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1853U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1853U
CN211621853U CN201920617840.0U CN201920617840U CN211621853U CN 211621853 U CN211621853 U CN 211621853U CN 201920617840 U CN201920617840 U CN 201920617840U CN 211621853 U CN211621853 U CN 211621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layer
heavy metal
drainage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78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福强
阳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p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ongx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ongx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ongx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78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1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1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1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于市政道路两旁的开口道牙、设于所述开口道牙底部的初步处理装置和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透水层、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中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还与所述初步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内底部均布有多个菱形凸起;所述溢流井的底部与雨水井相通,所述雨水井的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初期雨水导致的二次污染及雨水渗透造成的道路病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滞留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下垫面的形态被人为地显著改变,造成了城市内涝、河流黑臭等“城市病”。海绵城市是通过合理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改善城市下垫面的“弹性”,破解“城市病”,使雨水能够得以渗透、蓄积、净化和利用的规划建设理念。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市政道路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解决了初期雨水导致的二次污染及雨水渗透造成的道路病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于市政道路两旁的开口道牙、设于所述开口道牙底部的初步处理装置和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透水层、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中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还与所述初步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内底部均布有多个菱形凸起;所述溢流井的底部与雨水井相通,所述雨水井的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
所述初步处理装置包括重金属过滤柱和除磷箱,所述重金属过滤柱设于所述除磷箱的顶部,所述除磷箱的底部与所述穿孔排水管连接,所述重金属过滤柱内填充有除磷材料。
该结构的生态滞留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实施建造,雨水依次由开口道牙流至初步处理装置经过重金属过滤和除磷处理,再流进穿孔排水管内,穿孔排水管内的菱形凸起将水流中的杂质挂住,避免杂质流入溢流井中并堆积影响液体流向雨水井,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液体流至雨水井中再流向下游雨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雨水管道垂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雨水管道与所述排水管的连接处设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固接在雨水管道内壁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旋转叶片和多个切割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同轴螺旋设置在所述搅拌杆的端部侧壁上,多个所述切割叶片交叉呈十字分布在所述搅拌杆上。
通过设置的防堵装置对雨水管道内的污水进行搅拌粉碎,防止污水堵住雨水管道,导致污水的排放速度减慢。
优选的,所述切割叶片为截面为菱形的菱柱结构。
该结构的切割叶片可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粉碎,将体积较大的杂质分解为体积较小的杂质,便于被污水带走且不会造成雨水管道内发生堵塞。
优选的,所述重金属过滤柱内填充的除磷材料为有聚磷菌。
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减少污水中磷的含量。
优选的,所述重金属过滤柱的顶部设有挂接过滤网,所述挂接过滤网包括圆形过滤网以及多个设置在圆形过滤网边沿的挂钩件。
通过设置的挂接过滤网可将雨水中漂浮的杂质过滤掉,避免漂浮的杂质进入重金属过滤柱中对后续的过滤处理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结构的生态滞留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实施建造,雨水依次由开口道牙流至初步处理装置经过重金属过滤和除磷处理,再流进穿孔排水管内,穿孔排水管内的菱形凸起将水流中的杂质挂住,避免杂质流入溢流井中并堆积影响液体流向雨水井,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液体流至雨水井中再流向下游雨水系统;
(2)通过设置的防堵装置对雨水管道内的污水进行搅拌粉碎,防止污水堵住雨水管道,导致污水的排放速度减慢;
(3)截面为菱形结构的切割叶片可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粉碎,将体积较大的杂质分解为体积较小的杂质,便于被污水带走且不会造成雨水管道内发生堵塞;
(4)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减少污水中磷的含量;
(5)通过设置的挂接过滤网可将雨水中漂浮的杂质过滤掉,避免漂浮的杂质进入重金属过滤柱中对后续的过滤处理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孔排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挂接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口道牙;2、初步处理装置;21、重金属过滤柱;22、除磷箱;23、挂接过滤网;24、圆形过滤网;25、挂钩件;3、生物滞留池;31、透水层;32、细砂过滤层;33、粗砂过滤层;34、砾石排水层;4、穿孔排水管;5、溢流井; 6、菱形凸起;7、雨水井;8、雨水管道;9、防堵装置;91、旋转轴;92、搅拌杆;93、旋转叶片;94、切割叶片;10、市政道路;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设于市政道路10 两旁的开口道牙1、设于所述开口道牙1底部的初步处理装置2和生物滞留池3;所述生物滞留池3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透水层31、细砂过滤层32、粗砂过滤层33和砾石排水层34,所述细砂过滤层32为陶粒,所述粗砂过滤层33采用黏土和沙子按照1:1混合而成,通过所述细砂过滤层32过滤大颗粒杂质,所述粗砂过滤层33对杂质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砾石排水层34为砾石,可以防止上层填料的下渗,所述砾石排水层34中设有穿孔排水管4,所述穿孔排水管4的一端与溢流井5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4还与所述初步处理装置2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4内底部均布有多个菱形凸起6;所述溢流井5的底部与雨水井7相通,所述雨水井7的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8。
所述初步处理装置2包括重金属过滤柱21和除磷箱22,所述重金属过滤柱 21设于所述除磷箱22的顶部,所述除磷箱22的底部与所述穿孔排水管4连接,所述重金属过滤柱21内填充有除磷材料。
