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4216A -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4216A
CN110764216A CN201911079909.XA CN201911079909A CN110764216A CN 110764216 A CN110764216 A CN 110764216A CN 201911079909 A CN201911079909 A CN 201911079909A CN 110764216 A CN110764216 A CN 110764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s
mounting
patch
carrier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99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坤
林聪�
刘富泉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99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4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4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该潜望式镜头载体具有镜头安装部,镜头安装部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镜头安装孔,在镜头安装孔的两侧形成OIS组件安装部,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形成有悬丝安装部,悬丝安装部从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一体沿光轴方向凸出形成,悬丝安装部的高度低于镜头安装部的高度,悬丝安装部的顶部形成上簧片安装部,上簧片安装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簧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本发明取消悬丝参与整体电路,仅参与归位等物理运动,保证电路稳定。

Description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像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一些具有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设有一镜头驱动模块,以驱动一诸如镜头的光学组件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和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组件在一感光组件上成像。
然而,这些镜头驱动模块通常都具有悬丝结构,并且悬丝参与电路部分。由于悬丝作为载体的未归部件,受到冲击时产生变形等问题会影响电路传输甚至导致整体失效。此外,悬丝参与电路传输,上簧片等部件安装组合时部件组装相对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所述载体具有镜头安装部,所述镜头安装部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镜头安装孔,在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两侧形成OIS组件安装部,所述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形成有悬丝安装部,所述悬丝安装部从所述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一体沿光轴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悬丝安装部的高度低于所述镜头安装部的高度,所述悬丝安装部的顶部形成上簧片安装部,所述上簧片安装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簧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丝安装部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缓冲胶槽配合并在组装时安装于所述缓冲胶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OIS组件安装部形成有OIS组件安装槽,所述OIS组件安装槽包括形成于内侧的OIS贴片安装槽以及位于外侧的OIS磁石安装槽,所述OIS贴片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OIS组件的OIS贴片的形状配合并在上端形成有与所述OIS贴片的耳部配合的耳部槽,当所述OIS贴片安装入所述OIS贴片安装槽内时,所述耳部嵌入所述耳部槽内并卡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OIS磁石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OIS组件的OIS磁石的形状配合,以使所述OIS磁石能够嵌入所述OIS磁石安装槽内并卡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丝安装部的朝向镜头安装孔的方向一体伸出外凸出部和内凸出部,所述外凸出部和内凸出部之间形成悬丝安装槽,悬丝悬挂于所述悬丝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凸出部靠近镜头安装孔并在面向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一侧形成弧面以与镜头