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9258U -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9258U
CN211609258U CN201921719528.9U CN201921719528U CN211609258U CN 211609258 U CN211609258 U CN 211609258U CN 201921719528 U CN201921719528 U CN 201921719528U CN 211609258 U CN211609258 U CN 211609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outlet
air
cavity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95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95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9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9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9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具有烹饪腔;煲盖,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煲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煲盖的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阀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和所述出风阀门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较少,减少了所述煲盖的尺寸,进风、出风方便控制,通过冷风实现破泡,避免了溢锅,且所述烹饪设备的部分烹饪阶段可以采用全功率加热,缩短了烹饪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电饭煲的烹饪过程通常分为预热吸水阶段、加热阶段、沸腾阶段、焖饭阶段和保温阶段,电饭煲在煮饭和煮粥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泡沫和溢出,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现有电饭煲的烹饪程序大多选择间歇式加热方式,以避免长时间加热的情况下产生溢锅风险,但间歇式的加热方式又会产生烹饪时间过长的问题,使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降低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电饭煲,其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煲体和煲盖配合以限定出烹饪腔,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破除所述烹饪腔内产生的泡沫的消泡装置。所述煲盖内设置有蒸汽通道,所述消泡装置为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蒸汽通道排出所述烹饪腔内的蒸汽以在所述烹饪腔内产生消泡区域,由于所述抽气装置的作用,在该消泡区域内形成局部负压区域,位于该区域内的泡沫内部的压力比外界压力大,从而使泡沫破灭,以实现降低泡沫溢出的效果。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消泡装置相连,用于控制所述消泡装置进行消泡且至少在所述电饭煲的加热阶段控制所述加热器以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以期达到缩短烹饪时间的目的。该电饭煲通过消泡装置实现了防溢,通过控制加热模式的切换实现了缩短烹饪时长,然而通过抽气的方式实现破泡却存在下述缺陷:
所述电饭煲的抽气过程在所述烹饪腔内形成负压,使煲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烹饪结束后,不利于用户开盖,换句话说,延长了用户的开盖等待时间,因此虽然烹饪时间有所减少,但是开盖时间增长,用户体验还是较差;
泡沫的大量产生多出现在沸腾阶段,通过抽气的方式虽然易在烹饪腔内形成负压,但同时也会造成米汤上涌,若抽气压力过大,会将米汤等抽入蒸汽通道,造成堵塞和清洁难度的增加,若抽气压力过小,则消泡效果差,依然存在溢锅的风险。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烹饪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具有烹饪腔;煲盖,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煲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煲盖的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阀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和所述出风阀门移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阀门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部,所述出风阀门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装置还包括风道集成座,所述风道集成座具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进风口;所述风道集成座还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腔围绕所述进风腔布置,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出风腔之间设置有环状的隔离筋,以隔离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所述进风腔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投影覆盖所述烹饪腔的中央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于所述上盖的衬盖,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安装于所述上盖或所述衬盖;所述衬盖具有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贯通口;所述煲盖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衬盖的内盖,所述内盖具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贯通口;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风道限位圈,所述风道限位圈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所述风道限位圈包括与所述进风腔适配的第一限位圈以及与所述出风腔适配的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的顶部与所述隔离筋的底部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圈的顶部与所述出风腔外侧壁的底部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风泄漏至所述衬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圈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二限位圈与所述第一限位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隔筋。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阀门可相对于所述进风通道旋转,所述出风阀门可相对于所述出风通道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旋转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出风阀门旋转的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邻布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同一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阀门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进风通道铰接,所述出风阀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出风通道铰接;所述进风通道为分段式结构,所述进风阀门安装于相邻两段进风通道之间,且该相邻的两段进风通道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出风通道亦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出风阀门安装于相邻两段出风通道之间,且该相邻的两端出风通道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泡沫的检测元件,以及与所述检测元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进风通道向所述烹饪腔内进风,通过出风通道实现出风,从而降低了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烹饪腔内的泡沫受冷发生破裂,避免了溢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抽气实现破泡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会在烹饪腔内形成负压,从而缩短了烹饪结束后等待开盖的时长,提高了用户体验。