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51758U -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51758U
CN212151758U CN201922271136.7U CN201922271136U CN212151758U CN 212151758 U CN212151758 U CN 212151758U CN 201922271136 U CN201922271136 U CN 201922271136U CN 212151758 U CN212151758 U CN 212151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ank
water
inlet channel
gas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711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竟
王哲晓
肖波
陈印
何京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Scimee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711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51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51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51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所述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反应池、滤砖层、设置于滤砖层上方的填料、配水单元及用于为反应池提供曝气的配气单元,配水单元包括进水渠和出水渠,所述反应池、进水渠和出水渠均采用钢结构制成,且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焊接于反应池的两端,并与反应池构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生物滤池装置,采用钢结构制成,而非采用混凝土结构,需要安装于反应池的其余部件均集成于反应池,并构成一体结构,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装置,不需要在现场大量施工,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更小等特点,而且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有利于转移和移动,尤其适用于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应急截污治理。

Description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黑臭河治理的要求,于2020年底之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区要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目前各地区黑臭河水体应急治理项目政府已明确提出总体上出水水质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或一级A标执行。
曝气生物滤池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独特的填料式设计,借鉴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废水处理工艺,使其具有水力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少、无污泥膨胀等优点,且能有效起到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及治理黑臭河。
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通常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不仅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而且不便于转移和移动,不利于实现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的应急截污治理。2、现有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在施工完成之后,废水处理能力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在现场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限制了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运行见效快,可以模块化设计及组装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反应池、设置于反应池内的滤砖层、设置于滤砖层上方的填料、用于为反应池提供废水的配水单元及用于为反应池提供曝气的配气单元,所述配水单元包括进水渠和出水渠,所述反应池、进水渠和出水渠均采用钢结构制成,且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焊接于反应池的两端,并与反应池构成一体结构。在本方案中,所述反应池采用钢结构制成,而非采用混凝土结构,需要安装于反应池的其余部件均集成于反应池内,并构成一体结构,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装置,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更小等特点,而且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有利于转移和移动,尤其适用于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应急截污治理。
优选的,所述进水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进水孔洞,所述第一进水槽用于连通废水输入管,所述第二进水槽内、所述进水孔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堰板,第二进水槽的端部与进水堰板之间的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分别通过进水管与反应池相连通。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水槽用于容纳需要处理的废水,所述废水经由所述进水孔洞溢流进所述第二进水槽,有利于废水在第二进水槽内均匀分配,并分别经由进水管比较均匀的进入反应池中,从而达到水体均布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为长方体形结构。
为便于分别控制,进一步的,所述配气单元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及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支管,所述第二布气装置包括若干第二支管,所述各第一支管与各第二支管相互交错布置于反应池内。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并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配水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的配水槽,所述配水槽沿反应池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分别连接于配水槽侧面的不同位置处,配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配水盖板,且相邻两配水盖板之间设置具有过水间隙。
