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3487U -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3487U
CN211623487U CN202020116495.5U CN202020116495U CN211623487U CN 211623487 U CN211623487 U CN 211623487U CN 202020116495 U CN202020116495 U CN 202020116495U CN 211623487 U CN211623487 U CN 211623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rods
plate
crossbeam
gu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64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栋
吴庆红
王武现
孙毅
李燕松
向大强
马利
闫肃
武彬华
冯义涛
李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Beijing Jiang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Beijing Jiang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Beijing Jiang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6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64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3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3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3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包括两根横梁以及安装在横梁下方的多个车轮,升降装置设置有多组,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横梁下部,第一液压缸固定在套筒内且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并能够伸出套筒,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上且槽口朝下设置,安装板固定在固定槽的槽口处;两个固定座间隔固定在横梁下部,螺杆安装在固定座上,连接块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支撑杆铰接在连接块上,铰接杆的长度大于支撑杆,铰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固定座上和支撑杆的下端,第二电机固定在横梁上,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螺杆的一端固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设置、利于工作人员进行逃生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项目的建设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铁路建设中,隧道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建设环节,随着铁路网向我国西北、西南山岭地区的延伸,建设隧道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
在山岭地区建设隧道时,例如即将建设的川藏铁路,该地区的软岩变形大、岩爆等不良地质,严重制约了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进度。钻爆法作为隧道施工的一种高适应性工法,虽然在建设隧道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始终无法完全克服掌子面后方未支护段的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问题,进而会导致造成危害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
现有的,在建设隧道时,会在隧道内设置有防护台车,台车包括两根横梁和四个车轮,每两个车轮安装在一根横梁的下部,防护台车在车轮的转动作用下能够在隧道内进行移动。工作人员在隧道内工作时,防护台车静置在隧道内,当出现围岩坍塌等意外状况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台车内的防护舱并驱动台车逃离隧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隧道内发生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意外突发状况时,台车在车轮的作用下,导致台车容易发生移动,移动的台车不利于隧道内的工作人员进行逃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具有稳定设置、利于工作人员进行逃生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包括骨架和四组行走装置,所述骨架包括两根横梁,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在横梁下方的多个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多组,升降装置包括套筒、第一液压缸、固定槽和安装板,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横梁下部,第一液压缸固定在套筒内且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并能够伸出套筒,所述固定槽固定在第一液压缸输出端上且槽口朝下设置,安装板固定在固定槽的槽口处,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大于固定槽槽口的面积;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对应支撑装置设置有多组,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座、螺杆、连接块、支撑杆、铰接杆和第二电机,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个且间隔固定在横梁下部,所述螺杆活动安装在两个固定座上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块螺纹连接在螺杆位于两个固定座之间的一段上,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连接块的下部,当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下端低于车轮的最低点,所述铰接杆的长度大于支撑杆,铰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固定座上和支撑杆的下端,第二电机固定在横梁的下部,第二电机输出轴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第一液压缸将台车整体稳定上升,进而使得多个车轮离开地面,第一液压缸使得台车稳定设置在隧道内部。