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2942U - 一种锁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22942U CN211622942U CN202020080453.0U CN202020080453U CN211622942U CN 211622942 U CN211622942 U CN 211622942U CN 202020080453 U CN202020080453 U CN 202020080453U CN 211622942 U CN211622942 U CN 211622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locking
- trigger
- piece
- rotating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锁芯,涉及机械锁领域。该锁芯包括锁胆、锁壳、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和锁止机构。第一触发件设于锁壳。第二触发件设于锁胆。锁壳可转动地设于锁胆的外侧。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能够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锁止机构用于将锁壳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控制器根据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将锁壳锁定。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能够产生闭锁信号,控制器控制锁止机构将锁壳锁定在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能够接触的位置,因此,该锁芯能够确保锁壳转动到位并能够及时的被锁定,其安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柜锁一般采用指纹或是数字密码按键的解锁方式,采用指纹解锁方式功耗较高,采用数字密码按键安全性较低,或者通过旋转拨杆以使天地杆伸出与柜体的卡槽配合以实现柜门锁定,但是后者无法确保柜锁的拨杆是否旋转到位,是否已将柜门锁定,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以改善目前柜锁无法确保柜锁的拨杆是否旋转到位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包括锁胆、锁壳、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和锁止机构。第一触发件设于锁壳。第二触发件设于锁胆。锁壳可转动地设于锁胆的外侧。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能够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锁止机构用于将锁壳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控制器根据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将锁壳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锁壳相对锁胆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控制器根据该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将锁壳锁定。当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时用户会感受到一个轻微的碰撞,用户则知道锁壳已经旋转到位了,不会过度旋转也不会转动不到位,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能够产生闭锁信号,控制器控制锁止机构将锁壳锁定在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能够接触的位置,因此,该锁芯能够确保锁壳转动到位并能够及时的被锁定,其安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锁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件为设于锁壳的触发杆,第二触发件为设于锁胆的触发开关;当锁壳相对锁胆转动时,触发杆能够触发触发开关,使得触发开关产生闭锁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触发件为设于锁壳的触发杆,第二触发件为设于锁胆的触发开关,即触发开关的位置固定,锁壳转动带动触发杆触发触发开关,其触发灵活,易于实现,触发准确度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套设于锁壳的外侧,锁壳能够相对固定套筒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芯包括套设于锁壳外侧的固定套筒,便于锁芯的安装并且固定套筒对锁壳、锁胆、锁止机构、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等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用于限制锁壳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芯包括用于限制锁壳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避免锁壳过度旋转和旋转不到位,以使锁壳能够在合理的范围转动并确保能够转动到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用于与固定套筒连接的限位件、设于所述锁壳的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固定套筒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在限位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正向转动使限位件抵靠于第一限位槽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在限位件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反向转动使限位件抵靠于第二限位槽另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套筒上设有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当限位件连接于不同的连接位置时,锁壳转动能够使得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触发件接触产生闭锁信号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实现该锁芯的换向安装,当需要换向时,只需要将限位件在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之间切换即可,易于操作且能够换向安装能够使该锁芯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并且两个转动方向使得锁壳均只用转动限位槽锁限定出的范