因所述消泡装置的存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设备在加热阶段和/或沸腾阶段可以采用全功率加热模式加热,从而缩短了烹饪时长,降低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愉悦了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进风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通过出风阀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通道,通过阀门的方式实现进出风的控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控制,可靠性高。而且,所述烹饪设备在需要消泡时才打开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在其余烹饪时段,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避免了进出风对加热效率的影响,避免了热量和水分的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阀门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出风阀门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进、出风阀门未额外占用煲盖的外部空间,从而减少了所述煲盖的尺寸,有助于所述烹饪设备整体的小型化,减少了烹饪设备的存储空间,改善了用户体验。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设备包括风道集成座,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侧和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侧都集成到一个所述风道集成座,从而大幅降低了煲盖结构的复杂程度,方便了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的安装固定,实现进风路径和出风路径的合理规划。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道集成座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面积,以及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面积,提高了进风效率和出风效率,从而提高了消泡效率,避免了溢锅现象,缩短了烹饪时间,且能获得口感好的饭和粥。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阀门和所述出风阀门由同一个驱动件控制,不仅节省了能耗,而且结构布置更加紧凑,有助于煲体的小型化,从而有利于烹饪设备整体的小型化。此外,所述进、出风阀门由同一驱动件控制,能够实现两者的联动,避免由多个驱动件控制时,若某一驱动件失效,导致单一进风所带来的煲内压力增大,或者单一出风所带来的热量损失的问题。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为分段式结构,分段式的风道结构方便了所述阀门的安装,且相应的密封措施实施起来更加方便,降低了装配难度和密封难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泡沫的检测元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既能实现及时消泡,避免溢锅,又可以避免风道打开过早而造成热量和水分的损失,以及风道打开过晚而造成溢锅,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检测元件、控制器与所述消泡装置的配合,使整个控制更加精确,提升了所述烹饪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除去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除去上盖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除去上盖后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进风通道、出风通道、进风阀门、出风阀门及驱动件等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在所述出风阀门关闭时的局部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在所述出风阀门打开时的局部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在进风阀门和出风阀门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在所述进风阀门和所述出风阀门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分别示出了冷风的进风流向和热风的出风流向。
其中,
1衬盖、11第一贯通口;2内盖;3冷却装置;4进风通道、41进风阀门、42第一转轴;5出风通道、51出风阀门、52第二转轴;6风道集成座、61进风腔、61出风腔、63隔离筋;7电机;8联轴器;9风道限位圈、91第一限位圈、92第二限位圈、93第一分隔筋、94第二分隔筋;1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具有烹饪腔;煲盖,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煲体。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煲盖与所述煲体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煲盖通过转轴与所述煲体枢转连接,以提供一种连体式烹饪设备。又如,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煲盖与所述煲体分离设置,当需要盖合所述煲体时,将所述煲盖放至所述煲体,并通过旋转实现两者之间的限位,当需要打开所述煲体时,解除两者之间的限位,并将所述煲盖取下即可。
为方便描述,现以电饭煲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传统的电饭煲的精煮程序一般包括预热吸水阶段、加热阶段、沸腾阶段、焖饭/保温阶段,传统的精煮程序一般采用间歇式的加热方式,该加热方式造成整个烹饪过程烹饪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为缩短烹饪时长,而省略所述预热吸水阶段,在加热阶段和/或沸腾阶段采用全功率加热模式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容易产生泡沫,增加了溢锅的风险。
为避免溢锅,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煲盖的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4和出风通道5,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均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4的进风阀门41;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通道5的出风阀门5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冷却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3用于向所述进风通道4输送冷风,示例性地,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的方式实现破泡,避免了溢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抽气实现负压以进行破泡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不会在所述烹饪腔内造成负压环境,从而方便了烹饪结束后的开盖,避免了吸锅现象的发生,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阀门41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4内部,所述出风阀门51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5内部。术语“进风通道”应做广义理解,其指的是冷风进入所述烹饪腔时的流动路径,术语“出风通道”也应做广义理解,其指的是冷风进入烹饪腔后进行换热,热风流出所述烹饪腔的路径,因此所述进风阀门41可以设置于所述冷风进入时的流动路径中位于所述煲盖部分的任意位置,所述出风阀门51可以设置于所述热风流出所述烹饪腔的流动路径中位于所述煲盖部分的任意位置。