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5052U -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5052U
CN211615052U CN202020098865.7U CN202020098865U CN211615052U CN 211615052 U CN211615052 U CN 211615052U CN 202020098865 U CN202020098865 U CN 202020098865U CN 211615052 U CN211615052 U CN 211615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oling
box body
plate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88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人欢
李志文
李焰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hai Hardwar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hai Hardwar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hai Hardware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hai Hardware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88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5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5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50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上依次设有进料组件、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出料组件,箱体上还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固定在箱体外的料箱,料箱底连通有伸入箱体内的下料管,箱体内有用于承接冷却液的冷却池,冷却池上连通有用于输送的送料泵,送料泵上连通有送料管,送料管上连通有两个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的支管,支管端部均连通有用于喷出冷却液的冷却管。本实用新型利用送料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支管内,通过冷却管喷向加工中的工件,以此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常常需要对轴类工件进行两种加工工序。目前,公告号为CN2055197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钻孔设备,包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依次设有送料组件、固定组件、钻孔组件、储存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括一个竖直设立的储料盒,所述储料盒形状为漏斗形,上部中空立方体,下部为倒三角形,所述储料盒通过若干支撑柱固定于平台上,所述储料盒下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中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和气泵一相连,所述气泵一设置于平台上和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压板、下压板、气泵二、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中间,所述下压板固定于平台上,所述上压板受气泵二控制,所述钻孔组件包括导向槽、载物台、电机、钻头、下料槽、气泵三、皮带,所述导向槽设置于平台上,所述载物台设置于导向槽上,所述电机和钻头设置于载物台上方,所述电机和钻头通过皮带相连,所述气泵三设置于导向槽一侧,所述储存组件为一收集盒。
上述技术方案,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更换零件的方式,利用气泵控制推杆来更换零件,实现了自动化,能防止工人手被夹伤。但存在以下缺陷:钻孔时,钻头与工件相对摩擦产生大量热量,钻孔位置附近的工件受热会发生形变,影响了工件的力学性能。为此,亟需一种转轴加工设备,能在工件加工过程中进行降温,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转轴加工设备,能在工件加工过程中进行降温,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依次设有进料组件、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出料组件,所述箱体中部固定有将箱体分为上下两层的横板,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均设有与横板固定的两个支撑架,每一所述支撑架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轮以支撑工件,箱体上还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固定在箱体外侧壁上的料箱,所述料箱底部连通有延伸入箱体内部的下料管,所述箱体内固定有用于承接冷却液的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一侧连通有用于输送冷却液的送料泵,所述送料泵上连通有延伸至料箱下方的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上连通有两个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的支管,每一所述支管端部均连通有用于喷出冷却