围即可,不会因为换向安装后就增大了锁壳的转动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唤醒开关和可移动地设于锁胆的按键,按键相对锁胆移动能够触发唤醒开关,以唤醒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要通过按键去触发唤醒开关才能够被唤醒,控制器才能处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控制器是处于不能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状态,能够减少待机消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锁止结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锁止结构动作以将锁壳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锁止结构动作以将锁壳锁定,使得锁壳被锁定更加智能,安全性能更好,且该锁止机构实现锁壳锁定的方式简单,便于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结构包括转动轮和锁止件,锁壳的内壁设有凹槽,转动轮具有凹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轮转动,以使锁止件与凹位对齐或错开;当凹位与锁止件错开时,锁止件插设于凹槽内,转动轮能够阻止锁止件向靠近转动轮的方向移动,锁止件将锁壳锁定;当凹位与锁止件对齐时,锁止件能够移动并进入凹位,锁止件将锁壳释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凹位与锁止件对齐时转动轮上的凹位使得锁止件具有向靠近转动轮的方向移动的空间,锁壳能够实现转动,当凹位与锁止件错开时,转动轮能够阻止锁止件向靠近转动轮的方向移动,锁壳位置被锁定,使得锁止机构锁定和释放锁壳的状态明确,能够更好的实现锁壳的锁定和释放,从而更好的实现开锁或闭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打滑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打滑盘转动,转动轮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转动轮具有转动极限位置,当转动轮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锁壳被锁定于锁定状态;锁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转动轮并使转动轮轴向抵靠于打滑盘,以使转动轮能够跟随打滑盘转动;当转动轮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能够相对转动轮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打滑盘设于驱动装置和转动轮之间,弹性件能够将转动轮轴向抵靠于打滑盘上,使得转动轮与打滑盘始终接触,并且转动轮能够跟随打滑盘转动,不影响锁止机构锁定或释放锁壳,当转动轮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能够相对转动轮转动,使得当转动轮不需要再转动时,而驱动装置由于惯性、转动停止时间未到等原因会继续转动,此时打滑盘能够相对转动轮转动,避免驱动装置的转动影响锁止件对锁壳的锁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轮具有第一抵靠面,打滑盘具有用于与第一抵靠面抵靠的第二抵靠面;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凹陷部,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凹陷部插接的凸出部;当凸出部插设于凹陷部内且转动轮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正向转动能够使转动轮轴向移动,以使凸出部退出凹陷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出部和凹陷部相互配合能够增大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之间的摩擦,避免需要转动轮转动的时候,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之间的摩擦不够使得转动轮和打滑盘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的剖视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去掉锁壳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的锁壳被锁定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的锁壳被释放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固定套筒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示意图;
图8为其他实施例中的具有固定套筒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只有一个限位槽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柜体与柜门之间锁定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抽屉与抽屉柜锁定关系示意图;
图12为限位件位于第一限位槽时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的示意图;
图13为限位件位于第二限位槽时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接触的示意图;
图14为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一连接位置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5为图14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示意图。
图标:100-锁芯;10-锁胆;20-锁壳;21-凹槽;22-限位槽;221-第一限位槽;222-第二限位槽;24-拨杆;30-第一触发件;40-第二触发件;50-控制器;60-锁止机构;61-锁止件;62-驱动装置;63-转动轮;631-第一抵靠面;632-凹位;64-第一弹性复位件;65-打滑盘;651-第二抵靠面;66-弹性件;70-按键;80-唤醒开关;90-固定套筒;91-限位件;92-第一连接位置;93-第二连接位置;200-柜体;210-插槽;300-柜门;400-天地杆;600-抽屉柜;610-长杆;620-限位杆;700-抽屉;710-限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包括移动设备在内的智能设备快速普及,同时人们安全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智能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智能抽屉柜锁作为其中一种,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的优势,使用此种智能柜锁,无需更换锁体面板,并且拆装方便。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柜锁一般采用电池和控制板置于门外侧的锁体或旋钮内,导致锁体较大,通用性差,电池置于门外侧也容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并且此种智能柜锁一般采用指纹或是数字密码按键的解锁方式,采用指纹解锁方式功耗较高,采用数字密码按键安全性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芯100,能够用于箱柜、抽屉等领域,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示例性地,以该锁芯100用于箱柜上为描述环境。