当然,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阀门41设置于所述风机与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段进风通道4的连接位置处,或者图示所示的一段进风通道4的内部,或者图示所述一段进风通道4的与下述进风腔61的连接位置处,同样地,所述出风阀门51设置于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段出风通道5的内部,或者图示所示的一段出风通道5的与所述出风腔62的连接位置处。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的安装,以及相应驱动机构的排布,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阀门41设置于图示的一段进风通道4的内部,所述出风阀门51设置于图示的一段出风通道5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4、出风通道5,所述“移动”可以是做直线进给的平移运动,可以是摆动运动,还可以是旋转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阀门41可相对于所述进风通道4旋转,所述出风阀门51可相对于所述出风通道5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41旋转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出风阀门51旋转的第二驱动件。所述进风阀门41通过第一转轴42与所述进风通道4铰接,所述出风阀门51通过第二转轴52与所述出风通道5铰接。相较于平移等移动方式,本实施方式下的旋转运动,在有限的煲盖空间内更容易实现,且其安装方便,密封措施也容易实现,降低了所述煲盖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所述煲盖的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进风通道4为分段式结构,所述进风阀门41安装于相邻两段进风通道4之间,且该相邻的两段进风通道4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轴42的第一安装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于其中一段进风通道4的第一凹槽,以及设置于与该进风通道4相邻的另一段进风通道4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能够配合形成与所述第一转轴42适配的转轴槽,以实现所述进风阀门41相对于所述进风通道4绕所述第一转轴42旋转。所述出风通道5亦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出风阀门51安装于相邻两段出风通道5之间,且该相邻的两端出风通道5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轴52的第二安装部,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于其中一段出风通道5的第三凹槽,以及设置于与该出风通道5相邻的另一段出风通道5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能够配合形成与所述第二转轴适配的转轴槽,以实现所述出风阀门52相对于所述出风通道5绕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槽的形成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便安装的方式。
本实施方式下,相邻两段进风通道4之间,相连两段出风通道5之间,以及转轴与转轴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从而避免了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泄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相邻布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同一驱动件。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通过同一个驱动件驱动,可以减少动力源的设置,节省能耗以及零部件,降低成本,且可以进一步减少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减少煲盖的尺寸,有利于烹饪设备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件为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5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所述第二转轴52通过联轴器8与所述第一转轴42相连,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旋转,从而实现一个电机7即可带动进风阀门41和出风阀门51旋转的目的。当然,还可以反过来,由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旋转,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转轴42带动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以实现对进风阀门41和出风阀门51的旋转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用以实现一个驱动件同时带动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旋转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例如,所述驱动件为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其中一个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42连接以带动所述进风阀门41绕所述第一转轴42旋转,所述双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52连接以带动所述出风阀门51绕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又如,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之间,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同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和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以实现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的转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实现,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不同的动力源,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通过不同的驱动件驱动,以实现分别控制。
不论是采用同一动力源来控制所述进、出阀门的旋转运动,还是采用不同的动力源以控制所述进、出阀门的旋转运动,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阀门41和所述出风阀门51同步打开或关闭,以实现冷热风的及时交换和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消泡装置还包括风道集成座6,所述风道集成座6具有与所述进风通道4连通的进风腔61,所述进风腔61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进风口;所述风道集成座6还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5连通的出风腔62,所述出风腔62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61的进风口侧和所述出风通道5的出风口侧都集成到一个所述风道集成座6,从而大幅降低了煲盖结构的复杂程度,方便了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的安装固定,实现进风路径和出风路径的合理规划。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进风腔61沿其径向的横断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通道4与所述进风腔6连通处的横断面的面积,从而可以扩大进风面积,提升进风速率,且使进风口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投影能够覆盖更大的烹饪腔面积,方便了消泡。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出风腔62围绕所述进风腔61布置,所述进风腔61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投影覆盖所述烹饪腔的中央区域,所述进风腔61在内,出风腔62在外,有利于风进入烹饪腔的中央区域,进行快速消泡,之后从中央向两侧流散,并经所述出风腔62排出。所述进风腔61与所述出风腔62之间设置有环状的隔离筋63,以隔离所述进风腔61和所述出风腔62,避免冷热风在所述风道集成座6内的相互干扰,使冷风沿流动路径顺利流入所述烹饪腔。
