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径向柱塞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径向柱塞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清洗行业使用的径向柱塞泵,主要是在泵体圆周上以径向放射状设置柱塞孔,通过偏心部与柱塞体的一端配合,柱塞体的另一端通过装配复位弹簧而实现往复运动,柱塞体的行程由偏心部的偏心距决定,而柱塞体的每一次往复运动都会与偏心部的端面撞击一次,偏心部和柱塞体端面上的磨损较大,导致泵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压力和排量下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径向柱塞泵将柱塞体设置成球头的样式,虽相对的减少了摩擦磨损,但仍存在撞击产生较大振动和噪音,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和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径向柱塞泵,减少柱塞体的球头和转轴上的偏心部的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减少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径向柱塞泵,包括泵头、泵体、柱塞体和转轴,所述泵头和泵体连接构成腔体,所述泵头和泵体沿轴向相对延伸设有内环壁,所述腔体通过内环壁构成相互独立的油腔和增压腔,所述柱塞体的球头沿泵体径向穿过内环壁,所述转轴的偏心部转动设置在油腔内并驱动柱塞体往复运动从而改变增压腔内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与泵头和泵体一体式延伸的内环壁将腔体划分成油腔和增压腔,并且内环壁密封配合,使得油腔和增压腔相互独立,从而将油液限制在油腔内,油液不会泄漏影响增压腔内的压强,并且,柱塞体的头部和转轴的偏心部均置于油腔内部,油液同时对柱塞体与转轴的接触部位起到润滑和降噪的作用,减少了柱塞泵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柱塞体和转轴之间产生的滑动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内环壁包括设于泵头下端的上环壁以及设于泵体内腔端面上的下环壁,所述上环壁和下环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环壁和/或下环壁的接触端面设有供第一密封圈嵌入的第一环槽。通过以上改进,第一环槽供第一密封圈嵌入并起到定位作用,第一密封圈在泵头和泵体连接后压紧在上环壁和下环壁之间,使得内环壁的密封结构更加紧密。
进一步,所述上环壁和下环壁设有与柱塞体外壁相适应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内凹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通过以上改进,圆弧部和第二密封圈构成内环壁与柱塞体之间的密封结构,避免增压腔内流体往油腔内泄漏。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一体设置,通过以上改进,内环壁与柱塞体的密封结构更加紧凑,保证了柱塞体往复运动时油腔与增压腔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泵体与泵头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泵体的上端面下凹设有供第三密封圈嵌入的第三环槽。通过以上改进,第三密封圈的设置,保证增压腔内流体与外部气压的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泵头下端延伸还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外壁与泵体内壁紧密配合。通过以上改进,定位环的设置,对泵头和泵体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定位环与泵体的内壁配合,即定位环覆盖在泵体与泵头的接触平面上,从而构成垂直的密封空间,提高了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转轴的偏心部上套设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外壁与柱塞体的球头接触配合。通过以上改进,驱动环设置在偏心轴上,避免偏心轴直接与柱塞球头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影响柱塞体的行程,导致增压腔出水不稳定,在长时间工作后出现磨损时,只需单独更换驱动环,无需更换整个转轴,从而减少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柱塞体沿其径向设有贯通的通口,所述增压腔和油腔在柱塞体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隔断。通过以上改进,偏心部驱动柱塞体相对增压腔往复运动,通过改变柱塞体上的通口在增压腔的相对开口程度,从而改变但增压腔内流体容积,实现流体的排出。
