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0250U -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0250U
CN211630250U CN202020696726.4U CN202020696726U CN211630250U CN 211630250 U CN211630250 U CN 211630250U CN 202020696726 U CN202020696726 U CN 202020696726U CN 211630250 U CN211630250 U CN 211630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ens
rod
prism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67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科
齐书
卢江
罗卿
黄元乔
王海洋
陈厚余
秦攀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S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67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0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0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0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所述立体弹片包括悬片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悬片的前后两端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悬臂、固定板和支脚,所述悬臂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片和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支脚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悬片通过两个所述支撑件悬空,所述悬片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头载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立体弹片,并且将镜头装置和棱镜装置集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使用立体弹片代替了传统的弹片加悬丝的结构,通过将棱镜装置和镜头装置集成为一个模块化的整体,与电子设备组装时不需要进行标定,只需要按照常规AA制程组装即可。

Description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手机 OIS 摄像模组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基于平移式(Pure shift)OIS 对焦马达,另一种是基于移轴式 (Tilt-shift) 对焦马达。平移式、移轴式对焦马达的基本原理都是控制镜头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平移,从而将手抖造成的图像偏移抵消补偿掉,这两种方式都需要通过弹片和悬丝将镜头载体悬空,同时弹片和悬丝还有将线圈与线路板电连接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需要四根旋丝,安装时较为困难。此外,随着手机摄像模组对像素、拍照画质要求越来越高,手机厚度越来越薄型化,手机终端对实现10倍甚至20倍机械变焦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长焦镜头由于受到手机摄像模组高度的限制,无法实现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因此可以使用潜望式变焦,即在镜头前增加一个棱镜将光反射入手机内部的潜望式镜头,在手机内部进行光学变焦,现有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棱镜和潜望式镜头是分开的两个部件,与电子设备组装时为了保证潜望式镜头的光轴和棱镜的入射光线一致,需要进行标定,防止出现图像失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使用立体弹片代替了传统的弹片加悬丝的结构,通过将棱镜装置和镜头装置集成为一个模块化的整体,与电子设备组装时不需要进行标定,只需要按照常规AA(Active Alignment)制程组装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弹片,包括悬片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悬片的前后两端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悬臂、固定板和支脚,所述悬臂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片和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支脚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悬片通过两个所述支撑件悬空,所述悬片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头载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撑件互相镜像对称。
进一步,所述悬臂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的左端与所述悬片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臂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臂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的右端与所述固定板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和所述第三臂形成连续弯折形状。
进一步,所述支脚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所述第一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杆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三杆形成连续弯折形状。
进一步,所述悬片、所述悬臂和所述固定板均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马达支架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支脚之间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与所述支脚的顶部之间的所述固定板呈连续弯折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上盖、下盖和镜头装置,所述上盖能够与所述下盖组合形成长方体盒体,所述镜头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镜头装置包括潜望式镜头、镜头载体、对焦防抖组件、马达支架、下弹片和立体弹片,所述镜头载体用于固定所述潜望式镜头,所述马达支架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马达支架连接,所述悬片和所述下弹片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的上下两端连接使所述镜头载体悬空,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实现对焦,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沿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防抖。
进一步,还包括线路板和棱镜装置;
所述线路板设置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支脚的底部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所述棱镜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棱镜装置包括棱镜和用于固定所述棱镜的棱镜支架,所述棱镜支架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棱镜能够将入射光反射后进入所述潜望式镜头;
所述上盖对应所述棱镜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盖对应所述潜望式镜头的尾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贯通方向沿上下方向。
进一步,所述对焦防抖组件包括左侧线圈、左侧磁石、右侧线圈、右侧磁石、底部线圈和底部磁石,所述左侧线圈和所述右侧线圈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左侧磁石固定在所述左侧线圈的左方,所述右侧磁石固定在所述右侧线圈的右方,所述底部磁石固定在所述镜头载体的底部,所述底部线圈固定在所述底部磁石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左侧线圈、所述左侧磁石、所述右侧线圈和所述右侧磁石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底部线圈和所述底部磁石均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使用立体弹片代替了传统的弹片加悬丝的结构,通过将棱镜装置和镜头装置集成为一个模块化的整体,与电子设备组装时不需要进行标定,只需要按照常规AA(ActiveAlignment)制程组装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与模组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隐去上盖和右侧磁石);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隐去上盖和马达支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隐去上盖和右侧磁石);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10-立体弹片,11-悬片,11a-第一连接孔,12-悬臂,12a-第一臂,12b-第二臂,12c-第三臂,13-固定板,13a-第二连接孔,13b-异形孔,14-支脚,14a-第一杆,14b-第二杆,14c-第三杆,20-上盖,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30-下盖,31-弹片台阶,41-潜望式镜头,42-镜头载体,43-马达支架,44-下弹片,45-线路板,51-棱镜,52-棱镜支架,61-左侧线圈,62-左侧磁石,63-右侧线圈,64-右侧磁石,65-底部线圈,66-底部磁石,200-模组支架,210-软硬结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弹片10,包括悬片1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悬片11的前后两端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悬臂12、固定板13和支脚14,所述悬臂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片11和所述固定板13连接,所述支脚14位于所述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悬片11通过两个所述支撑件悬空,所述悬片11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头载体4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1a。