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053U -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053U
CN211620053U CN201922271131.4U CN201922271131U CN211620053U CN 211620053 U CN211620053 U CN 211620053U CN 201922271131 U CN201922271131 U CN 201922271131U CN 211620053 U CN211620053 U CN 211620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tribution device
pipe
filter system
mai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11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竟
王哲晓
肖波
李�灿
何京钟
王思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11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反应池、配水装置,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填料,所述配水装置用于将废水输入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和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和第二布气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分别为反应池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黑臭河治理的要求,于2020年底之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区要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目前各地区黑臭河水体应急治理项目政府已明确提出总体上出水水质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或一级A标执行。
曝气生物滤池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独特的填料式设计,借鉴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废水处理工艺,使其具有水力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少、无污泥膨胀等优点,且能有效起到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及治理黑臭河。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需求,在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净化)污水时,通常需要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促进微生物生长的工艺气体(即曝气)及用于反冲洗填料的反冲洗气体,而在实际的工艺过程中,曝气生物滤池所需的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通常是不同的,且根据废水的不同,二者的差异通常较大,然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采用长柄滤头还是其它形式进行布气的曝气生物滤池中,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通常都采用同一套布气装置(管道)进行布气,采用同一套布气装置布气,会导致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分别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以便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反应池、配水装置,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填料,所述配水装置用于将废水输入反应池的下部,还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和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和第二布气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便分别为反应池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以便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气装置与第二布气装置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同一高度处。既便于安装,又有利于提高气体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第一布气装置和第二布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包括工艺气主管和工艺气均布装置,所述工艺气主管的下端与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工艺气主管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工艺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的工艺气体均匀分布。以便利用第一布气装置单独控制工艺气体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布气装置包括反冲洗气主管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述反冲洗气主管的下端与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冲洗气主管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的反冲洗气体均匀分布。以便利用第二布气装置单独控制反冲洗气体量。
优选的,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互交错布置。
优选的,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的结构相同。以便降低成本,简化装配流程。
优选的,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一主管和若干第一支管,各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管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支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孔。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二主管和若干第二支管,各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管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二支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气孔。
优选的,各所述第一支管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各所述第二支管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
为便于连接和安装,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两端分别封闭,且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接头和若干第二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工艺气主管或反冲洗气主管,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各第一支管或各第二支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两侧,且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相间分布。从而使得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可以在安装平面内均匀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由若干滤砖构成的滤砖层,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滤砖层的下方。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气体分布更均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堵塞。
在更完整的方案中,所述配水装置包括进水管、设置于反应池底部的配水槽、设置于所述配水槽上端的若干配水盖板,所述进水管与所述配水槽相连通,所述相邻两配水盖板之间设置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滤砖层设置于所述配水槽的上方,滤砖层中各滤砖之间具有缝隙,用于通过工艺气体、反冲洗气体以及废水,所述填料设置于所述滤砖层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进水渠和出水渠,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渠相连通,所述反应池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渠设置于所述出水堰的一侧,且出水渠的下方设置有出水管,用于排出处理后的废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分别为反应池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2、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采用单独设置的第二布气装置为反应池配置反冲洗气体,能够有效保证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洗强度,又利用将池体内的污染物和老化的生物膜被顺利的冲洗并排出,达到有效的反冲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底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中,反应池内部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可见,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交错布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中,工艺气均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中,滤砖层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反应池100、进水渠101、进水管102、配水槽103、配水盖板104、滤砖层105、滤砖106、填料107、出水堰108、出水渠109、出水管110、