为便于支撑填料,进一步的,所述配水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反应池的底部为规整的平面,既便于安装滤砖层,又可以比较均匀的承受滤砖层及滤砖层上方的填料的压力,从而实现对滤砖层及滤砖层上方填料的稳定支撑。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为混凝土结构或钢架结构,所述钢架结构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的上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包括溢流槽和出水槽,所述溢流槽设置于反应池内,溢流槽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出水堰或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槽设置于反应池的一端,并与所述进水渠平行,溢流槽的端部与所述出水槽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由反应池的侧壁及焊接于侧壁的槽板所围成,且所述槽板的顶部设置于溢流口或所述槽板连接有高度可调节的出水堰板。
优选的,包括两个所述溢流槽,且所述两个溢流槽分别设置于反应池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槽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出水孔洞,所述出水孔洞的周围设置有溢流堰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水槽分隔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反冲洗废水管,另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出水管,用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若干所述生物滤池装置,各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反应池并列安装在一起。在本方案中,所述生物滤池系统是由多个曝气生物滤池装置拼装而成,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调整生物滤池装置的数目,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废水处理量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本生物滤池系统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走道平台和阶梯,所述走道平台设置于生物滤池装置的顶部,所述阶梯固定于生物滤池装置的侧壁,并与所述走道平台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设置于走道平台的边缘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采用钢结构制成,而非采用混凝土结构,需要安装于反应池的其余部件均集成于反应池,并构成一体结构,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装置,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更小等特点,而且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有利于转移和移动,尤其适用于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应急截污治理。
2、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分别为反应池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底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装置中,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交错布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俯视图,未示出进水渠盖板和出水槽盖板。
图7为图6中A-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B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反应池100、反应池的侧壁101、
进水渠201、第一进水槽202、第二进水槽203、第一隔板204、进水孔洞205、进水堰板206、开口207、进水管208、配水槽209、配水盖板210、支撑部件211、进水渠盖板212、
滤砖层301、滤砖302、
溢流槽401、槽板402、出水堰板403、条孔404、溢流口405、螺栓406、出水槽501、第二隔板502、溢流堰板504、出水管505、反冲洗废水管506、阀门507、出水槽盖板508、
填料601、
工艺气主管701、第一主管702、第一支管703、第一接头704、第二接头705、
反冲洗气主管801、第二主管802、第二支管803、
走道平台901、走道板902、阶梯903、围栏9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反应池100、设置于反应池100内的滤砖层301、设置于滤砖层301上方的填料601、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废水的配水单元以及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曝气的配气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水单元包括进水渠201和出水渠,所述反应池100、进水渠201和出水渠均采用钢结构制成,且进水渠201和出水渠分别焊接于反应池100的两端,并与反应池100构成一体结构。在本方案中,所述反应池100采用钢结构制成,而非采用混凝土结构,需要安装于反应池100的其余部件均集成于反应池100内,并构成一体结构,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装置,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更小等特点,而且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有利于转移和移动,尤其适用于黑臭河治理及市政污水应急截污治理。
如图1、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水渠201通过第一隔板204分隔为第一进水槽202和第二进水槽203,所述第一隔板204设置有进水孔洞205,所述第一进水槽202用于连通废水输入管,废水输入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水输入反应池100中,所述第二进水槽203内、所述进水孔洞2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堰板206,第二进水槽203的端部与对应的进水堰板206之间的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207,所述开口207分别通过进水管208与反应池100相连通。作为举例,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渠201设置于反应池100的端部并位于反应池100的上方,第二进水槽203的端部与对应的进水堰板206之间底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开口207,所述开口207分别通过进水管208与反应池100相连通;采用这样的设计,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方面,可以利用废水自身的重力使得废水均匀的进入反应池100中;第二方面,废水进入第一进水槽202后,可以使得废水的流动更平稳,并可以经由进水堰板206平稳且均匀的流出,第三方面,进水堰板206的高度是一定的,从而使得第二进水槽203的端部与对应的进水堰板206之间的液位高度相对比较稳定,从而使得废水可以比较均匀的通过对应的进水管208进入反应池100中,而采用两条进水管208供水,并将废水引流到反应池100的不同位置处,从而达到均布废水的目的。