如图1~图13所示,该锁芯100包括锁胆10、锁壳20、第一触发件30、第二触发件40和锁止机构60。第一触发件30设于锁壳20。第二触发件40设于锁胆10。锁壳20可转动地设于锁胆10的外侧。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能够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锁止机构60用于将锁壳20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控制器50根据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60将锁壳20锁定。驱动锁壳20相对锁胆10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控制器50根据该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60将锁壳20锁定。当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时用户会感受到一个轻微的碰撞,用户则知道锁壳20已经旋转到位了,不会过度旋转,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能够产生闭锁信号,控制器50控制锁止机构60将锁壳20锁定在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能够接触的位置,因此,该锁芯100能够确保锁壳20转动到位并能够及时的被锁定,其安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60设于锁胆10内,锁壳20可转动地套设于锁胆10的外侧,其中,第一触发件30为设于锁壳20的触发杆,第二触发件40为设于锁胆10的触发开关;当锁壳20相对锁胆10转动时,触发杆能够触发触发开关,使得触发开关产生闭锁信号,即触发开关的位置固定,锁壳20转动带动触发杆触发触发开关,其触发灵活,易于实现,触发准确度高。如图1、图4所示,触发开关将产生的闭锁信号发送给控制器50,控制器50则根据该闭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60动作以使锁止机构60能够将锁壳20锁定于锁定状态,锁壳20的锁定状态既指锁壳20不能相对锁胆10转动,也指锁壳20转动到该位置时能够实现柜门与柜体能够锁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件30也可以是设于锁壳20上的触发开关、第二触发件40为设于锁胆10上的触发杆;当锁壳20相对锁胆10转动时,触发开关能够被触发件触发,使得触发开关产生闭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还用于接收开锁信号,并根据开锁信号控制锁止机构60将锁壳20释放。使得该锁芯100锁壳20的锁定和释放均是智能化控制,便于操作,安全性能好。开锁信号可以是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发出的远程闭锁信号,也可以是通过验证密码、指纹等方式发出的开锁信号。本实施例中,闭锁信号是由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产生的,开锁信号则是通过远程控制端、输入密码、验证指纹等方式发出的,能够提高该锁芯100的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
一般地,智能锁需要接入外部电源才能保证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接收和发送指令,多数是采用蓄电池、干电池等作为电源,若是电源电量用尽则无法实现锁定和解锁,给用户造成不便。为了延长电源的使用时间,减少电源充电或更换的次数,锁芯100还包括唤醒开关80和可移动地设于锁胆10的按键70,按键70相对锁胆10移动能够触发唤醒开关80,以唤醒控制器50。控制器50要通过按键70去触发唤醒开关80才能够被唤醒,才能处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控制器50是处于不能接收和发送信号的状态,能够减少待机消耗、延长电源的使用时间。
可选地,参见图1、图3,锁止机构60包括驱动装置62和锁止结构;驱动装置62用于驱动锁止结构动作以将锁壳20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通过驱动装置62驱动锁止结构相对锁胆10移动以将锁壳20锁定,使得锁壳20被锁定更加智能,安全性能更好,且该锁止机构60实现锁壳20锁定的方式简单,便于控制。
其中,锁止结构包括转动轮63和锁止件61,锁止件61可移动地设于锁胆10,锁壳20的内壁设有凹槽21,转动轮63具有凹位632;驱动装置62用于驱动转动轮63转动,以使锁止件61与凹位632对齐或错开;当凹位632与锁止件61错开时,锁止件61插设于凹槽21内,转动轮63能够阻止锁止件61向靠近转动轮63的方向移动,锁止件61将锁壳20锁定;当凹位632与锁止件61对齐时,锁止件61能够移动并进入凹位632,锁止件61将锁壳20释放,即当凹位632与锁止件61对齐时,转动轮63上的凹位632使得锁止件61具有向靠近转动轮63的方向移动的空间,锁壳20能够实现转动,当凹位632与锁止件61错开时转动轮63将锁止件61抵持在凹槽21内,锁壳20位置被锁定,使得锁止机构60锁定和释放锁壳20的状态明确,能够更好的实现锁壳20的锁定和释放,从而更好的实现开锁或闭锁。
在本实施例中,锁壳2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21,锁止件61与锁胆10之间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64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64能够使锁止件61始终与锁壳20抵持,当锁壳20转动至凹槽21与锁止件61对齐的位置,第一弹性复位件64在弹性力作用下驱动进入凹槽21,此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第二触发件40向控制器50发送闭锁信号,闭锁信号控制驱动装置62转动,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62驱动转动轮63的凹位632与锁止件61错开,转动轮63在锁止件61轴向的一端将锁止件61抵持,以使锁止件61保持在锁壳20的凹槽21内,锁止件61将锁壳20锁定。