液的冷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送料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支管内,通过冷却管喷向加工中的工件,以此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条形孔,冷却系统还包括回收部件,所述回收部件包括固定在箱体内部并位于横板下方的斜板,所述斜板高度较低的一边靠近出料组件,所述箱体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过滤斜板上流下的冷却液的过滤网,所述箱体内还固定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从过滤网下方导入冷却池内的导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从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流至横板上,从条形孔中流至斜板上并沿斜板表面流至冷却池中得以回收;而过滤网的设置将冷却液中碎屑除去,方便了冷却液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上固定有位于出料组件下方的废料箱,所述过滤网靠近斜板的一边两端固定有滑动杆,所述箱体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滑动杆滑移的弧形滑槽,当滑动杆滑动至弧形滑槽远离斜板的一端时,所述过滤网位于废料箱上方以便收集过滤的废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滑槽和滑动杆起到清理过滤网的作用,从而确保了过滤网持续的过滤效果;且采用滑动杆滑移的方式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却池内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列分布的弧形板,弧形板将冷却池分隔成多个冷却区域,冷却液从导流板下的冷却区域逐渐积累并向送料泵方向的冷却区域溢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的冷却液从导流板上落至与其最近的冷却区域内,当其内的冷却液积累超过弧形板的高度时,冷却液进入下一个冷却区域,直至冷却液位于送料泵抽取的冷却区域中才能被抽取,弧形板的设计延长了冷却液在冷却池内的冷却时间,且逐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消除了刚回收的冷却液对冷却已久的冷却液的影响,方便了冷却液的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固定在箱体上且上表面为斜面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表面倾斜且进料斗与校准工位之间设有与横板固定的隔板,所述隔板朝向进料斗的一侧固定有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的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上表面为斜面的推块,所述隔板另一侧固定有进料气缸,所述进料气缸的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上固定有多个支杆上表面为斜面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表面还开设有用于限制工件移动的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板将待加工的工件堆砌在进料斗中,并通过进料气缸的上升驱动推块和单个工件上移,当工件高度高于隔板时,由于推块上表面倾斜,工件顺势滚至第一升降板并沿第一升降板表面滚至弧形槽中,到达待校准的位置,从而有序、顺利地完成进料。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上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传输工件至不同工位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与支架滑移连接的滑动座,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滑动座沿箱体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气缸,所述滑动座上固定有竖直气缸,所述竖直气缸的活塞杆朝下且端部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气缸,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箱体宽度方向一致且活塞杆端部固定有L形架,所述L形架上固定有与用于夹紧工件以移动工件的气动夹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纵向气缸、横向气缸以及竖直气缸实现了工件在不同工位之间的传输,且两个气动夹爪同时将校准好的工件送入第一加工工位,又将完成第一加工工序的工件送入第二加工工位,大大节省了传输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固定在箱体一侧的出料斗,所述出料斗朝向进料组件的一侧设有与横板上表面固定的出料气缸,所述出料气缸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板上固定有多个上表面为斜面的楔形块以便工件滚入出料斗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组件将工件从第二加工工位取下后,工件被带至第二升降板上,当出料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时,工件沿第二升降板滚至出料斗中,以此完成出料。