如图1、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于所述上盖的衬盖1,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安装于所述上盖或所述衬盖1;所述衬盖1具有与所述进风腔61和所述出风腔6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贯通口11。所述煲盖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衬盖1的内盖2,所述内盖2具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口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贯通口。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风道限位圈9,所述风道限位圈9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11、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11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所述风道限位圈9包括与所述进风腔61适配的第一限位圈91以及与所述出风腔62适配的第二限位圈92,所述第一限位圈91的顶部与所述隔离筋63的底部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圈92的顶部与所述出风腔62外侧壁的底部抵靠。所述风道限位圈9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给风道集成座6的安装提供粗定位,另一方面可以与隔离筋63配合,实现进风腔61和出风腔62的隔离。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集成座6安装于所述衬盖1,所述内盖2可拆卸,以方便用户清洗所述内盖2以及清洗所述进风腔61和所述出风腔62。
如图2所示,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风泄漏至所述衬盖1和所述内盖2之间的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11、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11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所述密封件10的设置防止了风的泄漏,可以使风其集中供向烹饪腔内,或集中从烹饪腔内排出。所述第一限位圈91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隔筋93,所述第二限位圈92与所述第一限位圈9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隔筋94。所述第一分隔筋93和所述第二分隔筋94一方面对所述内盖2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对风起到分散和加速的作用,实现了风的快速流动。
为了实现对所述消泡装置的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泡沫的检测元件,以及与所述检测元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通过所述检测元件可以对所述烹饪腔内是否产生泡沫进行实时监测,以通过所述控制器对所述消泡装置的开启或关闭进行实时控制,以提升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元件为防溢探针,示例性地,所述防溢探针安装于所述风道集成座6并向下延伸至超出所述煲盖下表面一定的长度,当所述烹饪腔内产生大量泡沫时,泡沫上升到所述防溢探针处,防溢探针即可检测到并及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信号,控制器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试验验证在煮粥、煮饭或其它烹饪程序中当选定某一烹饪程序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阈值时,泡沫会大量产生,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采用温度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烹饪腔内的温度或所述煲体的温度,当检测到预设的温度阈值时,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传递信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试验验证在煮粥、煮饭或其它烹饪程序中,当选定某一烹饪程序并烹饪一定的时间阈值时,泡沫会大量产生,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计时器作为检测元件,所述计时器用于监测各烹饪程序下的烹饪时长,当检测烹饪到达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所述计时器向所述控制器传递信号,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检测元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检测元件,以与所述控制器配合实现对所述消泡装置的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装置是否正常运行的检测结构,示例性地,所述检测结构为风机转速检测器,通过检测所述风机的转速,以确定所述冷却装置3是否正常运行。与之匹配的,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烹饪方式切换单元,所述烹饪方式切换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检测结构检测到所述风机运行异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能够向所述烹饪方式切换单元发送触发信号,以切换所述烹饪设备的烹饪状态,以避免风机停转的情况下依然采用全功率加热模式,而加剧溢锅的现象的发生。所述烹饪方式切换单元可以在所述烹饪设备的间歇式加热模式与全功率加热模式之间切换,以避免溢锅。
下面分别以电饭煲的煮粥和煮饭程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煮粥程序下,当烹饪设备待机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不工作,所述进风通道4在所述进风阀门41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出风通道5在所述出风阀门51的作用下亦处于关闭状态。开始煮粥时,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全功率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煲体的温度或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当温度未到指定煮粥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不工作,所述进风通道4与所述出风通道5均关闭,以减少锅所述烹饪腔内加热能量和水分的流失。当温度达到第一阈值时,说明所述烹饪腔内的粥已经开始翻腾起泡,此时温度传感器向所述控制器传递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工作,以驱动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打开,同时冷却装置开启,将外部冷空气吹向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烹饪腔内的泡沫遇冷空气迅速破裂,从而有限防止泡沫溢出,因此可以实现全功率一直加热,因粥能一直全功率加热,所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粥煮好,煮粥结束后,控制器控制所述消泡装置停止运行,以关闭进、出风通道。
在煮饭程序下,当开始煮饭时,烹饪设备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施检测所述煲体的温度或者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当温度未到指定煮饭第一阈值时,所述进风通道4与出风通道5均关闭,以减少所述烹饪腔内加热能量和水分的流失;当温度达到第一阈值时,进风阀门41和出风阀门51打开,因为所述烹饪腔内外存在一定压差(烹饪腔内大于烹饪腔外),米饭实现突沸,使最后烹饪的米饭质量提升。同时在米饭沸腾过程中保持一直加热,冷却装置3吹入冷气,防止过分沸腾形成泡沫溢出的情况。煮饭结束后,所述进风通道4和所述出风通道5均被关闭。因为煮饭工程中,均可以使用较高功率或全功率加热,同时又有风冷破泡,因此既可以实现大功率加热,以缩短烹饪时长,又不会影响烹饪米饭的口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盅、豆浆机和料理机。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具有烹饪腔;