当锁壳20处于锁定状态时,想要使锁止机构60将锁壳20释放,用户驱动按键70触发唤醒开关80,唤醒控制器50,控制器50被唤醒后用户再发出开锁信号,控制器50根据开锁信号控制驱动装置62转动,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62驱动转动轮63转动至凹位632与锁止件61对齐时,锁壳20能够转动,即锁止件61将锁壳20释放。在凹位632和锁止件61对齐且锁壳20未转动的情况下,虽然锁止件61依然插设于凹槽21内,但是锁止件61具有了能够向靠近转动轮63的方向移动的空间,若转动锁壳20,凹槽21的侧壁能够作用于锁止件61迫使锁止件61脱离凹槽21,因此,锁止件61将锁壳20释放,不一定锁止件61是退出凹槽21的,锁壳20被释放是指锁壳20能够相对锁胆10转动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可以是电机或其他转动驱动件。
继续参见图2,锁止机构60还包括打滑盘65,驱动装置62用于驱动打滑盘65转动,转动轮63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10;转动轮63具有转动极限位置,当转动轮63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锁壳20被锁定于锁定状态;锁止机构60还包括弹性件66,弹性件66作用于转动轮63并使转动轮63轴向抵靠于打滑盘65,以使转动轮63能够跟随打滑盘65转动;当转动轮63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65能够相对转动轮63转动。打滑盘65设于驱动装置62和转动轮63之间,弹性件66能够将转动轮63轴向抵靠于打滑盘65上,使得转动轮63与打滑盘65始终接触,并且转动轮63能够跟随打滑盘65转动,不影响锁止机构60锁定或释放锁壳20,当转动轮63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65能够相对转动轮63转动,使得当转动轮63不需要再转动时,而驱动装置62由于惯性、转动停止时间未到(转动轮63到达转动极限位置的时间小于系统设定的电机停止转动的时间)等原因会继续转动,此时打滑盘65能够相对转动轮63转动,避免驱动装置62的转动影响锁止件61对锁壳20的锁定。
可选地,转动轮63具有第一抵靠面631,打滑盘65具有用于与第一抵靠面631抵靠的第二抵靠面651;第一抵靠面631和第二抵靠面651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凹陷部插接的凸出部(图中未示出);当凸出部插设于凹陷部内且转动轮63位于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65转动能够使转动轮63轴向移动,以使凸出部退出凹陷部。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设于第二抵靠面651。凹陷部设于第一抵靠面631。在当驱动装置62带动打滑盘65转动至凸出部和凹陷部对齐的位置,在弹性件66的作用下,转动轮63能够驱动转动轮63轴向移动,以使凸出部能够插设与凹陷部内,从而使打滑盘65转动能够带动转动轮63转动。凸出部和凹陷部相互配合能够增大第一抵靠面631和第二抵靠面651之间的摩擦,避免需要转动轮63转动的时候,第一抵靠面631和第二抵靠面651之间的摩擦不够使得转动轮63和打滑盘65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抵靠面631上设有凸出部,第二抵靠面651上设有凹陷部,也可以是也可以是直接利用第一抵靠面631和第二抵靠面651之间的摩擦实现打滑,只要当转动轮63转动至转动极限位置时,打滑盘65很转动能够克服第一抵靠面631和第二抵靠面651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止机构6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锁止机构60包括气缸和锁止件61,锁止件61设于气缸的输出端,气缸伸缩能够带动锁止件61退出或插入凹槽21,当气缸驱动锁止件61插入凹槽21,锁壳20被锁定于锁定状态,当气缸驱动锁止件61退出凹槽21,锁壳20被释放。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止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锁止结构为吸盘,当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后,驱动装置62驱动吸盘将锁壳20内壁吸附,实现锁壳20锁定。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锁芯100还包括固定套筒90,固定套筒90套设于锁壳20的外侧,锁壳20能够相对固定套筒90转动。固定套筒90的设置便于锁芯100的安装并且固定套筒90对锁壳20、锁胆10、锁止机构60、第一触发件30、第二触发件40等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限制锁壳20的转动角度,避免出现过度旋转和旋转不到位的情况,锁芯100还包括用于限制锁壳20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用于与固定套筒90连接的限位件91、设于锁壳20的限位槽22,限位件91滑动设于限位槽22内;固定套筒90具有用于连接限位件91的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的情况下,当锁壳20正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限位槽22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所述闭锁信号;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的情况下,当锁壳20反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限位槽22另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
其中,参照图6、图7,限位槽22包括设于锁壳20的第一限位槽221和设于锁壳20的第二限位槽222;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具有共线的第一端和相互背离的第二端,当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时,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内;当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时,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内;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的情况下,当锁壳20正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一限位槽221的第一端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的情况下,当锁壳20反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二限位槽222的第一端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锁壳20正向转动和锁壳20反向转动,应当理解为锁壳20的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当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且锁壳20正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一限位槽221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