通过固定槽和安装板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能减少用料,安装板相对于活塞杆的端部直接支撑在地面上,能够有效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活塞杆对地面的压强,对活塞杆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使得活塞杆不会在防护台车较大的重力作用下插入到地面内,能够更为可靠地对防护台车进行升降支撑。连接块随着螺杆的转动会在螺杆上沿螺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在连接块与铰接杆的铰接作用下进行运动并逐渐趋于竖直状态,当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支撑杆的下端与固定板同时支撑在地面上,进而能够与升降装置同时对防护台车进行支撑,增加支撑防护台车的支撑点,有效分担升降装置所承受防护台车较大的重力,对防护台车进行辅助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对升降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骨架还包括第一立柱、第一连接杆、第二立柱、第二连接杆和加强杆,所述第一立柱设置有多根并均匀固定在两根横梁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多根,每根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对应的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立柱设置有多根且均分为多组,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杆的上部,第二连接杆设置有多根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多根第二立柱上,所述加强杆水平设置有多根,多根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之间与两根相邻的第二连接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所以使得骨架整体的横截面呈“凸”字型,“凸”字型骨架能够有效适应隧道内部的弧形顶面,并使得骨架能够顺利进入隧道内部,通过第一立柱、第一连接杆、第二立柱与第二连接杆形成的立体框架结构,在隧道内发生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意外突发状况时,骨架能够有效承受崩岩较大的冲击力,进而对台车整体起到较强的抗压防护作用,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多根加强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与第二连接杆上能够加强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台车自身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固定轴、第一电机和链条,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有八块且均分为四组,一组固定板间隔固定在横梁的下部,固定板所在平面平行于横梁的长度方向,每组两块固定板之间转动安装有安装轴,多个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横梁下部,所述链条设置有四根且每根链条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安装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固定板为车轮提供可转动的空间,通过开关接通第一电机电源,第一电机工作后通过链条传动使得安装轴以及车轮进行转动,骨架在四个车轮的转动作用下便于在隧道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块的上部设置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横梁的下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的上部抵接在横梁的下部能够对螺杆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连接块的圆弧面能够减小连接块与横梁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两者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两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长度与横梁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小于车轮最低点到横梁的距离,第一防护板竖直设置且固定在横梁上且位于防护台车外部,第二防护板的长度与第一防护板一致,第二防护板可升降安装在第一防护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隧道内出现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意外突发状况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有效对隧道内的碎石与防护台车进行隔离,从而使得碎石不会对防护台车两侧的行走装置、升降装置以及辅助支撑装置等进行直接的冲击,降低台车在隧道内遭受冲击而被破坏的可能性,保障防护台车能够在突发状况下能稳定运行、可靠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在第一防护板背离横梁的板面上,滑槽槽口的横截面呈T型且槽口朝向背离第一防护板,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且为与滑槽槽口适配的T型块并