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353U - 多腔模具 - Google Patents

多腔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353U
CN211620353U CN201920865719.XU CN201920865719U CN211620353U CN 211620353 U CN211620353 U CN 211620353U CN 201920865719 U CN201920865719 U CN 201920865719U CN 211620353 U CN211620353 U CN 211620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base portion
guide portion
molde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57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荣和
李衍衡
郑东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57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腔模具,其可以包括:板形状的基底部;导向部,其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设有多个通孔;以及模具部,其与被成型物一同被插入于所述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一个上部块设有同时提供多个成型物的多腔模具。根据多腔模具,在每个成型步骤均同时成型多个成型物,因而能够实现节省能源及减少成型时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多腔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成型多个被成型物的多腔模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式终端中使用扁平的玻璃,但近来为了改善握感或提高信息显示性,大多采用具有曲面部的玻璃。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弯曲的曲面玻璃多用于最新型智能手机的正面窗或后面后盖。
另一方面,具有曲面部的玻璃也可以被用作摄像头的透镜。
将被成型物放入模具并对模具加热和加压,便可成型期望的3D形状的玻璃或透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成型多个被成型物的多腔模具。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形状的基底部;导向部,其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设有多个通孔;以及模具部,其与被成型物一同被插入于所述通孔。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导向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使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对准的整列部。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导向部对置的所述基底部的一面设有朝向所述导向部凸出的方向性突起,在与所述基底部对置的所述导向部的一面设有插入于所述方向性突起的方向性槽,在所述方向性突起插入于所述方向性槽时,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的位置被固定且转动被限制。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当设有阶段性地移送所述导向部的移送机构时,所述基底部代替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移送机构直接接触。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部包括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上侧的上部模具及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下侧的下部模具,所述上部模具成型所述被成型物的上面,所述下部模具的一端部与所述基底部接触,所述下部模具的另一端部成型所述被成型物的下面。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部包括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上侧的上部模具,所述上部模具从所述导向部凸出。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设有设置于所述基底部或所述导向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决定对所述模具部加压的上部块的下限极限。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设有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与所述导向部的外周面对置的限位部,当上部块朝向所述基底部移动而对所述模具部加压时,所述限位部在设定位置限制朝向所述基底部移动的所述上部块的动作。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具有插入所述导向部的空腔的管形状的限位部。
所述多腔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部形成有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等间距地配置于虚拟圆周上,且在相对于所述导向部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当对模具加压的上部块的加压面积明显大于被成型物时,若对每个上部块仅配置一个模具,则可能会浪费用于成型的能源,且增加成型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一个上部块设有同时提供多个成型物的多腔模具。根据多腔模具,在每个成型步骤均同时成型多个成型物,因而能够实现节省能源及减少成型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示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来成型被成型物的过程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基底,2:投入腔室,3:主腔室,4:排出腔室,5:投入缸,6:排出缸,7:排出条,10:预热单元,11:预热缸,12:预热柱塞,13:上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30:成型单元,31:成型缸,32:成型柱塞,33:上部成型块,34:下部成型块,40:冷却单元,41:冷却缸,42:冷却柱塞,43:上部冷却块,44:下部冷却块,60:移送机构,61:“V”字槽,70:冷却水通道,90:料块,200:模具单元,210:基底部,219:方向性突起,230:导向部,231:通孔,239:方向性槽,250:限位部,270:下部模具,271:第二成型部,280:模具部,290:上部模具,291:第一成型部,300:上部块,400:下部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侧面图。