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安装部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上簧片的弹性变形部分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簧片安装部包括簧片固定部分安装部和簧片弹性变形部分安装部,所述簧片弹性变形部分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簧片固定部分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相邻两侧并分别设有第一链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与上簧片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所述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包括上述的潜望式镜头载体以及OIS贴片和OIS磁石,所述OIS贴片安装于所述OIS贴片安装槽内,所述OIS磁石安装于所述OIS磁石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还包括AF组件,所述AF组件包括AF磁石和AF贴片,所述AF贴片安装于所述载体的底部且所述AF磁石安装于所述AF贴片的底部,其中所述AF贴片包括一体形成的AF磁石贴片和传感器磁石贴片,所述AF传感器磁石贴片位于中部,所述AF磁石贴片位于所述AF传感器磁石贴片的两侧。
本发明的载体在取消悬丝参与整体电路,仅参与归位等物理运动,保证电路稳定,同时由于不参与电路传输,可采用其他替换柔性材料OIS部分采用立体式电路,并且在底座内部安装金属片组,简化电路以及底部电路板传感器等部件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潜望式镜头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金属片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底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OIS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载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AF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上簧片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底座、金属片组以及OIS线圈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0的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底座、金属片组、OIS线圈组以及底部电路板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6-17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图16未安装上簧片。
图18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图1是潜望式镜头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潜望式镜头结构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即潜望部分100以及棱镜部分200。其中棱镜部分200设置于潜望部分100的前端,在潜望部分100的后端设置成像芯片300。光线通过棱镜部分200反射进入潜望部分100,潜望部分100包括AF部分和OIS部分,AF部分负责进行光学变焦功能,OIS部分负责防抖功能,但是潜望部分的OIS部分仅负责沿垂直于光轴Z方向的一条轴线X上的防抖功能,棱镜部分的OIS负责垂同时直于Z轴和Y轴的X轴上的防抖功能。
下文涉及的各实施例主要是针对潜望部分100进行描述。潜望部分100在本发明中也被称为镜头驱动装置。图2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100整体上包括金属片组10、底座20、底部电路板30、AF组件40、悬丝50、OIS组件60、载体70、簧片80、支撑块90以及外壳91。金属片组10和底部电路板30安装于底座20上,并与外壳91一起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将悬丝50、AF组件40、OIS组件60、载体70、簧片80以及支撑块90包围在该外壳91与底座10形成的空间内。其中,载体70用于安装镜头(图未示)并能够在AF组件和OIS组件的驱动下在外壳91与底座10形成的空间运动,从而实现光学防抖以及自动对焦的功能,下文将进行详细描述。
下文对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描述。
图3是底座1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底座10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中部形成矩形凹槽14,矩形凹槽14从底板11的一侧边缘向底板11的对侧边缘延伸至底板宽度约二分之一至约三分之二的距离,且凹槽14的宽度约为底板11的约三分之一的距离。凹槽14的对侧形成有沿底板11的对侧边缘一体向上凸出的凸出块17,凸出块17的两端分别邻近底板11的该侧的角部上的支撑部13。
底板11的两端设有一体向上伸出的凸出块12,凸出块12位于凹槽14两侧,且在凸出块12的两侧形成肩部121,凸出块12的中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缺口123,两个肩部121的内表面一体向内伸出形成有凸出部124,凸出部124的高度低于肩部121的高度。凸出块12整体上形成从两侧向中间高度递增的形状。OIS组件60的OIS线圈组63安装于该凸出部124上。