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内,滑块位于槽口外的一端与第二防护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滑动配合,使得第二防护板能够顺利上下滑动并限制在第一防护板上,将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连接的同时,使得第二防护板不会阻碍防护台车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定滑轮、固定轴、挡片、缠绕辊、钢丝绳、棘轮、棘爪和把手,两个所述定滑轮均固定安装在横梁上,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所述挡片固定在固定轴的另一端上,所述缠绕辊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防护板上与缠绕辊上,所述棘轮固定在缠绕辊的一端上,所述棘爪转动安装在横梁上且位于棘轮的上方,把手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缠绕辊靠近挡片的一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使得缠绕辊对钢丝绳进行收放,进而能够通过钢丝绳的收放对第二防护板进行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均水平设置且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第一立柱上,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支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台车位于隧道内时,将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向隧道的内壁伸出并使得支护板抵接在隧道内壁上,进而使得防护台车在隧道内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倾覆的可能性,进一步使得防护台车能够更为可靠地在隧道内进行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能够更为可靠地对防护台车进行升降支撑,辅助支撑装置能够与升降装置同时对防护台车进行支撑,增加支撑防护台车的支撑点,有效分担升降装置所承受防护台车较大的重力,对防护台车进行辅助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对升降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
2. 通过设置骨架,立体框架结构的骨架能够有效承受崩岩较大的冲击力,进而对台车整体起到较强的抗压防护作用,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 通过设置固定板、固定轴、第一电机和链条,每组固定板为车轮提供可转动的空间,通过开关接通第一电机电源,第一电机工作后通过链条传动使得安装轴以及车轮进行转动,骨架在四个车轮的转动作用下便于在隧道内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隧道防护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骨架的突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行走装置、升降装置和辅助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2中B、C两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骨架;11、横梁;12、第一立柱;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立柱;15、第二连接杆;16、加强杆;17、加强梁;2、行走装置;21、固定板;22、安装轴;23、车轮;24、第一电机;25、链条;3、升降装置;31、套筒;32、第一液压缸;33、固定槽;34、安装板;35、加强板;4、辅助支撑装置;41、固定座;42、螺杆;421、限位环;43、连接块;44、支撑杆;45、铰接杆;46、第二电机;5、防护装置;51、第一防护板;511、弯折部;52、第二防护板;53、滑槽;54、滑块;6、连接装置;61、定滑轮;62、固定轴;63、挡片;64、缠绕辊;65、钢丝绳;66、棘轮;67、棘爪;68、把手;7、第二液压缸;71、支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包括骨架1、行走装置2、升降装置3和辅助支撑装置4。
结合图1、图2,骨架1包括横梁11、第一立柱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立柱14、第二连接杆15和加强杆16,横梁11水平设置有两根,两根横梁1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立柱12竖直且间隔设置多根并均分为两组,每组多根第一立柱12下端分别固定在一根横梁11上部,第一连接杆13水平设置有多根,每根第一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对应的第一立柱12的上端,第二立柱14竖直设置有多根,多根第二立柱14对应第一连接杆13均分为多组,每组第二立柱14的下端固定在一根第一连接杆13远离第一立柱12两端的上部,第二连接杆15水平设置有多根且分别固定连接在位于一根第一连接杆13上的多根第二立柱14的上端,第二连接杆15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13的长度,加强杆16水平设置有多根,多根加强杆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13之间与两根相邻的第二连接杆15之间。
因为第二连接杆15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13,所以使得骨架1整体的横截面呈“凸”字型,“凸”字型骨架1能够有效适应隧道内部的弧形顶面,并使得骨架1能够顺利进入隧道内部,通过第一立柱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立柱14与第二连接杆15形成的立体框架结构,在隧道内发生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意外突发状况时,骨架1能够有效承受崩岩较大的冲击力,进而对台车整体起到较强的抗压防护作用,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多根加强杆1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3上与第二连接杆15上能够加强骨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台车自身的结构强度。