在基底1的上部设置主腔室3。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的模具单元200可以通过主腔室3的内部而被预热、成型或冷却。
可以在预热单元10将模具单元200预热至预热温度。成型单元30可以将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当成型温度高于预热温度时,是加热成型方式。成型单元30可以对模具单元200加热及加压来成型被成型物。
另一方面,可以由成型单元30渐渐冷却模具单元200而在低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下成型被成型物。当成型温度低于预热温度时,是冷却成型方式。
可以在主腔室入口侧设有向主腔室3内部投入模具单元200的投入腔室2。可以在投入腔室2设有推动模具单元200的投入缸5。
可以沿由主腔室入口侧朝向主腔室出口侧的方向,在主腔室3依次排列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可以在主腔室出口侧设有向外部排出通过了主腔室3的内部的模具单元200的排出腔室4。
预热单元10可以将通过投入腔室2被投入至主腔室3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预热温度。
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下游侧设有成型单元30,该成型单元30将被预热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并以规定的加压力对模具单元200加压而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
可以在成型单元30的下游侧设有渐渐冷却被成型物的成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的冷却单元40。不限于图1所图示,冷却单元40可以设于主腔室3的外部,也可以在主腔室3的内部及外部均设有冷却单元40。
通过了预热单元10及成型单元30的模具单元200从主腔室3被排出至排出腔室4。
排出机构可以使模具单元200由主腔室出口移动至排出腔室4的内部。排出机构可以包括排出缸6及排出条7。
预热单元1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14可以支撑或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
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上部设置例如利用气压来上下驱动预热柱塞12的多个预热缸11。气压除了起到作为压力传递机构的基本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缓和被施加过度的载荷的弹性机构或阻尼机构的作用。
可以在预热柱塞12的末端设置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对置的上部预热块 13。上部预热块13向模具单元200的上部传递热。
成型单元3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成型块34、在主腔室3的内部上下移动的成型柱塞32、使成型柱塞32升降的多个成型缸31、以及连接至成型柱塞32的上部成型块33中的至少一个。
下部成型块34可以设置于主腔室内部的底面,并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以使模具单元200维持成型温度。
可以使与成型柱塞32一同移动的上部成型块33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接触,以成型温度对模具单元200加热及加压。
冷却单元4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冷却块44、与上部冷却块43连接且上下移动的冷却柱塞42、以及使冷却柱塞42升降的多个冷却缸41。
下部冷却块44设置于主腔室内部的底面,且将控制模具单元200的温度控制为以使模具单元200以规定的冷却速度被冷却至既定的冷却温度。
可以是,上部冷却块43结合于冷却柱塞42,下部冷却块44和上部冷却块43冷却模具单元200。可以使模具单元200以上部冷却块43与模具单元200 的上部接触且下部冷却块44与模具单元200的下部接触的状态被冷却。
可以设有在主腔室3内依次向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 移送模具单元200的移送机构60。
主腔室3的内部可以被维持为高温,以控制预热温度或成型温度。此时,若连主腔室3的外部也达到高温,则可能会发生能源损失、作业人员烫伤等问题。因此,可以在框架内部设有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通道70,以冷却主腔室3的框架表面。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4和图5是示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来成型被成型物的过程的剖视图。图4和图5示出图2的A-A'剖断面。
图4和图5的上部块300可以包括上部预热块13、上部成型块33以及上部冷却块43中的至少一个。下部块400可以包括下部预热块14、下部成型块 34以及下部冷却块44中的至少一个。
多腔模具相当于图1的模具单元200,其可以将被成型物成型为便携式终端的盖玻璃、透镜等。被成型物包括摄像头透镜、具有曲面部的玻璃、表盖玻璃、汽车仪表盘玻璃、各种测量仪盖玻璃、蓝宝石、透光板、便携式终端的前盖及后盖。被成型物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成型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可以包括基底部210、导向部230、模具部280。
基底部210可以形成为板形状,且支撑于主腔室3内的下部块400。当在主腔室3内配置多个下部块400时,从平面上而言,可以使基底部210形成为在一个下部块400内包括所有部位的大小。
导向部230可以支撑于基底部210。可以在组装于基底部210的导向部230 设有多个通孔231。导向部230可以与主腔室3内的上部块300对置。上部块 300可以朝向基底部210移动而对模具部280加压。
