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299U -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299U
CN211620299U CN202020125174.1U CN202020125174U CN211620299U CN 211620299 U CN211620299 U CN 211620299U CN 202020125174 U CN202020125174 U CN 202020125174U CN 211620299 U CN211620299 U CN 211620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ylinder
shell
sewage treatment
inner guide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51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福明
刘淑杰
但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51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包括:壳体;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筒包括外导流筒和内导流筒,所述外导流筒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外,所述内导流筒下部的水平截面面积沿壳体底部的方向增大;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内,与所述壳体和/或导流筒连接;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利用环流水解酸化污水处理一体化的方式,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通过环流反应的方式使污染物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率,有效减少设备容积,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需要采用生化法处理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污水时,往往需要先进行厌氧生物处理。水解酸化处理是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等特点。但现有水解酸化处理所采用的设备结构并未达到最优化,导致处理效率低、设备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能够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率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筒包括外导流筒和内导流筒,所述外导流筒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外,所述内导流筒下部的水平截面面积沿壳体底部的方向增大;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内,与所述壳体和/或导流筒连接;
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可选的,所述外导流筒与内导流筒同轴套设。
可选的,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设置在所述外导流筒与壳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内导流筒的上端低于所述溢流槽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外导流筒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槽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设置于所述内导流筒与回流管之间。
可选的,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内导流筒同轴套设。
可选的,所述回流管的管径为所述内导流筒直径的1/10~1/3。
可选的,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所述内导流筒的上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曝气搅拌装置以及上述任一项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曝气搅拌装置包括鼓风机、连接在所述鼓风机上的气体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气体管道上的曝气头,所述曝气头设置于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壳体内部空腔的中部或底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环流反应沉淀一体化的方式,可将大量微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使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极大地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设备投资,节省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立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壳体;21、内导流筒;22、外导流筒;23、回流管;31、溢流槽;32、斜管填料;33、生物填料;41、曝气头;42、布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连通”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连通,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立面图。
如图1所示,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1、导流筒、回流管23以及溢流槽31,导流筒与壳体11连接,设置在壳体11的中轴线上,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拉筋、支撑杆或者支撑板等方式间接连接,或者通过导流筒上方设置横粱架设连接在壳体11上,在此不作限定。导流筒包括设置于壳体11内部空腔的内导流筒21和同轴套设在内导流筒21外的外导流筒22,内导流筒21的上端低于溢流槽31的上表面,内导流筒21的上部为直立的圆筒形,下部为水平截面面积沿靠近壳体11底部方向增大的圆台形,回流管23同轴套设于内导流筒21内部,与壳体11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拉筋、支撑杆或者支撑板等方式间接连接,通过回流管23上方设置横粱架设连接在壳体11上,在此不作限定。回流管23也可以与导流筒连接,或者同时与壳体11和导流筒连接,在此不再赘述。回流管23的下端设置在壳体11的底部,与壳体11底部留有间隙。回流管23的上表面与内导流筒21的上端平齐,或低于内导流筒21的上端,壳体11内表面设置有溢流槽31,溢流槽31的上表面与内导流筒21的上端平齐,或高于内导流筒21的上端,且低于外导流筒22的上端。
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将污水通过底部的布水管42通入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当水没过内导流筒21的上表面时,间歇性地通过设置在壳体11中部或底部的曝气头41进行曝气搅拌,产生气泡对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中自然沉淀产生的污泥以及内导流筒21的污水进行搅动,使污水、污泥和微生物充分进行接触并反应,内导流筒21与回流管23之间产生上升水流,污水通过内导流筒21的上端上方流向内导流筒21之外,受到外导流筒22的阻挡形成降流,另一方面污水从回流管23的上方流向回流管23之中,使回流管23中也形成降流,从而实现内导流筒21与回流管23之间上升,回流管23内和内导流筒21外下降的环流,然后从内导流筒21下端圆台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以及回流管23下端与壳体11底部之间的间隙回流至壳体11底部,外导流筒22与壳体11之间形成沉淀区,污泥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物理沉降,污泥自然下沉通过内导流筒21下端圆台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沉降至壳体11底部,上层清水由溢流槽31流出。