可以理解,所述反应池100可以有多种结构,作为举例,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池100采用的是长方体形结构。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配水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00的底部的配水槽209,所述配水槽209沿反应池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208分别连接于配水槽209侧面的不同位置处,配水槽209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配水盖板210,且相邻两配水盖板210之间设置具有过水间隙。
为便于支撑填料60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配水槽20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件211,所述支撑部件211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210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反应池100的底部为规整的平面,既便于安装滤砖层301,又可以比较均匀的承受滤砖层301及滤砖层301上方的填料601的压力,从而实现对滤砖层301及滤砖层301上方填料601的稳定支撑。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件211可以为混凝土结构或钢架结构,所述钢架结构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210的上表面平齐;可以理解,当支撑部件211采用的是钢架结构时,支撑板与反应池的侧壁101及配水槽209之间应该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如采用焊接实现密封等,从而有效避免待处理的废水流到支撑板的下方,从而形成死水。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出水渠包括溢流槽401和出水槽501,所述溢流槽401设置于反应池100内,溢流槽401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出水堰板403或设置有出水堰板403,所述出水槽501设置于反应池100的一端,并与所述进水渠201平行,溢流槽401的端部与所述出水槽501相连通。作为举例,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401由反应池的侧壁101及焊接于侧壁的槽板402所围成,且所述槽板402的顶部设置于溢流口405或所述槽板402连接有高度可调节的出水堰板403,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槽板402沿反应池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槽板402设置有通孔,出水堰板403设置有条孔404,且出水堰板403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405,通过螺栓406连接槽板402和出水堰板403,可以有效调节出水堰板403的高度,从而达到调节出水高度的目的。
为提高出水效率,如图6及图7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反应池100包括两个所述溢流槽401,且所述两个溢流槽401分别设置于反应池100的两侧,以便有效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
为便于进行反冲洗,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出水槽501内设置有第二隔板502,所述第二隔板502设置有出水孔洞503,所述出水孔洞503的周围设置有溢流堰板504,所述第二隔板502将所述出水槽501分隔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反冲洗废水管506,另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出水管505,用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废水管506上设置有阀门507,如电磁阀门507等,在未进行反冲洗时,所述阀门507处于关闭状态,使得从反应池100内溢流而出的净化后的废水(清洁水)可以经由出水管505进行排放,而在进行反冲洗时,所述阀门507处于开启状态,使得从反应池100内溢流而出的反冲洗废水在溢流堰板504的阻挡作用下,可以直接经由反冲洗废水管506排出反应池100,由于反冲洗废水存在污染,不能直接排放,还需要进行处理,所以,所述反冲洗废水管506通常与所述进水渠201的第一进水槽202相连通,从而可以方便的将反冲洗废水输入进水渠201中,以便进行后续的废水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配气单元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第一布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00内,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微生物所需的工艺气体(即曝气),以便反应池100可以正常运行并实现对废水的净化;作为举例,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包括工艺气主管701和工艺气均布装置,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一主管702和若干第一支管703,各所述第一支管7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管702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支管70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气孔,从鼓风机输入的工艺气体依次经由第一主管702和第一支管703,并分别经由第一支管703的第一气孔进入反应池100中,从而使得工艺气体可以在反应池100内工艺气均布装置所在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所述工艺气主管70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主管702相连通,所述工艺气主管701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利用第一布气装置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量。
本实施例中,配气单元还包括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二布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00内,第二布气装置用于为反应池100提供反冲洗气体,以便定期对填料601进行反冲洗,使得反应池100可以保持高效的废水处理效率;作为举例,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二布气装置包括反冲洗气主管801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述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包括第二主管802和若干第二支管803,各所述第二支管8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管802相连,另一端分别封闭,所述第二支管80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气孔,从鼓风机输入的反冲洗气体依次经由第二主管802和第二支管803,并分别经由第二支管803的第二气孔进入反应池100中,从而使得反冲洗气体可以在反应池100内反冲洗气均布装置所在的横截面上均匀分布;所述反冲洗气主管80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主管802相连通,所述反冲洗气主管801的上端用于连接供气设备或连接供气管道,利用第二布气装置可以单独控制工艺气体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套布气装置,以便分别为反应池100配置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以便单独控制工艺气体的气量和反冲洗气体的气量,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等问题,避免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使得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供气设备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鼓风机,第一布气装置和第二布气装置可以分别与两台鼓风机相连,也可以与同一台鼓风机相连,当采用一台鼓风机时,还需要配置一个控制阀,如三通阀等,以便控制空气的输送方向。