该结构的生态滞留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实施建造,雨水依次由开口道牙1流至初步处理装置2经过重金属过滤和除磷处理,再流进穿孔排水管4 内,穿孔排水管4内的菱形凸起6将水流中的杂质挂住,避免杂质流入溢流井5 中并堆积影响液体流向雨水井7,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液体流至雨水井7中排走。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雨水管道8垂直连接有排水管11,所述雨水管道8与所述排水管11的连接处设有防堵装置9,所述防堵装置9包括固接在雨水管道8内壁上的旋转轴91,所述旋转轴91上设有搅拌杆92,所述搅拌杆9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旋转叶片93和多个切割叶片94,多个所述旋转叶片93同轴螺旋设置在所述搅拌杆92的端部侧壁上,多个所述切割叶片94交叉呈十字分布在所述搅拌杆92上。
所述切割叶片94为截面为菱形的菱柱结构,所述切割叶片94延长度方向的两侧为刀刃。该结构的切割叶片94可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切割粉碎,将体积较大的杂质分解为体积较小的杂质,便于被污水带走且不会造成雨水管道8内发生堵塞。
该结构的防堵装置9无需驱动电机的驱动,旋转叶片93在水流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杆92进行旋转,搅拌杆92上的切割叶片94在旋转下对流过的污水进行搅拌和切削,将体积较大的杂质粉碎成体积较小的杂质,经切削后体积较小的杂质可顺利被污水冲走,不会堆积在雨水管道8内造成管道堵塞。通过设置的防堵装置9对雨水管道8内的污水进行搅拌粉碎,防止污水堵住雨水管道8,导致污水的排放速度减慢。
实施例2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重金属过滤柱内填充的除磷材料为有聚磷菌。聚磷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减少污水中磷的含量。
如图4所示,所述重金属过滤柱21的顶部设有挂接过滤网23,所述挂接过滤网23包括圆形过滤网24以及多个设置在圆形过滤网24边沿的挂钩件25。通过挂钩件25可拆卸挂接在重金属过滤柱21顶部的边缘,通过设置的挂接过滤网23可将雨水中漂浮的杂质过滤掉,避免漂浮的杂质进入重金属过滤柱21中对后续的过滤处理产生影响。
实施例3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市政道路两旁的开口道牙、设于所述开口道牙底部的初步处理装置和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设置的透水层、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和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中设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的一端与溢流井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还与所述初步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穿孔排水管内底部均布有多个菱形凸起;所述溢流井的底部与雨水井相通,所述雨水井的底部连接有雨水管道;
所述初步处理装置包括重金属过滤柱和除磷箱,所述重金属过滤柱设于所述除磷箱的顶部,所述除磷箱的底部与所述穿孔排水管连接,所述重金属过滤柱内填充有除磷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道垂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雨水管道与所述排水管的连接处设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固接在雨水管道内壁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旋转叶片和多个切割叶片,多个所述旋转叶片同轴螺旋设置在所述搅拌杆的端部侧壁上,多个所述切割叶片交叉呈十字分布在所述搅拌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叶片为截面为菱形的菱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过滤柱内填充的除磷材料为有聚磷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过滤柱的顶部设有挂接过滤网,所述挂接过滤网包括圆形过滤网以及多个设置在圆形过滤网边沿的挂钩件。
CN201920617840.0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Active CN211621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840.0U CN21162185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840.0U CN21162185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1853U true CN21162185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7840.0U Active CN21162185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1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5912A (zh) * 2021-06-04 2021-08-06 大庆信思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环保刚性软体组合集污路基路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5912A (zh) * 2021-06-04 2021-08-06 大庆信思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环保刚性软体组合集污路基路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4274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109675367A (zh) 一种雨水溢流净化装置
CN211621853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206298424U (zh) 混合液、污泥可自动回流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94465U (zh)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45666U (zh) 一种综合处理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16711801U (zh) 用于道路雨洪治理的雨水蓄集利用装置
CN207608463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06767817U (zh) 生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JP2006082005A (ja) 濁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濁水処理方法
CN210684370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CN205151950U (zh) 一种城市水渠污水处理装置
CN209128255U (zh) 一种生态型海绵城市弃流水网净化过滤装置
CN211522695U (zh) 一种多功能海绵道路结构
CN203558932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9226688U (zh) 潜流湿地污水净化装置
CN207244792U (zh) 道路降水净化系统
CN113187022A (zh)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生态系统
CN113006248A (zh) 一种可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06872564U (zh) 一种污水净化箱
CN214936524U (zh) 一种高速公路蒸发结构
CN210262568U (zh) 一种公路旁生物滞留池
CN205822328U (zh) 一种雨洪利用装置
CN215715717U (zh) 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Pixian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Chengdu industrial area north of the four Hong Kong Modern North Road No. 277

Patentee after: Chengdu Zhongp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Pixian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city Chengdu industrial area north of the four Hong Kong Modern North Road No. 277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DONGX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