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校准工位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转轮转动的伺服电机以及用于限制工件转动的校准板,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内滑移连接有顶部与所述校准板下表面固定的短杆,所述校准板与固定块上表面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横板上还设有将停止转动后的工件旋转180°的旋转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伺服电机驱动转轮转动,以此带动工件旋转,工件旋转过程中,其端部平面会与校准板上表面抵触,此时复位弹簧的弹力使校准板与工件端部平面保持抵紧并阻碍了工件的旋转,从而使得工件端部平面始终朝下;再利用旋转组件将工件旋转180°,从而使得工件完成校准,满足加工要求,消除了工件位置不准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横板固定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块与套筒开口之间滑移连接有多根相互紧密抵触的棱柱,多根所述棱柱均匀密布,且所述套筒内壁与最外层的棱柱周侧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棱柱将工件包围,当旋转电机启动时,套筒随之转动,以此带动其内的棱柱以及工件旋转,从而达到旋转180°的目的;棱柱的设计适用于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增强了实用性,减少了更换或调整夹具的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方案利用送料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支管内,通过冷却管喷向加工中的工件,以此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2.本方案中,冷却液从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流至横板上,从条形孔中流至斜板上并沿斜板表面流至冷却池中得以回收;而过滤网的设置将冷却液中碎屑除去,方便了冷却液的回收,且弧形滑槽和滑动杆起到清理过滤网的作用,从而确保了过滤网持续的过滤效果;且采用滑动杆滑移的方式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方便高效;
3.本方案中,回收的冷却液从导流板上落至与其最近的冷却区域内,当其内的冷却液积累超过弧形板的高度时,冷却液进入下一个冷却区域,直至冷却液位于送料泵抽取的冷却区域中才能被抽取,弧形板的设计延长了冷却液在冷却池内的冷却时间,且逐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消除了刚回收的冷却液对冷却已久的冷却液的影响,方便了冷却液的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 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横板;111、条形孔;12、支撑架;13、竖板;14、转轮;15、定位气缸;151、推杆;152、固定环;153、缓冲弹簧;16、支架;161、滑轨;2、进料组件;21、进料斗;211、隔板;22、推块;221、上料气缸;23、第一升降板;231、支杆;232、弧形槽;233、进料气缸;31、伺服电机;32、校准板;321、固定块;322、短杆;323、复位弹簧;33、旋转组件;331、套筒;332、棱柱;333、滑块;334、压缩弹簧;335、旋转电机;4、传输组件;41、滑动座;411、竖直气缸;412、纵向气缸;42、横杆;421、横向气缸;43、L形架;431、气动夹爪;5、压紧组件;51、压紧气缸;52、转动杆;53、支撑杆;54、压紧块;61、料箱;62、下料管;63、冷却池;631、弧形板;64、送料泵;641、送料管;642、支管;65、冷却管;66、回收部件;661、斜板;662、导向板;663、过滤网;664、滑动杆;665、弧形滑槽;666、废料箱;667、导流板;7、出料组件;71、出料气缸;72、第二升降板;73、楔形块;74、出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包括箱体1,箱体1呈长方形箱状结构,其内部中空,箱体1内中部固定有一块长方形的横板11,横板11和箱体1上依次设有进料组件2、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出料组件7以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上还设有用于传输工件的传输组件4。
如图1、图2所示,进料组件2包括进料斗21、推块22和第一升降板23。进料斗21位于机架进料一侧,其上表面倾斜,进料斗21高度较低的一边靠近校准工位。结合图3所示,进料斗21与校准工位之间设有隔板211,隔板211竖直设置,其底部与横板11固定。进料斗21与隔板211之间留有缝隙,推块22位于缝隙内;推块22上表面为斜面,其下侧设有上料气缸221,进料气缸233底部与横板11固定,且上料气缸221的活塞杆朝上,活塞杆顶部与推块22底部固定。第一升降板23位于隔板211背向进料斗21的一侧,其为长条形板状结构,第一升降板23下侧设有进料气缸233。进料气缸233底部与横板11固定,其活塞杆朝上,且活塞杆顶部与第一升降板23中部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板23上固定有两个支杆231,支杆231上表面为斜面,且支杆231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槽232以供工件进入。
如图1、图3所示,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均设有两个支撑架12,支撑架12底部与横板11通过螺栓固定。每一支撑架12顶部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轮14,两个转轮14的周面相互抵触,工件可防置于两个转轮14之间。校准工位的支撑架12上还设有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位于转轮14下侧并与支撑架12固定,其输出轴与上侧的其中一个转轮14通过皮带实现传动,当伺服电机31启动时,转轮14随之转动并带动转轮14上的工件转动。