左侧线圈61和右侧线圈63分别通过一个立体弹片10与线路板45电连接,镜头载体42通过两个立体弹片10和两个下弹片44实现悬空,将悬片11和两个支撑件做成一个整体,能够通过两个立体弹片10,取代传统的上弹片加四根悬丝的结构,不仅降低了组装的难度,还增加了悬片11与支撑件连接处的强度,降低连接处出现分离、错位等缺陷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件互相镜像对称,当镜头载体42移动时,需要克服两个悬臂12的弹力大小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12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臂12a、第二臂12b和第三臂12c,所述第一臂12a的左端与所述悬片11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12a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臂12b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12c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臂12b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12c的右端与所述固定板13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12a、所述第二臂12b和所述第三臂12c形成连续弯折形状。悬臂12的连续弯折形状使悬臂12的弹性好,第一臂12a、第二臂12b和第三臂12c的变形和相对移动能够使悬片11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1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杆14a、第二杆14b和第三杆14c,所述第一杆14a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13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14a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14b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杆14b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杆14b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14a、所述第二杆14b和所述第三杆14c形成连续弯折形状。支脚14呈连续弯折形状能够将应力分散,同时还能够增加支脚14的弹性,减少支脚14出现断裂、弯曲、与线路板45分离等缺陷的概率,降低对支脚14的加工精度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悬片11、所述悬臂12和所述固定板13均位于同一平面,便于加工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3上设置有用于与马达支架43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3a,所述第二连接孔13a与所述支脚14之间的所述固定板13上设置有异形孔13b,所述异形孔13b与所述支脚14的顶部之间的所述固定板13呈连续弯折形状。异形孔13b的主体呈直角形状的孔,直角形状的孔的外部拐角处倒圆角,直角形状的孔的内部拐角处设置有向孔内部凹陷的小弧形孔,异形孔13b与支脚14的顶部之间的这一部分固定板13形成能够变形的连续弯折形状,而支脚14的顶部与这一部分连续弯折形状连接,使支脚14的顶部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100,包括上盖20、下盖30和镜头装置,所述上盖20能够与所述下盖30组合形成长方体盒体,所述镜头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镜头装置包括潜望式镜头41、镜头载体42、对焦防抖组件、马达支架43、下弹片44和立体弹片10,所述镜头载体42用于固定所述潜望式镜头41,所述马达支架43固定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固定板13与所述马达支架43连接,所述悬片11和所述下弹片44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42的上下两端连接使所述镜头载体42悬空,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42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实现对焦,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42沿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防抖。下弹片44设置在下盖30上的弹片台阶31上,与镜头载体42的下端连接,立体弹片10的悬片11与镜头载体42的上端连接,马达支架43、立体弹片10和下弹片44均在镜头载体4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两个马达支架43互相镜像对称,两个立体弹片10互相镜像对称,两个下弹片44也互相镜像对称,两个立体弹片10和两个下弹片44共同配合使镜头载体42悬空,镜头载体42与悬片11连接,而悬臂12使悬片11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够位移,潜望式镜头41安装在镜头载体42上,因此潜望式镜头41能够跟随镜头载体42移动实现变焦和防抖。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线路板45和棱镜装置;
所述线路板45设置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支脚14的底部与所述线路板45连接;
所述棱镜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棱镜装置包括棱镜51和用于固定所述棱镜51的棱镜支架52,所述棱镜支架52固定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棱镜51能够将入射光反射后进入所述潜望式镜头41;
所述上盖20对应所述棱镜51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上盖20对应所述潜望式镜头41的尾端设置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通孔22的贯通方向沿上下方向。
入射光通过棱镜装置反射入镜头装置,然后经过镜头装置变焦后传入模组支架200上的滤光片、感光芯片等装置,线路板45和感光芯片通过模组支架200上的软硬结合板210与电子设备(如手机)的主板电连接,滤光片、感光芯片和软硬结合板210等原件属于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现有产品,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其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棱镜装置和镜头装置均设置在长方体盒体内,形成一个模块化的整体,与电子设备组装时不需要进行标定,只需要按照常规AA(Active Alignment)制程与模组支架200连接,然后再组装到电子设备上即可,减少了电子设备的装配工序,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配效率。棱镜51的光轴和潜望式镜头41的光轴方向不同,所以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贯通方向不同。棱镜51能够将入射光反射后进入潜望式镜头41,潜望式镜头41沿上下方向移动实现变焦,变焦的过程在电子设备内部进行,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位移量不受电子设备的厚度影响,轻薄的电子设备也能够实现高倍数的变焦。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焦防抖组件包括左侧线圈61、左侧磁石62、右侧线圈63、右侧磁石64、底部线圈65和底部磁石66,所述左侧线圈61和所述右侧线圈63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42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左侧磁石62固定在所述左侧线圈61的左方,所述右侧磁石64固定在所述右侧线圈63的右方,所述底部磁石66固定在所述镜头载体42的底部,所述底部线圈65固定在所述底部磁石66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线圈61、所述左侧磁石62、所述右侧线圈63和所述右侧磁石64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底部线圈65和所述底部磁石66均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