底板11的四个角部形成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的形状优选为矩形且高度高于底板11的主体部分的高度。支撑部13的上表面设有缓冲胶槽131。缓冲胶槽131与载体70的支撑柱731配合,从而能够保护并支撑载体70。
在其中一块凸出块12的外侧一体伸出有延伸部18,延伸部18的两端设有矩形块14,延伸部18的边缘设有多个卡槽15,卡槽15位于两端的矩形块14之间。当金属片组20嵌入到底座10中后,金属片组20的水平凸出片的端部241和端部231容纳于该卡槽15内并从卡槽15内引出。在底板11的主体部分(不包括凹槽14)还设有多个浇注孔191和定位柱16,定位柱16与底部电路板30配合并对其进行定位。
图4是金属片组2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金属片组20用于嵌入底座10的内部,并对底座10进行结构上的加强以及电连接。具体地,金属片组20具有主体部分21,主体部分21的两端分别一体向上伸出两个垂直凸出片22。垂直凸出片22上设有多个通孔22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三个通孔221,以及凸出片22在上部宽度减小形成缩小的顶部222,缩小的顶部222可以设置成向对侧的凸出片22略微突出,从而在金属片组20安装于底座10内以及OIS组件60的OIS线圈63也安装于底座10上时,该凸出的顶部222与OIS线圈63的导电部633接触并电连通。因此,该顶部222也用作导电部。在同一端的两个凸出片22的相邻侧一体伸出钩件223,钩件223用于与底座10上的相应部分配合,从而增加金属片组20与底座10的结合强度。
金属片组20的主体部分21的四个角部沿主体部分21所在的平面一体向两端伸出第一水平凸出片23,第一水平凸出片23的端部的宽度小于第一水平凸出片23的主体部分的宽度,从而形成缩小的端部231,在同一端的两个第一水平凸出片23之间形成有第二水平凸出片24,第二水平凸出片24形成端部241,端部231和端部241与底座10上的卡槽15配合并容纳于卡槽15内并将电流从卡槽15内引出。
主体部分21的一侧形成中间配合部25,中间配合部25与同一侧的两端的水平凸出片23之间形成异形缺口253,中间配合部25的两端形成凸出部251,凸出部251与底座内部形成的凹槽(图未示)配合从而增加金属片组20与底座10的结合强度。主体部分21的中间配合部25的对侧上形成有第三水平凸出片26、第四水平凸出片27以及第五水平凸出片28。第四水平凸出片27与第五水平凸出片28位于第三水平凸出片26的两侧。
图5是底部电路板3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底部电路板30整体上形成一个“凹”字形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主体部分32和第二主体部分34以及位于第一主体部分32和第二主体部分34之间的缺口31。底部电路板30的四个角部形成缺口33,并在缺口33上形成有底部电路板悬丝孔331,其中,两个悬丝孔331位于第一主体部分32的外侧两个角部上,另外两个悬丝孔331位于第二主体部分34的外侧两个角部上。
在第一主体32内设有OIS传感器(图未示),在第二主体部分34的中部设有AF传感器36。OIS传感器用于与OIS磁石配合,从而检测OIS磁石的偏移情况并在OIS磁石安装于载体70上时检测载体70的偏移情况,并将该情况传递给控制系统,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而AF传感器36用于与AF组件40的传感器磁石42配合,从而检测AF传感器磁石42的位置,并进而检测载体70的偏移位置,并将该偏移情况传递给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下文还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6是OIS组件6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6所示,OIS组件60包括OIS贴片61、OIS磁石62以及OIS线圈组63。其中,OIS贴片61的上端具有向两侧伸出的耳部611,耳部611下方的两侧具有向OIS磁石62伸出的卡紧块612,两侧的卡紧块612从两侧对OIS磁石62形成包围之势并形成OIS磁石安装槽613,OIS磁石612固定安装在OIS磁石安装槽613内。本发明的OIS贴片可以采用铁片或者其他具有导磁功能的材料制成,其可以加大磁石的磁场并且有效规整OIS磁石磁场方向。
OIS磁石62整体上形成矩形形状,并在上端的一个角部形成磁石缺角部621。OIS线圈组63的上部形成线圈缺角部631,当OIS磁石62与OIS线圈组63都安装好后,OIS磁石缺角部621与OIS线圈缺角部631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侧。OIS线圈组63的下端的两个角部形成缺口632,缺口632与底座10上的肩部121的内表面一体向内伸出形成的凸出部124配合。OIS线圈组63的中部还形成有导电部633,可以是左边的导电部633连接电流正极,右边的导电部633连接电流负极,也可以是左边的导电部633连接电流负极,右边的导电部633连接电流正极。
OIS线圈组63实际是一个类似于硬性底部电路板的部件,其内部安装有线圈(图未示),导电部633与内部线圈电连通,从而通过导电部633与金属片组20上的垂直凸出片22电连通,以通过金属片组20将电流引导入内部线圈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导电部633可以设置成可导电的金属部分,金属片组20与该导电部63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略微突出的导电端222,从而通过该导电端222与OIS线圈组63连接形成电路导通。