骨架1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多根加强梁17,加强梁17倾斜的上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杆13的下部,其下端固定在第一立柱12上,当第一连接杆13受到较大的、向下冲击力时,倾斜的加强梁17能够对第一连接杆13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加强梁17还能够减少较大的冲击力对第一立柱12与第一连接杆13连接位置的受力,进而使得骨架1的整体结构能够较为安全稳定地进行使用。
参照图4,行走装置2包括固定板21、固定轴62、车轮23、第一电机24和链条25,固定板21为条形板且竖直设置有八块,八块固定板21均分为四组,一组两块固定板21间隔固定在横梁11上靠近端部的下部,固定板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固定板21所在平面平行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四组固定板21呈矩形分布在两根横梁11上,每组两块固定板21之间转动安装有安装轴22,安装轴22的轴线方向均垂直于两块固定板21的板面,车轮23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两块固定板21之间的安装轴22上,第一电机24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横梁11下部靠近一组固定板21的位置处,链条25设置有四根且每根链条25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安装轴22上,四个第一电机24使用同一个开关。
每组固定板21为车轮23提供可转动的空间,通过开关接通第一电机24电源,第一电机24工作后通过链条25传动使得安装轴22以及车轮23进行转动,骨架1在四个车轮23的转动作用下便于在隧道内移动。
较佳地,车轮23可以使用橡胶实心轮胎,实心轮胎的安全性、耐久性均优于空心充气轮胎,在台车高负载的使用条件下,更适用于重量较大、以及在隧道内的防护台车上。
第一电机24使用制动电机,制动电机具有制动迅速、可靠性强的特点,通过制动电机可以使得台车能较为迅速、稳定地进行制动,使用可靠,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结合图2、图3,升降装置3设置有四组,每组升降装置3包括套筒31、第一液压缸32、固定槽33、安装板34和加强板35,套筒31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固定安装在横梁11一端的下部,套筒31的下端开设有筒口,第一液压缸32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套筒31内且第一液压缸32的活塞杆竖直朝下设置且能够伸出套筒31的筒口,固定槽33固定在第一液压缸32活塞杆的下端且槽口朝下设置,安装板34水平设置固定在固定槽33的槽口处,安装板34的板面大于固定槽33槽口的面积,加强板35至少有两个相邻的侧面呈直角,多块加强板35竖直设置有多块,多块加强板35呈直角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槽33槽口外部和固定板21上。
当防护台车位于隧道内时,通过四根第一液压缸32将台车整体稳定上升,进而使得四个车轮23缓慢离开地面,通过四根第一液压缸32对台车进行稳定支撑,使得台车稳定设置在隧道内部。通过固定槽33、安装板34和加强板35安装在第一液压缸32的活塞杆上,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能减少用料,加强板35能够加强固定槽33和安装板34之间的连接强度,安装板34相对于活塞杆的端部直接支撑在地面上,能够有效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活塞杆对地面的压强,对活塞杆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使得活塞杆不会在防护台车较大的重力作用下插入到地面内,使得升降装置3能够更为可靠地对防护台车进行升降支撑。
结合图3、图4,一种隧道防护台车还包括四组分别辅助支撑装置4,每组辅助支撑装置4包括固定座41、螺杆42、连接块43、支撑杆44、铰接杆45和第二电机46。固定座41设置有两个且间隔固定在横梁11下部靠近套筒31的位置处,固定座41上开设有轴线方向与横梁11长度方向平行的通孔且两个通孔的轴向相互重合,螺杆42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座41之间的间距,螺杆42水平设置在两个固定座41的通孔内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进行转动,螺杆42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限位环421,两个限位环421分别和两个固定座41相互背离的侧面向抵接,连接块43螺纹连接在螺杆42上并位于两个固定座41之间,连接块43的上部加工形成有圆弧面,圆弧面与横梁11的下部抵接,支撑杆44的上端铰接在连接块43的下部,当支撑杆44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下端低于车轮23的最低点,铰接杆45的长度大于支撑杆44,铰接杆4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固定座41上和支撑杆44的下端,第二电机46固定在横梁11的下端,第二电机46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与螺杆42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且通过联轴器与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