如图4、图5所示,校准工位上的支撑架12上还固定有一个固定块321,固定块321位于支撑架12背向转轮14的一侧。固定块321为长方体形,其顶部开设有两个圆孔,圆孔内滑移连接有短杆322,两个短杆322的顶部共同固定有一块校准板32,校准板32为长方形薄片状。校准板32与固定块321上表面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323,复位弹簧323的两端分别与校准板32下表面以及固定块321上表面固定。横板11上还设有用于将停止转动后的工件旋转180°的旋转组件33,旋转组件33包括套筒331、棱柱332、滑块333、压缩弹簧334和旋转电机335。旋转电机335固定在横板11上,位于支撑架12背向转轮14的一侧。套筒331为圆柱形,套筒331的开口端朝向工件以及校准板32,其封闭端与旋转电机335的输出轴固定。工件在转轮14带动下转动过程中,其端部平面会与校准板32上表面抵触,此时复位弹簧323的弹力使校准板32与工件端部平面保持抵紧并阻碍了工件的旋转,从而使得工件端部平面始终朝下。结合图3所示,棱柱332有多根,每一棱柱332的截面均为六边形,所有棱柱332围合成一个六边形,且套筒331内壁与棱柱332表面贴合。滑块333滑动设置在套筒331内,棱柱332的端部均与滑块333抵触。压缩弹簧334位于滑块333与套筒331端部内壁之间,其两端分别与套筒331以及滑块333固定。当工件端部进入套筒331中后,工件将与其抵触的棱柱332向内推动,此时滑块333随之移动并将压缩弹簧334压缩;当旋转电机335启动时,套筒331随之转动,以此带动其内的棱柱332以及工件旋转,从而达到旋转180°的目的。
如图1、图4所示,横板11上设有三组与三个工位对应的竖板13,竖板13位于支撑架12背向旋转组件33的一侧,且竖板13底部与横板11固定。竖板13上固定有定位气缸15,定位气缸15输出轴朝向工件端部,且定位气缸15的输出轴端部开设有小孔,小孔内滑移连接有推杆151,推杆151端部朝向工件端部且其上一体成型设有环形的凸缘。定位气缸15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固定环152,固定环152与推杆151的凸缘之间设有缓冲弹簧153。当定位气缸15启动时,推杆151端部推动工件向旋转组件33移动直至工件达到待加工的位置,缓冲弹簧153的设计使得推杆151将工件推动至加工位置后,推杆151受到的反作用力得以缓冲,且若推杆151行程过长,缓冲弹簧153的弹力能够确保工件位置的准确性。
传输组件4包括滑动座41、竖直气缸411、横杆42、横向气缸421、L形架43和气动夹爪431。箱体1上固定有支架16,支架16用于支撑传输组件4,且支架16整体沿工件传输方向延伸。支架16上铺设有两条滑轨161,滑轨161的长度方向与工件传输方向一致。滑动座41安装在支架16上并与滑轨161配合,且纵向气缸412固定在支架16上,纵向气缸412的活塞杆端部与滑动座41固定,以此驱动滑动座41沿箱体1长度方向滑动。竖直气缸411固定在滑动座41上,竖直气缸411的活塞杆朝下且端部与横杆42固定,横杆42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两个横向气缸421分别固定在横杆42两端,横向气缸421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宽度方向一致且活塞杆端部与L形架43固定。L形架43截面为L形,其与横向气缸421的活塞杆固定的部分为竖直,另一部分为水平,气动夹爪431固定安装在水平部分下表面。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均设有用于压紧工件的压紧组件5,压紧组件5包括压紧气缸51、支撑杆53、转动杆52和压紧块54。压紧气缸51位于支撑架12一侧,其底部与横板11铰接;支撑杆53位于压紧气缸51与支撑架12之间,转动杆52中部与支撑杆53顶部铰接,且转动杆52一端与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压紧块54固定。压紧块54位于工件上方,当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时,压紧块54将工件压紧,以此提高工件的稳定性,避免加工时工件发生震动而影响加工质量。
箱体1上还设有冷却系统以便在工件加工时降温,冷却系统包括料箱61、下料管62、冷却池63、送料泵64、支管642和冷却管65以及回收部件66。料箱61固定在箱体1外侧壁上,下料管62也位于箱体1外侧,且下料管62顶部与料箱61底部固定并连通。冷却池63位于箱体1内部并位于横板11下方,下料管62一端延伸入箱体1内并与冷却池63侧壁相通。送料泵64固定在箱体1内部,其与冷却池63相通以便抽取冷却液,且送料泵64上连通有延伸至箱体1外部的送料管641;支管642有两个,两个支管642均固定在送料管641上并与送料管641连通,且两个支管642与第一加工工位以及第二加工工位对应。冷却管65也有两个,与两个支管642一一对应,冷却管65端部可弯折并与支管642连通,以便操作人员将其对准加工时的工件,从而将冷却液喷至工件上以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
横板1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条形孔111,条形孔111用于方便冷却液从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流入箱体1下方。回收部件66包括斜板661、导向板662、过滤网663、滑动杆664、弧形滑槽665、废料箱66661和导流板667。斜板661固定在箱体1内部并位于横板11下方,其高度较低的一边靠近出料组件7。过滤网663设置斜板661高度较低的一边,用于对回收的冷却液进行过滤。滑动杆664与过滤网663靠近斜板661的一边固定,弧形滑槽665开设在箱体1两侧壁上,且滑动杆664两端与两个弧形滑槽665滑移设置。弧形滑槽665的弧度大于90°,当滑动杆664滑动至弧形滑槽665远离斜板661的一端时,过滤网663由水平状态翻转过竖直状态。废料箱66661固定在箱体1上并位于出料组件7下方,用于承接翻转后过滤网663上掉落的碎屑等废料。导流板667固定在箱体1内并位于过滤网663下方,其倾斜向冷却池63,以便将过滤后的冷却液从过滤网663下方导入冷却池63内。冷却池63内布置有多个弧形板631,弧形板631将冷却池63分隔成多个冷却区域,回收的冷却液从导流板667上落至与其最近的冷却区域内,当其内的冷却液积累超过弧形板631的高度时,冷却液进入下一个冷却区域,直至冷却液位于送料泵64抽取的冷却区域中才能被抽取,弧形板631的设计延长了冷却液在冷却池63内的冷却时间,且逐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消除了刚回收的冷却液对冷却已久的冷却液的影响,方便了冷却液的再次利用。