OIS线圈组63还包括OIS传感器(图未示),OIS传感器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上,用来实现对OIS磁石621的位置监控。其中,OIS传感器位于任意一侧的OIS磁石621的底部并与OIS磁石621处于同一中心线,而未设置OIS传感器的一侧则设置AF组件40的AF传感器36,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为第二主体部分34上设置AF传感器36,而第一主体部分32上设置OIS传感器。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AF传感器36与OIS传感器的设置也可以对调,例如,在图5所示的底部电路板30中,位于右侧的第二主体部分34的中部设置AF传感器36,而左侧的第一主体部分32设置OIS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当载体运动时,OIS传感器检测OIS磁石偏离的位置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进一步通过控制OIS线圈中的电流的通断和大小来调节OIS线圈与OIS磁石之间的磁场力,从而将偏离的OIS载体又拉回到OIS传感器的上方,实现光学对焦的功能。
图7是载体7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载体70具有镜头安装部71,镜头安装部71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镜头安装孔711,在镜头安装孔711的两侧形成有OIS组件安装部72。OIS组件安装部72的两侧形成有悬丝安装部73。悬丝安装部73从OIS组件安装部72的两侧一体沿光轴方向凸出形成,且悬丝安装部73的高度低于镜头安装部71的高度。在悬丝安装部73的底部设有支撑柱731,支撑柱731与底座10上的支撑部13的缓冲胶槽131配合并在组装时安装于缓冲胶槽131内。悬丝安装部72的顶部是上簧片安装部74,上簧片80安装于上簧片安装部74上。
具体地,悬丝安装部73的朝向镜头安装孔711的方向一体伸出外凸出部732和内凸出部733,外凸出部732和内凸出部733之间形成悬丝安装槽734,悬丝悬挂于悬丝安装槽734内。内凸出部734靠近镜头安装孔711,并在接近镜头安装孔711的一侧形成弧面,以与镜头配合。上簧片安装部74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743,凹槽743与上簧片80的弹性变形部分80B配合,从而减少上黄片80弹性变形时的摩擦力,使得弹性变形部分80B能够自由变形。凹槽743内设有从悬丝安装部73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的通孔744。悬丝安装部7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链接件741和第二连接件742,第一连接件741和第二连接件742分别设置于凹槽743的相邻两侧,从而在安装上簧片80后可以方便操作。
OIS组件安装部72形成有OIS组件安装槽721,OIS组件安装槽721包括形成于内侧的OIS贴片安装槽722以及位于外侧的OIS磁石安装槽723,OIS贴片安装槽722的形状与OIS贴片61的形状配合并在上端形成有与OIS贴片61的耳部611配合的耳部槽724,OIS贴片61安装入OIS贴片安装槽722内时,耳部611嵌入耳部槽724内并卡紧。OIS磁石安装槽723的形状与OIS磁石62的形状配合,OIS磁石62能够嵌入OIS磁石安装槽723内并卡紧。而OIS线圈组63则安装于底座10的凸出部124上。具体地,通过将OIS线圈组63下端的缺口632卡在底座10的凸出部124上,以将OIS线圈组63安装在底座10上。当载体70安装于底座10上之后,OIS贴片61、OIS磁石62以及OIS线圈组63依次对准,从而在线圈通电时可以在磁力的作用下驱动载体70运动,下文将会进一步描述。
图8是AF组件4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AF组件40包括AF磁石41、传感器磁石42、AF贴片43以及AF线圈44。其中,AF磁石41、传感器磁石42以及AF贴片43都固定安装于载体70的底部,而AF线圈44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上。在本实施例中,一共包括左右两块AF贴片43,其中与包括传感器磁石42对应的一块AF贴片43包括一体形成的AF磁石贴片432和传感器磁石贴片431,传感器磁石贴片431位于中部,AF磁石贴片432位于传感器磁石贴片431的两侧。而另一块AF贴片43则只包括AF磁石贴片431。
在本实施例中,一共包括四块AF磁石41,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AF磁石41也可以是其他数目。传感器磁石42设置于两块AF磁石41之间,并与底部电路板30上的传感器36对齐。载体70的底部设有AF贴片安装部(图未示)和AF磁石安装部(图未示),AF贴片43安装于载体70底部的贴片安装部内,AF磁石42安装于载体70底部的AF磁石安装部内,传感器磁石42位于两块AF磁石41之间并安装于传感器磁石安装部内。AF线圈44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上并与AF磁石对准,从而在AF线圈通电时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迫使AF磁石运动进而带动载体70运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
AF组件40的AF线圈(图未示)也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上并与AF磁石41的位置对应。运行时,通过AF传感器36检测AF传感器磁石42的位置进而检测出载体70的位置,当检测到载体70偏离时,AF传感器42将该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AF线圈(图未示)内的电流通断或大小,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迫使AF磁石运动进而带动载体70运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本发明中的AF线圈以及AF传感器均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上,AF磁石41安装于载体70的底部,并且AF磁石41与载体70之间安装有AF贴片43,AF贴片43能够加强磁场的作用。其中,AF传感器36与AF感应磁石42中心对齐,AF感应磁石42也有设置有AF贴片43,从而起到规整磁场,让AF传感器36的运行更稳定。