当升降装置3将防护台车升起时,同时接通第二电机46电源使得螺杆42在两个限位环421的限制作用下只能在两个固定座41之间进行转动,连接块43随着螺杆42的转动会在螺杆42上沿螺杆42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44在连接块43与铰接杆45的铰接作用下进行运动并逐渐趋于竖直状态,当支撑杆44处于竖直状态时,支撑杆44的下端与固定板21同时支撑在地面上,进而能够与升降装置3同时对防护台车进行支撑,增加支撑防护台车的支撑点,有效分担升降装置3所承受防护台车较大的重力,对防护台车进行辅助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对升降装置3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连接块43的上部抵接在横梁11的下部能够对螺杆42的结构强度进行保护,连接块43的圆弧面能够减小连接块43与横梁11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两者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结合图2、图5,一种隧道防护台车还包括分别设置有两组的防护装置5和连接装置6,防护装置5包括第一防护板51、第二防护板52、滑槽53和滑块54,第一防护板51的长度与横梁11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小于车轮23最低点到横梁11的距离,第一防护板51竖直设置且固定在横梁11上且位于防护台车外部,第一防护板51的两端分别加工形成有向防护台车内侧的弯折部511,第二防护板52的长度与第一防护板51一致,滑槽53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槽53均竖直固定在第一防护板51背离横梁11的板面上,滑槽53槽口的横截面呈T型且槽口朝向背离第一防护板51,滑槽53的下端为封闭端,滑块54设置有两个且为与滑槽53槽口适配的T型块并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53内,滑块54位于槽口外的一端与第二防护板52固定连接。
连接装置6包括两个定滑轮61、固定轴62、挡片63、缠绕辊64、钢丝绳65、棘轮66、棘爪67和把手68,两个定滑轮61的轴线方向均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均固定安装在横梁11的上部,固定轴62水平设置且其一端固定在横梁11的内侧,挡片63竖直设置且固定在固定轴62的另一端上,缠绕辊64转动安装在固定轴62上且位于横梁11与挡片63之间,钢丝绳6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防护板52上与缠绕辊64上,棘轮66固定安装在缠绕辊64靠近横梁11的一端上,棘爪67转动安装在横梁11上且位于棘轮66的上方,把手68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缠绕辊64靠近挡片63的一端上。
当防护台车位于隧道内时,通过缠绕辊64、钢丝绳65将第二防滑板向下放低并位于地面上,转动把手68使得缠绕辊64对钢丝绳65进行收放,进而能够通过钢丝绳65的收放对第二防护板52进行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二防护板52在滑槽53与滑块54的作用下能够顺利上下滑动并限制在第一防护板51上。当隧道内出现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意外突发状况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有效对隧道内的碎石与防护台车进行隔离,从而使得碎石不会对防护台车两侧的行走装置2、升降装置3以及辅助支撑装置4等进行直接的冲击,降低台车在隧道内遭受冲击而被破坏的可能性,保障防护台车能够在突发状况下能稳定运行、可靠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弯折部511能够将车轮23行走路径上的随时推离车轮23的行走路径,使得车轮23能够正常运行,通过棘轮66棘爪67能够对提升后的第二防护板52进行固定,使得第二防护板52在台车正常行走不会一直与地面发生摩擦,减少对第二防护板52的损坏。
参照图2,一种随带防护台车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压缸7,两个第二液压缸7均水平设置,两个第二液压缸7分别固定在骨架1上位于中部的第一立柱12的外侧上,第二液压缸7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弧形支护板71,当防护台车位于隧道内时,将第二液压缸7的活塞杆向隧道的内壁伸出并使得支护板71抵接在隧道内壁上,进而使得防护台车在隧道内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倾覆的可能性,进一步使得防护台车能够更为可靠地在隧道内进行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包括骨架(1)和四组行走装置(2),所述骨架(1)包括两根横梁(11),所述行走装置(2)包括安装在横梁(11)下方的多个车轮(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3)和辅助支撑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3)设置有多组,升降装置(3)包括套筒(31)、第一液压缸(32)、固定槽(33)和安装板(34),所述套筒(31)的上端固定在横梁(11)下部,第一液压缸(32)固定在套筒(31)内且第一液压缸(32)的输出端竖直朝下设置并能够伸出套筒(31),所述固定槽(33)固定在第一液压缸(32)输出端上且槽口朝下设置,安装板(34)固定在固定槽(33)的槽口处,所述安装板(34)的板面大于固定槽(33)槽口的面积;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4)对应支撑装置设置有多组,辅助支撑装置(4)包括固定座(41)、螺杆(42)、连接块(43)、支撑杆(44)、铰接杆(45)和第二电机(46),所述固定座(41)设置有两个且间隔固定在横梁(11)下部,所述螺杆(42)活动安装在两个固定座(41)上且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块(43)螺纹连接在螺杆(42)位于两个固定座(41)之间的一段上,所述支撑杆(44)的上端铰接在连接块(43)的下部,当支撑杆(44)处于竖直状态时,其下端低于车轮(23)的最低点,所述铰接杆(45)的长度大于支撑杆(44),铰接杆(4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固定座(41)上和支撑杆(44)的下端,第二电机(46)固定在横梁(11)的下部,第二电机(46)输出轴与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还包括第一立柱(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立柱(14)、第二连接杆(15)和加强杆(16),所述第一立柱(12)设置有多根并均匀固定在两根横梁(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3)设置有多根,每根第一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对应的第一立柱(12)上,所述第二立柱(14)设置有多根且均分为多组,第二立柱(14)的下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杆(13)的上部,第二连接杆(15)设置有多根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多根第二立柱(14)上,所述加强杆(16)水平设置有多根,多根加强杆(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