由弯弧状回复至平直状态,由于铝带前端(左侧)已不受约束,铝带右侧由单向止退部件81控制,故铝带在由弯弧状回复至平直状态时其前端(左侧)向出料口622伸出一小段,即每次捆扎完成后所消耗的铝带都会获得自动补充。
以上说明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详细地公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原理,事实上,在安装好捆扎绳及铝带后,只需要通过进行一次“握压-松开-握压-松开”一对把手011、021的操作,便可完成捆扎,且因捆扎而被消耗掉的铝带在每次捆扎完成后即获得自动补充,使捆扎机进入下一次捆扎前的准备状态,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捆扎机,具有:
基架;
设置于所述基架,可绕第一支点转动的主臂;绳放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架,将捆扎绳放出;绳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主臂,保持从所述绳放出部被放出的捆扎绳的端部;被引导到所述基架和所述主臂之间的被捆扎物由在所述基架和所述主臂之间拉紧的捆扎绳段捆扎,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机具有通过用于束缚捆扎绳对接部位的束绳部、设置于所述基架的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架的箍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架的用于传送箍接材料的传送部协同工作而将所述捆扎绳段的对接部位箍接的箍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绳为弹性绳,所述箍接材料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金属带;
所述捆扎机还设有切断部,包括绳切断部件及带切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机具有用于收置所述捆扎绳及箍接材料的收置部,所述收置部包括用于收置捆扎绳的第一收置部件和用于收置箍接材料的第二带收置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保持部具有:
底座;
设于所述底座上可绕第二支点转动并由弹簧施力而相互咬合的第一夹绳部件和第二夹绳部件;
当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绳部件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夹绳部件仅可绕所述第二支点朝背离所述第二夹绳部件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夹绳部件前端具有与所述绳放出部前端相对应的撞块,所述撞块后部还具有与所述绳放出部前端相匹配的泊位;以及,
以所述第二支点为中心,通过向所述第二支点两侧施力从而使所述第一夹绳部件及所述第二夹绳部件在受到外力驱动而绕所述第二支点转动时,具有回复到所述初始位置运动趋势的复位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放出部具有:第一导绳部件,其使所述捆扎绳以被约束的方式通过,其约束的松紧程度可调节,并将捆扎绳导向第二导绳部件,所述第二导绳部件使通过所述第一导绳部件被导出的捆扎绳方向与所述主臂绕第一支点转动轨迹所处的平面近似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呈弧形,其底部铰连在所述基架上,在所述基架上还设有一用于限制所述主臂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角度的限位部件,所述主臂及基架由所述第一支点处向后延伸为一对把手;
所述束绳部为一位于所述主臂弧弯内与所述主臂弧度相似且能绕第一支点转动的辅臂,所述辅臂的首端具有开口呈“Y”型的第一束绳部件,所述第一束绳部件后具有开口呈“V”型的第二束绳部件;
在所述捆扎机上还设有第一传动部件,所述主臂由初始位置开始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作用下,所述辅臂与所述主臂之间具有第一阶段相互运动和第二阶段相互运动;在所述第一阶段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所述主臂由初始位置开始转动一定角度时,所述辅臂以大于所述主臂转动的角速度进行转动直至停止,然后进入所述第二阶段相互运动,此时所述辅臂不再继续转动,所述主臂继续转动一定角度直至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臂上具有呈“L”型路径,以及可沿所述路径移动的与所述第一支点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二销轴,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为一对一端铰连在所述第二销轴上,且另一端分别铰连在所述辅臂及所述基架上的传动杆。
8.根据权利要求1、2、3、4、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具有:
单向止退部件,其使从其通过的所述箍接材料只能朝单一方向通过;
以及,位于所述单向止退部件可通过方向上的,与所述单向止退部件协同工作并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理将所述箍接材料向所述箍接部进行运送的传送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部件具有:
位于所述单向止退部件及所述箍接部之间平直的长方形传送导轨,以及由通过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而向所述传送导轨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且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传送导轨进行施力的方向与所述施力部件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绳为弹性绳,具有主要由橡胶材料构成的绳芯,其直径大于0.5mm且小于1.5mm,以及均匀缠绕在所述绳芯上的织物;
所述箍接材料为铝带,其厚度大于0.2mm且小于1.0mm,其宽度大于3.0mm且小于9.8mm。
CN202020054721.1U 2020-01-12 2020-01-12 捆扎机 Active CN211642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4721.1U CN211642695U (zh) 2020-01-12 2020-01-12 捆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4721.1U CN211642695U (zh) 2020-01-12 2020-01-12 捆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2695U true CN21164269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0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4721.1U Active CN211642695U (zh) 2020-01-12 2020-01-12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2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70950A (en) Automatic tie system for baler
JP6673041B2 (ja) 園芸用結束機
JP2007117055A (ja) 園芸用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テープのたるみ戻し機構
CN109110174B (zh) 一种捆绳打结器
CN111409890A (zh) 捆扎机及其使用方法
KR100853492B1 (ko) 다발 묶음장치
CN211642695U (zh) 捆扎机
CN110122161B (zh) 用于捆绑植物的方法和装置、供给子组件及其紧固系带
US6009646A (en) Apparatus for tying and binding bales of compressed materials
CN212172788U (zh) 一种粉丝折叠捆扎机
US66018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knot with flexible material wrapped around an article
GB2240759A (en) Appliance for tying up plants
CN213594600U (zh) 捆扎机
CN215098451U (zh) 捆扎机
CN114802867A (zh) 捆扎机
CN214649209U (zh) 一种甘蔗茎段运输用打包装置
US6345659B1 (en) Device for binding together one or more stalks
CN104838810B (zh) 基于仿生原理的打结机构
CN213566629U (zh) 捆扎机
WO1998001342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inding a number of objects by means of adhesive tape
CN213168672U (zh) 电动捆扎机
JPH0410734Y2 (zh)
RU2771379C1 (ru) Завязывающий механизм триммера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учков убираемых культур с селекционных делянок
US20200102104A1 (en) Automatic tying machine for crops, bundles, or bundled products
US664253A (en) Knotter for bin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