上述实施例通过利用环流反应沉淀一体化的方式,可将大量微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使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极大地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设备投资,节省运行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外导流筒22与壳体11之间形成的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填料或斜板填料,以斜管填料为例,斜管填料32与壳体11和/或外导流筒22相对固定,例如通过架设或者焊接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斜管填料32的下表面高于外导流筒22的上表面,液体可以正常通过,而污泥会受到阻挡,使由内导流筒21流出的液体中的污泥受到阻挡,从而提高沉淀区的固液分离效率,减少污泥进入溢流槽31流出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导流筒与回流管23之间还设置有生物填料33,生物填料33与内导流筒21和回流管23相对固定,例如通过架设或者焊接的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形成环流之后,流经生物填料33的菌群可以附着在生物填料41上,形成功能性生物膜,这部分微生物不会随出水冲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流管23的管径为内导流筒21直径的1/10~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包括曝气搅拌装置以及上述任一项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搅拌装置包括鼓风机(图中未示出)、连接在所述鼓风机上的气体管道(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所述气体管道上的曝气头41,所述曝气头41设置于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壳体11内部空腔的中部或底部。具体的,曝气头41可以是曝气盘、球状曝气头或者穿孔管,曝气头41的曝气位置位于污水处理装置内部空腔的中部或底部,即内导流筒21下方,启动鼓风机后,鼓风机通过气体管道将气体输送至曝气头41进行曝气搅拌,以使内导流筒21下方产生气泡进行搅动并产生上升水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筒包括外导流筒和内导流筒,所述外导流筒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外,所述内导流筒下部的水平截面面积沿壳体底部的方向增大;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套设于所述内导流筒内,与所述壳体和/或导流筒连接;
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筒与内导流筒同轴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设置在所述外导流筒与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筒的上端低于所述溢流槽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设置于所述内导流筒与回流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内导流筒同轴套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的管径为所述内导流筒直径的1/10~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所述内导流筒的上端平齐。
10.一种水解酸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搅拌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曝气搅拌装置包括鼓风机、连接在所述鼓风机上的气体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气体管道上的曝气头,所述曝气头设置于所述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壳体内部空腔的中部或底部。
CN202020125174.1U 2020-01-19 2020-01-19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1620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5174.1U CN211620299U (zh) 2020-01-19 2020-01-19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5174.1U CN211620299U (zh) 2020-01-19 2020-01-19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299U true CN211620299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5174.1U Active CN211620299U (zh) 2020-01-19 2020-01-19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163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irculating a body of fluid containing a mixture of solid waste and water and separating them
CN109467283A (zh) 适用于多户生活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00390081C (zh) 含硝基苯、苯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方法
JP7387656B2 (ja) 嫌気性処理装置および嫌気性処理方法
CN107311309B (zh) 升流式内循环微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强化传质的曝气方法和使用方法
JP5961756B2 (ja) 生物学的汚水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05174431B (zh) 一种球形折流式生物曝气装置
CN114314835B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及集成设备
CN211620299U (zh) 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CN209210478U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6639051U (zh) 短程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器、集成设备
CN110127943A (zh) 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
EP125110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215975192U (zh) 一种动态旋流曝气器
CN215327188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cast工艺一体化反应池
CN210974336U (zh) 一种脱氮一体化设备
KR200355479Y1 (ko) 심층교반 회분식 오·폐수처리시스템
JP3852109B2 (ja) メタン発酵処理装置
CN112850899A (zh) 垂直分区的缺氧好氧沉淀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搅拌曝气一体化装置
CN219117296U (zh) 一种用于小水量工业废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CN220098743U (zh) 一种高效脱氮的sb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5712475U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2609849U (zh) 原位水质循环净化机
CN207158870U (zh) 一种双介质均质耦合催化氧化反应器
CN218372031U (zh) 一种循环富氧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c527, 5F,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no.019, gaoxinnan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c527, 5F,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no.019, gaoxinnan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57 c527, 5F,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no.019, gaoxinnan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c527, 5F, Tsinghu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no.019, gaoxinnan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