图9是上簧片8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上簧片80包括固定部分80A和弹性变形部分80B,固定部分80A固定在载体70上,弹性变形部分80B与悬丝50固定连接,并可随载体70的运动进行弹性变形,从而通过悬丝50将载体70可活动地悬挂于底座10上。
固定部分80A包括第一板状主体81和第二板状主体82。第一板状主体81和第二板状主体82一体形成。第一板状主体81和第二板状主体82之间形成有缺口84,缺口84与载体70上的相应的角部配合以将上簧片80安装于载体70上。在第一板状主体8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图未示)以与载体70上的簧片安装部74的第一连接件741配合,在第二板状主体8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图未示)以与载体70上的簧片安装部74的第二连接件742配合,第一连接件741穿过第一连接孔固定,第二连接件742穿过第二连接孔固定,从而将上簧片80固定到载体70上。
从图13中可以清楚看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即第一链接件741和第二连接件742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操作并且使得整个上簧片的受力点分散开,便于将上簧片80牢固固定到载体70上,并在载体的运动过程中不易受到损坏。
弹性变形部分80B包括第一弹性部85和第二弹性部86,第一弹性部85由包括多个折弯的弯曲条组成,第一弹性部8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板状主体81的边缘,第一弹性部85的另一端与悬丝固定部83连接。第二弹性部86也由包括多个折弯的弯曲条组成,且第二弹性部85的一端与第二板状主体82连接,第二弹性部85的另一端与悬丝固定部8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悬丝固定部83与第一弹性部85和第二弹性部86一体形成,换句话说,第一弹性部85、第二弹性部86以及悬丝固定部83整体上由一根弹性条弯折形成,其中,第一弹性部85整体上形成一个“S”主体,“S”形主体的一端连接第一板状主体81的边缘,“S”形主体的另一端弯曲形成悬丝固定部83。类似地,第二弹性部86整体上也形成一个“S”形主体,“S”形主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板状主体82的边缘,“S”主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悬丝固定部83上。当上簧片80安装于载体70的上方时,悬丝50的上端穿过悬丝固定部83并悬挂在悬丝固定部83上。
参照图9并结合图13,当悬丝50的下端固定于底座10上,上端固定在上簧片80的悬丝固定部83上,上簧片80通过第一固定件87和第二固定件88固定连接于载体70的上部时,载体70可以悬挂在底座10上方进行沿X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较佳地,第一弹性部85形成沿Y轴方向的S形弯折,第二弹性部86形成沿X方向的S形弯折,从而当载体70沿Y轴方向运动后,可以在第一弹性部85的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原来的位置,而当载体70沿X轴向运动后,可以在第二弹性部86的作用下回复原来的位置。也就是说,可以通过OIS组件60、AF组件40、悬丝50以及上簧片80的作用实现光学防抖以及自动对焦功能,同时在上簧片80的作用载体可以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图10是本发明的底座10、金属片组20以及OIS线圈组63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的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如图10-11所示,底座10、金属片组20以及OIS线圈组63组装在一起时,金属片组20安装于底座10的内部,金属片组20的凸出片22的顶部222位于肩部121的前侧,第一水平凸出片23的端部231以及第二水平凸出片24的端部241容纳于底座10的多个卡槽15内并从卡槽15内引出,其中,第一水平凸出片23的端部231位于两侧的卡槽15内,第二水平凸出片24的端部241位于中间的卡槽15内。OIS线圈组63安装于底座10的垂直凸出片12的内侧,OIS线圈组的缺口632卡在底座10的肩部121的内表面一体向内伸出形成的凸出部124上,以将OIS线圈组632固定安装在底座10上。
图12是本发明的底座10、金属片组20、OIS线圈组63以及底部电路板30组装在一起是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图11所示的组件的基础上继续将底部电路板30安装于底座10上,其中,底部电路板30的中间缺口31与底座10的矩形凹槽14的形状、大小匹配,使得当底部电路板30安装于底座10上时,底部电路板30的缺口31与底座10的矩形凹槽14对齐,底部电路板30的角部的缺口33与底座10上的支撑部13卡紧固定,底部电路板30上的底部电路板悬丝孔331与底座10上的底座悬丝孔19对齐,并在安装完载体后将悬丝悬挂于底部电路板悬丝孔331与底座悬丝孔19内。