第一布气装置200、工艺气主管201、第一主管202、第一支管203、第一接头204、第二接头205、
第二布气装置300、反冲洗气主管301、第二主管302、第二支管303。
固定支架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反应池100、配水装置,所述反应池100内设置有填料107,填料10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填料107;
配水装置用于将废水输入反应池100的下部,并使得进入反应池100的废水可以从反应池100的底部向上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200和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300,第一布气装置200和第二布气装置300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00内,第一布气装置200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微生物所需的工艺气体(即曝气),以便反应池100可以正常运行并实现对废水的净化,第二布气装置300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反冲洗气体,以便定期对填料107进行反冲洗,使得反应池100可以保持高效的废水处理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便分别为反应池100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以便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布气装置200与第二布气装置300可以分别设置于反应池100的同一高度处,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布气装置200与第二布气装置300分别设置于填料107的下方。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布气装置200包括工艺气主管201和工艺气均布装置,所述工艺气主管201的下端与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工艺气主管201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工艺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100的工艺气体均匀分布;利用第一布气装置200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量。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布气装置300包括反冲洗气主管301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述反冲洗气主管301的下端与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冲洗气主管301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100的反冲洗气体均匀分布;利用第二布气装置300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量。
可以理解,所述供气设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鼓风机,第一布气装置200和第二布气装置300可以分别与两台鼓风机相连,也可以与同一台鼓风机相连,当采用一台鼓风机时,还需要配置一个控制阀,如三通阀等,以便控制空气的输送方向。
如图4所示,为便于安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固定支架401,所述固定支架401用于固定第一布气装置200和第二布气装置300,所述固定支架40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固定管道的紧固件。
为使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更均匀的分布于反应池100内,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互交错布置,从而使得从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中排出的气体可以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但为便于降低成本,简化装配流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采用相同的结构。
作为举例,如图4-图6所示,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一主管202和若干第一支管203,各所述第一支管2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管202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支管20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孔,从鼓风机输入的工艺气体依次经由第一主管202和第一支管203,并分别经由第一支管203的第一气孔进入反应池100中,从而使得工艺气体可以在反应池100内工艺气均布装置所在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作为举例,如图4或图5所示,各第一支管203分别垂直于第一主管202。
作为举例,如图4-图6所示,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二主管302和若干第二支管303,各所述第二支管3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管302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二支管30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气孔,从鼓风机输入的反冲洗气体依次经由第二主管302和第二支管303,并分别经由第二支管303的第二气孔进入反应池100中,从而使得反冲洗气体可以在反应池100内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在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作为举例,如图4或图5所示,各第二支管303分别垂直于第二主管302;
由于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气体的量与所需的反冲洗气体的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大小及数目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大小及数目可以分别不同,以便满足工艺气体的量与反冲洗气体的量不同的需求,从而有效避免采用同一套布气装置时出现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影响处理效果等问题。
本领域的计算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大小及数目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大小及数目也可以分别相同,例如,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大小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大小相同,而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数目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数目不同,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数目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数目相同,而第一支管203上第一气孔的大小与第二支管303上第二气孔的大小不同。
作为举例,如图4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各所述第一支管203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而相邻两第一支管20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各所述第二支管303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而相邻两第二支管30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为便于连接和安装,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主管202和第二主管302的两端分别封闭,且第一主管202和第二主管302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接头204和若干第二接头205,其中,所述第一接头204用于连接工艺气主管201或反冲洗气主管301,所述第二接头205用于连接各第一支管203或各第二支管303,如图4或图5所示。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接头204和第二接头205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管道接头,如法兰接头等,这里不再赘述。