杆(13)之间与两根相邻的第二连接杆(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2)还包括固定板(21)、固定轴(62)、第一电机(24)和链条(25),所述固定板(21)竖直设置有八块且均分为四组,一组固定板(21)间隔固定在横梁(11)的下部,固定板(21)所在平面平行于横梁(11)的长度方向,每组两块固定板(21)之间转动安装有安装轴(22),多个车轮(23)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轴(22)上,所述第一电机(24)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在横梁(11)下部,所述链条(25)设置有四根且每根链条(25)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安装轴(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3)的上部设置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横梁(11)的下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防护装置(5),所述防护装置(5)包括第一防护板(51)和第二防护板(52),所述第一防护板(51)的长度与横梁(11)的长度一致且宽度小于车轮(23)最低点到横梁(11)的距离,第一防护板(51)竖直设置且固定在横梁(11)上且位于防护台车外部,第二防护板(52)的长度与第一防护板(51)一致,第二防护板(52)可升降安装在第一防护板(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5)还包括滑槽(53)和滑块(54),所述滑槽(53)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在第一防护板(51)背离横梁(11)的板面上,滑槽(53)槽口的横截面呈T型且槽口朝向背离第一防护板(51),所述滑块(54)设置有两个且为与滑槽(53)槽口适配的T型块并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53)内,滑块(54)位于槽口外的一端与第二防护板(5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6),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两个定滑轮(61)、固定轴(62)、挡片(63)、缠绕辊(64)、钢丝绳(65)、棘轮(66)、棘爪(67)和把手(68),两个所述定滑轮(61)均固定安装在横梁(11)上,所述固定轴(62)的一端固定在横梁(11)上,所述挡片(63)固定在固定轴(62)的另一端上,所述缠绕辊(64)转动安装在固定轴(62)上,所述钢丝绳(6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防护板(52)上与缠绕辊(64)上,所述棘轮(66)固定在缠绕辊(64)的一端上,所述棘爪(67)转动安装在横梁(11)上且位于棘轮(66)的上方,把手(68)水平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缠绕辊(64)靠近挡片(63)的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护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压缸(7),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7)均水平设置且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第一立柱(12)上,第二液压缸(7)的输出端上固定支护板(71)。
CN202020116495.5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Active CN211623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6495.5U CN21162348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6495.5U CN21162348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3487U true CN211623487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6495.5U Active CN211623487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3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6050A (zh)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CN210177344U (zh) 一种仰拱栈桥
CN104444840A (zh) 矿用液压起吊装置
CN103996992A (zh) 移动式快速跨越架
CN111747354B (zh) 水电站大坡度流道检修作业装备及使用方法
CN204400479U (zh) 矿用液压起吊装置
CN211623487U (zh)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CN218621893U (zh) 一种无轨三角挂篮
CN210177345U (zh) 一种用于仰拱栈桥的活动支腿
CN108726126B (zh) 立体分段流水线式抬梁运输车
CN113997426B (zh) 用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操作的智能化轮式绳锯机
CN213683135U (zh) 一种钢结构工程用施工平台
CN214613653U (zh) 一种带额外人行道的架桥机
CN210317352U (zh) 一种运输车
CN211498488U (zh) 一种公路铁路两用桥移动式铁路硬防护平台
CN108725504A (zh) 一种井下矿车运输用轨道推车装置
CN110645020B (zh) 一种施工设备行走方法
CN210530862U (zh) 隧道施工台车
CN210002909U (zh) 钢结构天轨液压顶推滑靴装置
CN211006386U (zh)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CN218621894U (zh) 一种无轨三角挂篮行走支撑装置
CN213063568U (zh) 一种易更换的台车护板
CN213976212U (zh) 一种采煤掘进机的装载装置
CN216922168U (zh) 防岩爆隧道作业台车
CN218436633U (zh) 一种大型伸缩安全平台防撞墙模板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