图13是本发明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4是镜头驱动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5是镜头驱动装置100的剖视图,图16-17是镜头驱动装置100的俯视图,其中,图16未安装上簧片,图18是镜头驱动装置100的另一剖视图。如图13所示,在将AF组件40和OIS组件60安装于载体70上之后,在图12的基础上继续将载体70安装于底座10上。如图13-18所示并结合图6-9,OIS组件60的OIS贴片61和OIS磁石62都安装于载体70上,其中,先将OIS贴片61安装于载体70的OIS组件安装槽721的内侧的OIS贴片安装槽722内,然后再将OIS磁石62安装于外侧的OIS磁石安装槽723,OIS贴片61的耳部611配合安装于耳部槽724内并卡紧,OIS磁石62嵌入OIS磁石安装槽723内并卡紧。
AF组件40安装于载体70的下表面上,其中,先将AF贴片43安装于载体70的AF贴片安装部,再将AF磁石41安装AF贴片43上,传感器磁石42位于两块AF磁石41之间并安装于其中一块AF贴片43的中部。将AF组件40和OIS组件60安装于载体70上之后,将载体70、OIS组件60以及AF组件40形成的装置整个安装于底座10上。悬丝安装部73的底部的支撑柱731安装于底座10上的支撑部13的缓冲胶槽131内,从而底座10上的支撑部13为主要承受载体70的重量的结构。安装于载体70上的OIS组件60的OIS磁石62正对安装于底座10上的OIS线圈组63。在OIS线圈63通电时,可以驱动OIS磁石62进行运动进而带动载体70运动,从而实现光学防抖功能。AF组件40的AF磁石42正对安装于底部电路板30内的AF线圈(图未示),从而在AF线圈通电时驱动AF磁石42运动进而带动载体70运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继续参照图13,在将安装了AF组件40和OIS组件60的载体70安装于底座10之后,将上簧片80安装并固定于载体70的上簧片安装部74上。上簧片80的悬丝安装部83与底部电路板30上的底部电路板悬丝孔331以及底座悬丝孔19对准。将悬丝穿入底座悬丝孔19、底部电路板悬丝孔331并固定到上簧片80的悬丝安装部83上,并使得载体在悬丝的悬吊50的悬吊下可以在底座10上进行运动。在本申请中,悬丝50仅仅起到悬吊载体的作用,其上不设置电流通过,该种方案取消悬丝参与整体电路,仅参与归位等物理运动,保证电路稳定。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悬丝不参与电路传输,因此悬丝可采用其他柔性材料替换,只要其可以将载体悬挂于底座上运动即可。
返回参照图1,本发明的驱动机构还包括壳体90,壳体90与底座10配合将底部电路板30、AF组件40、OIS组件60、载体70、上簧片80封装在由壳体90与底座10限定的空间内。
本发明通过取消悬丝参与整体电路,仅使其参与归位等物理运动,从而保证了整个镜头驱动装置的电路稳定。此外,通过OIS组件部分采用立体式电路,并且在底座内部安装金属片组,简化了电路以及底部电路板传感器等部件组装难度。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具有镜头安装部,所述镜头安装部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镜头安装孔,在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两侧形成OIS组件安装部,所述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形成有悬丝安装部,所述悬丝安装部从所述OIS组件安装部的两侧一体沿光轴方向凸出形成,所述悬丝安装部的高度低于所述镜头安装部的高度,所述悬丝安装部的顶部形成上簧片安装部,所述上簧片安装部设有用于连接上簧片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丝安装部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上的支撑部的缓冲胶槽配合并在组装时安装于所述缓冲胶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OIS组件安装部形成有OIS组件安装槽,所述OIS组件安装槽包括形成于内侧的OIS贴片安装槽以及位于外侧的OIS磁石安装槽,所述OIS贴片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OIS组件的OIS贴片的形状配合并在上端形成有与所述OIS贴片的耳部配合的耳部槽,当所述OIS贴片安装入所述OIS贴片安装槽内时,所述耳部嵌入所述耳部槽内并卡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OIS磁石安装槽的形状与所述OIS组件的OIS磁石的形状配合,以使所述OIS磁石能够嵌入所述OIS磁石安装槽内并卡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丝安装部的朝向镜头安装孔的方向一体伸出外凸出部和内凸出部,所述外凸出部和内凸出部之间形成悬丝安装槽,悬丝悬挂于所述悬丝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出部靠近镜头安装孔并在面向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一侧形成弧面以与镜头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安装部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上簧片的弹性变形部分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安装部包括簧片固定部分安装部和簧片弹性变形部分安装部,所述簧片弹性变形部分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簧片固定部分安装部位于所述凹槽的相邻两侧并分别设有第一链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与上簧片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