由于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气体的量与所需的反冲洗气体的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第一支管703上第一气孔的大小及数目与第二支管803上第二气孔的大小及数目可以分别不同,以便满足工艺气体的量与反冲洗气体的量不同的需求,从而有效避免采用同一套布气装置时出现的气体分配不均、气体气量过小或过大,影响生物滤池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从而影响处理效果等问题。
为使工艺气体和反冲洗气体更均匀的分布于反应池100内,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相互交错布置,从而使得从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中排出的气体可以均匀分布。
为便于连接和安装,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主管702和第二主管802的两端分别封闭,且第一主管702和第二主管802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接头704和若干第二接头705,其中,所述第一接头704用于连接工艺气主管701或反冲洗气主管801,所述第二接头705用于连接各第一支管703或各第二支管803。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接头704和第二接头705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管道接头,如法兰接头等,这里不再赘述。
为使本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加合理,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主管702和第二主管802分别设置于反应池100的两侧,以便在装配时进行接管操作;各第一支管703和第二支管803相间分布,即各第一支管703与各第二支管803可以相互交错,从而使得第一支管703与第二支管803相间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工艺气均布装置和反冲洗气均布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配水槽209及支撑部件211的上方,滤砖层301由若干相邻布置的滤砖302拼装而成,滤砖层301设置于工艺气均布装置及反冲洗气均布装置的上方,如图3所示,从第一支管703及第二支管803上排出的气体可以分别经由滤砖层301相邻两滤砖302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气体分布更均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堵塞,填料601可以直接设置于滤砖层301。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进行配水的流程为:废水经由提升泵进入第一进水槽202,并通过进水孔洞205进入第二进水槽203,然后通过进水堰板206和开口207实现废水在进水渠201内的均匀分布后,经由进水管208进入反应池100底部的配水槽209中,然后经由相邻两配水盖板210之间的过水间隙向上溢流并进入滤砖层301的下方,并经由滤砖层301中各滤砖302之间的缝隙向上溢流,而后废水继续向上溢流并穿过填料601,并依次进入溢流槽401及出水槽501内,在未进行反冲洗时,设置于反冲洗废水管506的阀门507关闭,净化后的废水可以经由出水孔洞503和溢流堰板504进入出水管505,并经由出水管505排出;若在进行反冲洗,设置于反冲洗废水管506的阀门507开启,反冲洗废水可以经由反冲洗废水管506排出。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配置工艺气体(即曝气)的流程为:工艺气体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工艺气主管701进入第一主管702中,并经由第一主管702同步进入各第一支管703中,最后经由各第一支管703上的第一气孔均匀进入反应池100内滤砖层301的下方,而后,工艺气体经由滤砖层301中各滤砖302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穿过填料601后排出反应池100,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为反应池100中的微生物供养的目的。
同理,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配置反冲洗气体的流程为:反冲洗气体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反冲洗气主管801进入第二主管802中,并经由第二主管802同步进入各第二支管803中,最后经由各第二支管803上的第二气孔进入反应池100内滤砖层301的下方,而后,反冲洗气体经由滤砖层301中各滤砖302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穿过填料601后排出反应池100,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冲洗填料601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若干实施例1中所述的生物滤池装置,各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反应池100并列安装在一起,如并列且相邻放置在一起、或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如采用螺栓406连接将相邻的两个反应池100连接在一起等。在本方案中,所述生物滤池系统是由多个曝气生物滤池装置拼装而成,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调整生物滤池装置的数目,从而使得本生物滤池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废水处理量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本生物滤池系统的实用性;作为举例,如图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滤池系统包括六个生物滤池装置,六个生物滤池装置并列设置并安装在一起,如图6、图7所示;在更优选的方案中,六个生物滤池装置中的第一进水槽202可以相互连通,六个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出水槽501可以相互连通,六个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工艺气主管701分别与用于提供工艺气体的鼓风机相连,六个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反冲洗气主管801分别与用于提反冲洗气体的鼓风机相连。
如图6、图7所示,由于反应池100具有一定的高度,故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走道平台901和阶梯903,所述走道平台901设置于所述拼装在一起的生物滤池装置顶部,所述阶梯903固定于生物滤池装置的侧壁,并与所述走道平台901相连通;可以理解,所述走道平台901和阶梯903可以优先采用钢结构制成;走道平台901的形状可以根据反应池100的大小进行设置,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走道平台901采用的是日字形结构、田字形结构等。