进一步,所述柱塞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均匀的间隔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头;1.1、进水孔;1.2、出水孔;2、泵体;2.1、第三环槽;3、柱塞体;4、转轴;4.1、偏心部;4.2、驱动环;5、内环壁;5.1、上环壁;5.2、下环壁;5.3、第一环槽;5.4、圆弧部;5.5、第二环槽;5.6、第二密封圈;5.7、定位环;6、增压腔;7、油腔; 8、第一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外、内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径向柱塞泵,包括泵头1、泵体2、柱塞体3和转轴4,泵头1的上端设有进水孔1.1和出水孔1.2,泵头1的外周部设有沉头孔,泵体2的外周部对应沉头孔设有供螺栓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泵头1和泵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泵头1和泵体2连接后构成腔体,泵头1和泵体2的中部沿着轴向相对延伸设有内环壁 5,内环壁5将腔体划分成内腔轮廓呈圆柱形的油腔7以及环绕在油腔7外周的内腔轮廓为环形的增压腔6,增压腔6和油腔7相互独立的设置,泵头1上的进水孔1.1与增压腔6连通,其中,柱塞体3的球头沿着泵体2径向分别的穿过泵体2的外壁和内环壁5并置于油腔7内,泵体2底部设有电机,电机驱动转轴4转动,转轴4沿着泵体2的轴向穿过泵体2并与柱塞体3上的球头相配合以驱动柱塞体3,柱塞体3的外端设有与泵头1的出水孔1.2连通的水套 10,柱塞体3通过转轴4驱动在水套10和增压腔6之间往复运动以改变增压腔6内的流体容积。
具体的,内环壁5包括设于泵头1下端的上环壁5.1以及设于泵体2内腔端面上的下环壁5.2,上环壁5.1和下环壁5.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上环壁5.1和下环壁5.2的接触端面分别设有供第一密封圈8嵌入的第一环槽5.3,第一密封圈8置入第一环槽5.3内,并在泵头 1和泵体2连接后压紧在上环壁5.1和下环壁5.2之间,使得内环壁5的密封结构更加紧密。
具体的,上环壁5.1和下环壁5.2分别设有与柱塞体3外壁相适应的圆弧部5.4,上环壁 5.1和下环壁5.2拼接后构成供柱塞体3往复运动的通道。
圆弧部5.4与柱塞体3的接触面内凹设有第二环槽5.5,第二环槽5.5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5.6,其中,第一环槽5.3延伸并与第二环槽5.5连通,第一密封圈8与第二密封圈5.6一体设置,使得第一密封圈8能够同时压紧在柱塞体3外壁与内环壁5的接触面上,保证密封覆盖范围,无需在柱塞体3上额外增加密封结构,保证柱塞体3往复运动时油腔7与增压腔 6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的,泵体2与泵头1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9,泵体2的上端面下凹设有供第三密封圈9嵌入的第三环槽2.1,保证增压腔6内流体与外部气压的密封性。
具体的,泵头1下端面延伸还设有定位环5.7,定位环5.7置于增压腔6内,定位环5.7 的外壁与泵体2内壁紧密配合,即定位环5.7覆盖在泵体2与泵头1的接触平面上,使得第三密封圈9和定位环5.7之间构成垂直的密封空间,相对的增加了流体与第三密封圈9接触的困难程度,提高了密封性,同时,对泵头1和泵体2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
具体的,转轴4与泵体2同轴,且转轴4的端部部分置于油腔7内,转轴4端部上还设有偏心部4.1,偏心部4.1上套设有驱动环4.2,驱动环4.2的外壁与柱塞体3的球头接触配合并驱动柱塞体3往复运动,驱动环4.2代替偏心部4.1直接与柱塞体3球头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影响柱塞体3的行程,并且,即使在长时间工作后出现磨损,只需单独更换驱动环4.2,无需更换整个转轴4,从而减少了成本。
具体的,柱塞体3沿其径向设有通口,通口沿着柱塞体3的轴向与水套10连通,通口的长度与环形的增压腔6的宽度相等,柱塞体3远离球头的一端沿轴向内凹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凹槽端面相抵,另一端与水套10相抵,从而在偏心部4.1驱动柱塞体 3远离增压腔6时,弹簧的弹力作为驱动力使得柱塞体3复位,实现柱塞体3在增压腔6内的往复运动。
转轴4上的偏心部4.1距离柱塞体3的球头最远端时,通口的与增压腔6腔壁齐平,在转轴4驱动柱塞体3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通口在增压腔6内的开口面积相应的改变,从而改变了增压腔6内的流体容积,当柱塞体3朝向水套10运动时,将流体压入水套10并从出水口喷出,从而完成排液。
具体的,柱塞体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沿周向均匀的间隔布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