当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且锁壳20反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二限位槽222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即当限位件91与第一限位槽221或第二限位槽222配合时,锁壳20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实现该锁芯100的换向安装,当需要换向时,只需要将限位件91在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之间切换即可,易于操作且能够换向安装能够使该锁芯100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共线,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的连线与固定套筒90的轴线平行,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均设有螺纹孔,限位件91为螺钉,限位件91可选择地与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的螺纹孔螺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9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与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插接等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套筒90还具有第三连接位置(图中未示出)、第四连接位置(图中未示出)和用于与固定套筒90连接的导向件(图中未示出),第三连接位置和第四连接位置均设有螺纹孔,导向件为螺钉,导向件能够设于第三连接位置或者第四连接位置。当限位件91设于第一连接位置92时,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内,此时导向件设于第三连接位置;当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时,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内,导向件设于第四连接位置。
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三连接位置位于固定套筒90的同一圆周上,第二连接位置93和第四连接位置位于固定套筒90的同一圆周上。
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和导向件设于第三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20正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一限位槽221的第一端的端壁时,导向件沿第二限位槽222滑动并抵靠于第二限位槽222的第二端的端壁,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即导向件在第二限位槽222内起到导向作用);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和导向件设于第四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20反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第二限位槽222的第一端的端壁时,导向件沿第一限位槽221滑动并抵靠于第一限位槽221的第二端的端壁(即导向件在第一限位槽221内起到导向作用),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即无论该锁壳20往哪边转动均能具有限位件91和导向件两个支撑点,能够保持锁壳20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正向转动为如图7所示的逆时针转动,反向转动为图7所示的顺时针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设于同一圆周上,限位槽22仅为一个,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的连线与限位槽22对应,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分别与限位槽22的两端对应,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的情况下,当锁壳20正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该限位槽22的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在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的情况下,当锁壳20反向转动使限位件91抵靠于该限位槽22的另一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所述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当然,这种限位结构也可以在固定套筒90上设置导向件,在锁壳20上设有导向槽,导向件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当锁壳20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时,导向件在导向槽滑动,以保证锁壳20转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地,锁芯安装于柜门300上,柜体200上则设有插槽210,锁芯的锁壳20上设有拨杆24,与拨杆24转动连接有一天地杆400,锁壳20转动能够带动拨杆24转动,从而带动天地杆400在锁壳20的径向伸缩,天地杆400伸出能够插设于柜体200上的插槽210内能够实现柜体200与柜门300的锁定,天地杆400缩回能够脱离柜体200上的插槽210,实现柜体200与柜门300的解锁,图10为柜体200与柜门300锁定的示意图(图10为从柜内向外看的视角),天地杆400转动连接于拨杆24,当转动锁壳20以使拨杆24向远离插槽210的方向移动时,天地杆400能够退出插槽210,以实现柜体200与柜门300的解锁,当转动锁壳20以使拨杆24向靠近插槽210的方向移动时,天地杆400能够插入插槽210即为图8中的状态。再如图11所示,图11为抽屉700与抽屉柜600之间的锁定关系示意图,抽屉柜600上具有竖向布置的滑槽(图中未示出),滑槽内设有能够沿滑槽竖向移动的滑板,滑板上设有长杆610和与长杆610竖向间隔布置的限位杆620,转动锁壳20使得拨杆24向上运动,拨杆能够将长杆610向上顶升,从而带动限位杆620上升,当限位杆620上升到与抽屉700上的限制件710同一高度时,限位杆620能够限制抽屉700被拉出,转动锁壳20使得拨杆24向下运动,拨杆24不能再将长杆610顶起,则滑板下降,限位杆620与限制件710位置错开,则限位杆620不再限制抽屉700拉出,抽屉700能够被打开。