当在主腔室3内配置多个上部块300时,从平面上而言,可以使导向部 230形成为在一个上部块300内包括所有部位的大小。
被成型物例如可以包括成为便携式终端的透镜或透镜盖的料块90(gob)。成型料块90的模具部280可以具有相比上部块300或下部块400很小的大小。若假设对一个上部块300或一个下部块400仅配置一个模具部280的比较实施例,则成型全部料块90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具备形成有多个插入模具部280的通孔231的导向部230,因而可以同时成型多个料块 90。
导向部230可以形成为圆形柱形状或多边形柱形状。可以在平面上轴对称于导向部230的中心的位置形成多个通孔231。多个通孔231可以等间距地配置于虚拟圆周上。通孔231的个数为2个以上,且6个至8个为佳。
将在主腔室3内通过移送机构60移送基底部210或导向部230的方向定义为移送方向d。
假设与移送方向d垂直地延伸的多个虚拟线为i1、i2、i3。相对于移送方向d的导向部230的配置角度或配置位置可以满足各个虚拟线同时经过多个通孔231的条件。
模具部280可以与被成型物一同插入于通孔231。模具部280可以在通孔 231内对被成型物加压。通孔231可以引导对被成型物加压的模具部280的动作,以便模具部280准确地成型被成型物。
可以在基底部210及导向部23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使导向部230相对于基底部210对准的整列部。
方向性突起219及方向性槽239是整列部的实施例。可以在与导向部230 对置的基底部210的一面设有朝向导向部230凸出的方向性突起219。可以在与基底部210对置的导向部230的一面设有插入于方向性突起219的方向性槽 239。方向性突起219可以包括多个突起,或包括突然弯折的棱角。作为一例,方向性突起219的平面形状可以形成为如同“D”。方向性槽239可以具有对应于方向性突起219的形状。
若方向性槽239被插入于方向性突起219,则可以固定相对于基底部210 的导向部230的位置。若方向性槽239被插入于方向性突起219,则可以限制相对于基底部210的导向部230的转动。
可以在主腔室3设有对各个上部块300或下部块400逐步移送导向部230 的移送机构60。若移送机构60与导向部230接触,则由于导向部230所倾斜的倾斜现象等,可能会导致通孔231内的被加工物的成型状态不佳。为了保护被加工物,基底部210可以代替导向部230与移送机构60直接接触。最终,移送机构60可以直接推动基底部210,而不是直接推动导向部230。
移送机构60可以包括沿导向部230的移送方向及垂直于该移送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杆。可以在与基底部210对置的移送机构60的一面形成“V”字槽 61。形成为圆形的基底部210可以与“V”字槽61两点接触。
模具部280可以包括上部模具290及下部模具270。
上部模具290可以在导向部230的通孔231内配置于被成型物的上侧。上部模具290可以成型被成型物的上面。可以在与被成型物对置的上部模具290 的一面形成成型被成型物的上面的第一成型部291。
上部模具290形成为从导向部230凸出。根据本实施例,即使与模具部 280对置的上部块300的一面扁平,也并不会对模具部280的加压构成什么妨碍。
下部模具270可以在导向部230的通孔231内配置于被成型物的下侧。当由基底部210代替下部模具270时,下部模具270可以被省略。为了改善来将被成型物投入通孔231内的工程的便利性及从通孔231抽出被成型的被成型物的工程的便利性,配置下部模具270较为有利。可以使下部模具270的一端部与基底部210接触而被支撑,下部模具270的另一端部可以成型被成型物的下面。可以在与被成型物对置的下部模具270的一面形成成型被成型物的下面的第二成型部271。
上部模具290或下部模具270被通孔231限制向左右游动,仅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上下方向可以与对模具部280加压的上部块300所移动的方向一致。
可以设有设置于基底部210或导向部230的限位部250。
限位部250可以决定对模具部280加压的上部块300的下限极限。
下限极限可以以部块400、基底部210、导向部230、模具部280中的一个为基准表示为了将被成型物成型为设定形状而使上部块300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的距离或位置。
为了将被成型物成型为设定形状,必须遵守下限极限。上部块300的下限极限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移动上部块300的柱塞或缸的精密控制来达成,但现实上很难实现。
限位部250可以从基底部210或导向部230延伸至下限极限位置。若设有限位部250,则上部块300只需移动至被限位部250物理干扰即可达到下限极限。
若限位部250设置于导向部230,则上部块300与限位部250接触时可能会使导向部230游动或倾斜。为了避免在上部块300的加压过程中使导向部230游动,与导向部230独立地设有限位部250为佳。
限位部250可以支撑于基底部210,且与导向部230的外周面对置。限位部250可以围绕导向部230。作为一例,限位部250可以形成为具有插入导向部230的空腔的管形状。
限位部250可以在对应于下限极限的设定位置限制朝向基底部210移动的上部块300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加压步骤之前,上部模具290的高度可以凸出得高于限位部250的高度h。在图5的加压步骤中,上部块300可以朝向基底部210移动而对上部模具290加压。上部块300可以对上部模具290加压从开始与上部模具290接触的位置至下限极限的位置的加压距离P。通过上部块300的加压,可以使上部模具290向通孔231内进一步插入加压距离P而成型被成型物。
原本朝向基底部210移动的上部块300的动作将碰到限位部250而机构性地停止。此时,上部块300所停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满足下限极限。
可以进行具有多种高度的限位部250之间的更换,通过限位部250的更换,可以满足多种规格的下限极限。
根据具有高于导向部230的高度的限位部250,即使在进行上部块300的加压之后,上部模具290的一部分仍能够维持从导向部230凸出的状态。因此,可以在结束被成型物的成型后从导向部230轻松地抽出上部模具290。
可以如下组装本实用新型的多腔模具。
可以利用整列部在基底部210上设置导向部230。
可以对导向部230的每个通孔231按次序投入下部模具270、料块90、上部模具290。
限位部250可以被嵌入于基底部210上。
该多腔模具可以在被输入至成型装置的投入腔室2并经由主腔室3而被加压。可以通过排出腔室4输出通过了主腔室3的多腔模具。
可以从被输出至外部的多腔模具的导向部230抽出上部模具290。之后,若从基底部210径直抽出导向部230,则基底部210上将只剩下装载有成型结束的被成型物的下部模具270。
可以使与基底部210对置的下部模具270的一面形成得扁平,以便下部模具270能够竖立于基底部210。与此对应地,使与下部模具270对置的基底部 210的一面也形成得扁平为佳。
摘下装载于下部模具270上的被成型物,便完成被成型物的加工过程。

Claims (9)