煲盖,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煲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煲盖的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阀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和所述出风阀门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阀门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内部,所述出风阀门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泡装置还包括风道集成座,所述风道集成座具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进风口;所述风道集成座还具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朝向所述烹饪腔的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腔围绕所述进风腔布置,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出风腔之间设置有环状的隔离筋,以隔离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
所述进风腔在所述烹饪腔内的投影覆盖所述烹饪腔的中央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于所述上盖的衬盖,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安装于所述上盖或所述衬盖;
所述衬盖具有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贯通口;所述煲盖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衬盖的内盖,所述内盖具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口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贯通口;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风道限位圈,所述风道限位圈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所述风道限位圈包括与所述进风腔适配的第一限位圈以及与所述出风腔适配的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的顶部与所述隔离筋的底部抵靠,所述第二限位圈的顶部与所述出风腔外侧壁的底部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防止风泄漏至所述衬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选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二贯通口或者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二贯通口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圈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二限位圈与所述第一限位圈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分隔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阀门可相对于所述进风通道旋转,所述出风阀门可相对于所述出风通道旋转;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进风阀门旋转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出风阀门旋转的第二驱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相邻布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同一驱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阀门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进风通道铰接,所述出风阀门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出风通道铰接;
所述进风通道为分段式结构,所述进风阀门安装于相邻两段进风通道之间,且该相邻的两段进风通道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安装部;
所述出风通道亦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出风阀门安装于相邻两段出风通道之间,且该相邻的两端出风通道具有相互配合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防溢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的泡沫的检测元件,以及与所述检测元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消泡装置的运行。
CN201921719528.9U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Active CN211609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9528.9U CN211609258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9528.9U CN211609258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9258U true CN211609258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9528.9U Active CN211609258U (zh) 2019-10-14 2019-10-14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9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79A (zh) * 2020-11-09 2022-05-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盖体、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79A (zh) * 2020-11-09 2022-05-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盖体、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68843U (zh) 具有风冷机构的电压力器具
CN207084694U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和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
CN211212725U (zh) 一种带有高压煮食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0169714U (zh) 防溢电饭煲
CN211609258U (zh) 一种防溢烹饪设备
CN212281056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101297739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8451338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烹饪器具及控制方法和电饭煲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28513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风道结构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WO2023279822A1 (zh)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4893794B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795998U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0986350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8926088U (zh) 灭酶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108720643B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113143039A (zh) 利用热风进行烹饪的烹饪器具
CN220308987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湿度调节装置
CN21198508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30515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327318U (zh) 一种具有内外双风道散热的空气炸锅
CN218922336U (zh) 烘烤装置和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