比如箱柜,如图7、图12所示,若是箱柜从右侧开门,锁芯100安装与柜门的右边,则限位件91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92,锁壳20沿逆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在逆时针转动锁壳20的过程中,设于锁壳20上的拨杆24能够拨动连接于拨杆上的天地杆,使得天地杆插设于柜体上的插槽内,实现柜门与柜体的锁定,锁壳20沿顺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脱离,在顺时针转动锁壳20的过程中,设于锁壳20上的拨杆能够拨动连接于拨杆上的天地杆,使得天地杆脱离柜体上的插槽,实现柜门与柜体的解锁。
如图7、图13所示,若是箱柜从左侧开门,锁芯100安装与柜门的左边,则限位件91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93,锁壳20沿顺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接触,在顺时针转动锁壳20的过程中,设于锁壳20上的拨杆24能够拨动连接于拨杆24上的天地杆,使得天地杆插设于柜体上的插槽内,实现柜门与柜体的锁定;锁壳20沿逆时针转动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和第二触发件40脱离,在逆时针转动锁壳20的过程中,设于锁壳20上的拨杆24能够拨动连接于拨杆上的天地杆,使得天地杆脱离柜体上的插槽,实现柜门与柜体的解锁,即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时锁壳20使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的转动方向和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时锁壳20使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的转动方向相反。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拨杆24都是向靠近天地杆的方向转动,即锁壳20带动拨杆24转动的角度均较小,避免因锁壳20转动范围过大拨杆24在转动过程中与抽屉或箱柜内物品干涉,增加抽屉或箱柜的利用空间,同时本申请中的锁芯100的固定套筒90有两个供限位件91连接的连接位置且锁壳20能够沿两个相反的方向转动锁定能够实现不改变天地杆的长度就能够实现该锁芯的换向安装(图10中,锁芯安装位置若是移动另一侧,并且锁壳20仅能沿同一方向转动使得拨杆24能够拨动天地杆插入或者缩回,则需要增加天地杆的长度;图11中,若是锁芯安装位置移动到右边,并且锁壳20仅能沿同一方向转动使得拨杆24能够使得长杆610被顶起,则需要增加长杆610的长度),并且使锁定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开关为双向触发开关,以使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和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内时均能实现触发杆触发触发开关,只是是从触发开关相对的两侧分别触发。在其他实施例中,触发开关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当限位件91位于第一限位槽221内时,转动锁壳20,触发杆能够触发两个触发开关中的一个触发开关;当限位件91位于第二限位槽222内时,转动锁壳20,触发杆能够触发两个触发开关中的另一个触发开关,即一个触发开关对应一个触发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如图14、图15所示,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位于同一圆周上,对应的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也位于锁壳20外壁的同一圆周上,但是,第一连接位置92和第二连接位置93设置的距离要合适,以确保限位件91位于任意一槽内时,锁壳20转动均能够使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锁壳20的外壁具有用于限位件连接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固定套筒90的内壁设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当限位件连接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位于第一槽内;当限位件连接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位于第二槽内;在限位件连接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正向转动使限位件抵靠于第一槽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与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在限位件连接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当锁壳反向转动使限位件抵靠于第二槽的端壁时,第一触发件30与第二触发件40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胆;
锁壳,所述锁壳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锁胆的外侧;
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设于所述锁壳;
第二触发件,所述第二触发件设于所述锁胆,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能够接触并产生闭锁信号;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将所述锁壳可释放地锁定于锁定状态;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闭锁信号控制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锁壳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件为设于所述锁壳的触发杆,所述第二触发件为设于所述锁胆的触发开关;
当所述锁壳相对所述锁胆转动时,所述触发杆能够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使得所述触发开关产生所述闭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套设于所述锁壳的外侧,所述锁壳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套筒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锁壳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固定套筒连接的限位件、设于所述锁壳的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固定套筒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
在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所述锁壳正向转动使所述限位件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壁时,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所述闭锁信号;