9.一种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载体以及OIS贴片和OIS磁石,所述OIS贴片安装于所述OIS贴片安装槽内,所述OIS磁石安装于所述OIS磁石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望式镜头载体组件还包括AF组件,所述AF组件包括AF磁石和AF贴片,所述AF贴片安装于所述载体的底部且所述AF磁石安装于所述AF贴片的底部,其中所述AF贴片包括一体形成的AF磁石贴片和传感器磁石贴片,所述AF传感器磁石贴片位于中部,所述AF磁石贴片位于所述AF传感器磁石贴片的两侧。
CN201911079909.XA 2019-11-07 2019-11-07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Pending CN110764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9909.XA CN110764216A (zh) 2019-11-07 2019-11-07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9909.XA CN110764216A (zh) 2019-11-07 2019-11-07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4216A true CN110764216A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3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9909.XA Pending CN110764216A (zh) 2019-11-07 2019-11-07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42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4817A (ja) * 2020-12-29 2022-07-11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604328B2 (en) 2020-05-18 2023-03-14 Lanto Electronic Limited Lens driv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04328B2 (en) 2020-05-18 2023-03-14 Lanto Electronic Limited Lens driving device
JP2022104817A (ja) * 2020-12-29 2022-07-11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7244618B2 (ja) 2020-12-29 2023-03-22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6239B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US10116849B2 (en) Lens driving actuator
CN110646915A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CN110703538A (zh) 镜头模组
CN112034586A (zh) 透镜移动装置
CN112770060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0764216A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2463346U (zh) 镜头模组
CN210690911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金属片组及底座组件
CN11185669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10690919U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0691005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底座
CN210690917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CN210690918U (zh) 用于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上簧片
CN108345081B (zh) 支撑机构
CN21412540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载体
CN213244124U (zh)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CN212569257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114114601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13069294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上簧片
CN1131942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上盖
CN21396018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181615U (zh) 摄像头支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360427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214125402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