如图2所示,出料组件7包括出料气缸71、第二升降板72、楔形块73和出料斗74。出料斗74固定在箱体1出料的一侧,出料气缸71位于朝向进料组件2的一侧,且出料气缸71底部与横板11固定。出料气缸71活塞杆朝上且端部与第二升降板72固定,第二升降板72与第一升降板23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楔形块73有两个,两个楔形块73均固定在第二升降板72上表面,且楔形块73上表面为斜面,楔形块73高度较低的一边靠近出料斗74。当传输组件4将工件从第二加工工位取下后,工件被带至第二升降板72上,当出料气缸71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时,工件沿第二升降板72滚至出料斗74中,以此完成出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件从进料斗21中逐个落在推块22上,当推块22在上料气缸221的作用向上升起时,推块22上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沿推块22上表面滚动至第一升降板23并沿第一升降板23表面滚至弧形槽232中到达待校准的位置,此时工件与转轮14抵触,同时伺服电机31启动,转轮14随之转动并带动转轮14上的工件转动,工件转动过程中,工件端部平面会与校准板32上表面抵触,此时复位弹簧323的弹力使校准板32与工件端部平面保持抵紧并阻碍了工件的旋转,从而使得工件端部平面始终朝下;然后定位气缸15启动时,推杆151端部推动工件向旋转组件33移动直至工件达到待加工的位置(工件端部进入套筒331中),工件将与其抵触的棱柱332向内推动,此时滑块333随之移动并将压缩弹簧334压缩;然后旋转电机335启动并带动套筒331转动,以此带动套筒331内的棱柱332以及工件旋转,达到旋转180°的目的,完成校准。
完成校准后,传输组件4工作,将工件从校准工位的支撑架12上传输至第一加工工位的支撑架12上,此时第一加工工位上的定位气缸15将工件推动至待加工的位置,然后压紧组件5将工件压紧直至第一加工工序结束,第一加工工序结束后,传输组件4再次运转并将工件从第一加工工位传输至第二加工工位,同时将下一工件从校准工位的支撑架12上传输至第一加工工位的支撑架12上。工件在第二加工工位完成第二加工工序后,传输组件4将其传输至第二升降板72的楔形块73上,工件沿楔形块73上表面滚动至箱体1边缘,当第二升降板72在出料气缸71的作用下升起时,工件在重力作用下顺势滚至出料斗74中,至此,工件加工完成。
上述过程中,送料泵64不断将冷却液输送至支管642内,再通过冷却管65喷向加工中的工件,以此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从而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依次设有进料组件(2)、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出料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中部固定有将箱体(1)分为上下两层的横板(11),校准工位、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均设有与横板(11)固定的两个支撑架(12),每一所述支撑架(12)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轮(14)以支撑工件,箱体(1)上还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固定在箱体(1)外侧壁上的料箱(61),所述料箱(61)底部连通有延伸入箱体(1)内部的下料管(62),所述箱体(1)内固定有用于承接冷却液的冷却池(63),所述冷却池(63)一侧连通有用于输送冷却液的送料泵(64),所述送料泵(64)上连通有延伸至料箱(61)下方的送料管(641),所述送料管(641)上连通有两个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上的支管(642),每一所述支管(642)端部均连通有用于喷出冷却液的冷却管(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条形孔(111),冷却系统还包括回收部件(66),所述回收部件(66)包括固定在箱体(1)内部并位于横板(11)下方的斜板(661),所述斜板(661)高度较低的一边靠近出料组件(7),所述箱体(1)上还转动连接有用于过滤斜板(661)上流下的冷却液的过滤网(663),所述箱体(1)内还固定有用于将过滤后的冷却液从过滤网(663)下方导入冷却池(63)内的导流板(6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固定有位于出料组件(7)下方的废料箱(666),所述过滤网(663)靠近斜板(661)的一边两端固定有滑动杆(664),所述箱体(1)两侧壁上开设有供滑动杆(664)滑移的弧形滑槽(665),当滑动杆(664)滑动至弧形滑槽(665)远离斜板(661)的一端时,所述过滤网(663)位于废料箱(666)上方以便收集过滤的废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池(63)内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列分布的弧形板(631),弧形板(631)将冷却池(63)分隔成多个冷却区域,冷却液从导流板(667)下的冷却区域逐渐积累并向送料泵(64)方向的冷却区域溢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2)包括固定在箱体(1)上且上表面为斜面的进料斗(21),所述进料斗(21)上表面倾斜且进料斗(21)与校准工位之间设有与横板(11)固定的隔板(211),所述隔板(211)朝向进料斗(21)的一侧固定有上料气缸(221),所述上料气缸(221)的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上表面为斜面的推块(22),所述隔板(211)另一侧固定有进料气缸(233),所述进料气缸(233)的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第一升降板(23),所述