1.一种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形状的基底部;
导向部,其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设有多个通孔;以及
模具部,其与被成型物一同被插入于所述通孔,
在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导向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使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对准的整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导向部对置的所述基底部的一面设有朝向所述导向部凸出的方向性突起,
在与所述基底部对置的所述导向部的一面设有插入于所述方向性突起的方向性槽,
在所述方向性突起插入于所述方向性槽时,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基底部的位置被固定且转动被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当设有阶段性地移送所述导向部的移送机构时,
所述基底部代替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移送机构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部包括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上侧的上部模具及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下侧的下部模具,
所述上部模具成型所述被成型物的上面,
所述下部模具的一端部与所述基底部接触,所述下部模具的另一端部成型所述被成型物的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部包括在所述通孔内配置于所述被成型物的上侧的上部模具,
所述上部模具从所述导向部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设有设置于所述基底部或所述导向部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决定对所述模具部加压的上部块的下限极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设有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与所述导向部的外周面对置的限位部,
当上部块朝向所述基底部移动而对所述模具部加压时,
所述限位部在设定位置限制朝向所述基底部移动的所述上部块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撑于所述基底部且具有插入所述导向部的空腔的管形状的限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部形成有多个所述通孔,
多个所述通孔等间距地配置于虚拟圆周上,且在相对于所述导向部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
CN201920865719.XU 2019-06-10 2019-06-10 多腔模具 Active CN211620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719.XU CN211620353U (zh) 2019-06-10 2019-06-10 多腔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719.XU CN211620353U (zh) 2019-06-10 2019-06-10 多腔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353U true CN21162035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5719.XU Active CN211620353U (zh) 2019-06-10 2019-06-10 多腔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6510A (zh) * 2020-10-30 2022-05-06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模具分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6510A (zh) * 2020-10-30 2022-05-06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模具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5057B (zh) 大型玻璃成型物成型装置
US20180126450A1 (en) Molding Flask for a Molding Machine and A Molding Process Using the Molding Flask
CN107214499B (zh) 一种自动眼镜脚插芯机
CN211620353U (zh) 多腔模具
US7757744B2 (en) Method of changing a match plate in a flaskless molding apparatus for an upper mold and a lower mold
CN213533600U (zh) 一种控制薄壁塑件翘曲的模具结构
JPS62292629A (ja) ガラスレンズ成形装置
CN212948914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橡胶模具
CN112079555B (zh) 3d玻璃成型模具及3d玻璃成型系统
CN212194011U (zh) 一种注塑成型显示器中框的注塑模具
CN205099569U (zh) 一种玻璃压模成型装置
KR102257193B1 (ko) 피성형물 및 더미 부재가 삽입되는 금형 유니트
CN210184694U (zh) 一种鞋头冷压定型设备
CN211445503U (zh) 成型装置
CN211074502U (zh) 一种便于开模的设备
CN209906625U (zh) 一种可以支撑保持上模位置的玻璃成型模具
CN209440700U (zh) 注塑模具
CN209577908U (zh) 一种模具头更换装置
JP2741938B2 (ja) プレス用金型
CN217495024U (zh) 一种阅读器的背板支架的成型注塑模具
CN214212217U (zh) 一种金属粉末压力成型模具
CN213291135U (zh) 一种硅胶注塑模具
CN217895437U (zh) 一种玻璃板高温成型石墨模具
CN220113923U (zh) 一种产品浇口去除装置
CN221047119U (zh) 一种压料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