为使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加合理,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主管202和第二主管302分别设置于反应池100的两侧,以便在装配时进行接管操作;各第一支管203和第二支管303相间分布,即各第一支管203与各第二支管303可以相互交错,从而使得第一支管203与第二支管303相间分布;作为举例,如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支管20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第二支管303之间(各第二支管30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第一支管203之间),从而使得各第一支管203和第二支管303可以在安装平面内均匀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还包括由若干滤砖106构成的滤砖层105,滤砖层105用于均匀布气,各第一支管203和第二支管303分别设置于所述滤砖层105的下方,从而使得从第一支管203及第二支管303上排出的气体可以分别经由滤砖层105相连两滤砖106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气体分布更均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堵塞。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更完整的方案中,所述配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02、设置于反应池100底部的配水槽103、设置于所述配水槽103上端的若干配水盖板104,所述进水管102与所述配水槽103相连通,所述相邻两配水盖板104之间设置具有过水间隙;所述滤砖层105设置于所述配水槽103的上方,滤砖层105中各滤砖106之间具有缝隙,用于通过工艺气体、反冲洗气体以及废水,所述填料107设置于所述滤砖层105的上方。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使得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使得配水和配气更均匀,且可以有效避免和防止堵塞。
在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反应池100还设置有进水渠101和出水渠109,所述进水管102与所述出水渠109相连通,所述反应池100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堰108,所述出水渠109设置于所述出水堰108的一侧,且出水渠109的下方设置有出水管110,用于排出处理后的废水。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进行配水的流程为:废水经由提升泵输入进水渠101,废水在进水渠101内均匀分布后,经由进水管102进入反应池100底部的配水槽103中,然后经由相邻两配水盖板104之间的过水间隙向上溢流并进入滤砖层105的下方,并经由滤砖层105中各滤砖106之间的缝隙向上溢流,而后废水继续向上溢流并穿过填料107,并经由反应池100顶部的出水堰108进入出水渠109中,最后经由与出水堰108相连通的出水管110排出,从而完整整个废水处理过程中。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配置工艺气体(即曝气)的流程为:工艺气体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工艺气主管201进入第一主管202中,并经由第一主管202同步进入各第一支管203中,最后经由各第一支管203上的第一气孔均匀进入反应池100内滤砖层105的下方,而后,工艺气体经由滤砖层105中各滤砖106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穿过填料107后排出反应池100,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为反应池100中的微生物供养的目的。
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配置反冲洗气体的流程为:反冲洗气体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反冲洗气主管301进入第二主管302中,并经由第二主管302同步进入各第二支管303中,最后经由各第二支管303上的第二气孔进入反应池100内滤砖层105的下方,而后,反冲洗气体经由滤砖层105中各滤砖106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穿过填料107后排出反应池100,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冲洗填料107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反应池、配水装置,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填料,所述配水装置用于将废水输入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和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和第二布气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气装置与第二布气装置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同一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包括工艺气主管和工艺气均布装置,所述工艺气主管的下端与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工艺气主管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工艺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的工艺气体均匀分布;和/或,所述第二布气装置包括反冲洗气主管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述反冲洗气主管的下端与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连通,所述反冲洗气主管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用于使进入反应池的反冲洗气体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互交错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一主管和若干第一支管,各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管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支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二主管和若干第二支管,各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管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二支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支管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各所述第二支管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两端分别封闭,且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接头和若干第二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工艺气主管或反冲洗气主管,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各第一支管或各第二支管。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相间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若干滤砖构成的滤砖层,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滤砖层的下方。
CN201922271131.4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Active CN211620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131.4U CN21162005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131.4U CN21162005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053U true CN21162005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1131.4U Active CN21162005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269A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工艺
CN201296713Y (zh) 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与澄清池联合处理系统
CN211620053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KR100296411B1 (ko) 고농도유기성하.폐수고도처리장치
CN107986435A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108117151A (zh) 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及脱氮方法
KR20000000745A (ko) 인공습지를 이용한 하수처리시스템
CN214528313U (zh) 一种反硝化滤池
CN201406344Y (zh) 一种生物固定床反应器
CN104984572A (zh) 一种高效活性流动床净化器
CN212127901U (zh) 序批式复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56705U (zh) 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20987269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2151758U (zh)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TWM547569U (zh) 河道生態治理系統
WO2021093214A1 (zh) 一种氧化沟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6565015A (zh) 一种集成化生物膜反应系统
CN112978900A (zh) 一种配水系统及生物滤池装置
CN220766693U (zh) 生物滤池
CN217780976U (zh) 适用于城镇污水厂、高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3475698U (zh) 一种用于工业园区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9326668U (zh) 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8262116U (zh) 模块化上向流生物滤池
CN210133992U (zh) 一种改良的装配式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16106237U (zh) 一种整体式碳钢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