第一升降板(23)上固定有多个支杆(231)上表面为斜面的支杆(231),所述支杆(231)上表面还开设有用于限制工件移动的弧形槽(2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固定有支架(16),所述支架(16)上设有用于传输工件至不同工位的传输组件(4),所述传输组件(4)包括与支架(16)滑移连接的滑动座(41),所述支架(16)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滑动座(41)沿箱体(1)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气缸(412),所述滑动座(41)上固定有竖直气缸(411),所述竖直气缸(411)的活塞杆朝下且端部固定有横杆(42),所述横杆(42)两端均固定有一个横向气缸(421),所述横向气缸(421)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宽度方向一致且活塞杆端部固定有L形架(43),所述L形架(43)上固定有与用于夹紧工件以移动工件的气动夹爪(4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7)包括固定在箱体(1)一侧的出料斗(74),所述出料斗(74)朝向进料组件(2)的一侧设有与横板(11)上表面固定的出料气缸(71),所述出料气缸(71)活塞杆朝上且端部固定有第二升降板(72),所述第二升降板(72)上固定有多个上表面为斜面的楔形块(73)以便工件滚入出料斗(7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校准工位的所述支撑架(12)上设有用于驱动任一转轮(14)转动的伺服电机(31)以及用于限制工件转动的校准板(32),所述支撑架(12)上固定有固定块(321),所述固定块(321)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内滑移连接有顶部与所述校准板(32)下表面固定的短杆(322),所述校准板(32)与固定块(321)上表面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323),所述横板(11)上还设有将停止转动后的工件旋转180°的旋转组件(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轴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33)包括与横板(11)固定的旋转电机(335),所述旋转电机(335)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套筒(331),所述套筒(331)内滑移连接有滑块(333),所述滑块(333)与套筒(331)端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34),所述滑块(333)与套筒(331)开口之间滑移连接有多根相互紧密抵触的棱柱(332),多根所述棱柱(332)均匀密布,且所述套筒(331)内壁与最外层的棱柱(332)周侧面抵紧。
CN202020098865.7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15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8865.7U CN211615052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8865.7U CN211615052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5052U true CN211615052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88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15052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5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0277B (zh) 一种具有打磨功能的管材切割装置
CN111152024B (zh) 一种轴类零件钻孔、攻丝一体化加工设备
CN111112758B (zh) 一种齿轮精加工打磨定位机构
CN205614431U (zh) 曲轴自动打磨清理机
CN102528537A (zh) 机床以及装料和卸料方法
CN205257304U (zh) 一种曲轴自动打磨清理机用工件转运装置
CN114290198B (zh) 一种合金棒料外圆打磨抛光装置和方法
CN107457415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废料收集车床
CN211615052U (zh) 一种转轴加工设备
CN111069014B (zh) 一种金刚石模具、冷压坯的自动拆分生产线
CN218904014U (zh) 一种可推动下料的光纤激光切割机
CN113134736B (zh) 一种用于钳体自动化加工的多功能一体机
CN115351151A (zh) 一种金属制品生产工艺用高速冲压装置
CN114833655A (zh) 用于无心磨床的推料切入磨削自动送料机
CN213034792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结构的数控钻孔装置
CN212496111U (zh) 等离子火焰切割机的上料装置
CN211387245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攻牙设备
CN109290433B (zh) 一种新型管材冲孔装置
CN216729912U (zh) 一种转轴螺纹自动加工设备
CN110816960A (zh) 一种弹片自动灌装设备
CN219805385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钢领加工设备
CN219853764U (zh) 一种用于工件台阶成型的磨床
CN212044149U (zh) 一种管材自动化抛光设备
CN110696067A (zh) 一种基于眼镜镜片剪切设备的剪切方法
CN113145889B (zh) 一种数控钻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