如图1及图7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进水渠盖板212和出水槽盖板508,所述进水渠盖板212设置于所述进水渠201的顶部,进水渠盖板212用于封闭所述进水渠201并作为反应池100一侧的走道板902;出水槽盖板508设置于所述出水槽501的顶部,出水槽盖板508用于封闭所述出水槽501并作为反应池100一侧的走道板902。
出于安全的考虑,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围栏904,所述围栏904设置于走道平台901的边缘处,如图1及图7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反应池、设置于反应池内的滤砖层、设置于滤砖层上方的填料、用于为反应池提供废水的配水单元及用于为反应池提供曝气的配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单元包括进水渠和出水渠,所述反应池、进水渠和出水渠均采用钢结构制成,且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焊接于反应池的两端,并与反应池构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通过第一隔板分隔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进水孔洞,所述第一进水槽用于连通废水输入管,所述第二进水槽内、进水孔洞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堰板,第二进水槽的端部与进水堰板之间的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分别通过进水管与反应池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单元包括用于布置工艺气体的第一布气装置及用于布置反冲洗气体的第二布气装置,所述第一布气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支管,所述第二布气装置包括若干第二支管,所述各第一支管与各第二支管相互交错布置于反应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的配水槽,所述配水槽沿反应池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管分别连接于配水槽侧面的不同位置处,配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配水盖板,且相邻两配水盖板之间设置具有过水间隙;所述配水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的上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为混凝土结构或钢架结构,所述钢架结构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配水盖板的上表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包括溢流槽和出水槽,所述溢流槽设置于反应池内,所述出水槽设置于反应池的一端,并与所述进水渠平行,溢流槽的端部与所述出水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由反应池的侧壁及焊接于侧壁的槽板所围成,且所述槽板的顶部设置于溢流口或所述槽板连接有高度可调节的出水堰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出水孔洞,所述出水孔洞的周围设置有溢流堰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出水槽分隔为两个区域,其中靠近反应池的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反冲洗废水管,另一个区域的底板上连接有出水管,用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
9.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8所述生物滤池装置,各生物滤池装置中的反应池并列安装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道平台和阶梯,所述走道平台设置于所述生物滤池装置的顶部,所述阶梯固定于生物滤池装置的侧壁,并与所述走道平台相连通。
CN201922271136.7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2151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136.7U CN212151758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71136.7U CN212151758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51758U true CN212151758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71136.7U Active CN212151758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51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7482A (zh) 一种垂直潜流湿地及配水方法
CN203829718U (zh) 一种高效节能自动化v型滤池
CN110589922B (zh) 浮选整流气浮池
CN103007625A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及净水方法
KR20110138050A (ko) 모듈식 측면여과형 비점오염저감장치
US5554281A (en) Traveling bridge filter system and associated underdrain
CN212151758U (zh) 一种无堵塞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系统
CN212356705U (zh) 一种配水系统及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217516812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3771721U (zh) 一体化黑臭水体处理装置
KR101151908B1 (ko) 초기우수와 오염하천수를 동시에 처리 가능한 시설 및 그 처리방법
CN112978900A (zh) 一种配水系统及生物滤池装置
CN20486513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砂滤池系统
CN211620053U (zh)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CN114835344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2504433U (zh) 一种基于超微分离及好氧生化处理的黑臭河道水体处理系统
CN103922550B (zh) 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9974461U (zh) 一体化叠式净水装置
CN218262116U (zh) 模块化上向流生物滤池
CN218345275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1837196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8879646U (zh) 一种用于垂直驳岸河道的箱涵式截流净水系统
CN114988586B (zh) 装配式垂直潜流结构、施工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8794102U (zh) 管廊设备间配套滤池配水装置
CN209397087U (zh) 一种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