左侧线圈61通过镜头载体42左侧的立体弹片10与线路板45电连接,右侧线圈63通过镜头载体42右侧的立体弹片10与线路板45电连接,底部线圈65支架与线路板45电连接,左侧磁石62、右侧磁石64和底部线圈65固定,左侧线圈61、右侧线圈63和底部磁石66与镜头载体42连接,通过控制流向各个线圈的电流,能够使镜头载体42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实现对焦,还能够使镜头载体42沿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防抖。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参见图3、图5、图6和图7中所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片(1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悬片(11)的前后两端的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均包括悬臂(12)、固定板(13)和支脚(14),所述悬臂(1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片(11)和所述固定板(13)连接,所述支脚(14)位于所述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悬片(11)通过两个所述支撑件悬空,所述悬片(11)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头载体(4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件互相镜像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12)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臂(12a)、第二臂(12b)和第三臂(12c),所述第一臂(12a)的左端与所述悬片(11)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12a)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臂(12b)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12c)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臂(12b)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臂(12c)的右端与所述固定板(13)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臂(12a)、所述第二臂(12b)和所述第三臂(12c)形成连续弯折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杆(14a)、第二杆(14b)和第三杆(14c),所述第一杆(14a)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13)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14a)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14b)的右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杆(14b)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杆(14b)的左端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杆(14a)、所述第二杆(14b)和所述第三杆(14c)形成连续弯折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片(11)、所述悬臂(12)和所述固定板(13)均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上设置有用于与马达支架(43)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3a),所述第二连接孔(13a)与所述支脚(14)之间的所述固定板(13)上设置有异形孔(13b),所述异形孔(13b)与所述支脚(14)的顶部之间的所述固定板(13)呈连续弯折形状。
7.一种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20)、下盖(30)和镜头装置,所述上盖(20)能够与所述下盖(30)组合形成长方体盒体,所述镜头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镜头装置包括潜望式镜头(41)、镜头载体(42)、对焦防抖组件、马达支架(43)、下弹片(44)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立体弹片,所述镜头载体(42)用于固定所述潜望式镜头(41),所述马达支架(43)固定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固定板(13)与所述马达支架(43)连接,所述悬片(11)和所述下弹片(44)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42)的上下两端连接使所述镜头载体(42)悬空,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42)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实现对焦,所述对焦防抖组件能够使所述镜头载体(42)沿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防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45)和棱镜装置;
所述线路板(45)设置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支脚(14)的底部与所述线路板(45)连接;
所述棱镜装置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盒体内,所述棱镜装置包括棱镜(51)和用于固定所述棱镜(51)的棱镜支架(52),所述棱镜支架(52)固定在所述下盖(30)上,所述棱镜(51)能够将入射光反射后进入所述潜望式镜头(41);
所述上盖(20)对应所述棱镜(51)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上盖(20)对应所述潜望式镜头(41)的尾端设置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二通孔(22)的贯通方向沿上下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防抖组件包括左侧线圈(61)、左侧磁石(62)、右侧线圈(63)、右侧磁石(64)、底部线圈(65)和底部磁石(66),所述左侧线圈(61)和所述右侧线圈(63)分别与所述镜头载体(42)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左侧磁石(62)固定在所述左侧线圈(61)的左方,所述右侧磁石(64)固定在所述右侧线圈(63)的右方,所述底部磁石(66)固定在所述镜头载体(42)的底部,所述底部线圈(65)固定在所述底部磁石(66)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线圈(61)、所述左侧磁石(62)、所述右侧线圈(63)和所述右侧磁石(64)均沿上下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底部线圈(65)和所述底部磁石(66)均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
CN202020696726.4U 2020-04-30 2020-04-30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Active CN211630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726.4U CN21163025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726.4U CN21163025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0250U true CN211630250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6726.4U Active CN21163025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02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708A (zh) * 2020-12-02 2021-02-26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708A (zh) * 2020-12-02 2021-02-26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CN112415708B (zh) * 2020-12-02 2022-12-02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2296B2 (ja)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
US10371959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N111596433B (zh) 镜头驱动模块
CN102681290B (zh) 用于补偿手抖动的吊线及具有该吊线的图像拍摄装置
CN202334715U (zh) 光学影像防震装置的弹性支撑结构及该光学影像防震装置
CN103185942A (zh) 镜头模组
CN104423012A (zh) 镜头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镜头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3132605A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1630250U (zh) 立体弹片及一体式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5398308A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JP202210481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353105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装置
CN211577628U (zh) 多轴光学防抖和对焦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0764216A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JP202210479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8345081A (zh) 支撑机构
CN114449158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554068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531526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组装方法
CN219643995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715582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3843650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6224528B (zh) 一种变焦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411820U (zh) 一种双层线圈的防抖马达
CN11096780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