在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的情况下,当所述锁壳反向转动使所述限位件抵靠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壁时,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接触并产生所述闭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唤醒开关和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锁胆的按键,所述按键相对所述锁胆移动能够触发所述唤醒开关,以唤醒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锁止结构;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锁止结构动作以将所述锁壳可释放地锁定于所述锁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转动轮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锁胆,所述锁壳的内壁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轮具有凹位;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以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凹位对齐或错开;
当所述凹位与所述锁止件错开时,所述锁止件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转动轮能够阻止所述锁止件向靠近所述转动轮的方向移动,所述锁止件将所述锁壳锁定;
当所述凹位与所述锁止件对齐时,所述锁止件能够移动并进入所述凹位,所述锁止件将所述锁壳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打滑盘,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打滑盘转动,所述转动轮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
所述转动轮具有转动极限位置,当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转动极限位置时,所述锁壳被锁定于所述锁定状态;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转动轮并使所述转动轮轴向抵靠于所述打滑盘,以使所述转动轮能够跟随所述打滑盘转动;当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转动极限位置时,所述打滑盘能够相对所述转动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具有第一抵靠面,所述打滑盘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靠面抵靠的第二抵靠面;
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两者中的一者设有凹陷部,另一者设有用于与凹陷部插接的凸出部;
当所述凸出部插设于凹陷部内且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转动极限位置时,所述打滑盘正向转动能够使转动轮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凸出部退出所述凹陷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0453.0U CN211622942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锁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0453.0U CN211622942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锁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22942U true CN211622942U (zh) | 2020-10-02 |
Family
ID=7263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0453.0U Active CN211622942U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一种锁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22942U (zh) |
-
2020
- 2020-01-14 CN CN202020080453.0U patent/CN2116229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21298B (zh) |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 |
CN213269352U (zh) | 一种机械锁头及锁具 | |
CN105178727A (zh) | 智能锁 | |
CN106567622A (zh) | 便捷型电子锁 | |
CN105464470B (zh) | 自动锁 | |
CN206110869U (zh) | 便捷型电子锁 | |
CN211622942U (zh) | 一种锁芯 | |
CN206110857U (zh) | 传动机构及包含此传动机构的电子锁 | |
CN215761017U (zh) | 一种带儿童锁的电子锁 | |
CN211923865U (zh) | 一种指纹挂锁 | |
CN105442943B (zh) | 自动锁 | |
CN108086804B (zh) | 一种能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电子锁 | |
CN211874178U (zh) | 一种平面锁锁芯及平面锁 | |
CN205243189U (zh) | 智能锁 | |
CN110905295B (zh) |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 |
CN110847712B (zh) | 一种智能门锁 | |
CN214835495U (zh) | 一种紧凑离合结构的电子锁芯 | |
CN211038180U (zh) | 一种用于共享设备的锁具及共享设备 | |
CN110528968B (zh) | 一种用于共享设备的锁具及共享设备 | |
CN210508707U (zh)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
CN111197431A (zh) | 一种新型电子锁结构 | |
CN206110874U (zh) | 带控制机构的电子锁 | |
CN216545408U (zh) | 具有多重锁止结构的印章机 | |
CN201343918Y (zh) | 用于电子锁的驱动器装置 | |
CN219034363U (zh) | 一种多模式开锁的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1 E301-17, 1 Harbin Industrial Road, Tangjia Bay, Zhuhai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